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川普对哈佛大学下“死手”: 搞人搞事搞钱

川普对哈佛大学下“死手”: 搞人搞事搞钱

文章来源: 香港01 于 2025-05-25 07:50: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25年5月19日,美国华盛顿,图为川普在白宫玫瑰园发表讲话。(Reuters)

美国国土安全部一纸公告,将哈佛大学再次推进漩涡:其“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被撤销,2025-2026学年不得招收任何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学生。此外,现有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学生必须转学至其他高校,否则将无法维持其非移民身份。这是继今年4月冻结向哈佛大学提供的超过22亿美元多年度拨款和6000万美元多年度合同之后,川普政府再次对哈佛大学使出“杀招”。

哈佛随即以违宪为由,入禀联邦法院叫停禁令,获法院同日颁布暂时保护令,阻止禁令生效。但川普政府对哈佛大学下“死手”这事儿,堪称博弈大戏,背后是川普政府与哈佛由来已久且不断激化的矛盾冲突。

  权力博弈

川普政府对哈佛大学发难,表面基于校园内所谓 “反犹主义” 问题。2023 年巴以冲突后,美国高校出现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浪潮。川普政府藉此称哈佛对犹太学生有敌意、同情哈马斯,可不少示威学生是犹太人,“反犹主义” 只是其干预高校管理的藉口。川普政府对哈佛大学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DEI)政策不满,这是双方矛盾激化的重要因素。

美国保守派认为哈佛等精英大学的 “DEI” 部门存在基于种族的不当行为,违反联邦民权法,他们觉得哈佛推行的这些政策挑战传统价值观和白人权益,是 “政治正确” 的泛滥,必须遏制。

川普政府要求哈佛终止DEI相关项目,实行 “基于成绩或才能” 的招生与招聘政策。哈佛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旗帜,代表左翼文化中心,秉持学术自由、独立自治理念。川普政府代表右翼保守势力,上台后就誓言对被视为自由主义温牀的大学採取行动,巩固权力基础。哈佛公然反抗川普政府指令,触动其权威。

哥伦比亚大学在政府施压下妥协,哈佛却将川普政府告上法庭,这在川普眼里,简直是“公然挑衅”,促使川普政府採取更强硬手段,目的只有一个:打掉这面反对旗帜,杀鸡儆猴。

  川普为何对哈佛下死手?

让我们进一步抽丝剥茧,川普为何对哈佛下死手?要真正搞清楚这件事,还得从“人财务”三个维度去看。

首先从“搞人”的角度。一个非常基本且必要的问题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川普的最大敌人是谁呢?他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最大的敌人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而在我们内部 ... ”,其实就是民主党。这是事实。

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内政始终比外交要重要得多。真正强大的敌人,往往在内部。事实上,越是大国来说,安内的优先级就越可能高于攘外,甚至攘外也只是安内的手段而已。

由此再来看看这次处于事件风口浪尖的哈佛,和民主党又有什么关係呢?看看出过哪些民主党大佬就清楚了。随便报几个名字:奥巴马(Barack Obama)、贺锦丽(Kamala Harris),布林肯(Antony Blinken),耶伦(Janet L. Yellen),萨默斯(James Summers) ...

毕竟顶尖大学所在选区中,川普在2024年仅赢得4个,其馀40个均被民主党拿下,这也印证了高校作为“左翼堡垒”的定位。站在川普的角度,这样的学校未来怎么能培养出“真正的优质人才”呢?所以以安全为由也好,以DEI也好⋯⋯“自己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件事很重要。

其次从“搞事”的角度这次事件就是关税战的“姊妹篇”,其本质还是反全球化。如果说关税战阻碍的是商品的自由流动,那么“哈佛事件”的本质则是学术交流领域的反全球化,它阻碍的是知识的自由流动。

回顾在关税的战斗中,有的国家秒怂,有的国家依旧坚挺。神似的是,这次面对川普的“制裁”,有的大学秒怂,有的继续坚挺选择对抗。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最初被冻结4亿美元联邦拨款后,校方接受部分要求,包括禁止校园抗议者戴口罩、扩大校园警察权力,并将中东研究系的管理权从教师移交校方行政层。还有密歇根大学,直接关闭了多元化与包容性(DEI)项目,以换取政府让步。

更有意思的是,妥协的学校多为钱而妥协,而抵抗的学校则更强调为的是“学术自由”。说白了,某些常春藤校也不是特别缺钱。毕竟相比于被川普冻结的26.6亿美元,532亿美元的捐赠基金才是重点。事实上,这件事和钱关係既很大,又不是特别大,整个流程和关税战几乎是一个模式。至于为什么要反全球化?因为这是川普在总统位置上立足的根本性原则。

最后从“搞钱”的角度。事实上,现在美国很缺钱,但相对于缺的钱来说,川普冻结的这些大学经费,基本就是杯水车薪。真正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哈佛高层或学院管理层的政治献金,99%流向的是民主党。其二,相比于钱的数目,钱在哪个口袋里,怎么被支配,想要花必须得走什么样的流程,可能更重要。

阴谋一些,川普或许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对于那些即将被遣返的留学生,不妨花点钱,支持下大老板新推出的移民“金卡”,成为大老板的好朋友,获得尊贵的VIP身份。

  这事儿会怎么收场?

面对川普政府的无理制裁,哈佛大学并未选择屈服,而是毅然拿起法律武器,坚定地捍卫学术自由和独立。哈佛大学的这一立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声援。众多学术组织和民权团体发声,关切政府行为,认为这威胁学术自由,川普政府行径破坏美国高等教育基石,违背美国宣扬的自由、平等价值观。

从过往表现来看,哈佛很难低头。它不是没压力,而是有底气。毕竟,哈佛不靠政府救济吃饭,自有资金雄厚、校友遍天下。但这场斗争,不会是一脚刹车这么简单。哈佛大概率会打一场法律战。下一步,我们可能会看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政府VS名校”的法庭对决。

这背后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川普出手不是没有逻辑——他要打造一个完全听话的、美国优先的大学体系。而哈佛代表的,是包容多元、坚持独立的知识堡垒。这不仅仅是教育政策问题,更是一场深层的政治斗争。

有些异曲同工:今天的哈佛,正如今天的中国——面对同一个霸权者,站在了被针对的位置。两者虽毫无瓜葛,却面临同样的命题:妥协还是抗争?说到底,一切都是博弈的结果。朝令夕改,又或者是改朝换代,都不是不可能,就好像关税战的那个数字。

最后的最后,感叹今天的美国,已不是那个鼓励自由开放、接纳全球英才的美国。当哈佛这样的象徵都遭到封杀,谁还能独善其身?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场大变局的缩影。我们且看,川普能不能真“废”了哈佛,还是会引爆一场更大的反弹。

查看评论(11)

24小时热点排行

新晋河南首富,靠一张“旺夫大圆脸”赢麻了!
“杀死”那个错付910元车费男孩的不仅仅是司机
《年轮》原唱之争,张碧晨和汪苏泷彻底撕破脸
花大钱的山姆会员,如何一步步被背叛
硅谷的C位都是华人?!华人或统治AI时代

24小时讨论排行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特朗普开怼:“克林顿去过那个小岛28次 我从没去过”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24名“蓝委”全过关 陆媒:民进党“大罢免”完全失败
特朗普抵达苏格兰,当地媒体:美国重刑犯来了
俄媒寻人 25年前与普京合影中国男孩找到了 现任...
密集游说施压 以色列曾威胁法国放弃承认巴勒斯坦国
美国退出停火谈判,特朗普:哈马斯不想谈判,想死
斡旋无果 联合国想买被拒 特朗普政府为何烧掉它
新一轮的美国妖股来了 散户压路机前捡铜板?
不看好两位潜在买家 俄唯一航母或被拆解沦为备件
演唱会CEO出轨最大赢家是他 还清57万元学生贷款
台州富二代28轮激战,以超20万/米摘全国单价“地王”
特大暴雨破纪录,河北易县“1天下完1年的雨”
靠“碰瓷”中国人成名的“迷惑系”网红,竟当上日本议员?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川普对哈佛大学下“死手”: 搞人搞事搞钱

香港01 2025-05-25 07:50:20


2025年5月19日,美国华盛顿,图为川普在白宫玫瑰园发表讲话。(Reuters)

美国国土安全部一纸公告,将哈佛大学再次推进漩涡:其“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被撤销,2025-2026学年不得招收任何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外籍学生。此外,现有持F类或J类非移民身份的学生必须转学至其他高校,否则将无法维持其非移民身份。这是继今年4月冻结向哈佛大学提供的超过22亿美元多年度拨款和6000万美元多年度合同之后,川普政府再次对哈佛大学使出“杀招”。

哈佛随即以违宪为由,入禀联邦法院叫停禁令,获法院同日颁布暂时保护令,阻止禁令生效。但川普政府对哈佛大学下“死手”这事儿,堪称博弈大戏,背后是川普政府与哈佛由来已久且不断激化的矛盾冲突。

  权力博弈

川普政府对哈佛大学发难,表面基于校园内所谓 “反犹主义” 问题。2023 年巴以冲突后,美国高校出现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浪潮。川普政府藉此称哈佛对犹太学生有敌意、同情哈马斯,可不少示威学生是犹太人,“反犹主义” 只是其干预高校管理的藉口。川普政府对哈佛大学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DEI)政策不满,这是双方矛盾激化的重要因素。

美国保守派认为哈佛等精英大学的 “DEI” 部门存在基于种族的不当行为,违反联邦民权法,他们觉得哈佛推行的这些政策挑战传统价值观和白人权益,是 “政治正确” 的泛滥,必须遏制。

川普政府要求哈佛终止DEI相关项目,实行 “基于成绩或才能” 的招生与招聘政策。哈佛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旗帜,代表左翼文化中心,秉持学术自由、独立自治理念。川普政府代表右翼保守势力,上台后就誓言对被视为自由主义温牀的大学採取行动,巩固权力基础。哈佛公然反抗川普政府指令,触动其权威。

哥伦比亚大学在政府施压下妥协,哈佛却将川普政府告上法庭,这在川普眼里,简直是“公然挑衅”,促使川普政府採取更强硬手段,目的只有一个:打掉这面反对旗帜,杀鸡儆猴。

  川普为何对哈佛下死手?

让我们进一步抽丝剥茧,川普为何对哈佛下死手?要真正搞清楚这件事,还得从“人财务”三个维度去看。

首先从“搞人”的角度。一个非常基本且必要的问题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川普的最大敌人是谁呢?他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最大的敌人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而在我们内部 ... ”,其实就是民主党。这是事实。

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内政始终比外交要重要得多。真正强大的敌人,往往在内部。事实上,越是大国来说,安内的优先级就越可能高于攘外,甚至攘外也只是安内的手段而已。

由此再来看看这次处于事件风口浪尖的哈佛,和民主党又有什么关係呢?看看出过哪些民主党大佬就清楚了。随便报几个名字:奥巴马(Barack Obama)、贺锦丽(Kamala Harris),布林肯(Antony Blinken),耶伦(Janet L. Yellen),萨默斯(James Summers) ...

毕竟顶尖大学所在选区中,川普在2024年仅赢得4个,其馀40个均被民主党拿下,这也印证了高校作为“左翼堡垒”的定位。站在川普的角度,这样的学校未来怎么能培养出“真正的优质人才”呢?所以以安全为由也好,以DEI也好⋯⋯“自己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件事很重要。

其次从“搞事”的角度这次事件就是关税战的“姊妹篇”,其本质还是反全球化。如果说关税战阻碍的是商品的自由流动,那么“哈佛事件”的本质则是学术交流领域的反全球化,它阻碍的是知识的自由流动。

回顾在关税的战斗中,有的国家秒怂,有的国家依旧坚挺。神似的是,这次面对川普的“制裁”,有的大学秒怂,有的继续坚挺选择对抗。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最初被冻结4亿美元联邦拨款后,校方接受部分要求,包括禁止校园抗议者戴口罩、扩大校园警察权力,并将中东研究系的管理权从教师移交校方行政层。还有密歇根大学,直接关闭了多元化与包容性(DEI)项目,以换取政府让步。

更有意思的是,妥协的学校多为钱而妥协,而抵抗的学校则更强调为的是“学术自由”。说白了,某些常春藤校也不是特别缺钱。毕竟相比于被川普冻结的26.6亿美元,532亿美元的捐赠基金才是重点。事实上,这件事和钱关係既很大,又不是特别大,整个流程和关税战几乎是一个模式。至于为什么要反全球化?因为这是川普在总统位置上立足的根本性原则。

最后从“搞钱”的角度。事实上,现在美国很缺钱,但相对于缺的钱来说,川普冻结的这些大学经费,基本就是杯水车薪。真正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哈佛高层或学院管理层的政治献金,99%流向的是民主党。其二,相比于钱的数目,钱在哪个口袋里,怎么被支配,想要花必须得走什么样的流程,可能更重要。

阴谋一些,川普或许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对于那些即将被遣返的留学生,不妨花点钱,支持下大老板新推出的移民“金卡”,成为大老板的好朋友,获得尊贵的VIP身份。

  这事儿会怎么收场?

面对川普政府的无理制裁,哈佛大学并未选择屈服,而是毅然拿起法律武器,坚定地捍卫学术自由和独立。哈佛大学的这一立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声援。众多学术组织和民权团体发声,关切政府行为,认为这威胁学术自由,川普政府行径破坏美国高等教育基石,违背美国宣扬的自由、平等价值观。

从过往表现来看,哈佛很难低头。它不是没压力,而是有底气。毕竟,哈佛不靠政府救济吃饭,自有资金雄厚、校友遍天下。但这场斗争,不会是一脚刹车这么简单。哈佛大概率会打一场法律战。下一步,我们可能会看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政府VS名校”的法庭对决。

这背后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川普出手不是没有逻辑——他要打造一个完全听话的、美国优先的大学体系。而哈佛代表的,是包容多元、坚持独立的知识堡垒。这不仅仅是教育政策问题,更是一场深层的政治斗争。

有些异曲同工:今天的哈佛,正如今天的中国——面对同一个霸权者,站在了被针对的位置。两者虽毫无瓜葛,却面临同样的命题:妥协还是抗争?说到底,一切都是博弈的结果。朝令夕改,又或者是改朝换代,都不是不可能,就好像关税战的那个数字。

最后的最后,感叹今天的美国,已不是那个鼓励自由开放、接纳全球英才的美国。当哈佛这样的象徵都遭到封杀,谁还能独善其身?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场大变局的缩影。我们且看,川普能不能真“废”了哈佛,还是会引爆一场更大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