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情绪劳动,累惨“低能耗”青年

情绪劳动,累惨“低能耗”青年

文章来源: 新周刊 于 2025-05-25 01:42:5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情绪劳动,累惨“低能耗”青年

每天,喝饱了毒鸡汤的人类,恨不得把充电线焊死在“低能量人类”的肚脐眼上。

信奉成功学的人类,则吹拉弹唱、锣鼓暄天要拉你入伙“高能量人类”的一夜暴富群。

最近的社交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手把手教你如何做“高能量”的帖子让人喘不过气,隔着屏幕的年轻人怀疑起自己的电量到底要多少,才能进入那一方“高能量”的区域,体验一把精英人设带来的快感。

他们健身、野营、马拉松、演唱会、公益活动、文化讲座分享一次不落,他们的社交媒体上全面展示了丰富的高能量人生。

可是越来越多人,比如你和我,会怀疑“高能量人生”,是不是一种霸权?



(图/《理想之城》)

普天之下,没有谁天生就是“低能量人类”,他们只不过是一群被“毫无意义的工作”消耗情绪的可怜人。

每当看到那一张张脸,总是苦大仇深、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心里如同压了块大石头,像是一株植物从未被阳光照耀过时,我总想大喊一句:

去你的“低能量”人类,我只想做一个“低能耗”人类。

真正累死人的,是情绪劳动

告诉我,你是不是拿着不高的薪水,干了最累的活儿,背了最多的锅,得了最少的奖,却挨了最狠的骂,然后被评价为“情绪稳定”的那一位?

你总想成为一个被所有人喜欢的好人,结果,你最后真正成为的是一个充满讨好型人格的老好人,活成所有人都敢欺负的样子。

每天,你真正花在工作上的精力只有10%,剩下90%的精力都消耗在了隐形而无偿的情绪劳动上。

1983年,美国社会学家阿莉·霍克希尔德在著作《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中提出“情绪劳动”这一概念,指出情绪劳动是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是为了让组织、他人感到满意和舒适,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表情所付出的努力。



(美)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20-1

从职业上看,情绪劳动多数发生在服务业,譬如空姐、酒店前台、奶茶店员、电话客服、滴滴司机、超市售货员、餐厅服务员、高速公路收费员等,如果看到他们在某一刻突然崩溃、泪如雨下的场景,这是“情绪过载”的典型表现。

今天,情绪劳动早已泛化,它的具体表现包括但不仅限于:在上级说出正确的废话、错误的废话时热烈鼓掌;深夜1点,对围坐在你身后指挥你在PPT里屎上雕花的各位抱以微笑;在酒局上,笑盈盈地吹捧每一个人,喝下每一杯酒,接住每一个话茬,然后悄悄溜进卫生间趴在马桶上任胃抽搐;当人在家中躺,锅从天上来时,默默认领;……

英国《卫报》记者罗斯·哈克曼在《情绪价值》一书中进行了升级版的解读:情绪劳动是将自己的感受置于次要地位,为他人愉悦所做出的努力。它本质上是一个权力和等级制地位的问题,处于社会等级下方的群体,被要求为上位者无偿提供情绪劳动,而情绪劳动得不到补偿的局面进一步固化了其弱势地位。



[英]罗斯·哈克曼 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4-2

那些擅长“课题分离”、绝不内耗只会外耗、表演型人格的人,正在享受着当今的红利。

有点潦草的世界里,谁先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谁先学会发疯,谁就能先享受世界。不信?试试,自从你开始“发疯”之后,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会突然对你眉开眼笑,充满谅解与包容。

年轻人,拒绝过度努力

职场中有句老话:“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但你可以往死里骂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车有娃的那些。”



(图/《理想之城》)

中年人是真正的吃苦大王,他们早就习惯了忍辱负重、高耗能生存。每天一睁眼,只要一想到房贷车贷、医药费、补课费和养老金,他们就失去了拍案而起、拂袖而去的勇气;面对凌辱和欺压,最后只会弱弱地吐出一句:“骂我可以,但……不要扣我工资”。

没有包袱一身轻的年轻人,不再吃这一套,他们已经集体觉醒,拒绝高能耗生存。

年轻人知道,过度努力其实是一种病,微躺才是最舒适的生命姿态。他们觉察到,就算再努力,也不是人人都能到达罗马,而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如果努力有用的话,天上也不会掉下来一个又一个董小姐。家里卖了两套房子供你留学,回国却难找到月薪5000元的工作。

年轻人开始惜命,知道不熬夜赶方案,天并不会塌下来。就算被打再多的鸡血,他们也不会用百米跑的速度来跑人生这场马拉松。真正厉害的跑者,在起跑之前总是先进行充分的拉伸,活动开关节,唤醒每一块肌肉和筋骨,在人群中找出一条最优路线,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慢慢开跑,让身子渐渐热起来,控制在最优能耗的点位,在半程突破临界点后,尽情享受内啡肽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图/《三悦有了新工作》)

年轻人永远把生活放在第一,工作放在第二。因为他们知道,工作并非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形态,一旦工作第一,他们不但会失去生活,还会失去性生活。如果工作是证明一个人全部价值的唯一路径,那么,一旦失去了工作,他们会什么也不是。更难堪的是,如果真的等到延迟退休的年纪再出门远行、周游世界,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一张病床,或者是一份旅行团要求必须签署的高龄游客免责声明。

如果把人比作一台家电,年轻人更愿意成为一级能效的“低能耗”人类。

如果能够选择,没有谁不想用最省力的方式快乐地活着。

自从开启低能耗模式后,我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低能耗”人类热爱的是开启低能耗模式后的低度生活。



(图/《三悦有了新工作》)

这是一种追求低碳、低脂、低盐、低糖、低高度、低速度、低密度、低烈度、低浓度的生存哲学。

“低能耗”人类喜爱离大地更近的低高度生活。他们讨厌高楼,讨厌成为格子间动物,喜欢离花儿、鸟儿、树儿、草儿、湖海更近,离人间烟火更近。

“低能耗”人类喜爱离灵魂更近的低速度生活。他们厌恶插队、秒杀、快抢、快进,热爱一切慢的东西,譬如慢食、慢语、慢车和慢城,更想成为一个像爱马仕工匠一样的慢人,传承一门手艺,一口气埋头干上18年。

“低能耗”人类喜爱心灵自由的低密度生活。他们讨厌人海战术,讨厌“打通底层逻辑”“对齐颗粒度”“形成完美闭环”,讨厌“多线程”并行推进瞎折腾。他们坚信,一个人,一条心,只够干好一件事;一生,应该也只够爱一个人。

“低能耗”人类喜爱身心柔软的低烈度生活。他们讨厌重口味的饭局,也讨厌烈酒,更钟爱和趣味相投的人来上一杯精酿啤酒、清酒、威士忌,或者只是一杯清淡的功夫茶。

“低能耗”人类喜爱拥有闲暇时光的低浓度生活,他们讨厌成为“浓人”,只想做个“淡人”,闲散地漫步在净土和慢土之上。

如果你问“低能耗”人类:你的梦想是什么?



(图/《装腔启示录》)

他们的回答会和那位小学生写在黑板上的答案一样: “自由、平静地过完一生。”

有一天,如果有人逼迫你开启高耗能模式,那么,请不要“内耗”,而是学会“外耗”,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我们之间如果有问题,那一定是你的问题。

但切记啊,慎用。

查看评论(2)

24小时热点排行

拔官传言不断!董军现身 “高调会晤”泰军最高司令
悉尼华女”被少年围殴案 警逮7人称无证据与种族有关
川普突威胁重课欧盟50%关税,导火线曝光
川普出席西点军校毕典 演说重申反DEI及批评北约
强化美国AI主导地位!甲骨文砸400亿美元抢辉达芯片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轰哈佛"收不友善国家学生",准哈佛生哀求:总统行行好
维吾尔族人被迫加工渔产品,全球海鲜供应链遭污染
彭博:为什么“金色穹顶”可能使美国更不安全
哈佛是如何得罪的特朗普:七年怨恨,终得清算!
中国示警"间谍":学者、商人、游客等都可能是间谍
开战最大空袭!俄298无人机、69飞弹轰乌克兰
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德军大规模进驻立陶宛,二战后首次
万斯:美国霸权时代结束 中俄从海洋到太空全面挑战
川普批哈佛收一堆“麻烦制造者”:2+2都算不出来
中国留学生返美恐无期:天塌了 没想到成历史一部分
川普力挺松绑核能!拚25年内核电"扩大4倍"专家喊不可能
北京绿化带,成了年轻人的“5A级景区”
法新社:特朗普在削弱美国“软实力”
哈佛3国际生投书华邮:充满恐惧 呼吁美民众抗川普
特朗普政府叫停国际生:“哈佛难民”的去与留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情绪劳动,累惨“低能耗”青年

新周刊 2025-05-25 01:42:53



情绪劳动,累惨“低能耗”青年

每天,喝饱了毒鸡汤的人类,恨不得把充电线焊死在“低能量人类”的肚脐眼上。

信奉成功学的人类,则吹拉弹唱、锣鼓暄天要拉你入伙“高能量人类”的一夜暴富群。

最近的社交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手把手教你如何做“高能量”的帖子让人喘不过气,隔着屏幕的年轻人怀疑起自己的电量到底要多少,才能进入那一方“高能量”的区域,体验一把精英人设带来的快感。

他们健身、野营、马拉松、演唱会、公益活动、文化讲座分享一次不落,他们的社交媒体上全面展示了丰富的高能量人生。

可是越来越多人,比如你和我,会怀疑“高能量人生”,是不是一种霸权?



(图/《理想之城》)

普天之下,没有谁天生就是“低能量人类”,他们只不过是一群被“毫无意义的工作”消耗情绪的可怜人。

每当看到那一张张脸,总是苦大仇深、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心里如同压了块大石头,像是一株植物从未被阳光照耀过时,我总想大喊一句:

去你的“低能量”人类,我只想做一个“低能耗”人类。

真正累死人的,是情绪劳动

告诉我,你是不是拿着不高的薪水,干了最累的活儿,背了最多的锅,得了最少的奖,却挨了最狠的骂,然后被评价为“情绪稳定”的那一位?

你总想成为一个被所有人喜欢的好人,结果,你最后真正成为的是一个充满讨好型人格的老好人,活成所有人都敢欺负的样子。

每天,你真正花在工作上的精力只有10%,剩下90%的精力都消耗在了隐形而无偿的情绪劳动上。

1983年,美国社会学家阿莉·霍克希尔德在著作《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中提出“情绪劳动”这一概念,指出情绪劳动是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是为了让组织、他人感到满意和舒适,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表情所付出的努力。



(美)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20-1

从职业上看,情绪劳动多数发生在服务业,譬如空姐、酒店前台、奶茶店员、电话客服、滴滴司机、超市售货员、餐厅服务员、高速公路收费员等,如果看到他们在某一刻突然崩溃、泪如雨下的场景,这是“情绪过载”的典型表现。

今天,情绪劳动早已泛化,它的具体表现包括但不仅限于:在上级说出正确的废话、错误的废话时热烈鼓掌;深夜1点,对围坐在你身后指挥你在PPT里屎上雕花的各位抱以微笑;在酒局上,笑盈盈地吹捧每一个人,喝下每一杯酒,接住每一个话茬,然后悄悄溜进卫生间趴在马桶上任胃抽搐;当人在家中躺,锅从天上来时,默默认领;……

英国《卫报》记者罗斯·哈克曼在《情绪价值》一书中进行了升级版的解读:情绪劳动是将自己的感受置于次要地位,为他人愉悦所做出的努力。它本质上是一个权力和等级制地位的问题,处于社会等级下方的群体,被要求为上位者无偿提供情绪劳动,而情绪劳动得不到补偿的局面进一步固化了其弱势地位。



[英]罗斯·哈克曼 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4-2

那些擅长“课题分离”、绝不内耗只会外耗、表演型人格的人,正在享受着当今的红利。

有点潦草的世界里,谁先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谁先学会发疯,谁就能先享受世界。不信?试试,自从你开始“发疯”之后,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会突然对你眉开眼笑,充满谅解与包容。

年轻人,拒绝过度努力

职场中有句老话:“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但你可以往死里骂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车有娃的那些。”



(图/《理想之城》)

中年人是真正的吃苦大王,他们早就习惯了忍辱负重、高耗能生存。每天一睁眼,只要一想到房贷车贷、医药费、补课费和养老金,他们就失去了拍案而起、拂袖而去的勇气;面对凌辱和欺压,最后只会弱弱地吐出一句:“骂我可以,但……不要扣我工资”。

没有包袱一身轻的年轻人,不再吃这一套,他们已经集体觉醒,拒绝高能耗生存。

年轻人知道,过度努力其实是一种病,微躺才是最舒适的生命姿态。他们觉察到,就算再努力,也不是人人都能到达罗马,而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如果努力有用的话,天上也不会掉下来一个又一个董小姐。家里卖了两套房子供你留学,回国却难找到月薪5000元的工作。

年轻人开始惜命,知道不熬夜赶方案,天并不会塌下来。就算被打再多的鸡血,他们也不会用百米跑的速度来跑人生这场马拉松。真正厉害的跑者,在起跑之前总是先进行充分的拉伸,活动开关节,唤醒每一块肌肉和筋骨,在人群中找出一条最优路线,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慢慢开跑,让身子渐渐热起来,控制在最优能耗的点位,在半程突破临界点后,尽情享受内啡肽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图/《三悦有了新工作》)

年轻人永远把生活放在第一,工作放在第二。因为他们知道,工作并非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形态,一旦工作第一,他们不但会失去生活,还会失去性生活。如果工作是证明一个人全部价值的唯一路径,那么,一旦失去了工作,他们会什么也不是。更难堪的是,如果真的等到延迟退休的年纪再出门远行、周游世界,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一张病床,或者是一份旅行团要求必须签署的高龄游客免责声明。

如果把人比作一台家电,年轻人更愿意成为一级能效的“低能耗”人类。

如果能够选择,没有谁不想用最省力的方式快乐地活着。

自从开启低能耗模式后,我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低能耗”人类热爱的是开启低能耗模式后的低度生活。



(图/《三悦有了新工作》)

这是一种追求低碳、低脂、低盐、低糖、低高度、低速度、低密度、低烈度、低浓度的生存哲学。

“低能耗”人类喜爱离大地更近的低高度生活。他们讨厌高楼,讨厌成为格子间动物,喜欢离花儿、鸟儿、树儿、草儿、湖海更近,离人间烟火更近。

“低能耗”人类喜爱离灵魂更近的低速度生活。他们厌恶插队、秒杀、快抢、快进,热爱一切慢的东西,譬如慢食、慢语、慢车和慢城,更想成为一个像爱马仕工匠一样的慢人,传承一门手艺,一口气埋头干上18年。

“低能耗”人类喜爱心灵自由的低密度生活。他们讨厌人海战术,讨厌“打通底层逻辑”“对齐颗粒度”“形成完美闭环”,讨厌“多线程”并行推进瞎折腾。他们坚信,一个人,一条心,只够干好一件事;一生,应该也只够爱一个人。

“低能耗”人类喜爱身心柔软的低烈度生活。他们讨厌重口味的饭局,也讨厌烈酒,更钟爱和趣味相投的人来上一杯精酿啤酒、清酒、威士忌,或者只是一杯清淡的功夫茶。

“低能耗”人类喜爱拥有闲暇时光的低浓度生活,他们讨厌成为“浓人”,只想做个“淡人”,闲散地漫步在净土和慢土之上。

如果你问“低能耗”人类:你的梦想是什么?



(图/《装腔启示录》)

他们的回答会和那位小学生写在黑板上的答案一样: “自由、平静地过完一生。”

有一天,如果有人逼迫你开启高耗能模式,那么,请不要“内耗”,而是学会“外耗”,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我们之间如果有问题,那一定是你的问题。

但切记啊,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