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综合编译自AOL:
美国移民局采取新策略:在法院审判前先驱逐,被控犯罪者逃避美国司法制裁
据多位检察官和法律专家称,一些涉嫌暴力袭击和性犯罪的嫌疑人正因被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在受审前遣返而逃避美国法律的制裁。
在丹佛郊区的一个县,地方检察官已统计出至少六起刑事案件被迫搁置或撤诉,因为ICE在他提起公诉前就拘留或驱逐了嫌疑人。
在丹佛市的另一案例中,一名涉嫌谋杀未遂的男子被释放,因为ICE已将关键证人遣返回国,迫使检方撤销指控。该嫌疑人后来在监狱外袭击试图拘捕他的ICE探员。
在波士顿,一名法官也被迫撤销对一名男子的指控,该男子被控在驾照上使用假名,但在审判过程中被ICE拘押,且ICE拒绝将其送回法庭。萨福克县地区检察官凯文·海登(Kevin
Hayden)称ICE的行为“令人不安且极度鲁莽”,因为其行为阻止了对该被告的起诉。
全美范围内,多位检察官、辩护律师及法律观察人士表示,他们发现ICE越来越倾向于直接遣返犯罪嫌疑人,而不是让他们留在羁押中并出庭接受本地法院的审理。
“这不仅削弱了司法体系,也影响了社区安全。”科罗拉多州阿达姆斯县检察官布莱恩·梅森(Brian
Mason)说,该县位于丹佛东北部。
这种快速驱逐的结果是,一些无辜的人被剥夺了在美国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洗清嫌疑的机会。而对于受害者来说,则意味着无法亲眼看到加害者被关进监狱。
法律专家指出,这也可能使所有美国人变得更不安全,因为有犯罪背景、藐视法律的人可能重返美国并再次犯罪。
“我担心的是,这些人会被遣返,从而逃避刑事审判,然后偷偷潜回美国……在暗处生活,完全不承担任何后果,还可能继续对其他受害者犯罪。”梅森说。
莱肯·赖利法案的影响
法律专家表示,这一现象部分源于新出台的联邦法律——莱肯·赖利法案(Laken Riley Act)。该法案要求ICE在非法居住者被控特定犯罪(如盗窃或入店行窃)后必须将其拘留。该法案以2024年在佐治亚州被一名移民杀害的护理专业学生莱肯·赖利命名。虽然该法案并不强制驱逐,但专家称,部分被拘者随后确实被驱逐出境。这意味着,一些人逃避了对袭击、家庭暴力或盗窃等罪行的司法追责。还有的案件因为证人被ICE遣返,检察官被迫撤诉。这些被ICE锁定的人大多被指控非法居留在美。
在马萨诸塞州的另一起案件中,ICE拘留了一名因交通违法而被州检方起诉的男子,并拒绝将其带回出庭,促使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请求联邦法官介入。法官随后命令ICE将该男子带回法庭,他最终被裁定无罪。此后,他又被送回ICE羁押,这曾是以往的正常流程。
前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强调要实施更严厉的移民政策,ICE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调的拘捕行动。特朗普声称,这些行动主要针对暴力罪犯和帮派成员。他还曾表达对司法系统限制遣返、尤其是对尚未定罪者限制遣返的不满。
“杀人犯、毒贩、帮派分子,甚至精神病人将在我国安家,对社会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特朗普于4月底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我们不可能为几百万、几千万人都进行审判。我们知道谁是罪犯,必须尽快把他们赶出美国!”
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法律学院的迈克尔·卡根教授(Michael Kagan)指出,这种“先遣返再说”的政策正在制造一个“双轨司法体系”:美国公民犯罪会被监禁,而非法居留者犯下同样的罪行,却可能仅被“免费送回家”,没有其他惩罚。
“如果你认为公民犯罪值得坐牢,那么很难解释为什么非法居留者犯罪却不用坐牢。”卡根说。他所在的法律诊所为面临驱逐的人提供法律援助。
卡根还指出,一些移民专家已经开始将ICE称作“逃逸司机”,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制度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美国公民必须接受审判,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而非法居留者只要请求ICE送他回墨西哥,就能一走了之。”
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的首席公设辩护人尼古拉斯·雷普奇(Nicholas Reppucci)表示,他已经看到移民证人对出庭作证的意愿明显下降,原因正是这一激进的新政策。
“它对刑事被告人和被害人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他说,“在我看来,这种环境下,人们更不愿意到法庭上寻求正义。”
科罗拉多州的梅森检察官回忆说,他过去曾与ICE合作,为受害者申请所谓的“U签证”,这类签证可让受害者合法留在美国,以便出庭作证。但如今,这种合作关系已经不存在。
“如果一名犯罪受害者因为害怕在法院停车场被ICE抓走而不敢来出庭,那我就没法起诉这个案子。”梅森说,“这不仅是在削弱司法体系,也是在损害社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