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半导体与美国压力下 台湾会转向“新式核能”吗?

半导体与美国压力下 台湾会转向“新式核能”吗?

文章来源: BBC中文网 于 2025-05-17 08:59:4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5月17日,台湾最后一座运转中的核电厂反应炉正式除役。面对全岛迈入“无核状态”,台湾社会对于续用核能展开激烈讨论。https://t.co/LAW8kueGat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y 17, 2025
5月17日,台湾最后一座运转中的核电厂反应炉正式除役。面对全岛迈入“无核状态”,台湾社会对于续用核能展开激烈讨论。

尽管当局一直强调台湾“没有缺电”,日前台湾总统赖清德接受媒体访谈提及,不排除接受“先进新式核能发电”,外界认为民进党政府“非核家园”能源政策可能面临重大转向。

台湾核能发电占比数十年来大幅下降到仅剩3%,随着减碳趋势及半导体产业发展,未来能源稳定度变得更加关键,有民调指台湾民众现有六至七成支持使用核能,甚至民进党支持者也不再坚定反核。

除了产业需求,有学者告诉BBC中文,民进党政府亦有来自美国的压力,核电被认为是台湾展现防卫意志、维持能源安全的选项。

台湾核能如何走到今天?

台湾从1960年代开始发展核电,1971年盖第一座核电厂,兴建期间发生1973年石油危机,两蒋政府为确保能源供应,将核电厂列入“十大建设”。

目前全台湾共有四座核电厂,其中三座营运了数十年,“核一”、“核二”、“核三”分别位于新北市石门区、万里区、南部恒春半岛,而“核四”则处于新北市贡寮区,在兴建期间因引起巨大争议被“封存”。

台湾岛内所有核电厂,皆由经济部管理的台湾电力公司(台电)兴建及营运。根据过去《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简称《核管法》)规定,核电厂运转执照有效期间最长为40年,若要延役,台电须在执照到期前5至15年申请。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台湾20万人上街反核,时任国民党籍总统马英九宣布核一、核二、核三不延役,核四封存。2016年民进党实现政党轮替,前总统蔡英文提出“2025非核家园”政策,让既有三座核电厂在法定运转时限到时后直接除役。

台湾的核一、核二分别于2019年及2023年除役。核三厂自1984年运转,一号机于去年七月运转期满后除役,二号机也将在5月17日停止,台湾将正式进入无核状态。

核能占比:从超过一半降到3%

1980年代核能曾为台湾供应超过一半的电力,直至1990年代初期,核能仍占台湾三成供电量。

随着台湾经济成长、民生工业用电增加,台湾政府开放发电市场及建置大型火力发电厂,核能用电占比遂逐年降低。

2016年前总统蔡英文上台后,提出以发展风电、光电等再生能源替代核能,目标是到2025年“天然气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台湾能源结构产生显著变化。

根据行政院经济部能源署最新统计,2024年核能发电仅存4%,燃气火力发电首度高于燃煤发电,占比47.2%,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则首度突破10%。去年7月底核三厂1号机停机后,核能发电则进一步降到约3%。

能源转型期的担忧

这3%到底多关键,台湾各界专家持不同说法。台湾媒体指,今年五月夏季夜晚,核三厂2号机独力承担台湾3%用电,对维系电网稳定相当重要。

行政院长卓荣泰则指,目前台湾每日电力备载容量有12%至15%,少去核能的3%,仍高于安全备载容量6%的标准,有其余裕。备转容量是指输电网络中,应付发电机故障、需求预测误差等情况所预留的发电量。

台湾当局也指出,为因应核电除役后产生的电力缺口,同时汰换产生较多空气污染的燃煤机组,以再生能源作为长期能源解方,并规划多项天然气机组作上线,作为能源转型的桥接方案。

但有声音质疑,部分新的燃气机组仍在测试阶段,若无法及时衔接,今年供电情势恐紧张。外界也担忧,台湾再生能源发展未如预期。

近年风电、光电各遭遇环境与土地开发冲突、建置成本因俄乌战争上涨等问题。据台湾国家能源规划,2025年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20%,截至2024年底,再生能源发电量仅达11%。

半导体业将导致“电力紧绷”

随台湾用电需求持续成长,产业界对核能的倡议也更为频繁。

年初和硕联合科技董事长童子贤便于立法院发言,指AI晶片制造发展让台湾用电量大增,核电不排碳、发电成本比天然气便宜。全国工业总会也曾向总统赖清德呼吁,核能是可考量选择。

行政院经济部能源署报告指出,随AI发展,晶片生产需求大增,台积电陆续在台南、高雄新增产线,2024年台湾用电量来到史上最高。其预估,2033年全台湾用电量成长将达到22%,其中AI与半导体两大产业的用电增⻑就占台湾用电需求总成长的84.4%。

2024年标准普尔发布报告指出,随着台积电加快先进3奈米晶片的生产,预计2030年用电量将占台湾总用电量的近四分之一。然而,台湾发电量成长速度缓慢,可能导致台积电面临供电风险。

科技民主与社会研究中心(DSET)永续韧性组研究员吕采颖告诉BBC中文,依经济部相关能源规划,即便没有核能,要供应半导体业跟AI相关需求,“未来十年台湾供电总量不会有问题,但可能有供电紧绷的情况”。

吕采颖解释,根据该中心估算模型,因应台积电2奈米先进制程扩厂的用电需求成长,台湾在2025至2027年间,因为新电厂还未上线,夜间备转容量率偶尔会低于6%,显得较不稳定。

吕采颖强调,台湾现阶段挑战是电网过度集中,政府须考量分散供电风险,企业也应发展既有电网韧性所必需的储能技术。

民意对核电偏好转向

过去几年全球反核风向逆转,不仅英国、丹麦、瑞典、意大利,甚至亚洲的日本与韩国等国家,过去都曾致力在能源结构中去核,如今皆相继宣布重新投入核电,或是为既存核电厂延役。

中央研究院一份历时五年的调查指,台湾支持“非核家园”理念的民众逐年降低,从2017年超过七成支持,至2024年支持率仅剩一半。

另有其他多份民调亦指台湾民众有六至七成支持核能。

该调查主持人之一、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宗弘解释,民众对核电偏好产生变化,最新调查更指,其中包含民进党支持者,都不再坚定支持非核家园。

“非核家园”是民进党创党就秉持的政治理念,其在野时期结合民意推动反核运动,其中包含长达40年的反对第四核能发电厂的运动。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便为其中代表人物。

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灾后,台湾社会反核声浪来到高峰,2014年时任总统马英九因此宣布核四厂一号机封存、二号机停工。2016年政党轮替,蔡英文政府更将“非核家园”作为其主要政策。

林宗弘指出,随着核四封存、福岛核灾冲击降低,民众考量国安能源安全、气候变迁挑战等多重因素,对核能的态度产生转变,其过去担忧的社区风险与健康问题也被转移。

2017年及2022年台湾发生两次大停电事件,虽然都是厂区人员操作失误所致,但也加深产业跟民众对于能源转型同时能否稳定供电的担忧。

“来自美方的软性压力”

核能不仅是经济问题,亦是国安问题。台湾迈入无核前夕,国际也对台湾未来能源稳定状况频频表现关切。

美国在台协会(AIT)处长谷立言(Raymond Greene)今年两度受访谈论核能议题。他指出,因应台湾AI伺服器资料中心及半导体晶圆厂的能源需求,美国能提供台湾各种能源解决方案,包含核能。

谷立言又称,美国可协助引进既有及新兴技术,例如小型模组化反应炉(SMR),并帮助台湾解决核废料储存问题。

美国德州山姆休士顿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对BBC中文分析,从印太战略角度,美国期待台湾拥有核电,以避免战时能源遭封锁的风险,强化自我防卫韧性,他认为AIT近期的公开言论,“是对民进党政府软性施压的极致”。

过去两年,美国与欧洲多家智库访台时,就屡次点出台湾能源、包含占比五成的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电力系统有其脆弱性。地缘政治考量下,台海若遭封锁,将严重冲击经济及民生用电。

翁履中也指出,美国近年大幅投资SMR发展,获特朗普政府及国务院跨党派支持,背后也有庞大市场商机的考量。

美国科技大厂近年对这类新型核反应炉亦充满兴趣,包含Google、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都已宣布在美国投资建设SMR,或与相关企业合作。

台湾媒体也报导,美国有意向台湾出售新型核反应炉,不过由于还未有商转案例,加上台湾政府仍有核废料问题需解决,目前尚无定论。

核三延役需安全风险评估

5月13日,立法院通过由在野党国民党提出的《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修正案,该法延长核电厂运转年限,原先40年运转期满的核电厂,经安全评估,最长可再延役20年。

《核管法》修正案通过后,台湾最后一座核电厂仍将如期停止发电,但未来会不会重启仍是未知数。若要重启,需依核能安全委员会审查,程序至少需要二至三年。

核三厂所在地的恒春居民对此看法两极。有支持继续与核能“和平共处”者;亦有民众对核废料及安全风险提出担忧。

创新民主中心执行长林俐君告诉BBC中文,核三厂要延役需严谨评估,包含核电厂安全检查及风险管理,尤其核三厂有地震断层带经过,台湾核电厂邻近人口密集地,又面临地震频繁、极端气候加剧的情况,当局有责任要提出调查报告,经公众检视。

林俐君及其团队曾在核三厂附近进行大规模田野调查,访谈居民、民意代表及地方厂商等,她指出,核能过去被认为是专业主导、技术本位的学科,欠缺民众参与, “地方的接受都带有无奈,因为当初他们无从决定,”若要重启,相关单位需公开资讯,与民众沟通,并凝聚共识。

她也强调,无论最终台湾决定要不要重启核电,都须正视核废料处置,“这是世代责任的问题”。

核废料问题待处理

台湾三座核电厂已陆续期满40年除役,当局对核废料处置的问题也再次浮上檯面。迄今,台湾仍未对低阶与高阶的核废料处理场提出最终解决相关方案。

高阶核废料最终处置场由于台湾相关立法尚未完备,目前未进入选址评估阶段。

至于低阶核废料,2012年经济部曾公告台东达仁与金门乌坵为建议候选场址,因为当地居民反对,地方政府不愿举办地方公投,低阶核废料最终处置场址选址至今未决。低阶核废料目前暂时贮存在兰屿暂时贮存场、三座核电厂内。

核废料分为高、低放射性废弃物,前者指的是用过的燃料棒,其余归类为低放射性废弃物。根据环保团体统计,截至 2024 年1月底,台湾已制造出1万 9千多束高放射性废弃物、21万桶低放射性废弃物。

针对此议题,经济部正筹备放射性废弃物处置专案办公室,将提出选址条例草案及相关社会沟通,规划今年底将选址条例草案送请行政院审查。

SMR可成台湾电力选项?

总统赖清德日前接受台湾媒体专访,表示不排除“先进新式的核能”,未来台湾只要在确保核能安全、核废处置的前提下,取得社会共识,就可以使用核电。

赖清德以微软公司共同创办人比尔盖兹在美国筹建新式核电厂举例,指若新核能发电安全更有保障,核废料更少,社会的接受度会比较大。

比尔盖兹在美国筹设的新式核电厂,被通称为小型模组化反应器(SMR),被视为下一代核能选项,其体积较传统核电厂小,功率约为标准核电厂的三分之一,优势是建造成本约为普通水冷反应器的一半,使用 “钠式”(Natrium)反应器效率高,相对产生较少核废料。

倡议者认为,SMR能灵活部署,依用电需求搭配不同模组数量,有别于过去盖大型核电厂供应给城市,得直接供应给科学园区、特定厂房,或偏远地区等。

持怀疑态度者则指出,SMR实际建设成本高于预期,燃料来源供应不稳,其产生的核废料未必较少,其发展仍有难度跟争议,也欠缺全球统一的安全标准与监管机制。

目前微软、Google、亚马逊等科技大厂都已投入SMR市场,外界期望2030年可望有首批商转案例。台湾国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也提案启动4年期SMR研究计画。

查看评论(3)

24小时热点排行

死刑!许家印最大靠山完了
微软老员工48岁生日被裁,妻子发帖怒斥算法裁人
四个河南男人靠三家消费巨头,掏空全球中产钱包
DeepSeek正在DeepSinking 使用率暴跌至比腰斩更低
被FBI前局长发"8647"照片威胁?特朗普"坐不住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撰稿人说出关税最残酷真相 :只会让穷人更穷
川普表态:愿赴中国会习近平,美中关系「很重要」
纽约大学毕业生诉加萨遭"种族灭绝",毕业证书遭扣留
持续进攻:以色列向卡萨地带发动新一轮大规模袭击
印巴空战后 歼10C新客户出现?美盟友有望买24架
呛俄乌谈判没进展,川普:没我根本谈不出协议
消息人士称美政府计划将100万巴勒斯坦人迁往利比亚
马斯克迎来至暗时刻:千亿蒸发 政坛崩盘 家庭内战
“瞌睡唐”来了?78岁特朗普疑似在沙特王宫中昏昏欲睡
特朗普公开“怼”库克:苹果不应在印度生产手机
美驻北约大使:下半年将商讨「撤军欧洲」
魔幻!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概率急速上升
胡锡进:这场外交战 未到场的普京操控了所有人
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白宫将矛头指向拜登政府
释放千名战俘换和平? 俄方放话:乌军不撤就吞8州
美开始筹备阅兵:预算4500万美元 6600名士兵参加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半导体与美国压力下 台湾会转向“新式核能”吗?

BBC中文网 2025-05-17 08:59:43

5月17日,台湾最后一座运转中的核电厂反应炉正式除役。面对全岛迈入“无核状态”,台湾社会对于续用核能展开激烈讨论。https://t.co/LAW8kueGat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May 17, 2025
5月17日,台湾最后一座运转中的核电厂反应炉正式除役。面对全岛迈入“无核状态”,台湾社会对于续用核能展开激烈讨论。

尽管当局一直强调台湾“没有缺电”,日前台湾总统赖清德接受媒体访谈提及,不排除接受“先进新式核能发电”,外界认为民进党政府“非核家园”能源政策可能面临重大转向。

台湾核能发电占比数十年来大幅下降到仅剩3%,随着减碳趋势及半导体产业发展,未来能源稳定度变得更加关键,有民调指台湾民众现有六至七成支持使用核能,甚至民进党支持者也不再坚定反核。

除了产业需求,有学者告诉BBC中文,民进党政府亦有来自美国的压力,核电被认为是台湾展现防卫意志、维持能源安全的选项。

台湾核能如何走到今天?

台湾从1960年代开始发展核电,1971年盖第一座核电厂,兴建期间发生1973年石油危机,两蒋政府为确保能源供应,将核电厂列入“十大建设”。

目前全台湾共有四座核电厂,其中三座营运了数十年,“核一”、“核二”、“核三”分别位于新北市石门区、万里区、南部恒春半岛,而“核四”则处于新北市贡寮区,在兴建期间因引起巨大争议被“封存”。

台湾岛内所有核电厂,皆由经济部管理的台湾电力公司(台电)兴建及营运。根据过去《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简称《核管法》)规定,核电厂运转执照有效期间最长为40年,若要延役,台电须在执照到期前5至15年申请。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台湾20万人上街反核,时任国民党籍总统马英九宣布核一、核二、核三不延役,核四封存。2016年民进党实现政党轮替,前总统蔡英文提出“2025非核家园”政策,让既有三座核电厂在法定运转时限到时后直接除役。

台湾的核一、核二分别于2019年及2023年除役。核三厂自1984年运转,一号机于去年七月运转期满后除役,二号机也将在5月17日停止,台湾将正式进入无核状态。

核能占比:从超过一半降到3%

1980年代核能曾为台湾供应超过一半的电力,直至1990年代初期,核能仍占台湾三成供电量。

随着台湾经济成长、民生工业用电增加,台湾政府开放发电市场及建置大型火力发电厂,核能用电占比遂逐年降低。

2016年前总统蔡英文上台后,提出以发展风电、光电等再生能源替代核能,目标是到2025年“天然气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台湾能源结构产生显著变化。

根据行政院经济部能源署最新统计,2024年核能发电仅存4%,燃气火力发电首度高于燃煤发电,占比47.2%,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则首度突破10%。去年7月底核三厂1号机停机后,核能发电则进一步降到约3%。

能源转型期的担忧

这3%到底多关键,台湾各界专家持不同说法。台湾媒体指,今年五月夏季夜晚,核三厂2号机独力承担台湾3%用电,对维系电网稳定相当重要。

行政院长卓荣泰则指,目前台湾每日电力备载容量有12%至15%,少去核能的3%,仍高于安全备载容量6%的标准,有其余裕。备转容量是指输电网络中,应付发电机故障、需求预测误差等情况所预留的发电量。

台湾当局也指出,为因应核电除役后产生的电力缺口,同时汰换产生较多空气污染的燃煤机组,以再生能源作为长期能源解方,并规划多项天然气机组作上线,作为能源转型的桥接方案。

但有声音质疑,部分新的燃气机组仍在测试阶段,若无法及时衔接,今年供电情势恐紧张。外界也担忧,台湾再生能源发展未如预期。

近年风电、光电各遭遇环境与土地开发冲突、建置成本因俄乌战争上涨等问题。据台湾国家能源规划,2025年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20%,截至2024年底,再生能源发电量仅达11%。

半导体业将导致“电力紧绷”

随台湾用电需求持续成长,产业界对核能的倡议也更为频繁。

年初和硕联合科技董事长童子贤便于立法院发言,指AI晶片制造发展让台湾用电量大增,核电不排碳、发电成本比天然气便宜。全国工业总会也曾向总统赖清德呼吁,核能是可考量选择。

行政院经济部能源署报告指出,随AI发展,晶片生产需求大增,台积电陆续在台南、高雄新增产线,2024年台湾用电量来到史上最高。其预估,2033年全台湾用电量成长将达到22%,其中AI与半导体两大产业的用电增⻑就占台湾用电需求总成长的84.4%。

2024年标准普尔发布报告指出,随着台积电加快先进3奈米晶片的生产,预计2030年用电量将占台湾总用电量的近四分之一。然而,台湾发电量成长速度缓慢,可能导致台积电面临供电风险。

科技民主与社会研究中心(DSET)永续韧性组研究员吕采颖告诉BBC中文,依经济部相关能源规划,即便没有核能,要供应半导体业跟AI相关需求,“未来十年台湾供电总量不会有问题,但可能有供电紧绷的情况”。

吕采颖解释,根据该中心估算模型,因应台积电2奈米先进制程扩厂的用电需求成长,台湾在2025至2027年间,因为新电厂还未上线,夜间备转容量率偶尔会低于6%,显得较不稳定。

吕采颖强调,台湾现阶段挑战是电网过度集中,政府须考量分散供电风险,企业也应发展既有电网韧性所必需的储能技术。

民意对核电偏好转向

过去几年全球反核风向逆转,不仅英国、丹麦、瑞典、意大利,甚至亚洲的日本与韩国等国家,过去都曾致力在能源结构中去核,如今皆相继宣布重新投入核电,或是为既存核电厂延役。

中央研究院一份历时五年的调查指,台湾支持“非核家园”理念的民众逐年降低,从2017年超过七成支持,至2024年支持率仅剩一半。

另有其他多份民调亦指台湾民众有六至七成支持核能。

该调查主持人之一、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宗弘解释,民众对核电偏好产生变化,最新调查更指,其中包含民进党支持者,都不再坚定支持非核家园。

“非核家园”是民进党创党就秉持的政治理念,其在野时期结合民意推动反核运动,其中包含长达40年的反对第四核能发电厂的运动。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便为其中代表人物。

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灾后,台湾社会反核声浪来到高峰,2014年时任总统马英九因此宣布核四厂一号机封存、二号机停工。2016年政党轮替,蔡英文政府更将“非核家园”作为其主要政策。

林宗弘指出,随着核四封存、福岛核灾冲击降低,民众考量国安能源安全、气候变迁挑战等多重因素,对核能的态度产生转变,其过去担忧的社区风险与健康问题也被转移。

2017年及2022年台湾发生两次大停电事件,虽然都是厂区人员操作失误所致,但也加深产业跟民众对于能源转型同时能否稳定供电的担忧。

“来自美方的软性压力”

核能不仅是经济问题,亦是国安问题。台湾迈入无核前夕,国际也对台湾未来能源稳定状况频频表现关切。

美国在台协会(AIT)处长谷立言(Raymond Greene)今年两度受访谈论核能议题。他指出,因应台湾AI伺服器资料中心及半导体晶圆厂的能源需求,美国能提供台湾各种能源解决方案,包含核能。

谷立言又称,美国可协助引进既有及新兴技术,例如小型模组化反应炉(SMR),并帮助台湾解决核废料储存问题。

美国德州山姆休士顿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对BBC中文分析,从印太战略角度,美国期待台湾拥有核电,以避免战时能源遭封锁的风险,强化自我防卫韧性,他认为AIT近期的公开言论,“是对民进党政府软性施压的极致”。

过去两年,美国与欧洲多家智库访台时,就屡次点出台湾能源、包含占比五成的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电力系统有其脆弱性。地缘政治考量下,台海若遭封锁,将严重冲击经济及民生用电。

翁履中也指出,美国近年大幅投资SMR发展,获特朗普政府及国务院跨党派支持,背后也有庞大市场商机的考量。

美国科技大厂近年对这类新型核反应炉亦充满兴趣,包含Google、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都已宣布在美国投资建设SMR,或与相关企业合作。

台湾媒体也报导,美国有意向台湾出售新型核反应炉,不过由于还未有商转案例,加上台湾政府仍有核废料问题需解决,目前尚无定论。

核三延役需安全风险评估

5月13日,立法院通过由在野党国民党提出的《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修正案,该法延长核电厂运转年限,原先40年运转期满的核电厂,经安全评估,最长可再延役20年。

《核管法》修正案通过后,台湾最后一座核电厂仍将如期停止发电,但未来会不会重启仍是未知数。若要重启,需依核能安全委员会审查,程序至少需要二至三年。

核三厂所在地的恒春居民对此看法两极。有支持继续与核能“和平共处”者;亦有民众对核废料及安全风险提出担忧。

创新民主中心执行长林俐君告诉BBC中文,核三厂要延役需严谨评估,包含核电厂安全检查及风险管理,尤其核三厂有地震断层带经过,台湾核电厂邻近人口密集地,又面临地震频繁、极端气候加剧的情况,当局有责任要提出调查报告,经公众检视。

林俐君及其团队曾在核三厂附近进行大规模田野调查,访谈居民、民意代表及地方厂商等,她指出,核能过去被认为是专业主导、技术本位的学科,欠缺民众参与, “地方的接受都带有无奈,因为当初他们无从决定,”若要重启,相关单位需公开资讯,与民众沟通,并凝聚共识。

她也强调,无论最终台湾决定要不要重启核电,都须正视核废料处置,“这是世代责任的问题”。

核废料问题待处理

台湾三座核电厂已陆续期满40年除役,当局对核废料处置的问题也再次浮上檯面。迄今,台湾仍未对低阶与高阶的核废料处理场提出最终解决相关方案。

高阶核废料最终处置场由于台湾相关立法尚未完备,目前未进入选址评估阶段。

至于低阶核废料,2012年经济部曾公告台东达仁与金门乌坵为建议候选场址,因为当地居民反对,地方政府不愿举办地方公投,低阶核废料最终处置场址选址至今未决。低阶核废料目前暂时贮存在兰屿暂时贮存场、三座核电厂内。

核废料分为高、低放射性废弃物,前者指的是用过的燃料棒,其余归类为低放射性废弃物。根据环保团体统计,截至 2024 年1月底,台湾已制造出1万 9千多束高放射性废弃物、21万桶低放射性废弃物。

针对此议题,经济部正筹备放射性废弃物处置专案办公室,将提出选址条例草案及相关社会沟通,规划今年底将选址条例草案送请行政院审查。

SMR可成台湾电力选项?

总统赖清德日前接受台湾媒体专访,表示不排除“先进新式的核能”,未来台湾只要在确保核能安全、核废处置的前提下,取得社会共识,就可以使用核电。

赖清德以微软公司共同创办人比尔盖兹在美国筹建新式核电厂举例,指若新核能发电安全更有保障,核废料更少,社会的接受度会比较大。

比尔盖兹在美国筹设的新式核电厂,被通称为小型模组化反应器(SMR),被视为下一代核能选项,其体积较传统核电厂小,功率约为标准核电厂的三分之一,优势是建造成本约为普通水冷反应器的一半,使用 “钠式”(Natrium)反应器效率高,相对产生较少核废料。

倡议者认为,SMR能灵活部署,依用电需求搭配不同模组数量,有别于过去盖大型核电厂供应给城市,得直接供应给科学园区、特定厂房,或偏远地区等。

持怀疑态度者则指出,SMR实际建设成本高于预期,燃料来源供应不稳,其产生的核废料未必较少,其发展仍有难度跟争议,也欠缺全球统一的安全标准与监管机制。

目前微软、Google、亚马逊等科技大厂都已投入SMR市场,外界期望2030年可望有首批商转案例。台湾国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也提案启动4年期SMR研究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