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环境变差,不得不做二代

环境变差,不得不做二代

文章来源: 西坡原创 于 2025-05-07 00:07:5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上一篇文章发出之后,一位朋友跟我讨论二代这个现象。我突然意识到,二代的泛滥,其实是环境变差的结果。我有点后知后觉了,但想一想,非常合理。

朋友是在南方一家研究所做科研的,2000年左右上的大学。这个时间点是重要的。专业就不说了,叫他A师吧。

A师回忆,上学的时候,同学里边二代并不多。学而优则仕是有的,家里提前给规划了道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但是大部分同学,所学专业和父辈的专业是不同的。

当然,那个时候全民的整体学历水平还非常有限,很多大学生的父辈就是普通的农民或工人。还得换个角度去观察。

A师是个有心人,他记得上学的时候,本院系领导和老师们的孩子,也大都不是二代。“那些年的专业和职业选择非常丰富,不管父母教的是啥,子女学啥的都有。”

但是近六七年以来,情况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A师的身份已经从学生变成了带学生的老师,他发现周围同事的孩子,大部分都学的本专业。

我在脑子里回顾了一下这几年的新闻和舆论,发现很多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门道。那个被说了无数遍的“卷”字,突然变得具体起来。

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先有楼台。在整个高考史上,“老三届”的含金量是最足的,因为那时候从老师到学生,所有队伍都是从头重建的,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随着教育体制的正规化、完善化,逐渐有一批人,准确的说,是有一批家庭,进入了教学、科研和资源分配的中心位置。我们当然不能把这批人全部否定,因为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人家也出了很大的力。

在整个社会处于扩张区间的时候,这其实还不太成为问题。比如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那个时候社会矛盾的主场还在农村,三农问题牵引全社会的目光。现在想想仿佛前世烟云,其实不过二十来年。

那个时候当然已经有先知先觉的人,开始培养二代了。但许多新兴行业方兴未艾,社会思潮是进取的,文化是蓬勃的,二代们也不甘于做二代,他们还想着把一代拍在沙滩上呢。

而随着整个社会从扩张区间进入收缩区间,一代和二代们渐渐意识到,还是子承父业靠谱。

2010年代后半期往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突飞猛进阶段结束,剩下的就是小火收汁。和国际接轨的进程,也渐渐宣告结束。

别人有的,我们都有了。别人会玩的,我们也大概都会玩了。蓝海开拓殆尽,一片一片都开始变成红海生存模式。

这个时候,一代们对子女们说,你复制我的道路,我有一手的经验,我也有现成的资源。你不愿意走也行,你满世界去看看,为了那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几千几万人挤破了头。

二代们一看一想,得,听他的吧。干啥不是干呢,要啥自行车。

前景的不确定,倒逼已经占据有利位置的人,抓紧利用现成的资源,完成竞争优势的代际传递。这和动物界、植物界的生存游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当然,这种集体选择倾向具有强烈的负外部性。环境变差,二代们只能安于做二代,但那些没有一代可以依傍的准一代们,就要面临双重损失了。总的机会缩减,现有的机会还要面临更不公平的竞争。

考虑到这些,我更能共情现在的年轻人了。因为那些发出哀嚎的,正是双重受损的这一批。

虽然我还是想跟他们说,不要把对环境的分析批判和自我成长混为一谈,正如我曾经说过的:我们无法等到社会变好再开始生活,即便在不公平的条件的,依然要自己动手找到向上攀爬的阶梯。但我此刻更能理解很多人心里的苦闷了。

我还想跟那些有一代的二代们和有二代的一代们说,那些你们看不见的人,依然存在,那些你们听不见的声音,依然存在。他们不仅是竞争者,也是所有人的机遇和道路。

人类是生物,但不应该仅仅是遵循适者生存模式的普通生物。河狸都知道建造水坝来为创造属于自己的环境,人类,尤其是自诩为精英的那部分人类,要学会为自己栖居的环境负责。

总要有人为整体和长远考虑。

“今天吵架了吗?”欢迎加入西坡读者群。自从有了群,美景和好文章不可胜食也。

查看评论(2)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的maskpark,可能比韩国N号房更恶劣
如此生活20年,直到坠入岩浆
特朗普对奥巴马:有多少恨,可以胡来
特朗普突然拉马斯克一把:想让他的公司蓬勃发展
她是贝聿铭背后的女人,却被忽略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称“要让药价降低1500%”,被批数学逻辑混乱
中国创新药出海爆单:半年已揽下660亿美元
梅根亲写回忆录揭露凯特 戴安娜的悲剧或将重演
6名大学生选矿厂遇难 高工分析“为何救援时间长”
印度称将全力申办2036年奥运会 竞争对手有这几国
美司法部2号人物、特朗普前律师会见爱泼斯坦同伙
特朗普试图向马斯克示好求和?马斯克不买账!
马克龙称法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美驻以大使公开嘲笑
马克龙宣布法国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 以国不满
俄官员:超过70国3500名外国雇佣兵参与乌军行动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欧承诺合作减缓气候变暖
乔布斯27岁模特女儿开婚前派对 哈里斯携夫捧场
中国在太空通信领域为何落后于马斯克的星链计划?
三年多来首次,乌克兰为何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
在对方称赞了特朗普后 美国解除了对他们的制裁
泰国总理警告“可能升级为战争”!柬埔寨召集多国使节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环境变差,不得不做二代

西坡原创 2025-05-07 00:07:50



上一篇文章发出之后,一位朋友跟我讨论二代这个现象。我突然意识到,二代的泛滥,其实是环境变差的结果。我有点后知后觉了,但想一想,非常合理。

朋友是在南方一家研究所做科研的,2000年左右上的大学。这个时间点是重要的。专业就不说了,叫他A师吧。

A师回忆,上学的时候,同学里边二代并不多。学而优则仕是有的,家里提前给规划了道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但是大部分同学,所学专业和父辈的专业是不同的。

当然,那个时候全民的整体学历水平还非常有限,很多大学生的父辈就是普通的农民或工人。还得换个角度去观察。

A师是个有心人,他记得上学的时候,本院系领导和老师们的孩子,也大都不是二代。“那些年的专业和职业选择非常丰富,不管父母教的是啥,子女学啥的都有。”

但是近六七年以来,情况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A师的身份已经从学生变成了带学生的老师,他发现周围同事的孩子,大部分都学的本专业。

我在脑子里回顾了一下这几年的新闻和舆论,发现很多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门道。那个被说了无数遍的“卷”字,突然变得具体起来。

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先有楼台。在整个高考史上,“老三届”的含金量是最足的,因为那时候从老师到学生,所有队伍都是从头重建的,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随着教育体制的正规化、完善化,逐渐有一批人,准确的说,是有一批家庭,进入了教学、科研和资源分配的中心位置。我们当然不能把这批人全部否定,因为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人家也出了很大的力。

在整个社会处于扩张区间的时候,这其实还不太成为问题。比如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那个时候社会矛盾的主场还在农村,三农问题牵引全社会的目光。现在想想仿佛前世烟云,其实不过二十来年。

那个时候当然已经有先知先觉的人,开始培养二代了。但许多新兴行业方兴未艾,社会思潮是进取的,文化是蓬勃的,二代们也不甘于做二代,他们还想着把一代拍在沙滩上呢。

而随着整个社会从扩张区间进入收缩区间,一代和二代们渐渐意识到,还是子承父业靠谱。

2010年代后半期往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突飞猛进阶段结束,剩下的就是小火收汁。和国际接轨的进程,也渐渐宣告结束。

别人有的,我们都有了。别人会玩的,我们也大概都会玩了。蓝海开拓殆尽,一片一片都开始变成红海生存模式。

这个时候,一代们对子女们说,你复制我的道路,我有一手的经验,我也有现成的资源。你不愿意走也行,你满世界去看看,为了那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几千几万人挤破了头。

二代们一看一想,得,听他的吧。干啥不是干呢,要啥自行车。

前景的不确定,倒逼已经占据有利位置的人,抓紧利用现成的资源,完成竞争优势的代际传递。这和动物界、植物界的生存游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当然,这种集体选择倾向具有强烈的负外部性。环境变差,二代们只能安于做二代,但那些没有一代可以依傍的准一代们,就要面临双重损失了。总的机会缩减,现有的机会还要面临更不公平的竞争。

考虑到这些,我更能共情现在的年轻人了。因为那些发出哀嚎的,正是双重受损的这一批。

虽然我还是想跟他们说,不要把对环境的分析批判和自我成长混为一谈,正如我曾经说过的:我们无法等到社会变好再开始生活,即便在不公平的条件的,依然要自己动手找到向上攀爬的阶梯。但我此刻更能理解很多人心里的苦闷了。

我还想跟那些有一代的二代们和有二代的一代们说,那些你们看不见的人,依然存在,那些你们听不见的声音,依然存在。他们不仅是竞争者,也是所有人的机遇和道路。

人类是生物,但不应该仅仅是遵循适者生存模式的普通生物。河狸都知道建造水坝来为创造属于自己的环境,人类,尤其是自诩为精英的那部分人类,要学会为自己栖居的环境负责。

总要有人为整体和长远考虑。

“今天吵架了吗?”欢迎加入西坡读者群。自从有了群,美景和好文章不可胜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