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创纪录,1天43场开跑!为何地方政府都爱马拉松?

创纪录,1天43场开跑!为何地方政府都爱马拉松?

文章来源: 国是直通车 于 2025-04-18 10:56:0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资料图)2025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根据中国马拉松官网的赛历数据统计,4月20日星期天,全国共将举行43场马拉松比赛,这成为官网记录中迄今举行马拉松比赛数量最多的一天。

这43场比赛分布在浙江、湖南、山东、北京、广西等18个省市区的40个城市,赛事规模合计将超过41万人次。北京半程马拉松、上海半程马拉松、青岛马拉松、雄安马拉松和保定马拉松等,都将在这天开跑。

中国田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范围内共举行马拉松比赛696场,较2023年增长约12%。马拉松比赛已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

今年年初,北京、上海、天津、丽水和扬州等地,把马拉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广东、山东、浙江、江西、青海、广西、重庆等地近期发布的提振消费实施方案中,都将体育赛事列为重要手段。

马拉松正在成为各地拉动经济的“秘密武器”。

为何火爆?

马拉松比赛火爆,实际是选手和主办方的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马拉松比赛报名人数大幅攀升。

3月23日的2025武汉马拉松吸引了将近45.1万人报名,创历史新高,去年是26.2万余人。同日举行的无锡马拉松,报名人数达42.9万余人,相比去年增长了约61%。

中国田协《2024中国路跑蓝皮书》数据显示,35岁至44岁之间的跑者,是马拉松比赛的“主力军”。

已在全球各地跑过100余场比赛的姜华说,马拉松比赛可以让日常跑步有个目标,督促自己坚持运动。

利用周末假期去各地参加比赛,能够实现跑步和旅行的“两全其美”。在赛道可以饱览沿线风光,体验当地风情。赛前赛后,还能跟家人朋友一起游玩。如今交通住宿都挺便利,花费也能承受。

那么,马拉松比赛究竟对地方有哪些好处?

“一举多得!”负责多地马拉松赛事运营的杨先生分析,地方举办马拉松比赛的收益可以有三个方面:

一是响应政策号召。通过马拉松等比赛,带动当地百姓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

二是提高地方知名度。马拉松比赛关注度高,地方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通过社交媒体等途径,能快速把城市品牌打出去。

三是经济收益。

马拉松比赛能带来短期集聚的人流量,存在广阔的商业空间。

选手报名、赛事服务、体育用品销售、展会、商业赞助、交通住宿餐饮门票、周边产品开发、体育装备制造等等,形成一系列产业链条。

今年的无锡马拉松,市外跑者占比84.2%。其中,内地其他省市占比达68.4%。

无锡当地不仅给选手发放景区、美食、购物和住宿等消费券,还开展购房优惠活动。往届参赛选手、本届报名选手和完赛选手,购房可立减3万元至8万元。

无锡市数据局等部门在赛后公布,赛事经济效益共计达到5.05亿元,较上届提升78.2%。

南昌市体育局公布的第三方机构赛后调查结果显示,外地选手平均停留两三天,平均携带亲友两人左右,人均消费3488.95元。本地选手人均消费1380.1元。两者合计消费2.24亿元。

马拉松比赛是地方能够迅速落地,也能快速获得经济收益的方式之一。

存在哪些问题?

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4月初,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名单,沈阳、杭州、银川等30个城市入围。

“马拉松经济”迎来机遇的同时,问题也不断涌现。

梳理参赛选手在网上对多个马拉松的反馈,“差评”主要集中在:补给物资短缺,赛前赛后领物、起跑冲线等环节秩序混乱,赛道体验差等。

杨先生结合多场马拉松比赛运营中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出现这些问题有多重原因:

其一,有的地方对马拉松比赛的认知欠缺。照搬照套,同质化严重,没有特色。认为把比赛办成就行,缺乏从市场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

其二,部分主办方缺乏举办大型赛事活动的经验。举办马拉松比赛,通常需要体育、公安、交管、医疗、城管、应急、气象等多部门的合作,还需要志愿者团队的配合。如何把各方协调好形成合力,对主办方会是很大的挑战。

其三,运营团队与主办方的对接容易存在问题。很多比赛会引入专业赛事公司进行运营,主办方和运营团队很容易都只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双方磨合程度会影响赛事质量。

该如何应对?

近年来,中国田径协会陆续发布《路跑赛事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一方面,通过竞赛组织类、安全类文件对比赛做出规范性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办赛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为办赛提供帮助。

杨先生感触最深的是,主办方一定不要盲目追求规模,要结合本地特色设计赛道路线。要从市场化角度思考,怎样把来的人留住,转化成更多经济效益。

同时,尊重赛事运营团队的专业意见,以赛事体验为共同目标,形成标准化操作流程。

此外,中国田协和各级主管部门应当推动行业内的培训和交流,帮助更多赛事公司及其运营人员提升办赛能力。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男色经济,正围猎女性欲望
10岁就一见锺情!23年后娶回54岁同学妈
柯克遭枪击烧向韩国!千人上街拒绝中国人入境
柯克遭枪杀!遗孀泪吻亡夫告别,不停说「我爱你」
近4年半来美国失业人数首超空缺职位,巨头边裁员边"数钱"




24小时讨论排行

柯克遇刺 清算在网上幸灾乐祸的人 已有数十人被炒
查理·柯克的遗孀:“我永远不会让你的传奇消失”
柯克遇刺 FBI:凶嫌同居跨性别伴侣"极度配合"调查
重大进展!柯克案凶嫌与跨性别伴侣同居 相貌首曝光
柯克之死掀反共圈乱斗 知名大V遭检举 恐吊销签证
外界可能看错了 川普关税对美国制造业的正面效应
柯克遭暗杀后 不少人因发表庆祝或嘲讽内容遭开除
乌克兰成功打击俄列宁格州炼油厂 火光冲天损失巨大
查理·柯克遇害:曾与其辩论的剑桥大学生谴责枪击事件
柯克之死点燃英国右派怒火!15万人上街 与警爆冲突
柯克多次发争议言论 指堕胎是谋杀 加沙没有飢荒…
乌防长透露,2026年乌克兰将至少需要1200亿美元国防开支
第四次,消息称特朗普将再次给予TikTok宽限期
柯克刺杀案重大进展!22岁枪手「可能动机」曝光
上海:熊孩子在海底捞火锅裡撒尿 父母判赔220万
柯克遇刺后,美国网络涌现“人肉开盒”的报复热潮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创纪录,1天43场开跑!为何地方政府都爱马拉松?

国是直通车 2025-04-18 10:56:02


(资料图)2025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根据中国马拉松官网的赛历数据统计,4月20日星期天,全国共将举行43场马拉松比赛,这成为官网记录中迄今举行马拉松比赛数量最多的一天。

这43场比赛分布在浙江、湖南、山东、北京、广西等18个省市区的40个城市,赛事规模合计将超过41万人次。北京半程马拉松、上海半程马拉松、青岛马拉松、雄安马拉松和保定马拉松等,都将在这天开跑。

中国田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范围内共举行马拉松比赛696场,较2023年增长约12%。马拉松比赛已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

今年年初,北京、上海、天津、丽水和扬州等地,把马拉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广东、山东、浙江、江西、青海、广西、重庆等地近期发布的提振消费实施方案中,都将体育赛事列为重要手段。

马拉松正在成为各地拉动经济的“秘密武器”。

为何火爆?

马拉松比赛火爆,实际是选手和主办方的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马拉松比赛报名人数大幅攀升。

3月23日的2025武汉马拉松吸引了将近45.1万人报名,创历史新高,去年是26.2万余人。同日举行的无锡马拉松,报名人数达42.9万余人,相比去年增长了约61%。

中国田协《2024中国路跑蓝皮书》数据显示,35岁至44岁之间的跑者,是马拉松比赛的“主力军”。

已在全球各地跑过100余场比赛的姜华说,马拉松比赛可以让日常跑步有个目标,督促自己坚持运动。

利用周末假期去各地参加比赛,能够实现跑步和旅行的“两全其美”。在赛道可以饱览沿线风光,体验当地风情。赛前赛后,还能跟家人朋友一起游玩。如今交通住宿都挺便利,花费也能承受。

那么,马拉松比赛究竟对地方有哪些好处?

“一举多得!”负责多地马拉松赛事运营的杨先生分析,地方举办马拉松比赛的收益可以有三个方面:

一是响应政策号召。通过马拉松等比赛,带动当地百姓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

二是提高地方知名度。马拉松比赛关注度高,地方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通过社交媒体等途径,能快速把城市品牌打出去。

三是经济收益。

马拉松比赛能带来短期集聚的人流量,存在广阔的商业空间。

选手报名、赛事服务、体育用品销售、展会、商业赞助、交通住宿餐饮门票、周边产品开发、体育装备制造等等,形成一系列产业链条。

今年的无锡马拉松,市外跑者占比84.2%。其中,内地其他省市占比达68.4%。

无锡当地不仅给选手发放景区、美食、购物和住宿等消费券,还开展购房优惠活动。往届参赛选手、本届报名选手和完赛选手,购房可立减3万元至8万元。

无锡市数据局等部门在赛后公布,赛事经济效益共计达到5.05亿元,较上届提升78.2%。

南昌市体育局公布的第三方机构赛后调查结果显示,外地选手平均停留两三天,平均携带亲友两人左右,人均消费3488.95元。本地选手人均消费1380.1元。两者合计消费2.24亿元。

马拉松比赛是地方能够迅速落地,也能快速获得经济收益的方式之一。

存在哪些问题?

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4月初,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名单,沈阳、杭州、银川等30个城市入围。

“马拉松经济”迎来机遇的同时,问题也不断涌现。

梳理参赛选手在网上对多个马拉松的反馈,“差评”主要集中在:补给物资短缺,赛前赛后领物、起跑冲线等环节秩序混乱,赛道体验差等。

杨先生结合多场马拉松比赛运营中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出现这些问题有多重原因:

其一,有的地方对马拉松比赛的认知欠缺。照搬照套,同质化严重,没有特色。认为把比赛办成就行,缺乏从市场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

其二,部分主办方缺乏举办大型赛事活动的经验。举办马拉松比赛,通常需要体育、公安、交管、医疗、城管、应急、气象等多部门的合作,还需要志愿者团队的配合。如何把各方协调好形成合力,对主办方会是很大的挑战。

其三,运营团队与主办方的对接容易存在问题。很多比赛会引入专业赛事公司进行运营,主办方和运营团队很容易都只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双方磨合程度会影响赛事质量。

该如何应对?

近年来,中国田径协会陆续发布《路跑赛事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一方面,通过竞赛组织类、安全类文件对比赛做出规范性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办赛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为办赛提供帮助。

杨先生感触最深的是,主办方一定不要盲目追求规模,要结合本地特色设计赛道路线。要从市场化角度思考,怎样把来的人留住,转化成更多经济效益。

同时,尊重赛事运营团队的专业意见,以赛事体验为共同目标,形成标准化操作流程。

此外,中国田协和各级主管部门应当推动行业内的培训和交流,帮助更多赛事公司及其运营人员提升办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