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马拉松亲密男女被打“野鸳鸯”标签 公共讨论边界何在?

马拉松亲密男女被打“野鸳鸯”标签 公共讨论边界何在?

文章来源: 上游新闻 于 2025-03-26 09:23:3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最近,马拉松在各个城市开跑,关于马拉松的“周边”新闻也跟着火了。3月23日,无锡马拉松比赛期间,一对举止亲密的男女被拍到后,引发外界热议。视频中,一位选手拍摄现场画面时,将身后一男一女拍进了画面中,男士本来用右手搭在女士的肩膀上,看到镜头后,主动松开,并拉开一段距离。

原本搭着肩,后来松了手,这样的剧情很快引发网友联想,甚至有上市公司老总跟着“躺枪”。眼看舆论愈演愈烈,企业不得不出面辟谣,声明视频中的男子并非公司领导。但网络上沸沸扬扬的讨论并没有因此停止,关于视频中两人关系的猜测也不绝入耳,甚至被打上“野鸳鸯”的标签。对此,视频拍摄者不堪其扰,隐藏了相关视频,并表示“希望大家不要再继续讨论这件事情,已意识到了自己对别人造成的困扰”

一个小小的私人分享,没想到会掀起如此大的舆论波澜,足以说明如今网络传播力量的强大——速度之快、传播面之广,事件发酵的速度也让人始料未及。也正是基于此,如今网络曝光已逐渐成为人们寻求关注、维护权益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一些事情在网上“晒一晒”,可以得到监督,并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本身不是坏事。但需要注意的是,“晒”要有“晒”的尺度,“评”也要有“评”的边界。“晒”自身隐私不科学,“晒”他人隐私则涉嫌侵权。比如,此前成都太古里“牵手门”事件,就是因为街拍师的一张照片,牵出了国企领导私德不正的问题。虽是“歪打正着”,而且街拍师也表示,拍照是经当事人同意的,涉事国企领导最终也被免职,但事件同样也引发了人们关于街拍是否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讨论。

回到此次事件,拍摄者虽是无心之失,没有想到一段视频会造成如此大的舆论风波,给当事人带来困扰。如今视频已下架,但也留给我们一些思考:网络分享越来越普遍的今天,应如何注意尺度和边界,才能避免侵犯他人权益。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论是“晒”还是“评”,都应是基于事实的,尊重他人的。“晒”出来的东西,就等于放在了公共舆论场,是允许被围观和讨论的。但千人千面,对待同一事物每个人有不同看法,这也很正常,表达的权利当然值得尊重。但公共表达既是权利,也是责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表达的自由也是基于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因此,在网络空间里面,可以畅所欲言,但也要注意评论的边界和尺度,客观理性是前提,不可胡编乱造,随意猜测,诽谤他人,不能让自由表达沦为了攻击他人的工具。更不可乱带节奏,网络力量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为博眼球随意造谣传谣,侵犯他人权益,既是法律所不允许,还可能会被舆论的回旋镖击中。

网络监督不是坏事,有些事情“晒一晒”或许更健康;公共讨论也无可厚非,但边界和尺度要把握好。守好言论表达的责任和边界,才能理性围观不走偏,也有助于网络舆论监督力量用在刀刃上。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拒镇压学生!六四抗命军长徐勤先受审照首曝光
做饭喜欢放“蒜”的人,身体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特大桥轰然垮塌,基建神话后的巨大黑洞!
拜伦在父亲就职典礼上究竟对拜登说了啥?终于揭晓
美国政府大动刀?OPT或被终结 留学生天要塌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武吓日本!中自今起于黄海8天实弹射击 距九州仅900公里
中国外交部官员解释“插兜送客”:天冷 不便握手
中国游客取消赴日,专家预测:日本经济损失"恐达1.7兆"
427-1!众院压倒性通过 要求公布爱泼斯坦文件
纽约时报:特朗普无法“翻篇”的爱泼斯坦案
日本官员低头听中方讲话,胡锡进很高兴,评论区很清醒
中国突然再次宣布: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
关于爱泼斯坦文件 美媒揭川普态度突然反转幕后
高中学历“逆袭”成大学博导 如何骗过层层审核的?
美国数学危机:学生不会算 老师不会教 体制不肯改!
中日会晤:中方官员双手插兜送客 日方低头听训…
美智库倡台湾能源船只“挂美国旗” 由美军舰护航
"城堡法"并非无敌!清洁妇误闯遭枪杀 屋主被起诉
特朗普盛情款待沙特王储,就卡舒吉遇害事件为其辩护
解放军发MV 放话:敌人都别太狂 最好乖乖举手投降…
美国会压倒性票数通过!公开"淫魔富商"艾普斯坦档案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马拉松亲密男女被打“野鸳鸯”标签 公共讨论边界何在?

上游新闻 2025-03-26 09:23:30

最近,马拉松在各个城市开跑,关于马拉松的“周边”新闻也跟着火了。3月23日,无锡马拉松比赛期间,一对举止亲密的男女被拍到后,引发外界热议。视频中,一位选手拍摄现场画面时,将身后一男一女拍进了画面中,男士本来用右手搭在女士的肩膀上,看到镜头后,主动松开,并拉开一段距离。

原本搭着肩,后来松了手,这样的剧情很快引发网友联想,甚至有上市公司老总跟着“躺枪”。眼看舆论愈演愈烈,企业不得不出面辟谣,声明视频中的男子并非公司领导。但网络上沸沸扬扬的讨论并没有因此停止,关于视频中两人关系的猜测也不绝入耳,甚至被打上“野鸳鸯”的标签。对此,视频拍摄者不堪其扰,隐藏了相关视频,并表示“希望大家不要再继续讨论这件事情,已意识到了自己对别人造成的困扰”

一个小小的私人分享,没想到会掀起如此大的舆论波澜,足以说明如今网络传播力量的强大——速度之快、传播面之广,事件发酵的速度也让人始料未及。也正是基于此,如今网络曝光已逐渐成为人们寻求关注、维护权益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一些事情在网上“晒一晒”,可以得到监督,并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本身不是坏事。但需要注意的是,“晒”要有“晒”的尺度,“评”也要有“评”的边界。“晒”自身隐私不科学,“晒”他人隐私则涉嫌侵权。比如,此前成都太古里“牵手门”事件,就是因为街拍师的一张照片,牵出了国企领导私德不正的问题。虽是“歪打正着”,而且街拍师也表示,拍照是经当事人同意的,涉事国企领导最终也被免职,但事件同样也引发了人们关于街拍是否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讨论。

回到此次事件,拍摄者虽是无心之失,没有想到一段视频会造成如此大的舆论风波,给当事人带来困扰。如今视频已下架,但也留给我们一些思考:网络分享越来越普遍的今天,应如何注意尺度和边界,才能避免侵犯他人权益。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论是“晒”还是“评”,都应是基于事实的,尊重他人的。“晒”出来的东西,就等于放在了公共舆论场,是允许被围观和讨论的。但千人千面,对待同一事物每个人有不同看法,这也很正常,表达的权利当然值得尊重。但公共表达既是权利,也是责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表达的自由也是基于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因此,在网络空间里面,可以畅所欲言,但也要注意评论的边界和尺度,客观理性是前提,不可胡编乱造,随意猜测,诽谤他人,不能让自由表达沦为了攻击他人的工具。更不可乱带节奏,网络力量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为博眼球随意造谣传谣,侵犯他人权益,既是法律所不允许,还可能会被舆论的回旋镖击中。

网络监督不是坏事,有些事情“晒一晒”或许更健康;公共讨论也无可厚非,但边界和尺度要把握好。守好言论表达的责任和边界,才能理性围观不走偏,也有助于网络舆论监督力量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