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围剿胡适:一场21世纪的猎巫运动

围剿胡适:一场21世纪的猎巫运动

文章来源: 难得君 于 2025-03-18 22:58:3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3月12日晚,湖南师大官微推送了胡适的名言:“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镜,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

做梦也没想到,这条微博居然引来了一些百万、千万大V的疯狂攻击,吓得官微编辑赶紧将“胡适”二字删除。

湖南师大删除"胡适"二字的闹剧,像一把锋利的柳叶刀,剖开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隐秘的病灶。

在这场看似荒诞的符号清除运动中,胡适早已超越具体的历史人物,成为检验当代社会精神成色的试剂。当极端分子对着一具文化遗骸张牙舞爪时,他们暴露的不仅是知识匮乏,更折射出某种集体精神贫血症。

一、思想猎巫

那些高喊"打倒胡适"的喧嚣声浪,完美复刻了中世纪猎巫运动的思维模式。他们将历史人物简化为非黑即白的符号,用"汉J"、"战犯"的标签替代理性思辨,这种"塔基亚法则"式的批判,本质上是思想懒惰者的护身符。

当键盘侠们用百度百科式的碎片知识审判胡适时,他们其实在表演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知识祛魅"仪式,通过否定复杂性的存在,来掩饰自身对思想深度的恐惧。

胡适的复杂性恰恰构成了现代中国的精神棱镜。他既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也曾对苏俄制度抱有幻想;既是自由主义的布道者,又出任过驻美大使。

这种看似矛盾的轨迹,实则是转型时代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艰难求索。

就像顾颉刚所说:"胡适是开窗的人,我们不过是站在窗口看风景的后辈。"若以今人的上帝视角苛责前人,无异于要求婴儿必须会跑。

二、文化裁缝

湖南师大的妥协暴露了当代知识生产的畸形生态。

当大学从真理殿堂退化为文化裁缝铺,教育者便沦为历史的整容医师。

这种"消除符号"的操作,比焚书坑儒更危险,它用技术时代的删除逻辑,制造出记忆的曼德拉效应。就像普鲁斯特笔下的玛德莱娜蛋糕,当胡适的名字成为需要抹除的"敏感词",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历史坐标,更是文化基因。

这种自我审查的病毒正在腐蚀知识分子的脊梁。

从鲁迅文章的课本争议到高校教材的悄然删改,公共空间正在经历温水煮青蛙式的精神萎缩。

当学术争鸣让位于政治正确,当思想交锋退化成举报竞赛,我们正在见证波兹曼预言的"娱乐至死"变异为"审查自戕"。

那些叫嚣要踏平胡适墓碑的人,浑然不觉自己正在给未来的思想镣铐打造锁链。

三、容忍的勇气与自由的重量

胡适留下的最大遗产不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而是"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精神境界。

在1929年的人权论战中,他顶着压力为思想自由辩护;在1950年代的批胡运动中,他依然坚持"除了思想,我还能是啥"。

这种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节,恰如钱理群所言:"胡适教会我们用平常心做非常事。"

历史证明,所有对记忆的篡改都是对未来的透支。

当岳麓书院的后人在数字空间挥舞删除键时,他们正在解构千年学统的精神根基。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删除异见者的名字,而是在思想碰撞中锻造共识。

七十年前那场针对胡适的全国性批判,堪称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奇观。XXX亲自指挥这场思想战役,文坛大哥郭沫若扛起批判大旗,艾思奇、侯外庐、范文澜、黄药眠、冯友兰、何其芳、尹达、张天翼、聂绀弩九大护法组成豪华阵容,各自领兵从九个学术领域发起总攻:

哲学战线批判胡适的实用主义,政治理论领域清算他的改良主义,历史学界声讨他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学阵营围剿他的白话文运动,连《红楼梦》研究都成了批判战场。

曾经与胡适共事的朋友、教过的学生、学术上的同路人,此刻都调转枪口加入声讨大军。

这场思想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各界人士纷纷跟风表态。唯有双目失明的史学大师陈寅恪拍案痛斥:"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如同陈寅恪展现的文人风骨一样,今天我们更需要守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火种。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回望,胡适之问依然振聋发聩:

一个民族若不能容忍故纸堆里的幽灵,又如何面对现实世界的纷繁?

当极端蠢货忙着给历史人物贴封条时,真正的思想者正在时间的暗室里冲洗真相的底片。

或许正如胡适在《不朽》中所说:"现在便是将来的过去。"我们今天对待历史的态度,终将成为后人评价这个时代的量尺。

在记忆与遗忘的拉锯战中,愿我们选择做清醒的记录者,而非狂热的清除者。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宗庆后杜建英合影曝光 女方主动又热情 看对方眼神…
宗馥莉的妈妈 才是狠人 以柔克刚 有容乃大
员工曝:“影子夫人”和宗庆后美国领证 不满宗馥莉折腾
知情人士:宗庆后不止四孩 顾虑公众形象未入家谱
宗馥莉叔叔批她自私:要那么多钱干么 天堂又不能用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好感度反超,美国全球民调出现“逆转”
美女议员AOC称川普是“强奸犯” 白宫官员:可悲可怜
国会推"尊严法案" 非法移民交$7000 可申请永久身份
有损国格!一切西方伪史论 本质都是辱华的高级黑
华裔夫妇疯狂代孕案中案:保姆涉虐童遭FBI通缉
印度空难后"东航惨案"被提,"可能危及国安"会被尘封吗?
别被川普“临阵软脚”骗了 他要的就是关税!越高越好…
全美炸锅!华裔夫妇找代孕疯狂生21娃 被剥夺监护权
川普健康又“出事”?神秘瘀青曝光 白宫急回应!
泰国高僧史诗级性丑闻:8万张照片 5600段视频
卡尔森率领忧心忡忡的MAGA斗士们 质疑特朗普
移民这局赢了!川普政府想拔他绿卡"法院2理由推翻"
宗馥莉曾用美国护照在香港买房 净赚1.6倍收益
美为何解禁AI芯片卖中国?AI沙皇和贝森特揭真正原因
“南京红姐”红到越南!舞台剧一出场 全场观众鼓掌
川普宣布可口可乐"改配方",喊:就是比较好喝!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围剿胡适:一场21世纪的猎巫运动

难得君 2025-03-18 22:58:37



3月12日晚,湖南师大官微推送了胡适的名言:“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镜,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

做梦也没想到,这条微博居然引来了一些百万、千万大V的疯狂攻击,吓得官微编辑赶紧将“胡适”二字删除。

湖南师大删除"胡适"二字的闹剧,像一把锋利的柳叶刀,剖开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隐秘的病灶。

在这场看似荒诞的符号清除运动中,胡适早已超越具体的历史人物,成为检验当代社会精神成色的试剂。当极端分子对着一具文化遗骸张牙舞爪时,他们暴露的不仅是知识匮乏,更折射出某种集体精神贫血症。

一、思想猎巫

那些高喊"打倒胡适"的喧嚣声浪,完美复刻了中世纪猎巫运动的思维模式。他们将历史人物简化为非黑即白的符号,用"汉J"、"战犯"的标签替代理性思辨,这种"塔基亚法则"式的批判,本质上是思想懒惰者的护身符。

当键盘侠们用百度百科式的碎片知识审判胡适时,他们其实在表演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知识祛魅"仪式,通过否定复杂性的存在,来掩饰自身对思想深度的恐惧。

胡适的复杂性恰恰构成了现代中国的精神棱镜。他既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也曾对苏俄制度抱有幻想;既是自由主义的布道者,又出任过驻美大使。

这种看似矛盾的轨迹,实则是转型时代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艰难求索。

就像顾颉刚所说:"胡适是开窗的人,我们不过是站在窗口看风景的后辈。"若以今人的上帝视角苛责前人,无异于要求婴儿必须会跑。

二、文化裁缝

湖南师大的妥协暴露了当代知识生产的畸形生态。

当大学从真理殿堂退化为文化裁缝铺,教育者便沦为历史的整容医师。

这种"消除符号"的操作,比焚书坑儒更危险,它用技术时代的删除逻辑,制造出记忆的曼德拉效应。就像普鲁斯特笔下的玛德莱娜蛋糕,当胡适的名字成为需要抹除的"敏感词",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历史坐标,更是文化基因。

这种自我审查的病毒正在腐蚀知识分子的脊梁。

从鲁迅文章的课本争议到高校教材的悄然删改,公共空间正在经历温水煮青蛙式的精神萎缩。

当学术争鸣让位于政治正确,当思想交锋退化成举报竞赛,我们正在见证波兹曼预言的"娱乐至死"变异为"审查自戕"。

那些叫嚣要踏平胡适墓碑的人,浑然不觉自己正在给未来的思想镣铐打造锁链。

三、容忍的勇气与自由的重量

胡适留下的最大遗产不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而是"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精神境界。

在1929年的人权论战中,他顶着压力为思想自由辩护;在1950年代的批胡运动中,他依然坚持"除了思想,我还能是啥"。

这种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节,恰如钱理群所言:"胡适教会我们用平常心做非常事。"

历史证明,所有对记忆的篡改都是对未来的透支。

当岳麓书院的后人在数字空间挥舞删除键时,他们正在解构千年学统的精神根基。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删除异见者的名字,而是在思想碰撞中锻造共识。

七十年前那场针对胡适的全国性批判,堪称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奇观。XXX亲自指挥这场思想战役,文坛大哥郭沫若扛起批判大旗,艾思奇、侯外庐、范文澜、黄药眠、冯友兰、何其芳、尹达、张天翼、聂绀弩九大护法组成豪华阵容,各自领兵从九个学术领域发起总攻:

哲学战线批判胡适的实用主义,政治理论领域清算他的改良主义,历史学界声讨他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学阵营围剿他的白话文运动,连《红楼梦》研究都成了批判战场。

曾经与胡适共事的朋友、教过的学生、学术上的同路人,此刻都调转枪口加入声讨大军。

这场思想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各界人士纷纷跟风表态。唯有双目失明的史学大师陈寅恪拍案痛斥:"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如同陈寅恪展现的文人风骨一样,今天我们更需要守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火种。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回望,胡适之问依然振聋发聩:

一个民族若不能容忍故纸堆里的幽灵,又如何面对现实世界的纷繁?

当极端蠢货忙着给历史人物贴封条时,真正的思想者正在时间的暗室里冲洗真相的底片。

或许正如胡适在《不朽》中所说:"现在便是将来的过去。"我们今天对待历史的态度,终将成为后人评价这个时代的量尺。

在记忆与遗忘的拉锯战中,愿我们选择做清醒的记录者,而非狂热的清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