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两个关键经济数据,同时出现恶化

两个关键经济数据,同时出现恶化

文章来源: 黑噪音 于 2025-03-10 20:14:0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国家统计局3月9日公布,2025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2%。

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

这说明,消费依然不振。

CPI数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降幅确实有点出乎意料的高。

2月CPI同比降0.7%,是自2024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按年下降,也是13个月后再次萎缩,跌幅大于经济师们的普遍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细节: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等波动性商品计算的2月中国核心CPI,也出现自2021年1月以来再次下降,降幅为0.1%,是15年来第二次出现收缩。

​​​​​​​

还有另外一个关键数据:

2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2%,1月为下降2.3%;环比方面则是下降0.1%,1月为下降0.2%。

不过,2月PPI是半年来最小降幅。然而这仍比市场预期的下滑2.1%更大,意味着工厂自2022年9月开始以来、已持续近两年半处于收缩。

国家统计局解读为:2月CPI和PPI双双下降,主要是受春节错月、假期和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

但是也要注意到,CPI的波动每年都会随着春节而产生变化,但为什么今年出现了各种创纪录式的下滑呢?这说明剔除春节影响,CPI的降幅还是不正常的。

尤其是核心CPI,不包括能源与食品的波动,但出现了15年来第二次收缩。

而且,经济师们的预测普遍都已经估计到了春节影响,但低于预期就说明,情况比想象的要差。

为什么说这两个数据很关键?因为CPI代表着中国的消费状况,CPI的大幅下滑意味着消费不振的情况在加剧,通缩风险依然严峻。

PPI则代表着中国的产业命脉——制造业的情况。尽管本次PPI数据降幅已经收缩,但作为中国最核心、最重要的产业象征,它的数据依然处于冰冷的区间,这就意味着制造业仍然处于很难受的一个状态。

在此前的预计中,2025开年的经济数据可能会好转。

这是因为,家电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的举措可能会产生正面影响,开年以来股市的上涨也可能给经济带来一些利好。

但事实已经证明,通缩风险依然高企,提振消费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同时,制造业的不景气也依然延续,能否复苏还需要打上问号。

制造业和出口的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能解决,也需要全球产业链和全球贸易周期的配合。

但提振消费,真的是刻不容缓,不能再耽搁了!

关于提振消费的事情,从去年夏季谈论到了现在,始终没能出现那种强力的、迅猛的刺激消费举措。家电以旧换新事实上仍然是“拼贴式”的措施,而且只限于家电行业,所以它没有办法全面提振消费,其效果也是必然有限。

真正的、根本的提振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老百姓兜里有钱。

但现在存在两个认知上的误区,导致这种措施无法落地。

第一是,认为老百姓不消费是因为有钱不花,而不是兜里没钱。所以政策总是在想怎么“刺激消费”,好像刺激一下,老百姓就把钱拿出来了。

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因为从2023年开始,青年人失业率飙升、个税缴纳骤降,这些数据就已经说明失业率上升是消费不振的重要因素,人们的钱包干瘪是消费不动的原因。

另外一个认知误区在于,科技与高新制造业的突破,可以替代消费。

DeepSeek固然很大程度上提振了中国高科技产业自主化的信心,但这种信心就像是给一个饿肚子的人提供一台最新款电脑,这是不行的。

饿肚子的人,最需要的是先吃到一个馒头。

高科技产业无法立即转化为生产力,更是无法立即转化为经济发展本身和居民财富。这种转化需要至少3到5年的时间,甚至更久,那么在这个期间,经济还是必须要重视最基本的因素,那就是“生产——消费”的正向循环。

高科技不等于经济发展本身,这个常识,必须要得到认识。

这不是说高科技不重要,而是说,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必须重视最基础的实体经济,重视就业与消费。

如果只盯着高大上的、漂亮的高科技产业,甚至认为DeepSeek这些就能替代经济发展本身,有了DeepSeek们老百姓就有饭吃,那就是忽视了经济的最基本规律。

通缩的治理,越早治理越容易,越晚则越难。如果因为有了DeepSeek就忽视了提振消费的紧迫性,那迟早会付出更多代价。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宗庆后杜建英合影曝光 女方主动又热情 看对方眼神…
宗馥莉的妈妈 才是狠人 以柔克刚 有容乃大
员工曝:“影子夫人”和宗庆后美国领证 不满宗馥莉折腾
知情人士:宗庆后不止四孩 顾虑公众形象未入家谱
宗馥莉叔叔批她自私:要那么多钱干么 天堂又不能用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好感度反超,美国全球民调出现“逆转”
美女议员AOC称川普是“强奸犯” 白宫官员:可悲可怜
国会推"尊严法案" 非法移民交$7000 可申请永久身份
有损国格!一切西方伪史论 本质都是辱华的高级黑
华裔夫妇疯狂代孕案中案:保姆涉虐童遭FBI通缉
全美炸锅!华裔夫妇找代孕疯狂生21娃 被剥夺监护权
印度空难后"东航惨案"被提,"可能危及国安"会被尘封吗?
别被川普“临阵软脚”骗了 他要的就是关税!越高越好…
川普健康又“出事”?神秘瘀青曝光 白宫急回应!
卡尔森率领忧心忡忡的MAGA斗士们 质疑特朗普
泰国高僧史诗级性丑闻:8万张照片 5600段视频
移民这局赢了!川普政府想拔他绿卡"法院2理由推翻"
宗馥莉曾用美国护照在香港买房 净赚1.6倍收益
美为何解禁AI芯片卖中国?AI沙皇和贝森特揭真正原因
“南京红姐”红到越南!舞台剧一出场 全场观众鼓掌
川普宣布可口可乐"改配方",喊:就是比较好喝!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两个关键经济数据,同时出现恶化

黑噪音 2025-03-10 20:14:04



国家统计局3月9日公布,2025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2%。

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

这说明,消费依然不振。

CPI数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降幅确实有点出乎意料的高。

2月CPI同比降0.7%,是自2024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按年下降,也是13个月后再次萎缩,跌幅大于经济师们的普遍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细节: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等波动性商品计算的2月中国核心CPI,也出现自2021年1月以来再次下降,降幅为0.1%,是15年来第二次出现收缩。

​​​​​​​

还有另外一个关键数据:

2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2%,1月为下降2.3%;环比方面则是下降0.1%,1月为下降0.2%。

不过,2月PPI是半年来最小降幅。然而这仍比市场预期的下滑2.1%更大,意味着工厂自2022年9月开始以来、已持续近两年半处于收缩。

国家统计局解读为:2月CPI和PPI双双下降,主要是受春节错月、假期和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

但是也要注意到,CPI的波动每年都会随着春节而产生变化,但为什么今年出现了各种创纪录式的下滑呢?这说明剔除春节影响,CPI的降幅还是不正常的。

尤其是核心CPI,不包括能源与食品的波动,但出现了15年来第二次收缩。

而且,经济师们的预测普遍都已经估计到了春节影响,但低于预期就说明,情况比想象的要差。

为什么说这两个数据很关键?因为CPI代表着中国的消费状况,CPI的大幅下滑意味着消费不振的情况在加剧,通缩风险依然严峻。

PPI则代表着中国的产业命脉——制造业的情况。尽管本次PPI数据降幅已经收缩,但作为中国最核心、最重要的产业象征,它的数据依然处于冰冷的区间,这就意味着制造业仍然处于很难受的一个状态。

在此前的预计中,2025开年的经济数据可能会好转。

这是因为,家电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的举措可能会产生正面影响,开年以来股市的上涨也可能给经济带来一些利好。

但事实已经证明,通缩风险依然高企,提振消费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同时,制造业的不景气也依然延续,能否复苏还需要打上问号。

制造业和出口的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能解决,也需要全球产业链和全球贸易周期的配合。

但提振消费,真的是刻不容缓,不能再耽搁了!

关于提振消费的事情,从去年夏季谈论到了现在,始终没能出现那种强力的、迅猛的刺激消费举措。家电以旧换新事实上仍然是“拼贴式”的措施,而且只限于家电行业,所以它没有办法全面提振消费,其效果也是必然有限。

真正的、根本的提振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老百姓兜里有钱。

但现在存在两个认知上的误区,导致这种措施无法落地。

第一是,认为老百姓不消费是因为有钱不花,而不是兜里没钱。所以政策总是在想怎么“刺激消费”,好像刺激一下,老百姓就把钱拿出来了。

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因为从2023年开始,青年人失业率飙升、个税缴纳骤降,这些数据就已经说明失业率上升是消费不振的重要因素,人们的钱包干瘪是消费不动的原因。

另外一个认知误区在于,科技与高新制造业的突破,可以替代消费。

DeepSeek固然很大程度上提振了中国高科技产业自主化的信心,但这种信心就像是给一个饿肚子的人提供一台最新款电脑,这是不行的。

饿肚子的人,最需要的是先吃到一个馒头。

高科技产业无法立即转化为生产力,更是无法立即转化为经济发展本身和居民财富。这种转化需要至少3到5年的时间,甚至更久,那么在这个期间,经济还是必须要重视最基本的因素,那就是“生产——消费”的正向循环。

高科技不等于经济发展本身,这个常识,必须要得到认识。

这不是说高科技不重要,而是说,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必须重视最基础的实体经济,重视就业与消费。

如果只盯着高大上的、漂亮的高科技产业,甚至认为DeepSeek这些就能替代经济发展本身,有了DeepSeek们老百姓就有饭吃,那就是忽视了经济的最基本规律。

通缩的治理,越早治理越容易,越晚则越难。如果因为有了DeepSeek就忽视了提振消费的紧迫性,那迟早会付出更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