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年龄15岁,玩手机13年?这事代表委员也操心了

年龄15岁,玩手机13年?这事代表委员也操心了

文章来源: 大象新闻 于 2025-03-07 08:56:3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近日,建议“15岁以下孩子禁用智能手机”一事引发关注。

没收手机减少零花钱,但时不时又会有一个新手机的惊喜出现;随机藏到某件(非应季)衣服口袋里,总是能被精准找到;设置复杂的手机密码,结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偷家”了……以前听声辨人关电视,现在还原现场藏手机,有娃的家庭似乎每天都在上演着,“你跑我追插翅难飞”的大型侦察戏码。

不可否认,过度沉迷电子设备确实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36.7%,初中71.4%,高中81.2%),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依然严峻,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建议的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国家立法层面的约束,从根本上解决防沉迷问题,但正常使用不等于过度沉迷。通过手机完成运动打卡、跟读训练、背诵视频作业;旅游时拍摄好看的照片;偶尔点一顿外卖;浏览优质短视频内容了解世界文化……智能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全面禁止学生使用电子设备,无疑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拒绝信息,彻底“断网”并不现实。

智能手机本身并非教育问题的根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陪伴,任何有吸引力的事情都可以叫沉迷。不论是家长用手机安抚孩子情绪,还是把 “多玩一小时手机”作为考试奖励,在青少年自控力有限的年纪,过早过多的接触电子产品,难免会产生“手机综合征”。

制定使用规则,更要解决好青少年息屏之后干什么的问题。姚明在建议中提到,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让更多的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贴近大自然,走进真正的社交场景,成长为身心和意志品格都健康的下一代。

禁用手机不是终点,教育升级才是关键。“电子鸦片”对青少年健康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各方群策群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李承鹏最新文章:跳舞的妈妈
逐渐变味的“健身运动”:“暴走团”里的老年江湖
“反对预制菜”,究竟在反对什么?
泰国前总理他信被转至狱中医疗病房,“已剃光头发”
西贝事件的根源,在于没有谁说得清预制菜是啥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国副总统万斯:向雇主举报那些庆祝查理·柯克之死的人
美国大使馆涌“排队盛况”一眼望不到头 网骂:汉奸!
联合国独立调查首度证实:以色列对加萨实施"种族灭绝"
川普下令国家公园移除这张照片 “宣扬腐蚀性意识形态”
医生赞刺杀柯克枪手“枪法精准” 被永久禁止入境美国
德州黑人女生柯克追悼会上挑衅被捕 州长:挑错了学校!
CNN:川普正酝酿一场对左翼大规模打压 Antifa将列恐怖组织
男留学生被安排混住女生宿舍楼 重庆理工大学致歉
川普怒炒Fed理事再失利!法院驳回 恐上最高院
美国惊现“叮咚沟”恶作剧 提醒华人家长极其危险!
卢比奥:那些庆祝的外国人 将被驱逐、吊销签证…(视)
贝森特爆TikTok达成协议内幕:美国威胁关闭…
美刚挺完以色列!以军轰垮民宅「把人活埋」
城市打工人,花十几万回村给父母补缴社保
邓聿文:美国控枪为什么如此之难
枪杀柯克嫌犯被控加重谋杀罪 检察官寻求死刑判决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年龄15岁,玩手机13年?这事代表委员也操心了

大象新闻 2025-03-07 08:56:30

近日,建议“15岁以下孩子禁用智能手机”一事引发关注。

没收手机减少零花钱,但时不时又会有一个新手机的惊喜出现;随机藏到某件(非应季)衣服口袋里,总是能被精准找到;设置复杂的手机密码,结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偷家”了……以前听声辨人关电视,现在还原现场藏手机,有娃的家庭似乎每天都在上演着,“你跑我追插翅难飞”的大型侦察戏码。

不可否认,过度沉迷电子设备确实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36.7%,初中71.4%,高中81.2%),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依然严峻,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建议的初衷是好的,希望通过国家立法层面的约束,从根本上解决防沉迷问题,但正常使用不等于过度沉迷。通过手机完成运动打卡、跟读训练、背诵视频作业;旅游时拍摄好看的照片;偶尔点一顿外卖;浏览优质短视频内容了解世界文化……智能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全面禁止学生使用电子设备,无疑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拒绝信息,彻底“断网”并不现实。

智能手机本身并非教育问题的根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陪伴,任何有吸引力的事情都可以叫沉迷。不论是家长用手机安抚孩子情绪,还是把 “多玩一小时手机”作为考试奖励,在青少年自控力有限的年纪,过早过多的接触电子产品,难免会产生“手机综合征”。

制定使用规则,更要解决好青少年息屏之后干什么的问题。姚明在建议中提到,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让更多的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贴近大自然,走进真正的社交场景,成长为身心和意志品格都健康的下一代。

禁用手机不是终点,教育升级才是关键。“电子鸦片”对青少年健康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各方群策群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