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立法禁止家长给15岁以下孩子买智能手机 靠谱吗?

立法禁止家长给15岁以下孩子买智能手机 靠谱吗?

文章来源: 极目新闻 于 2025-03-05 08:54:5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发布视频表示,希望国家立法,严禁家长给15岁以下的孩子购买和使用智能手机。同时严控教师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布置作业,强调“宁愿社会发展的节奏放缓些,也要保障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一观点迅速冲上热搜榜,阅读量超过1亿。

洪明基委员对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的关注并非一朝一夕,早在2024年,他就曾提议,要全面禁止18岁以下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当时也成为了舆论焦点。这也可见,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电子产品,一直是家庭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于洪明基委员此次的建议,部分家长和网友非常支持,他们认为,现在的孩子成熟得太早,懂得太多,确实很难管,有了法律的明文规定,家长在管教孩子玩手机、打游戏时就能更有底气,有助于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过度侵扰,避免孩子因沉迷于玩手机而影响视力、睡眠,损害身心健康,导致学业荒废。

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已有很详尽的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内容,相关部门也出台了非常细致的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防范措施,但很多并未得到完全落实。如果再增加新的专门法,却无法有效执行,那么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

洪明基委员之所以提出要制定如此强制性的、有针对性的专门法条,也是因为,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监管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虽然树立起了“青少年模式”“实名验证”等一道道防线,但有孩子借用老人身份证注册小号玩游戏,有孩子购买租用账号玩游戏,“破解防沉迷攻略”在校园里流传,孩子们想尽千方百计突破“防线”,很多网络服务提供商只顾着赚钱,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等方面,缺乏严防死守的积极性,导致问题不但没能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因此,他认为,唯有以国家立法强力约束,让孩子们拿不到、用不了智能手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大力纠治青少年的“手机依赖症”,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信全社会都心同此理,目标一致。但是否真的需要上升到“全面禁止”“立法禁止”的高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智能手机如此普及、网络信息无孔不入的当下,如果“一刀切”地禁止家长给15岁以下的孩子购买和使用智能手机,会不会导致孩子与社会隔绝,在“信息茧房”中长大,影响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对信息的获取?此外,这种立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何监督和判定家长违法给孩子买了手机?是否会造成法律上的滥用和误伤?这些都是需要细致和深入考量的问题。

国家层面立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慎之又慎,但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一刻都不可松懈,需要长期关注,持续发力。在“大法律”落地之前,不妨先依据现有法律,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立好“小规矩”,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积跬步以至千里。

首先,家长就应该以身作则,筑牢“防沉迷”的第一道防线,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的使用时间和规则,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不能一边理直气壮地让“手机带娃”,一边指责孩子沉迷手机。

学校作为教育孩子的重要场所,也应该有所作为。此前,杭州一所学校倡议学生16周岁之前远离社交媒体,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尝试。学校可以进一步完善校纪校规,限制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和场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减少学生对虚拟空间的依赖,让他们拥有更加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

手机厂商、游戏运营商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更要依法依规地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要将法律规定的各项防沉迷措施落到实处,不要玩一些“花架子”糊弄监管。对于不履行责任、阳奉阴违的企业,监管部门应予以严厉处罚,以儆效尤。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智能手机和网络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要同心协力,加大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投资和建设,组织各种亲子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为青少年提供满足其成长需求的多样化选择,让孩子们不再困于方寸之间的屏幕,能够张开怀抱去拥抱广阔、真实、精彩的生活。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转发柯克2年前发言后 大学教授因“不当言论”被解雇
拳王家中猝死 享年46岁 震惊拳坛!
中国“大一统”罪人:他让越南彻底脱离华夏版图
消失多年 张召忠罕见公开露面变这样 登上热搜
AI大佬警告:未来学会这项技能 才可能免于淘汰




24小时讨论排行

解放军杀气腾腾:“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
美国副总统万斯:向雇主举报那些庆祝查理·柯克之死的人
贝森特:如欧洲不先行动 美方不对中国加征俄油关税
福克斯主持人公开喊“游民应被处死” 遭出征道歉
犹他州长怒喷社交媒体:这些平台是毒瘤 算法太邪恶!
李承鹏最新文章:跳舞的妈妈
美航 达美 联航宣布:对柯克案发不当言论员工全数停职
和解!华女遭警员开枪重伤 获赔$675万 官方罕见认错
联合国独立调查首度证实:以色列对加萨实施"种族灭绝"
艾美奖:犹太裔女演员获奖感言高呼“解放巴勒斯坦”
Office Depot拒印柯克追悼海报,员工当场被开除
行走阿尔巴尼亚,欧洲能穷成什么样子
柯克案嫌犯热爱兽迷文化 跨性别伴侣曾赞扬拜登
北京新规 严令外国使领馆中国籍僱员不得危害国安
他到底是极右还是极左?刺杀科克者的心理画像
华人网购噩耗!“小额豁免”取消 1件衣服补税283刀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立法禁止家长给15岁以下孩子买智能手机 靠谱吗?

极目新闻 2025-03-05 08:54:59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发布视频表示,希望国家立法,严禁家长给15岁以下的孩子购买和使用智能手机。同时严控教师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布置作业,强调“宁愿社会发展的节奏放缓些,也要保障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一观点迅速冲上热搜榜,阅读量超过1亿。

洪明基委员对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的关注并非一朝一夕,早在2024年,他就曾提议,要全面禁止18岁以下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当时也成为了舆论焦点。这也可见,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电子产品,一直是家庭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于洪明基委员此次的建议,部分家长和网友非常支持,他们认为,现在的孩子成熟得太早,懂得太多,确实很难管,有了法律的明文规定,家长在管教孩子玩手机、打游戏时就能更有底气,有助于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过度侵扰,避免孩子因沉迷于玩手机而影响视力、睡眠,损害身心健康,导致学业荒废。

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已有很详尽的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内容,相关部门也出台了非常细致的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防范措施,但很多并未得到完全落实。如果再增加新的专门法,却无法有效执行,那么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

洪明基委员之所以提出要制定如此强制性的、有针对性的专门法条,也是因为,现有的技术手段和监管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虽然树立起了“青少年模式”“实名验证”等一道道防线,但有孩子借用老人身份证注册小号玩游戏,有孩子购买租用账号玩游戏,“破解防沉迷攻略”在校园里流传,孩子们想尽千方百计突破“防线”,很多网络服务提供商只顾着赚钱,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等方面,缺乏严防死守的积极性,导致问题不但没能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因此,他认为,唯有以国家立法强力约束,让孩子们拿不到、用不了智能手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大力纠治青少年的“手机依赖症”,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相信全社会都心同此理,目标一致。但是否真的需要上升到“全面禁止”“立法禁止”的高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智能手机如此普及、网络信息无孔不入的当下,如果“一刀切”地禁止家长给15岁以下的孩子购买和使用智能手机,会不会导致孩子与社会隔绝,在“信息茧房”中长大,影响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对信息的获取?此外,这种立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何监督和判定家长违法给孩子买了手机?是否会造成法律上的滥用和误伤?这些都是需要细致和深入考量的问题。

国家层面立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慎之又慎,但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一刻都不可松懈,需要长期关注,持续发力。在“大法律”落地之前,不妨先依据现有法律,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立好“小规矩”,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积跬步以至千里。

首先,家长就应该以身作则,筑牢“防沉迷”的第一道防线,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的使用时间和规则,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不能一边理直气壮地让“手机带娃”,一边指责孩子沉迷手机。

学校作为教育孩子的重要场所,也应该有所作为。此前,杭州一所学校倡议学生16周岁之前远离社交媒体,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尝试。学校可以进一步完善校纪校规,限制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和场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减少学生对虚拟空间的依赖,让他们拥有更加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

手机厂商、游戏运营商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更要依法依规地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要将法律规定的各项防沉迷措施落到实处,不要玩一些“花架子”糊弄监管。对于不履行责任、阳奉阴违的企业,监管部门应予以严厉处罚,以儆效尤。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智能手机和网络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要同心协力,加大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投资和建设,组织各种亲子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为青少年提供满足其成长需求的多样化选择,让孩子们不再困于方寸之间的屏幕,能够张开怀抱去拥抱广阔、真实、精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