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人民热评:标签化中国女婿,如此炒作不可取

人民热评:标签化中国女婿,如此炒作不可取

文章来源: 人民网 于 2025-02-03 00:46:5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连日来,“女婿”成了热搜榜的常客。从“女婿每年春节都找老丈人告状”,到“女婿回娘家哭着给丈母娘告状”,从“大年初二女婿又开始汗流浃背了”,到“女婿回老丈人家的统一行为”……一些自媒体似乎嫌热度还不够滚烫,甚至拉上了演员沈腾助攻,“沈腾凭什么演马丽女婿?”

一条条主打“女婿”的热搜,让人不知所云、不明所以。乍一看,还以为谁家女婿遭遇了骇人的虐待,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比窦娥还冤;细一瞅,原来又是玩以偏概全的把戏,哗众取宠,通过标签化某个群体来博取流量。

大年初二“回娘家”是传统习俗,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娘家,又称“归宁”。在一些地方,大年初二也被称为“姑爷节”“迎婿日”。无论归宁还是迎婿,一家人团聚,有说有笑,热热闹闹,这是常态。

而在一些自媒体眼里,不炒出一些事来不够“热闹”,这次“倒霉”的是女婿。“初二看似是媳妇回娘家,实则是女婿申冤诉苦日”,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的女婿都是被虐者,媳妇都是施虐者。由此延伸家庭,两口子过日子都是刀里来、枪里往的,而女婿被虐后,只能在大年初二陪妻子回娘家时才有机会诉苦,才能一浇胸中之块垒。

如果“女婿年年告状”只是一种调侃倒还罢了,而一些自媒体意不在此,而是翻来覆去地炒作此事,甚至把往年的个别案例配上佐料再炒,令人厌恶。与此同时,一些平台也跟着“起哄”,甚至有意无意地推波助澜,把话题炒热,把舆论场变得乌烟瘴气。

正如不能刻板化媳妇一样,也不能刻板化女婿。不是女婿哭着告状,就是女婿汗流浃背,动辄奚落女婿,不仅有失分寸,还对女婿这个群体构成了伤害。应该说,有没有向岳父或丈母娘告状的女婿?有,但从常理看,不可能很多。而一些“标题党”制造的效果,却是一竿子撂倒一船人,让人抬不起头来。

不久前,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明确提出重点整治“炮制不实信息问题”,比如包括“虚构摆拍家庭伦理、情感纠纷等矛盾冲突剧情,传递不良价值观”。

一定程度上说,炒作“女婿告状”这类话题,也是一种虚假“摆拍”,把个例“摆”到舆论场中,以偏概全,添油加醋,通过制造“家庭伦理、情感纠纷等矛盾冲突”,赚取眼球,博取流量。这种做法,既传递了不良价值观,更破坏了春节祥和氛围,该被谴责。

近年来,春节期间炒作“地域黑”的少了,利用年终盘点、返乡见闻等形式炮制不实信息的少了。但是,要警惕一些平台和自媒体在议题设置上出现“变通”,警惕一些话题以“变脸”方式出现,从而导致健康价值观被“变异”。

“好像全国的女婿都是一样的”“摆拍的一年发不了财”……一味炒作女婿话题,已经激起了不少网友的反感。诚然,低俗而恶劣的炒作,终究不会讨喜,也许可以换来一些流量,但终被厌弃。为广大网民营造更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春节网络氛围,这是各平台和媒体、自媒体的分内事,莫再为了些许流量而失去内容质量,为了利益而抛弃公义。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高中学历“逆袭”成大学博导 如何骗过层层审核的?
华裔"名媛"吃霸王餐数次被抓 人设崩塌 双面人生曝光
日本熊害:熊今冬恐不睡了 猎人捕获惊见“无脂肪熊”
瑟瑟发抖,史上“最不快乐”的技术革命正在发生
全球资产集体暴跌,谁是罪魁祸首?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外交部官员解释“插兜送客”:天冷 不便握手
中日交锋,是否需要顾及外交礼仪
“闭嘴,闭嘴,蠢猪!” 特朗普辱骂女记者舆论大哗
那个开日系车被“爱国青年”砸穿脑袋的中国人
中方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印度商家跃跃欲试
特朗普让北京知道,中国已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
解放军发MV 放话:敌人都别太狂 最好乖乖举手投降…
路透:美国要乌克兰认了 用割地与裁军换停战
AI泡沫化?黄仁勋提出3大重点反驳:AI已不可逆
华人爸“母语被登记成普通话”失监护权 夺子11年 今终翻案
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垮塌了3座特大桥
中国大使馆前 日本人用音响放"馆长咆哮习近平"
"城堡法"并非无敌!清洁妇误闯遭枪杀 屋主被起诉
德州警方34年悬案 一群大学生接手 直接破了
以前从银行取一万块有多快,那就知道现在取一万块钱有多慢
英伟达第三财季营收狂飙62%!黄仁勋:这不是泡沫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人民热评:标签化中国女婿,如此炒作不可取

人民网 2025-02-03 00:46:55

连日来,“女婿”成了热搜榜的常客。从“女婿每年春节都找老丈人告状”,到“女婿回娘家哭着给丈母娘告状”,从“大年初二女婿又开始汗流浃背了”,到“女婿回老丈人家的统一行为”……一些自媒体似乎嫌热度还不够滚烫,甚至拉上了演员沈腾助攻,“沈腾凭什么演马丽女婿?”

一条条主打“女婿”的热搜,让人不知所云、不明所以。乍一看,还以为谁家女婿遭遇了骇人的虐待,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比窦娥还冤;细一瞅,原来又是玩以偏概全的把戏,哗众取宠,通过标签化某个群体来博取流量。

大年初二“回娘家”是传统习俗,出嫁的女儿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娘家,又称“归宁”。在一些地方,大年初二也被称为“姑爷节”“迎婿日”。无论归宁还是迎婿,一家人团聚,有说有笑,热热闹闹,这是常态。

而在一些自媒体眼里,不炒出一些事来不够“热闹”,这次“倒霉”的是女婿。“初二看似是媳妇回娘家,实则是女婿申冤诉苦日”,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的女婿都是被虐者,媳妇都是施虐者。由此延伸家庭,两口子过日子都是刀里来、枪里往的,而女婿被虐后,只能在大年初二陪妻子回娘家时才有机会诉苦,才能一浇胸中之块垒。

如果“女婿年年告状”只是一种调侃倒还罢了,而一些自媒体意不在此,而是翻来覆去地炒作此事,甚至把往年的个别案例配上佐料再炒,令人厌恶。与此同时,一些平台也跟着“起哄”,甚至有意无意地推波助澜,把话题炒热,把舆论场变得乌烟瘴气。

正如不能刻板化媳妇一样,也不能刻板化女婿。不是女婿哭着告状,就是女婿汗流浃背,动辄奚落女婿,不仅有失分寸,还对女婿这个群体构成了伤害。应该说,有没有向岳父或丈母娘告状的女婿?有,但从常理看,不可能很多。而一些“标题党”制造的效果,却是一竿子撂倒一船人,让人抬不起头来。

不久前,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明确提出重点整治“炮制不实信息问题”,比如包括“虚构摆拍家庭伦理、情感纠纷等矛盾冲突剧情,传递不良价值观”。

一定程度上说,炒作“女婿告状”这类话题,也是一种虚假“摆拍”,把个例“摆”到舆论场中,以偏概全,添油加醋,通过制造“家庭伦理、情感纠纷等矛盾冲突”,赚取眼球,博取流量。这种做法,既传递了不良价值观,更破坏了春节祥和氛围,该被谴责。

近年来,春节期间炒作“地域黑”的少了,利用年终盘点、返乡见闻等形式炮制不实信息的少了。但是,要警惕一些平台和自媒体在议题设置上出现“变通”,警惕一些话题以“变脸”方式出现,从而导致健康价值观被“变异”。

“好像全国的女婿都是一样的”“摆拍的一年发不了财”……一味炒作女婿话题,已经激起了不少网友的反感。诚然,低俗而恶劣的炒作,终究不会讨喜,也许可以换来一些流量,但终被厌弃。为广大网民营造更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春节网络氛围,这是各平台和媒体、自媒体的分内事,莫再为了些许流量而失去内容质量,为了利益而抛弃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