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日本母子遇袭案被告获死刑:他又是如何养成的?

日本母子遇袭案被告获死刑:他又是如何养成的?

文章来源: 张3丰的世界 于 2025-01-23 17:47:1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冲击日本人校车,被校车服务人员胡友平女士阻拦,最终杀害了胡女士。这位男子,在今天被判处死刑。

中国媒体没有报道,我从“日本经济新闻”的微信公号上读到了这一新闻。

这篇报道还说,这位来自安徽的中年男子,对靠借债的生活感到厌倦,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念头。

报道中没有提的是,财务状况让人绝望,对借债度日感到厌倦,和去冲击日本小学生校车有什么关系——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反正已经不想活了,那就死得轰轰烈烈,“做一个民族英雄”。

这样的人当然是十分卑鄙、可耻,也是非常危险的。搞清楚为何出现这样的人,就显得尤为必要。

有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狭隘、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会不会更容易陷入经济上的困境?

或者反过来说: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底层人,更容易排外、仇外?

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底层”是一种生活境遇,不止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同时也意味着“信息贫困”,只能接受单方面的信息,当然更容易狭隘。

比如,2023年,很多人都信日本核泄露污染了全世界的海洋,以至于日料都不敢吃。还有人推算,核辐射什么时候影响到中国海域。

看一下那时候环球时报和很多地方都市报媒体,是如何“选择性”报道这一话题的就知道了。

明明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牵头的科学机构,去测试化验都证明没问题。但是,很多中国人却陷入一种另类信息的狂欢。

今天这位男子获死刑前,还有一条新闻:中国科学家去日本福岛海域取样结果公布,没有检测出有害物质。

看一下环球时报是怎么报道的。在“不得不”“客观报道”这一新闻的同时,环球时报还加了一句:一次取样检测结果不能代表什么……

我没有证据证明那位安徽男子经常看环球时报,但是他生活在一种“倾泻”而下的类似舆论中,是显而易见的。

前几天在地铁中,旁边一个男子在看视频,声音开得很大。所以我几乎能够复述这个故事:

一个中国大学生南京(很多爱国视频虚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一个卖房劳力打工。这时候来了一位日本人,用日语骂南京人,小伙子当时就听出来了。他揍了日本人一顿,围观的群众都拍手称快。

日本人没办法只有报警,但是警察赶到后,却发现视频监控坏了。只有询问周围的群众,大家一致说是日本人犯错在先,于是,警察叔叔教育了日本人一顿。

这种一看就是瞎编的故事,不仅拉低普通中国人的形象,甚至对警察也有污蔑。

它不但鼓励仇恨,还造就愚蠢和贫困,但是很可惜,这样的视频平台到处都是,很多中国人就是这样打发时光,不知不觉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中美、中日关系都会走暖。中国也会恢复进口日本海鲜,但是那些媒体的报道,却像核泄露一样,几十年内都难以清除。

查看评论(13)

24小时热点排行

近代最大规模缠斗!125架战机激战1小时 38人丧命
快讯!梵蒂冈冒白烟 新教皇当选
散播假消息?印驳斥“巴击落军机”:拿旧照发文
川普对等关税第一国!美国与英国签署贸易协议
特朗普19岁儿子最后一天上学,发福圆润到没脖子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沈阳将举行纪念苏军“不朽军团”游行 中小学生也参加
普京和习近平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强调中俄互信
印巴爆发近20年最严重冲突后,莫迪首次发声
急转弯?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奥特曼在国会承认:中美的差距确实越来越小
习近平告诉普京 面对“霸权骚扰”他与俄罗斯站在一起
不减息!川普发文大骂鲍威尔:蠢材 什么都不懂
被拜登怼急眼,白宫怒批:他是国家之耻
比尔盖茨决定捐99%财产,却没准备给新女友留点
悠仁亲王学术造假入读名校,引爆日本皇室危机!
乘客突发急病,医生为何选择不救?
美商务部证实 川普将撤销“拜登版”AI芯片出口禁令
印度称摧毁巴防空系统 遭嘲讽:派几架阵风来查看
男子“死而复生”,AI视频出庭原谅凶手,法官居然...
纽约时报: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经终结
副总统万斯:印巴两国冲突 “根本上不关我们的事”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日本母子遇袭案被告获死刑:他又是如何养成的?

张3丰的世界 2025-01-23 17:47:16



冲击日本人校车,被校车服务人员胡友平女士阻拦,最终杀害了胡女士。这位男子,在今天被判处死刑。

中国媒体没有报道,我从“日本经济新闻”的微信公号上读到了这一新闻。

这篇报道还说,这位来自安徽的中年男子,对靠借债的生活感到厌倦,产生了报复社会的念头。

报道中没有提的是,财务状况让人绝望,对借债度日感到厌倦,和去冲击日本小学生校车有什么关系——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反正已经不想活了,那就死得轰轰烈烈,“做一个民族英雄”。

这样的人当然是十分卑鄙、可耻,也是非常危险的。搞清楚为何出现这样的人,就显得尤为必要。

有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狭隘、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会不会更容易陷入经济上的困境?

或者反过来说: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底层人,更容易排外、仇外?

我认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底层”是一种生活境遇,不止是经济意义上的贫困,同时也意味着“信息贫困”,只能接受单方面的信息,当然更容易狭隘。

比如,2023年,很多人都信日本核泄露污染了全世界的海洋,以至于日料都不敢吃。还有人推算,核辐射什么时候影响到中国海域。

看一下那时候环球时报和很多地方都市报媒体,是如何“选择性”报道这一话题的就知道了。

明明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牵头的科学机构,去测试化验都证明没问题。但是,很多中国人却陷入一种另类信息的狂欢。

今天这位男子获死刑前,还有一条新闻:中国科学家去日本福岛海域取样结果公布,没有检测出有害物质。

看一下环球时报是怎么报道的。在“不得不”“客观报道”这一新闻的同时,环球时报还加了一句:一次取样检测结果不能代表什么……

我没有证据证明那位安徽男子经常看环球时报,但是他生活在一种“倾泻”而下的类似舆论中,是显而易见的。

前几天在地铁中,旁边一个男子在看视频,声音开得很大。所以我几乎能够复述这个故事:

一个中国大学生南京(很多爱国视频虚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一个卖房劳力打工。这时候来了一位日本人,用日语骂南京人,小伙子当时就听出来了。他揍了日本人一顿,围观的群众都拍手称快。

日本人没办法只有报警,但是警察赶到后,却发现视频监控坏了。只有询问周围的群众,大家一致说是日本人犯错在先,于是,警察叔叔教育了日本人一顿。

这种一看就是瞎编的故事,不仅拉低普通中国人的形象,甚至对警察也有污蔑。

它不但鼓励仇恨,还造就愚蠢和贫困,但是很可惜,这样的视频平台到处都是,很多中国人就是这样打发时光,不知不觉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中美、中日关系都会走暖。中国也会恢复进口日本海鲜,但是那些媒体的报道,却像核泄露一样,几十年内都难以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