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德国汽车撞人群现场 警察强硬要求新华社记者删照片

德国汽车撞人群现场 警察强硬要求新华社记者删照片

文章来源: 中国记协 于 2025-01-03 07:54:2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0日晚,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首府马格德堡一圣诞市场发生车辆冲撞人群事件。 新华社柏林分社记者邰思聪、杜哲宇、袁亨瑞一行3人连夜从柏林出发前往事发地。

现场情况如何?突发事件现场如何展现“突破”的能力?他们向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发来稿件,讲述报道经历。

我在现场丨德国警察强硬要求新华社记者删照片,后来……

本文作者:邰思聪 杜哲宇 袁亨瑞

(一)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0日19点04分,正被圣诞氛围包裹的德国历史古城萨克森-安哈尔特州首府马格德堡,遭遇了一场悲剧。

一辆越野车突然冲入拥挤的圣诞市场,撞倒人群,在市场中划出“Z”字形。从网传视频来看,现场极度混乱,许多受伤的人倒在地上。

消息传出后,社交媒体上关于伤亡人数的版本层出不穷:1人死亡、11人死亡,甚至有德国极右翼选择党议员称34人死亡……

现场惨烈,伤亡人数不明,新华社欧洲总分社领导果断要求我们组成全媒体小分队,连夜从柏林出发,前往马格德堡一探究竟。

路上,我们一边关注德国媒体发布的动态,一边了解事发现场的位置,预设拍摄采访场景。

德国媒体雇员遍布各地,能迅速到达现场。而从外地赶来的我们,还是晚了一步:因肇事者车辆可能藏有爆炸物,警方扩大警戒范围,封锁了整条街道。我们无法近距离拍摄事发现场,只能边走边拍。

12月21日凌晨,德国马格德堡车辆冲撞人群事发地附近被封锁的街道。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凌晨2点,警方排除存在爆炸物的可能性,缩小警戒范围,我们得以靠近事发现场。此时街道上除了警方,几乎没有其他人,我们3人格外显眼。

正准备再次拍摄一些现场画面时,我们遭到了警方盘查。他们态度十分强硬,要求我们删除照片和视频,马上撤离现场。

我们不过多纠缠,象征性地删掉部分素材后迅速离开,试图绕到其他离事发现场更近的拍摄点位。

10分钟后,我们来到事发圣诞市场的背后区域,那里警力薄弱,主要是消防人员在工作。我们架起相机,在消防员“眼皮底下”完成了拍摄,并在凌晨4点将素材发回编辑部。

(二)

拍摄完成后,我们通过德国媒体得知,德国总理朔尔茨将在21日来到马格德堡视察伤情并发表讲话。于是,在休息三四个小时后,我们再次来到现场。

警戒线外,人们聚在一起向前望去,表情凝重。

据当地警方和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州长赖纳·哈泽洛夫的讲话,该事件已造成5人死亡,200余人受伤。嫌疑人是一名来自中东地区国家的50岁男子,自2006年以来一直居住在德国,是该州的一名医生。初步调查显示,此事件为单独作案,目前没有更多风险。

据德媒消息,被捕男子不在德国执法部门关注的极端分子名单上。德国内政部长费泽21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降半旗哀悼遇难者。

当我们通过德国媒体发布的内容找到总理发表讲话的位置时,现场早已聚集了近百家媒体。由于正面机位被占,我们索性蹲在侧面,尽量靠近朔尔茨。

德国总理朔尔茨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袁亨瑞 摄

朔尔茨面露悲伤,眼中布满血丝,语气十分低沉。面对镜头,他表示肇事者残忍伤害多人,其行为“可怕且疯狂”,必须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此时,新华社的话筒是画面中距离朔尔茨最近的一个,我们也成为现场近百家媒体中唯一一家中国媒体。

面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全世界的主流媒体齐聚马格德堡——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CNN、BBC、德国电视一台ARD、德国电视二台ZDF……

最终,新华社在两天内连续播发《德国马格德堡发生车辆冲撞人群事件致2人死亡》《朔尔茨:必须深入调查马格德堡圣诞市场袭击事件》《德国:悼念马格德堡袭击事件遇难者》等6组中英文图片稿件,总采用1900家。前后方记者密切配合,滚动播发中文多媒体和音视频稿件12条,总采用963家,新华社客户端总浏览量1475万;英文稿9条,总采用540余家。

作为唯一到场的中国媒体,新华社第一时间以多种形式报道现场,包括记者出镜、总理讲话实录等,体现了新华社的全球布局优势。

(三)

驻外时间不长的年轻记者,在从未到访过的陌生城市,如何短时间内完成采访报道?如何化解阻碍?总结了哪些经验?这都是马格德堡袭击事件报道后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突发事件报道,信源尤为关键。在前往马格德堡的路上,前后方都在不断收集德国媒体有关袭击事件的报道内容。从死亡1人、2人,再到夸张的11人、34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把握事实?

对于一些小众媒体的信息,我们需要慎之又慎。例如,在德国《图片报》报出死亡11人后,一些媒体跟风转载。而我们的前后方记者通力配合,迅速核准事实信息,发现该数据并不准确,坚守了新闻底线。

其次,突发事件报道,要有新闻敏感性。事件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在柏林播发了中英文消息和快讯,可前往现场的决定还是源于分社领导对新闻事件的敏感。

分社领导看到网络上的袭击视频后,果断要求我们前往现场,不仅要弄清伤亡情况,还要做好应对后续连锁反应的准备。2016年,柏林一圣诞市场就曾遭遇袭击,当时事件造成12人死亡。8年后,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前往现场更是记者职责所在。

第三,突发事件报道,突破采访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德国警方的阻拦,我们在强调记者职责和权利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避其锋芒,巧妙周旋,另寻机会,完成报道。

最后,突发事件报道,稳定的后勤保障也尤为重要。记者如何到达现场、采访结束后在哪传稿、在哪休息?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次报道,是分社领导驾车接上分散居住的我们,迅速赶往火车站,才赶上了最后一班从柏林前往马格德堡的火车。同时,分社同事根据媒体报道选择更靠近事发现场的酒店,为我们在前方的记者保驾护航。

前后方的紧密配合和有力的后勤保障,让这次突发事件报道取得了成功。

查看评论(45)

24小时热点排行

CSGO Zeus不雅影片延烧! 传当事女大生遭惩处后坠楼
官媒:链博会境外展商美国最多 脱钩走不远!
宗馥莉:上岸第一剑,先斩老父亲
黄仁勋急了!英伟达H20解禁,却已挡不住“中国芯”
63岁阿汤哥和女友乘游艇放松,37岁安娜穿吊带裙

24小时讨论排行

马斯克连发35条贴文:抨击特朗普“掩盖爱泼斯坦案”
18亿美元的隐秘信托,宗馥莉如何用110万就击穿了?
宗庆后遗产案新进展,这次国资大股东不忍了!
特朗普起诉默多克和新闻集团 索赔百亿美元
马克龙泽连斯基通话,更多幻影战机将进入俄乌战场
宗庆后三弟全家美籍负责在美资产 杜建英小儿生父存疑
爱泼斯坦门,成了特朗普的大麻烦
祸从口出!ASML一句话致使市值蒸发300亿美元
接收31名离美研究者,马克龙真从美国抢到了人
特朗普自称“从不画画” 但他的许多简笔画都在拍卖
特朗普:这语言最难学 我不会模仿 会引起很大混乱
美媒猛批:中国人想通了,如今美国人却不懂了
丹麦议会高票通过法案,格陵兰岛主权易主?
遗产争夺扑朔迷离 宗馥莉被要求说明百万美元下落
与多名高僧有染的35岁女子被捕入狱,和住持育一子
当不确定摆在眼前,他们为何仍然选择赴美留学?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德国汽车撞人群现场 警察强硬要求新华社记者删照片

中国记协 2025-01-03 07:54:20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0日晚,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首府马格德堡一圣诞市场发生车辆冲撞人群事件。 新华社柏林分社记者邰思聪、杜哲宇、袁亨瑞一行3人连夜从柏林出发前往事发地。

现场情况如何?突发事件现场如何展现“突破”的能力?他们向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发来稿件,讲述报道经历。

我在现场丨德国警察强硬要求新华社记者删照片,后来……

本文作者:邰思聪 杜哲宇 袁亨瑞

(一)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0日19点04分,正被圣诞氛围包裹的德国历史古城萨克森-安哈尔特州首府马格德堡,遭遇了一场悲剧。

一辆越野车突然冲入拥挤的圣诞市场,撞倒人群,在市场中划出“Z”字形。从网传视频来看,现场极度混乱,许多受伤的人倒在地上。

消息传出后,社交媒体上关于伤亡人数的版本层出不穷:1人死亡、11人死亡,甚至有德国极右翼选择党议员称34人死亡……

现场惨烈,伤亡人数不明,新华社欧洲总分社领导果断要求我们组成全媒体小分队,连夜从柏林出发,前往马格德堡一探究竟。

路上,我们一边关注德国媒体发布的动态,一边了解事发现场的位置,预设拍摄采访场景。

德国媒体雇员遍布各地,能迅速到达现场。而从外地赶来的我们,还是晚了一步:因肇事者车辆可能藏有爆炸物,警方扩大警戒范围,封锁了整条街道。我们无法近距离拍摄事发现场,只能边走边拍。

12月21日凌晨,德国马格德堡车辆冲撞人群事发地附近被封锁的街道。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凌晨2点,警方排除存在爆炸物的可能性,缩小警戒范围,我们得以靠近事发现场。此时街道上除了警方,几乎没有其他人,我们3人格外显眼。

正准备再次拍摄一些现场画面时,我们遭到了警方盘查。他们态度十分强硬,要求我们删除照片和视频,马上撤离现场。

我们不过多纠缠,象征性地删掉部分素材后迅速离开,试图绕到其他离事发现场更近的拍摄点位。

10分钟后,我们来到事发圣诞市场的背后区域,那里警力薄弱,主要是消防人员在工作。我们架起相机,在消防员“眼皮底下”完成了拍摄,并在凌晨4点将素材发回编辑部。

(二)

拍摄完成后,我们通过德国媒体得知,德国总理朔尔茨将在21日来到马格德堡视察伤情并发表讲话。于是,在休息三四个小时后,我们再次来到现场。

警戒线外,人们聚在一起向前望去,表情凝重。

据当地警方和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州长赖纳·哈泽洛夫的讲话,该事件已造成5人死亡,200余人受伤。嫌疑人是一名来自中东地区国家的50岁男子,自2006年以来一直居住在德国,是该州的一名医生。初步调查显示,此事件为单独作案,目前没有更多风险。

据德媒消息,被捕男子不在德国执法部门关注的极端分子名单上。德国内政部长费泽21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降半旗哀悼遇难者。

当我们通过德国媒体发布的内容找到总理发表讲话的位置时,现场早已聚集了近百家媒体。由于正面机位被占,我们索性蹲在侧面,尽量靠近朔尔茨。

德国总理朔尔茨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袁亨瑞 摄

朔尔茨面露悲伤,眼中布满血丝,语气十分低沉。面对镜头,他表示肇事者残忍伤害多人,其行为“可怕且疯狂”,必须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此时,新华社的话筒是画面中距离朔尔茨最近的一个,我们也成为现场近百家媒体中唯一一家中国媒体。

面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全世界的主流媒体齐聚马格德堡——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CNN、BBC、德国电视一台ARD、德国电视二台ZDF……

最终,新华社在两天内连续播发《德国马格德堡发生车辆冲撞人群事件致2人死亡》《朔尔茨:必须深入调查马格德堡圣诞市场袭击事件》《德国:悼念马格德堡袭击事件遇难者》等6组中英文图片稿件,总采用1900家。前后方记者密切配合,滚动播发中文多媒体和音视频稿件12条,总采用963家,新华社客户端总浏览量1475万;英文稿9条,总采用540余家。

作为唯一到场的中国媒体,新华社第一时间以多种形式报道现场,包括记者出镜、总理讲话实录等,体现了新华社的全球布局优势。

(三)

驻外时间不长的年轻记者,在从未到访过的陌生城市,如何短时间内完成采访报道?如何化解阻碍?总结了哪些经验?这都是马格德堡袭击事件报道后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突发事件报道,信源尤为关键。在前往马格德堡的路上,前后方都在不断收集德国媒体有关袭击事件的报道内容。从死亡1人、2人,再到夸张的11人、34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把握事实?

对于一些小众媒体的信息,我们需要慎之又慎。例如,在德国《图片报》报出死亡11人后,一些媒体跟风转载。而我们的前后方记者通力配合,迅速核准事实信息,发现该数据并不准确,坚守了新闻底线。

其次,突发事件报道,要有新闻敏感性。事件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在柏林播发了中英文消息和快讯,可前往现场的决定还是源于分社领导对新闻事件的敏感。

分社领导看到网络上的袭击视频后,果断要求我们前往现场,不仅要弄清伤亡情况,还要做好应对后续连锁反应的准备。2016年,柏林一圣诞市场就曾遭遇袭击,当时事件造成12人死亡。8年后,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前往现场更是记者职责所在。

第三,突发事件报道,突破采访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德国警方的阻拦,我们在强调记者职责和权利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避其锋芒,巧妙周旋,另寻机会,完成报道。

最后,突发事件报道,稳定的后勤保障也尤为重要。记者如何到达现场、采访结束后在哪传稿、在哪休息?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此次报道,是分社领导驾车接上分散居住的我们,迅速赶往火车站,才赶上了最后一班从柏林前往马格德堡的火车。同时,分社同事根据媒体报道选择更靠近事发现场的酒店,为我们在前方的记者保驾护航。

前后方的紧密配合和有力的后勤保障,让这次突发事件报道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