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伤人事件频发: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不能被垄断

伤人事件频发: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不能被垄断

文章来源: 冷月冷言 于 2024-11-18 22:14:5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一场严重突发事件的爆发,引发了对后续应对措施的深思。这在当前及未来,将持续考验着各界人士,包括那些直接应对事件的政府部门,以及迅速赶往现场报道的新闻工作者。

根据自2024年11月1日起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八条的规定:“我国要完善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机制。相关人民政府和部门需做好新闻媒体的服务与引导,支持媒体进行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

在阅读尤瓦尔·赫拉利的《智人之上》时,我们发现“信息”一词频繁出现。赫拉利对“盲目乐观的信息观”进行了批判。

信息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资源,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权力的觊觎和掌控。在突发事件中,即便是社会事件而非政治事件,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也可能被垄断。公众所看到的内容,并不仅仅取决于技术进步和媒体多样性,还受到权力意志的左右。

权力的觊觎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如何遏制这种垄断。

罗纳德·里根在构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时曾宣称:“极权主义的巨人将被微芯片的大卫击败”“信息是现代社会的空气……它能越过带刺的电网,越过布满陷阱的边界。电子束如同微风,穿越铁幕如同穿越蕾丝。”然而,里根忽视了信息源头的控制。这种过于自信的浪漫言辞和美好愿景,显然是过于乐观了。他在柏林墙倒塌时发表了这一自信演讲。

实体墙体的倒塌相对容易,但赫拉利提到的“硅基铁幕”则不同。

奥巴马在二十年后对此有所反思:“我认为,信息流通越自由,社会就越强大。”

信息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新闻或社会的进步,有时甚至相反。赫拉利以纳粹德国为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科技先进,但当技术落入戈培尔之手,便导致了灾难。

如果官方成为信息的唯一或权威出口,那么这种信息就值得怀疑,因为垄断本身就意味着不客观,意味着单方面的利益。

信息需要“交流”而非“单向传输”。对单一来源信息的盲目信任,是天真信息观的体现。这种观念的泛滥,比信息匮乏更为可怕。

同样,如果一家媒体仅按官方指示行事,而非遵循新闻逻辑进行独立采访,其调查结果也应受到质疑。

特朗普遇刺事件成为全球头条,各大媒体如CNN、福克斯等竞相报道,而非由特勤局单方面发布信息。这种互动印证的信息生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动完整的新闻事件。

对普通民众而言,争取权利和自由,很大程度上就是争取信息的知情权、发布权和传播权。

近期,中国记协公众号也发文强调:“突发事件应对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发布、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至关重要。在网络社会中,公众对信息透明度的要求提高,对虚假信息的容忍度降低。”

一个国家民众在类似事件中能获取多少真实信息,这也是衡量该国文明和自由程度的一个标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的maskpark,可能比韩国N号房更恶劣
世卫组织发警报!一文读懂这个席卷欧洲的新疫情
如此生活20年,直到坠入岩浆
特朗普对奥巴马:有多少恨,可以胡来
特朗普突然拉马斯克一把:想让他的公司蓬勃发展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称“要让药价降低1500%”,被批数学逻辑混乱
中国创新药出海爆单:半年已揽下660亿美元
梅根亲写回忆录揭露凯特 戴安娜的悲剧或将重演
6名大学生选矿厂遇难 高工分析“为何救援时间长”
印度称将全力申办2036年奥运会 竞争对手有这几国
美司法部2号人物、特朗普前律师会见爱泼斯坦同伙
特朗普试图向马斯克示好求和?马斯克不买账!
马克龙称法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美驻以大使公开嘲笑
马克龙宣布法国将正式承认巴勒斯坦 以国不满
俄官员:超过70国3500名外国雇佣兵参与乌军行动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欧承诺合作减缓气候变暖
乔布斯27岁模特女儿开婚前派对 哈里斯携夫捧场
中国在太空通信领域为何落后于马斯克的星链计划?
中国原计划赶超SpaceX 如今越来越渺茫 关键难题是…
三年多来首次,乌克兰为何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
在对方称赞了特朗普后 美国解除了对他们的制裁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伤人事件频发: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不能被垄断

冷月冷言 2024-11-18 22:14:51



一场严重突发事件的爆发,引发了对后续应对措施的深思。这在当前及未来,将持续考验着各界人士,包括那些直接应对事件的政府部门,以及迅速赶往现场报道的新闻工作者。

根据自2024年11月1日起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八条的规定:“我国要完善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机制。相关人民政府和部门需做好新闻媒体的服务与引导,支持媒体进行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

在阅读尤瓦尔·赫拉利的《智人之上》时,我们发现“信息”一词频繁出现。赫拉利对“盲目乐观的信息观”进行了批判。

信息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资源,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权力的觊觎和掌控。在突发事件中,即便是社会事件而非政治事件,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也可能被垄断。公众所看到的内容,并不仅仅取决于技术进步和媒体多样性,还受到权力意志的左右。

权力的觊觎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如何遏制这种垄断。

罗纳德·里根在构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时曾宣称:“极权主义的巨人将被微芯片的大卫击败”“信息是现代社会的空气……它能越过带刺的电网,越过布满陷阱的边界。电子束如同微风,穿越铁幕如同穿越蕾丝。”然而,里根忽视了信息源头的控制。这种过于自信的浪漫言辞和美好愿景,显然是过于乐观了。他在柏林墙倒塌时发表了这一自信演讲。

实体墙体的倒塌相对容易,但赫拉利提到的“硅基铁幕”则不同。

奥巴马在二十年后对此有所反思:“我认为,信息流通越自由,社会就越强大。”

信息技术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新闻或社会的进步,有时甚至相反。赫拉利以纳粹德国为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科技先进,但当技术落入戈培尔之手,便导致了灾难。

如果官方成为信息的唯一或权威出口,那么这种信息就值得怀疑,因为垄断本身就意味着不客观,意味着单方面的利益。

信息需要“交流”而非“单向传输”。对单一来源信息的盲目信任,是天真信息观的体现。这种观念的泛滥,比信息匮乏更为可怕。

同样,如果一家媒体仅按官方指示行事,而非遵循新闻逻辑进行独立采访,其调查结果也应受到质疑。

特朗普遇刺事件成为全球头条,各大媒体如CNN、福克斯等竞相报道,而非由特勤局单方面发布信息。这种互动印证的信息生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动完整的新闻事件。

对普通民众而言,争取权利和自由,很大程度上就是争取信息的知情权、发布权和传播权。

近期,中国记协公众号也发文强调:“突发事件应对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发布、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至关重要。在网络社会中,公众对信息透明度的要求提高,对虚假信息的容忍度降低。”

一个国家民众在类似事件中能获取多少真实信息,这也是衡量该国文明和自由程度的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