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美国网上求职提防陷阱多 稍一不慎就掉坑 伤财劳神

美国网上求职提防陷阱多 稍一不慎就掉坑 伤财劳神

文章来源: 星岛日报 于 2024-11-05 13:05:2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求职诈骗案件禁之不绝,轻则破财消灾,重则连信用卡、银行账户也被骗走。有专家提醒民众,骗徒通常透过社交媒体沟通,求职者即使收到工作讯息,也不应点击任何连结,更不要存入所谓签约奖金支票,以免跌入诈骗集团和假职缺的陷阱。

美联社报道,非营利组织“ 身份盗窃资源中心”( Identity Theft Resource Center)专门协助不幸受害的消费者,其总裁兼执行长维拉斯奎兹(Eva Velasquez)表示,大多数求职者都转向网上平台寻找工作机会,因此骗徒乘机冒充公司和招聘者,诱骗求职人士提供金钱或个人信息,导致求职诈骗案件在过去一年明显增加。

28岁品质保证分析师伊斯兰(Tehseen Islam)是求职骗案受害人之一。

她在求职苦海浮沉几个月后,收到一家著名行销科技公司的录取通知,双方沟通大约一星期后,伊斯兰收到公司发出的支票,她需要按指示存入,并向公司支付1000元工作设备运费。

然而几天后,银行通知伊斯兰跳票,而且怀疑伊斯兰与诈骗集团合作为理由,决定终止所有与她的业务往来。

伊斯兰这时才发现自己误堕求职陷阱,不仅白白损失1000元,还与骗徒分享了个人资料,令她蒙受精神创伤。

求职诈骗者大多冒充他人身份,骗徒通常冒名为大公司员工,并制作与实际职位类似的求职广告。一些骗徒会发布假职缺,一些则会透过私讯或简讯直接联络求职者。

一些骗徒更会意图窃取个人资料,向求职者索取社会安全号码和驾照等资料。

维拉斯奎兹表示工作如果看起来“非常吸引”,例如技能要求不高,却提供丰厚薪水,而且标榜100%远端职位,求职者就要提高警觉。

合法的雇主初期只会了解求职者的技能、工作经验和联络方式,其他细节通常会在录取通知发出后才详细沟通。

若要回复求职广告或招聘人员的讯息,或者有自称雇主或人事代表主动联络,求职者必须先了解公司背景,例如公司的官方网站、网站有否相关职缺和招聘人员的名字等。

即使确定信息来源可靠,也不要随便点击各项申请或问卷连结。

品质保证分析师伊斯兰在意识到受骗前,对方曾经向她发送面试表格,要求伊斯兰提供多项个人资料。

签约奖金支票是诈骗者常见手法之一,骗徒会以工作设备等理由,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或手续费。

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消费者教育专家普伊格(Alvaro Puig)表示,求职者存入支票后,虽然账户会显示金额已入账,但银行几天后会确认那是假支票,骗徒此时却已失去联络,不会提供真正工作,求职者当然也无法追回押金或手续费。

虽然职场社交媒体平台“领英”(LinkedIn)和求职网站Indeed等平台相当可靠,多数职缺也是真实无误,但平台无法核实每一个招聘资讯,求职者因此要保持谨慎。

以伊斯兰为例,她现在会透过Emailable或Clearout等网站验证招聘者的电邮,并直接与公司联络确认。如果不幸遇上诈骗,应向联邦贸易委员会网站报告。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特朗普19岁儿子最后一天上学,发福圆润到没脖子了
乘客突发急病,医生为何选择不救?
我在国外做公务员,年薪30万,但很想回国
奥特曼在国会承认:中美的差距确实越来越小
急转弯?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24小时讨论排行

二战结束80年 “台湾籍日本兵”的双重身份认同之争
副总统万斯:印巴两国冲突 “根本上不关我们的事”
普京和习近平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强调中俄互信
普京在俄胜利日阅兵演讲:真理和正义在我们这边
川普高喊“美经济将如火箭飙升”:现在就去买美股!
谎报留美学历 她被判入狱!去年刚获环球小姐称号
美总统贸易顾问:英国人会喜欢美国“氯洗鸡、激素牛”
特朗普:鲍威尔不降息,可能是因为“他不爱我”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悠仁亲王学术造假入读名校,引爆日本皇室危机!
被拜登怼急眼,白宫怒批:他是国家之耻
90后当起“做饭阿姨”,不打卡月入上万
比尔盖茨决定捐99%财产,却没准备给新女友留点
纽约时报刊文:新教皇可能很像老教皇
印巴爆发近20年最严重冲突后,莫迪首次发声
俄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现场图集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美国网上求职提防陷阱多 稍一不慎就掉坑 伤财劳神

星岛日报 2024-11-05 13:05:27



求职诈骗案件禁之不绝,轻则破财消灾,重则连信用卡、银行账户也被骗走。有专家提醒民众,骗徒通常透过社交媒体沟通,求职者即使收到工作讯息,也不应点击任何连结,更不要存入所谓签约奖金支票,以免跌入诈骗集团和假职缺的陷阱。

美联社报道,非营利组织“ 身份盗窃资源中心”( Identity Theft Resource Center)专门协助不幸受害的消费者,其总裁兼执行长维拉斯奎兹(Eva Velasquez)表示,大多数求职者都转向网上平台寻找工作机会,因此骗徒乘机冒充公司和招聘者,诱骗求职人士提供金钱或个人信息,导致求职诈骗案件在过去一年明显增加。

28岁品质保证分析师伊斯兰(Tehseen Islam)是求职骗案受害人之一。

她在求职苦海浮沉几个月后,收到一家著名行销科技公司的录取通知,双方沟通大约一星期后,伊斯兰收到公司发出的支票,她需要按指示存入,并向公司支付1000元工作设备运费。

然而几天后,银行通知伊斯兰跳票,而且怀疑伊斯兰与诈骗集团合作为理由,决定终止所有与她的业务往来。

伊斯兰这时才发现自己误堕求职陷阱,不仅白白损失1000元,还与骗徒分享了个人资料,令她蒙受精神创伤。

求职诈骗者大多冒充他人身份,骗徒通常冒名为大公司员工,并制作与实际职位类似的求职广告。一些骗徒会发布假职缺,一些则会透过私讯或简讯直接联络求职者。

一些骗徒更会意图窃取个人资料,向求职者索取社会安全号码和驾照等资料。

维拉斯奎兹表示工作如果看起来“非常吸引”,例如技能要求不高,却提供丰厚薪水,而且标榜100%远端职位,求职者就要提高警觉。

合法的雇主初期只会了解求职者的技能、工作经验和联络方式,其他细节通常会在录取通知发出后才详细沟通。

若要回复求职广告或招聘人员的讯息,或者有自称雇主或人事代表主动联络,求职者必须先了解公司背景,例如公司的官方网站、网站有否相关职缺和招聘人员的名字等。

即使确定信息来源可靠,也不要随便点击各项申请或问卷连结。

品质保证分析师伊斯兰在意识到受骗前,对方曾经向她发送面试表格,要求伊斯兰提供多项个人资料。

签约奖金支票是诈骗者常见手法之一,骗徒会以工作设备等理由,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或手续费。

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消费者教育专家普伊格(Alvaro Puig)表示,求职者存入支票后,虽然账户会显示金额已入账,但银行几天后会确认那是假支票,骗徒此时却已失去联络,不会提供真正工作,求职者当然也无法追回押金或手续费。

虽然职场社交媒体平台“领英”(LinkedIn)和求职网站Indeed等平台相当可靠,多数职缺也是真实无误,但平台无法核实每一个招聘资讯,求职者因此要保持谨慎。

以伊斯兰为例,她现在会透过Emailable或Clearout等网站验证招聘者的电邮,并直接与公司联络确认。如果不幸遇上诈骗,应向联邦贸易委员会网站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