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周放角色和马苏角色,是不是《凡人歌》败笔?

周放角色和马苏角色,是不是《凡人歌》败笔?

文章来源: 马庆云 于 2024-09-12 11:10:4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9月12日,电视剧《凡人歌》播出至第26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周放角色“回老家了”,马苏角色,则崭新上线。然而,这两个角色,是不是电视剧《凡人歌》很大的败笔呢?我认为,是。

在影视剧剧本的创作当中,有一个最大的忌讳,那便是,故事性靠巧合性而不是必然性来完成。在剧本创作课程当中,任何一位负责任的老师,都会反复强调,影视剧创作当中,即便是为了故事性原则,也尽量不要搞那些巧合性的事件来推动情节,而是需要用角色性格和时代特征的必然性,来推动故事。

这是常识。然而,我们看看电视剧《凡人歌》是如何反常识的。

剧作当中,周放角色,曾经和女主是同事关系,并且是女主的下级。女主再次求职之后,周放角色成为女主的直属上级。这种下级变上级的故事,有着些许的巧合性,但是,这一处,还可以自圆其说,为巧合找合理性——毕竟,女主求职,找前同事帮忙,也是人之常情。

奈何,马苏角色出场之后,让这种“同事关系”的巧合戏码再次上演,编剧创作技法上的单薄与反常识,再次上演。《凡人歌》当中,女主角月嫂培训合格之后,开始面试求职。而雇佣女主的,是一位非常迷信的婆婆。女主去上工之后才发现,这位婆婆的儿媳妇,恰好是自己的前同事,而且这位同事还是被自己开除过的。



这种巧合,已经背离了事件的真实性原则,属于影视剧创作当中巨大的忌讳。乃至于后续剧情当中,女主的婆家人们也恰好在马苏角色家里边量尺度,发现了女主从事月嫂的工作。这又是编剧手捏出来的巧合。当《凡人歌》的故事推进只能靠巧合的时候,这部电视剧在创作技法上,已经完全败北了。

如果编剧承认这部《凡人歌》是狗血悬浮剧的话,那这些巧合,则有情可原。如果编剧和导演认为,自己搞了一部写实剧的话,那这些巧合,无疑是打在他们脸上的最直接证据。这些证据,无不证明,《凡人歌》并非严肃写实的电视剧,而是靠巧合来堆砌的狗血悬浮剧。真正有质量追求的编剧们,是不屑于用这种巧合式来完成低端故事的。

写实题材的电视剧,为什么非常忌讳这种巧合式的创作模板呢?因为在写实作品当中,需要呈现事务与事件的必然性,而不是偶发性。因为要呈现事务和事件的必然性,所以就需要编剧去找寻角色和故事创作环节上的逻辑合理性问题,这种探究,则是写实采风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这个环节做保障,剧作叙事逻辑层面上,就具备了写实的因子。反之,则只能向狗血剧靠拢。

像《凡人歌》这样的作品,其实是运用了编剧创作当中非常被瞧不起的巧合性创作原则,堆砌了大量的巧合事件、巧合内容,从而造成一部电视剧看着好像矛盾冲突很多,实则都是脱离了现实的低级矛盾冲突。而这类堆砌,可以狗血,可以煽情,对于低端观众而言,是能够让他们大快朵颐的。而对于很多对电视剧有基础美学认知的观众而言,就食之无味像烂菜帮子了。

在如此巧合加持之下,月嫂女主遇到马苏角色之后的那些所谓的尴尬啊、误解啊之类的,其实就不成立了。这类内容,就只能当狗血内容来看待了。所以,严肃剧编剧,是不屑于运用这种狗血创作模式的。这部戏,不过是用狗血的技法、拼凑职场的焦虑,来撩拨某些观众的情绪神经罢了。(文/马庆云)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泰前美女总理佩通坦探狱父亲 他信狱中生活曝光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驻日使馆重申联合国敌国条款:有权对日动武
特朗普缺席切尼葬礼,折射出美国两党争斗加剧
“为回击高市早苗的挑衅,我申请每月无偿多加5个班”
拿银牌的吴艳妮,抢走了所有的戏
特朗普见“社会主义者”马姆达尼,两人“化干戈为玉帛”
中国学生走私真菌案背后:中美之间的学术合作与政治偏见
黄仁勋:我预测中国市场的销量将为零,下季度也是
高中学历却冒充工科专家,骗走大学数百万资金
特朗普真怒了:民主党议员“煽动叛乱”,足以判“死刑”
一个心脏瓣膜出厂价3万多,医院收取患者28万?
江科大首席科学家被打假,其团队博士曾无奈退学
德媒批美俄“28点和平计划”:让人想起慕尼黑协定
“博导”郭伟的双面人生:小镇高中毕业 参评中科院院士
“如此不懂礼貌的外交官员,可知中国的水准”
纽约皇后区最暴力少年帮派被端 将街区变致命游乐场
强奸大嫂出狱后刺死见义勇为者,他潜逃近20年被抓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周放角色和马苏角色,是不是《凡人歌》败笔?

马庆云 2024-09-12 11:10:43

9月12日,电视剧《凡人歌》播出至第26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周放角色“回老家了”,马苏角色,则崭新上线。然而,这两个角色,是不是电视剧《凡人歌》很大的败笔呢?我认为,是。

在影视剧剧本的创作当中,有一个最大的忌讳,那便是,故事性靠巧合性而不是必然性来完成。在剧本创作课程当中,任何一位负责任的老师,都会反复强调,影视剧创作当中,即便是为了故事性原则,也尽量不要搞那些巧合性的事件来推动情节,而是需要用角色性格和时代特征的必然性,来推动故事。

这是常识。然而,我们看看电视剧《凡人歌》是如何反常识的。

剧作当中,周放角色,曾经和女主是同事关系,并且是女主的下级。女主再次求职之后,周放角色成为女主的直属上级。这种下级变上级的故事,有着些许的巧合性,但是,这一处,还可以自圆其说,为巧合找合理性——毕竟,女主求职,找前同事帮忙,也是人之常情。

奈何,马苏角色出场之后,让这种“同事关系”的巧合戏码再次上演,编剧创作技法上的单薄与反常识,再次上演。《凡人歌》当中,女主角月嫂培训合格之后,开始面试求职。而雇佣女主的,是一位非常迷信的婆婆。女主去上工之后才发现,这位婆婆的儿媳妇,恰好是自己的前同事,而且这位同事还是被自己开除过的。



这种巧合,已经背离了事件的真实性原则,属于影视剧创作当中巨大的忌讳。乃至于后续剧情当中,女主的婆家人们也恰好在马苏角色家里边量尺度,发现了女主从事月嫂的工作。这又是编剧手捏出来的巧合。当《凡人歌》的故事推进只能靠巧合的时候,这部电视剧在创作技法上,已经完全败北了。

如果编剧承认这部《凡人歌》是狗血悬浮剧的话,那这些巧合,则有情可原。如果编剧和导演认为,自己搞了一部写实剧的话,那这些巧合,无疑是打在他们脸上的最直接证据。这些证据,无不证明,《凡人歌》并非严肃写实的电视剧,而是靠巧合来堆砌的狗血悬浮剧。真正有质量追求的编剧们,是不屑于用这种巧合式来完成低端故事的。

写实题材的电视剧,为什么非常忌讳这种巧合式的创作模板呢?因为在写实作品当中,需要呈现事务与事件的必然性,而不是偶发性。因为要呈现事务和事件的必然性,所以就需要编剧去找寻角色和故事创作环节上的逻辑合理性问题,这种探究,则是写实采风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这个环节做保障,剧作叙事逻辑层面上,就具备了写实的因子。反之,则只能向狗血剧靠拢。

像《凡人歌》这样的作品,其实是运用了编剧创作当中非常被瞧不起的巧合性创作原则,堆砌了大量的巧合事件、巧合内容,从而造成一部电视剧看着好像矛盾冲突很多,实则都是脱离了现实的低级矛盾冲突。而这类堆砌,可以狗血,可以煽情,对于低端观众而言,是能够让他们大快朵颐的。而对于很多对电视剧有基础美学认知的观众而言,就食之无味像烂菜帮子了。

在如此巧合加持之下,月嫂女主遇到马苏角色之后的那些所谓的尴尬啊、误解啊之类的,其实就不成立了。这类内容,就只能当狗血内容来看待了。所以,严肃剧编剧,是不屑于运用这种狗血创作模式的。这部戏,不过是用狗血的技法、拼凑职场的焦虑,来撩拨某些观众的情绪神经罢了。(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