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何伟的海外新书,何伟的海内旧事

何伟的海外新书,何伟的海内旧事

文章来源: 永一与恒天 于 2024-07-17 18:47:1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何伟的新书《Other Rivers》这个月初已经在海外上市,相信很多人应该也知道了。新书内容看目录能知道个大概,副标题——A Chinese Education——也很明了,有关于两代中国年轻人的教学经验,有前后20年的时间对比,有农村和城市的地域覆盖,何伟应该有足够的积累完成他关于中国的第五次著书。

在最近一次接受网媒《Keen On》采访时,主持人问他“通过教育的棱镜来思考中国是不是只是偶然或者巧合”,他回答“肯定是有意为之(definitely deliberate)”。从和平队项目结束之后转型外媒驻华记者,后来完成埃及项目重新回到中国任教,20多年时间何伟一直跟学生保持长信联系,维持对中国的观察和写作。重返后他接触到新一代学生,他的女儿入学本地公办学校,也回访同样做老师的涪陵学生,他跟同为作家的妻子一直有讨论,并决定这样的写作计划。

其实今天的推送并不是要讲这本新书,毕竟我也没看,主要还是想分享一下何伟宣传新书期间在播客节目中提到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跟他在川大两年教学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有关(当时都有过小范围的热议),可以看作是何伟比较深入的一次公开回应;而且跟需要隐藏自己情绪的严肃报道不同,播客节目中可以谈到更多自己的感受。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听了四档何伟的播客节目,内容总体来说都差不多,围绕新书展开,不会离题太远。何伟对比了两代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眼界、生活环境、教育政策、政治氛围等方面的不同,他每次谈到涪陵学生的变化都难掩兴奋,他也同样很喜欢川大这批学生,肯定TA们的学习能力,欣赏TA们的问题意识,也很能共情学生们当下面对的各种困境与压力。

当然,还有很多内容在墙内“查无此事”。比如在专注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播客《Sinica》上,何伟就谈论了好几个异常敏感的话题,以至于有心人翻译的这期节目的“简中版”几经“洁化”依然被消失。这再一次说明有些心思不是“想猜就能猜”的,正正呼应了何伟在评论“举报”事件中某份“声明”时所说的“by not being specific, authority remained broader and more flexible”。

关于那次“举报”事件,何伟在2022年5月份《纽约客》上的文章《Expression Free of Limits the Learns China in Teacher A》(标题倒转)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学生们的反应,管理层的处理,同样遭遇的老师的分析,还有涉事学生(非举报者)两年后的道歉解释,都有很细致的讲述。而何伟在《Sinica》节目上还谈到了当时的困扰。因为第一个学期就出现了这种状况,肇事者在暗处,教学还必须继续,学院不愿做深入调查反而做淡化处理,他说:“It was weird how it was handled, like everybody was afraid…it weighed on me the whole time.”最后没有别的选项,何伟只好同意对外发布声明,表示并没有发生网上所流传的事。因为这也确实并非一个正式的举报,而何伟也希望避免再多生枝节,他在节目里感慨:“I think that atmosphere is something that the Chinese teachers deal with a lot.”

另一个重点是何伟回应了关于中国防疫文章的批评。2020年8月,何伟在《纽约客》发表了关于中国疫情防控的第二篇文章,随后汉学家白杰明(Geremie Barmé)公开致信《纽约客》编辑(通篇都是敏感瓷),大意就是指责其报道严重偏颇,有意忽略中国的社情大背景,为政府说话,帮官方宣传。最后还以诛心比喻作结,将何伟与沃尔特·杜兰蒂相提并论,后者被称为《纽约时报》创刊史上报道最失实的记者之一,当年掩盖了很多关于苏联的真实情况。我大概理解写信人的愤怒根源,连我也觉得那种类似于“以结果论成败”的说法过于简单粗暴,但回到2020年8月的时间点,对比美国早期阶段的糟糕应对,何伟认为中国的经验教训可以对美国有所启示的想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四年后,何伟在播客中解释,报道疫情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会经过不同阶段。2020年3月,何伟批评过中国GOV在早期阶段的各种混乱,2020年8月,何伟又看到了中国GOV在中期阶段取得的部分效果,他强调这是一个疾病管控的故事,是关于公共卫生的报道(这里明显是针对白氏的政治化诉求)。来自美国的攻击就是“cherry picking”,跟来自中国的“断章取义”地利用他的文章一样。

最后说说川大匹兹堡学院没有跟何伟续约的事情。在先前那篇文章《A Teacher》里何伟有简单写过,不续约的消息是因疫情滞留美国的院长通过电邮告诉他的,原因含糊其辞,前后不一,即便何伟提出可以签长期合约或者调整课程,也遭到拒绝,直到他离开中国时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在写《A Teacher》时何伟还尝试再次联系院长,得到的回复是由于太忙无法接受采访。事后何伟有跟其他教授讨论过,综合下来他觉得这可能是院长自己的决定,可能是基于某些不可明说的原因,比如疫情期间有人在网上不断举报他,又或者是白杰明事件(信中有质疑过何伟在中国的记者资格)。在《Sinica》里面何伟说:“He misread the politics, and he was not in China at the time, and he should have done his due diligence. He should have talked to people above him…The dean may have been reacting to that or other things, and decided this is a risk, which is true, it was a risk to have me there.”最后何伟无奈表示:“This is how the system works, like you create an atmosphere that makes people nervous, they make preemptive decisions to be politically safe.”

这件事还有一个小后续。在节目里何伟说两年之后院长又给出了新的解释,说当年学校有很多人对他的教学表示不满,认为他 unqualified,所以院方不得不寻找更符合资格的老师。之所以有这些内容是因为院长写了长信给何伟新书的出版商,希望他们不要把续约事件写进书里,后来出版商只好让律师对接。

《Sinica》是英文播客,用母语表达,何伟会讲得更流畅些,用词会更精准些。不过幸好也有中文平替,就是得科学上网才能get到的BMB播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能明明白白地讲出该播客的名字,希望大家自主明白)。节目最新一期袁主持采访了何伟,全程中文对话,内容没有《Sinica》多,但也有专为中国读者量身定制的问题,比如《Other Rivers》会不会有中文版?何伟排除了“简中”的可能,甚至补刀说,自己以前的书放到现在估计在大陆也很难出版。

作为一个老师,何伟体贴学生又富有责任心,作为一个记者,他又有观察记录者的细致与敏感。无论是“举报”风波还是续约事件,他都首先照顾学生的情绪,学生Serena就续约事件想采访院长而后被约谈,何伟后悔自己没有提供到正确的意见;而在白杰明事件后,他继续低调处理,停止了跟美国一些机构的交流,也不做公开回应。他并不认为自己本身很重要,只是当时他那个角色或者说位置很关键,因为已经有很多国外记者没有拿到资格续签,他感觉向外报道中国越发重要。他用vulnerable(脆弱)来形容自己的处境,教学中某种语焉不详的氛围,网络民族主义的泛滥,疫情报道引起的争议,中美关系的危机,每一项都暗示着压力。

最后,两个节目都问到了何伟未来的打算,他说接下来的写作项目跟中国无关,但还是会希望能再次回来,不过他也深知,现在已经轮不到自己决定了:“We originally thought we might try to go back within that five year window, but it became clear that for all kinds of reasons, it’s not possible.”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亚洲规模最大时尚物流中心起火 烧了整整60小时
中国驻日使馆重申联合国敌国条款:有权对日动武
纽约皇后区最暴力少年帮派被端 将街区变致命游乐场
“演技派”劫匪 假扮银行官员拦运钞车 收走巨额现金
特朗普缺席切尼葬礼,折射出美国两党争斗加剧




24小时讨论排行

“为回击高市早苗的挑衅,我申请每月无偿多加5个班”
“如此不懂礼貌的外交官员,可知中国的水准”
拿银牌的吴艳妮,抢走了所有的戏
德媒批美俄“28点和平计划”:让人想起慕尼黑协定
中国学生走私真菌案背后:中美之间的学术合作与政治偏见
马斯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消灭贫困,让每个人富有
特朗普见“社会主义者”马姆达尼,两人“化干戈为玉帛”
高中学历却冒充工科专家,骗走大学数百万资金
强奸大嫂出狱后刺死见义勇为者,他潜逃近20年被抓
特朗普真怒了:民主党议员“煽动叛乱”,足以判“死刑”
江科大首席科学家被打假,其团队博士曾无奈退学
一个心脏瓣膜出厂价3万多,医院收取患者28万?
黄仁勋:我预测中国市场的销量将为零,下季度也是
何同学:「拒给网约车司机好评」让公司亏了两百万
湖南省举行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200万就能买到两房一厅,内地客涌入香港楼市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何伟的海外新书,何伟的海内旧事

永一与恒天 2024-07-17 18:47:15
何伟的新书《Other Rivers》这个月初已经在海外上市,相信很多人应该也知道了。新书内容看目录能知道个大概,副标题——A Chinese Education——也很明了,有关于两代中国年轻人的教学经验,有前后20年的时间对比,有农村和城市的地域覆盖,何伟应该有足够的积累完成他关于中国的第五次著书。

在最近一次接受网媒《Keen On》采访时,主持人问他“通过教育的棱镜来思考中国是不是只是偶然或者巧合”,他回答“肯定是有意为之(definitely deliberate)”。从和平队项目结束之后转型外媒驻华记者,后来完成埃及项目重新回到中国任教,20多年时间何伟一直跟学生保持长信联系,维持对中国的观察和写作。重返后他接触到新一代学生,他的女儿入学本地公办学校,也回访同样做老师的涪陵学生,他跟同为作家的妻子一直有讨论,并决定这样的写作计划。

其实今天的推送并不是要讲这本新书,毕竟我也没看,主要还是想分享一下何伟宣传新书期间在播客节目中提到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跟他在川大两年教学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有关(当时都有过小范围的热议),可以看作是何伟比较深入的一次公开回应;而且跟需要隐藏自己情绪的严肃报道不同,播客节目中可以谈到更多自己的感受。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听了四档何伟的播客节目,内容总体来说都差不多,围绕新书展开,不会离题太远。何伟对比了两代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眼界、生活环境、教育政策、政治氛围等方面的不同,他每次谈到涪陵学生的变化都难掩兴奋,他也同样很喜欢川大这批学生,肯定TA们的学习能力,欣赏TA们的问题意识,也很能共情学生们当下面对的各种困境与压力。

当然,还有很多内容在墙内“查无此事”。比如在专注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播客《Sinica》上,何伟就谈论了好几个异常敏感的话题,以至于有心人翻译的这期节目的“简中版”几经“洁化”依然被消失。这再一次说明有些心思不是“想猜就能猜”的,正正呼应了何伟在评论“举报”事件中某份“声明”时所说的“by not being specific, authority remained broader and more flexible”。

关于那次“举报”事件,何伟在2022年5月份《纽约客》上的文章《Expression Free of Limits the Learns China in Teacher A》(标题倒转)已经写得很清楚了。学生们的反应,管理层的处理,同样遭遇的老师的分析,还有涉事学生(非举报者)两年后的道歉解释,都有很细致的讲述。而何伟在《Sinica》节目上还谈到了当时的困扰。因为第一个学期就出现了这种状况,肇事者在暗处,教学还必须继续,学院不愿做深入调查反而做淡化处理,他说:“It was weird how it was handled, like everybody was afraid…it weighed on me the whole time.”最后没有别的选项,何伟只好同意对外发布声明,表示并没有发生网上所流传的事。因为这也确实并非一个正式的举报,而何伟也希望避免再多生枝节,他在节目里感慨:“I think that atmosphere is something that the Chinese teachers deal with a lot.”

另一个重点是何伟回应了关于中国防疫文章的批评。2020年8月,何伟在《纽约客》发表了关于中国疫情防控的第二篇文章,随后汉学家白杰明(Geremie Barmé)公开致信《纽约客》编辑(通篇都是敏感瓷),大意就是指责其报道严重偏颇,有意忽略中国的社情大背景,为政府说话,帮官方宣传。最后还以诛心比喻作结,将何伟与沃尔特·杜兰蒂相提并论,后者被称为《纽约时报》创刊史上报道最失实的记者之一,当年掩盖了很多关于苏联的真实情况。我大概理解写信人的愤怒根源,连我也觉得那种类似于“以结果论成败”的说法过于简单粗暴,但回到2020年8月的时间点,对比美国早期阶段的糟糕应对,何伟认为中国的经验教训可以对美国有所启示的想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四年后,何伟在播客中解释,报道疫情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会经过不同阶段。2020年3月,何伟批评过中国GOV在早期阶段的各种混乱,2020年8月,何伟又看到了中国GOV在中期阶段取得的部分效果,他强调这是一个疾病管控的故事,是关于公共卫生的报道(这里明显是针对白氏的政治化诉求)。来自美国的攻击就是“cherry picking”,跟来自中国的“断章取义”地利用他的文章一样。

最后说说川大匹兹堡学院没有跟何伟续约的事情。在先前那篇文章《A Teacher》里何伟有简单写过,不续约的消息是因疫情滞留美国的院长通过电邮告诉他的,原因含糊其辞,前后不一,即便何伟提出可以签长期合约或者调整课程,也遭到拒绝,直到他离开中国时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说法。在写《A Teacher》时何伟还尝试再次联系院长,得到的回复是由于太忙无法接受采访。事后何伟有跟其他教授讨论过,综合下来他觉得这可能是院长自己的决定,可能是基于某些不可明说的原因,比如疫情期间有人在网上不断举报他,又或者是白杰明事件(信中有质疑过何伟在中国的记者资格)。在《Sinica》里面何伟说:“He misread the politics, and he was not in China at the time, and he should have done his due diligence. He should have talked to people above him…The dean may have been reacting to that or other things, and decided this is a risk, which is true, it was a risk to have me there.”最后何伟无奈表示:“This is how the system works, like you create an atmosphere that makes people nervous, they make preemptive decisions to be politically safe.”

这件事还有一个小后续。在节目里何伟说两年之后院长又给出了新的解释,说当年学校有很多人对他的教学表示不满,认为他 unqualified,所以院方不得不寻找更符合资格的老师。之所以有这些内容是因为院长写了长信给何伟新书的出版商,希望他们不要把续约事件写进书里,后来出版商只好让律师对接。

《Sinica》是英文播客,用母语表达,何伟会讲得更流畅些,用词会更精准些。不过幸好也有中文平替,就是得科学上网才能get到的BMB播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能明明白白地讲出该播客的名字,希望大家自主明白)。节目最新一期袁主持采访了何伟,全程中文对话,内容没有《Sinica》多,但也有专为中国读者量身定制的问题,比如《Other Rivers》会不会有中文版?何伟排除了“简中”的可能,甚至补刀说,自己以前的书放到现在估计在大陆也很难出版。

作为一个老师,何伟体贴学生又富有责任心,作为一个记者,他又有观察记录者的细致与敏感。无论是“举报”风波还是续约事件,他都首先照顾学生的情绪,学生Serena就续约事件想采访院长而后被约谈,何伟后悔自己没有提供到正确的意见;而在白杰明事件后,他继续低调处理,停止了跟美国一些机构的交流,也不做公开回应。他并不认为自己本身很重要,只是当时他那个角色或者说位置很关键,因为已经有很多国外记者没有拿到资格续签,他感觉向外报道中国越发重要。他用vulnerable(脆弱)来形容自己的处境,教学中某种语焉不详的氛围,网络民族主义的泛滥,疫情报道引起的争议,中美关系的危机,每一项都暗示着压力。

最后,两个节目都问到了何伟未来的打算,他说接下来的写作项目跟中国无关,但还是会希望能再次回来,不过他也深知,现在已经轮不到自己决定了:“We originally thought we might try to go back within that five year window, but it became clear that for all kinds of reasons, it’s not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