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科学家将2.8厘米古化石切成540多片 研究证明人类起源

科学家将2.8厘米古化石切成540多片 研究证明人类起源

文章来源: 极目新闻 于 2024-06-04 07:36:1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据新京报报道:6月1日晚,院士和科学家们齐聚一堂,为广大网友带来了一场集趣味科普和科学知识为一体的科学晚会。其中,中科院古脊椎动物所研究员卢静,揭秘了科学家是如何复原人类数亿年前的祖先——古鱼化石。

晚会上,卢静分享了40年前的故事。当时女科学家张弥曼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把一截2.8厘米的鱼骨头磨成500多片,否定了四足动物的双起源假说。40年后,卢静和团队用CT技术扫描,既保护了化石,提高了效率,还通过三维技术,打造3D版4亿年前的古生物世界,“希望通过科学家的努力,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祖先”。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

据此前央视网微博消息,我国科学家证实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需近5亿年,先后经历了最早的无颌类演化变成有颌类、肉鳍鱼类,之后登上陆地变成两栖类和哺乳动物,最终演化成人类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科院朱敏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野外考察与研究,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另据新京报报道,2022年9月29日,世界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刊登了中国科研团队研究成果。

科研人员在重庆、贵州化石库发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其中,奇迹秀山鱼是当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前推了1100万年。

蠕纹沈氏棘鱼证明了鲨鱼是从“披盔戴甲”的祖先演化而来。科研人员表示,奇迹秀山鱼等一批古鱼类化石的发现,是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的关键证据。

图片来源:新京报视频截图

科学家将2.8厘米古鱼化石切成540多片研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张弥曼访问瑞典时,带去了从中国云南曲靖出土的泥盆纪早期杨氏鱼化石。

那个年代没有CT,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张弥曼学会了研究鱼类化石的经典方法——连续磨片法,这种方法能够更立体地还原化石标本。

杨氏鱼的颅骨化石只有2.8厘米长,张弥曼每磨掉一块,就在显微镜下画一张切面图,直至将杨氏鱼颅骨化石全部磨完。她用了两年时间,一共画了540多张图,最复杂的一张连续画了14个小时。

有人算出她每次磨掉的化石是二十分之一毫米长,这么精细、枯燥的活挑战的几乎是人的极限,但张弥曼坚持下来了,她甚至用绣花针来修理化石。当时她只想充分利用瑞典有利的条件来做研究。

为了抢时间,张弥曼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两年时间里,她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只有4个小时。久而久之,瑞典人都称她为“不睡觉的中国女人”。

张弥曼在修理化石(图片来源:中国科协)

这项大工程完成后,张弥曼将540多张图按比例放大,组成一个化石模型,她惊喜地发现,杨氏鱼没有内鼻孔,是一种原始的肺鱼。

张弥曼对杨氏鱼的研究,刷新了人们对四足动物起源的认识。很多著名的古鱼类学家都带着自己的标本,去和张弥曼探讨古生物进化问题。

经过几轮大讨论,世界古生物学界开始普遍认同张弥曼的观点,总鳍鱼类起源的中心地区,也逐渐从欧洲和北美转向了中国云南曲靖。

图片说明:张弥曼(中)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

随后张弥曼又通过一系列研究,提出另一种假说:一种接近古总鳍鱼类和肺鱼类共同祖先的鱼类是四足动物的祖先。

20世纪90年代,张弥曼开始将最容易出成果的泥盆纪鱼类研究移交到学生朱敏等人手上。朱敏不负众望,他和团队在Nature、Science等刊物发表了十余项重要成果,一些成果还被国外教科书所采用,并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进步奖等多项重要奖励。

“从鱼到人”是历时5亿多年的演化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所研究员卢静说:“追溯到4亿年前,人类的祖先其实是一条鱼,一条爬上陆地的鱼。”

爬上陆地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一条鱼要爬上陆地,首先鱼鳍会变成四肢,从用鳃呼吸变成用肺呼吸,身体所有的结构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类演化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其实我们有很多个祖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朱幼安说,“具体来说,猿和鱼都是我们的祖先。相对于猿来说,鱼类是我们更早的祖先,也是包括猿在内所有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对此,中科院院士朱敏解释道,“从鱼到人”的演化并不是从鱼直接变成人,而是一个长达5亿多年的演化史。演化史中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演化事件,其中,颌的起源与有颌类的崛起称得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宗庆后杜建英合影曝光 女方主动又热情 看对方眼神…
宗馥莉的妈妈 才是狠人 以柔克刚 有容乃大
员工曝:“影子夫人”和宗庆后美国领证 不满宗馥莉折腾
知情人士:宗庆后不止四孩 顾虑公众形象未入家谱
宗馥莉叔叔批她自私:要那么多钱干么 天堂又不能用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好感度反超,美国全球民调出现“逆转”
美女议员AOC称川普是“强奸犯” 白宫官员:可悲可怜
国会推"尊严法案" 非法移民交$7000 可申请永久身份
有损国格!一切西方伪史论 本质都是辱华的高级黑
华裔夫妇疯狂代孕案中案:保姆涉虐童遭FBI通缉
别被川普“临阵软脚”骗了 他要的就是关税!越高越好…
全美炸锅!华裔夫妇找代孕疯狂生21娃 被剥夺监护权
川普健康又“出事”?神秘瘀青曝光 白宫急回应!
泰国高僧史诗级性丑闻:8万张照片 5600段视频
印度空难后"东航惨案"被提,"可能危及国安"会被尘封吗?
卡尔森率领忧心忡忡的MAGA斗士们 质疑特朗普
宗馥莉曾用美国护照在香港买房 净赚1.6倍收益
受贿3.43亿,西藏自治区党委原书记吴英杰被判死缓
移民这局赢了!川普政府想拔他绿卡"法院2理由推翻"
美为何解禁AI芯片卖中国?AI沙皇和贝森特揭真正原因
中国学生涌入伊利诺伊“玉米地”,中餐也“火”了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科学家将2.8厘米古化石切成540多片 研究证明人类起源

极目新闻 2024-06-04 07:36:12

据新京报报道:6月1日晚,院士和科学家们齐聚一堂,为广大网友带来了一场集趣味科普和科学知识为一体的科学晚会。其中,中科院古脊椎动物所研究员卢静,揭秘了科学家是如何复原人类数亿年前的祖先——古鱼化石。

晚会上,卢静分享了40年前的故事。当时女科学家张弥曼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把一截2.8厘米的鱼骨头磨成500多片,否定了四足动物的双起源假说。40年后,卢静和团队用CT技术扫描,既保护了化石,提高了效率,还通过三维技术,打造3D版4亿年前的古生物世界,“希望通过科学家的努力,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祖先”。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

据此前央视网微博消息,我国科学家证实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需近5亿年,先后经历了最早的无颌类演化变成有颌类、肉鳍鱼类,之后登上陆地变成两栖类和哺乳动物,最终演化成人类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科院朱敏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的野外考察与研究,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另据新京报报道,2022年9月29日,世界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刊登了中国科研团队研究成果。

科研人员在重庆、贵州化石库发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其中,奇迹秀山鱼是当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前推了1100万年。

蠕纹沈氏棘鱼证明了鲨鱼是从“披盔戴甲”的祖先演化而来。科研人员表示,奇迹秀山鱼等一批古鱼类化石的发现,是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的关键证据。

图片来源:新京报视频截图

科学家将2.8厘米古鱼化石切成540多片研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张弥曼访问瑞典时,带去了从中国云南曲靖出土的泥盆纪早期杨氏鱼化石。

那个年代没有CT,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张弥曼学会了研究鱼类化石的经典方法——连续磨片法,这种方法能够更立体地还原化石标本。

杨氏鱼的颅骨化石只有2.8厘米长,张弥曼每磨掉一块,就在显微镜下画一张切面图,直至将杨氏鱼颅骨化石全部磨完。她用了两年时间,一共画了540多张图,最复杂的一张连续画了14个小时。

有人算出她每次磨掉的化石是二十分之一毫米长,这么精细、枯燥的活挑战的几乎是人的极限,但张弥曼坚持下来了,她甚至用绣花针来修理化石。当时她只想充分利用瑞典有利的条件来做研究。

为了抢时间,张弥曼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两年时间里,她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只有4个小时。久而久之,瑞典人都称她为“不睡觉的中国女人”。

张弥曼在修理化石(图片来源:中国科协)

这项大工程完成后,张弥曼将540多张图按比例放大,组成一个化石模型,她惊喜地发现,杨氏鱼没有内鼻孔,是一种原始的肺鱼。

张弥曼对杨氏鱼的研究,刷新了人们对四足动物起源的认识。很多著名的古鱼类学家都带着自己的标本,去和张弥曼探讨古生物进化问题。

经过几轮大讨论,世界古生物学界开始普遍认同张弥曼的观点,总鳍鱼类起源的中心地区,也逐渐从欧洲和北美转向了中国云南曲靖。

图片说明:张弥曼(中)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

随后张弥曼又通过一系列研究,提出另一种假说:一种接近古总鳍鱼类和肺鱼类共同祖先的鱼类是四足动物的祖先。

20世纪90年代,张弥曼开始将最容易出成果的泥盆纪鱼类研究移交到学生朱敏等人手上。朱敏不负众望,他和团队在Nature、Science等刊物发表了十余项重要成果,一些成果还被国外教科书所采用,并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进步奖等多项重要奖励。

“从鱼到人”是历时5亿多年的演化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所研究员卢静说:“追溯到4亿年前,人类的祖先其实是一条鱼,一条爬上陆地的鱼。”

爬上陆地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一条鱼要爬上陆地,首先鱼鳍会变成四肢,从用鳃呼吸变成用肺呼吸,身体所有的结构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类演化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其实我们有很多个祖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朱幼安说,“具体来说,猿和鱼都是我们的祖先。相对于猿来说,鱼类是我们更早的祖先,也是包括猿在内所有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对此,中科院院士朱敏解释道,“从鱼到人”的演化并不是从鱼直接变成人,而是一个长达5亿多年的演化史。演化史中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演化事件,其中,颌的起源与有颌类的崛起称得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