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困扰3亿中国女性,为何医院就诊量不足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国超过700家医院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基线调查。初步分析发现就诊患者中女性阴道炎症感染比例占到18.5%。”

近日,在由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 “女性生育力保护与妇产疾病同质化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会上,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朱兰表示,每五个人里有一个人因为(妇科)炎症来就诊,足以说明该类疾病在基层比较高发。但总体来看,基层妇科常见病就诊量仍显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女性中40%患有不同程度的生殖道感染等妇科疾病,已婚妇女的患病率则高达70%。由此估算,中国大约有3亿妇女患有这种疾病。

长期患有生殖道感染类疾病,不仅影响女性生殖能力,也会增加女性的患癌风险。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生育率逐年下降带来的新挑战,妇科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更显重要。

但目前,基层医疗资源供给尚难以匹配妇科常见病诊疗和用药需求。朱兰提到,目前基层医院妇产科建设有四大突出问题,即患者的就诊量不足,医护人员配置不足,人员断层,医护人员能力欠缺。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妇科医疗资源下沉又将为企业带来哪些机遇?

被忽视的妇科常见病

“山东在做‘两癌’筛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老太太,差不多七十岁了,子宫脱垂非常厉害,但其羞于开口,连家人都不说。当地在发现这样的情况后,马上给她做了治疗,(她的)生活质量一下就不一样了。”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马晶在前述启动会上说。

“两癌”即宫颈癌和乳腺癌。子宫脱垂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因女性生殖器官脱落而住院的患者中,除了高龄组,还有约三成为45-59岁年龄组女性。同时,该疾病县级医院住院人次明显低于城市医院。

患者就诊量不足,是朱兰等在前述调研中发现基层医院妇产科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之一。

在该现象发生的背后,与女性疾病危害知晓率不足、就诊意愿低、基层对妇科常见病筛查力度不够等因素息息相关。此外,在基层尤其是农村基层,医护人员配置不足且能力欠缺、药物配备不足等,也让“小病不出县”比较难实现。

相关研究显示,妇科常见病中排名前 7 位的疾病依次是宫颈炎、乳腺增生、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附件包块和盆腔炎。其中,生殖系统感染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宫颈糜烂是宫颈炎的主要类型,31~40岁女性的发病率最高,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医学中心主任薛凤霞对第一财经等媒体介绍说,生殖道感染包括外阴炎症、阴道炎症、宫颈炎症、子宫内膜炎症、输卵管炎症、盆腔腹膜炎症等。

“目前,公众对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危害认知不足。一说是肿瘤,大家都害怕。一说炎症,大多数人可能在查体时发现后,还没症状,觉得忍一忍就能过去。”薛凤霞说。

据其介绍,女性生殖系统任何部位的炎症都可能引起不孕症,反复性流产、早产,或者怀孕后的胎膜早破等,对生育力的危害非常大。与此同时,阴道感染还可能导致宫颈癌发病,并会增加性传播疾病发生的风险。

除了不够重视,在薛凤霞看来,由于妇科是发生在隐私部位的疾病,一些患者不愿意到医院看病,而是选择上药店买一些洗药。“‘难言之隐,一洗了之’,这是流传很多年的一个广告词,但在治疗上是错误的。”

筛查,是另一个影响“早治疗”的关键因素。在中国,妇女常见病筛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的影响。但相较于影响妇女健康的重大疾病,妇科常见病筛查工作在基层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019年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1 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进一步规范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并提出以农村妇女和城镇低保妇女为重点,为适龄妇女提供“两癌”检查和妇科检查服务,促进早诊早治,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2011年出台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要求,到2020年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需达到80%以上。而根据该纲要终期统计监测报告,2020年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86.6%,实现了既定目标。

“2020年后相关部门不再要求上报妇女常见病筛查相关数据,这可能导致该项工作的开展力度有所减弱。”一篇今年发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上,以国务院参事、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教授刘远立为通讯作者的研究文章如是指出。

从诊疗来看,朱兰说,根据前述千县调研第一阶段摸底的结果分析,发现了两大问题:一是绝大部分(基层)医生认同区分不同类型阴道炎的重要性,但由于患者意愿和医院技术限制,仅有51%基于病原菌类型进行了诊断;二是用药不规范,目前,基层不合理用药问题仍然突出。

朱兰认为,妇科疾病不是致命性疾病但很常见,也是民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妇科感染作为一门亚专科,要想实现其整体提升,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予以重视,包括在卫健委层面和科技部层面争取立项,动员更多基层妇产科医生参与进来;另一方面,需要让基层具备同质化和规范化的诊疗能力,并提升公众知晓率,比如知晓疾病的真实发生率。

“线上问诊,是压力也是动力”

然而,基层妇产科建设是一件较长周期的事情。互联网诊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当下“医护人员配置不足,人员断层,医护人员能力欠缺”的问题。

但互联网诊疗是赋能患者,还是赋能基层医疗?院外服务市场是否会进一步挤压原本就体量不大的院内服务市场?

“基层医疗市场不是一场零和游戏。”拜耳健康消费品中国区总经理何勇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他表示,院外服务市场的发展,确实会给基础医院带来压力,但压力也是动力。而站在患者的角度,院内和院外医疗服务各有优劣,互为补充。

他认为,首先,二者各具优势。如果想要基层在知识、治疗等层面对妇科常见病达到一定“同质”,就需要不同地区医疗服务人员减少认知上的误差。在此背景下,通过互联网诊疗,可以链接更多的专家资源,提高治疗效率,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但与此同时,并非所有诊疗都能在线上完成。比如,在个人健康中,小到一个炎症,都需要不同的菌类病原检测,这通过线上问诊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

其次,二者相互促进。何勇说,从患者的角度而言,可以事先通过互联网问诊,了解到疾病存在的可能性,再基于线上初步问诊结果,就近前往当地基层医院进行检查,形成“早发现”到“早诊断”“早治疗”的闭环。

“此外,‘线上问诊’并不会产生所谓的排他性,省级医院医生可以上线,县级医院医生也可以上线。”何勇说。

美团医药即时零售业务总经理王丹也认为,从系统性来看,“线上问诊”可以更好赋能患者,与线下医疗服务也并非竞争关系。

从医疗资源下沉的角度,她对第一财经分析说,线下义诊的沟通和时间成本高,服务群体有限,而“线上义诊”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专业医疗资源稀缺的矛盾。

赋能基层医疗和患者的过程中,也让企业看到“商机”。根据《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蓝皮书》,我国妇女妇科疾病检出率高达 68.3%,近10年来我国各地区混合性阴道炎的发病率约为7.33%-56.80%。妇科分泌物检测仪器及配套试剂市场潜力较大。另据市场机构测算,生殖道分泌物分析仪器的市场规模约35.44亿元,每年配套检测试剂耗材的市场规模约为31.55亿元,共计66.99亿元。

王丹说,妇科疾病更具有隐私性。部分女性去医院做妇科检查还是有比较大的心理负担,这也为企业开拓更简化的居家场景的检查服务提供机遇。“比如,能不能提供一些上门检测,让女性可以居家检测来判断自己的病程或健康程度,再去做相关的用药咨询或者就诊,而不是盲目地用洗液或者其他药物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