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影响力消长 或改变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中国与中亚五国日前首度确立每两年一次的元首会晤机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随后也在哈萨克斯坦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一同为七月举行的峰会做准备。近年,不仅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连结越来越深,俄乌战争更削减了中亚地区国家对俄罗斯的信赖。在中俄两国宣称彼此友谊无上限之际,两国是否会因为在中亚地区影响力的消长而发生冲突呢?

中国与中亚五国上周末在西安举行峰会,确立两年一次的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也随后访问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并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为即将在七月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做准备。

随着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连结日益加深,原先与莫斯科互动密切的中亚国家并未因为俄乌战争而选择在外交上掩护俄罗斯,反而试图分散他们对俄罗斯的依赖,或是抓紧机会扩大对俄罗斯出口部分民生及能源物资。

美国智库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赫斯(Maximilian Hess)在本周五该机构举办的座谈会上表示,尽管中国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最大的商业买家,但中国也同时是俄罗斯的最大买家,因此难以判断中俄两国是否会因为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渐增而出现龃龉,甚而成为竞争对手。

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不仅为普京对乌克兰的战争设备提供生命线,也为陷入困境的俄罗斯经济提供支持。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401亿美元,这比俄乌战前增长了6成以上;中国占俄罗斯出口30%,进口近40%。 不过,根据香港《亚洲时报》报道,中国对中亚地区的出口也在同一期间猛增。截至2023年底,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达到894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27%。

赫斯说:“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将持续扩大,甚至最终取代俄罗斯,或让俄罗斯变得无关紧要。但这种经济影响力有多少能转化成政治力量,取决于以下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西方和其他国家如何面对俄罗斯的经济衰退,以及如何在此微妙又危险的关系里与中亚国家打交道;第二是,北京当局如何平衡他们在中亚的利益,以及其与俄罗斯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俄罗斯和欧亚研究中心(Davis Center for Russian and Eurasian Studies)主任卡森诺瓦(Nargis Kassenova)则认为,尽管俄罗斯在中亚的政治影响力因为俄乌战争受损,“即便中国无法提供中亚国家安全保证,但俄罗斯相当清楚中亚国家已身处中国的政治保护伞之下,而中国也以相当有礼貌且巧妙的方式向俄罗斯释出信号。”

虽然中国填补了俄罗斯在中亚丧失的一部分影响力,但专家指出,中国没有兴趣介入中亚政治或冲突,而俄罗斯则有很大意愿出面维护区域的政权稳定。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非营利组织奥克苏斯中亚事务协会(Oxus Society for Central Asian Affairs)负责人贾丁(Bradley Jardine)表示,中俄两国并未因彼此在中亚地区的权力消长而影响到双方的“无上限”友谊,甚至出现互补的关系。

贾丁说:“中亚绝大多数的军备来自俄罗斯,占比超过70%。俄罗斯更在哈萨克斯坦等地提供超过90%的军备。苏联时期的旧装备也和当前俄罗斯武器的零组件系统相符 ,可以互换使用。中国则是在提估安全服务培训方面更加积极,派遣准军事部队、反恐部队至中亚。我一向认为,中国对中亚的外交政策以国内需求为主要考量,例如确保新疆自治区等西部省份能维持在中国的安全保护伞之下……。”

与会专家表示,尽管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关系尚未能匹敌俄罗斯在该区域的政治影响力和软实力,但近年越来越多的中亚人到中国留学、使用中国微信、阿里巴巴等网络通信和电商服务。此外,中亚和中国也合建许多能源、水利、交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卡森诺瓦说,近三十年来,中国与中亚的关系快速发展,越来越紧密,中俄还有欧美三方与中亚的关系也因此越来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