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职高生都敢写博士论文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杜绝AI代写、检测结果超40%发警示……

近日,湖北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纷纷发布通知,明确将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占比进行检测,并对AI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

截图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网

另一方面,论文代写,由来已久。它衍生出来的灰色生意,早就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AI的出现,更是降低了这个生意的门槛。

比如这两天有媒体记者卧底“论文工厂”调查发现,中介发帖宣传、拉客谈价、写手接单,从业者的分工明确,有的中介一月接单600篇,甚至包括一些博士论文。

某商家在写手群内发布的需要代写论文信息,并标明价格。记者调查发现,多数订单被写手秒抢。来源:新京报

ChatGPT走红之后,生成式人工智能大爆发,一批批大语言模型接连出炉,在内容创作、文字处理上,展现了强大的输出能力,但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引发了新的担忧——它是否会沦为代写论文的便利工具,助长学术不端的风气?

这种担心的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以学术规范的标准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辅助论文写作方面,应该恪守怎样的使用边界?

人工智能不是洪水猛兽。AI写作,确实为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从海量文献的筛选,到复杂数据的分析,人工智能都能以高效、精准的方式提供支持,它还能够延展思路,帮助润色论文。

这种工具上的便利,不应该简单地予以否定。正因如此,那些发布通知的高校,并没有一刀切地禁止学生使用AI,而是要求要注明是否借助了AI,并像限制查重率那样,对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率进行限制,确保了论文的原创性。

然而在现实中,对AI的使用,确实已经超出了辅助写作的辩解,滑向了作弊代写。

在文献检索、数据分析等辅助功能之外,有的学生直接用AI写作代替思考,把提纲和框架搭好交给大模型,剩下的全靠机器输出。短短一两个小时,一篇五千字的论文就横空出世。

而在上述“论文工厂”的报道中,有写手直言不讳道,“谁有时间去扒文献、找数据,研究这题该怎么写?交给AI就行了”,参考文献、数据全靠AI乱编。

AI写作夸张的效率,为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捷径,也让代写论文敛财更方便了。创作效率变高,成本变低,中介、写手们开始打价格战,代写一篇论文,低到只要一两百;有AI的辅助,写作门槛更低了,一些职高生写手也敢收费代写博士论文……

人工智能沦为代写论文工具,为作弊大开方便之门,学术研究和创作变得廉价起来,这无疑偏离了论文写作的初衷。

以论文作为毕业考核依据,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通过查找、分析、整理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提升学术研究素养。对高校来说,也可以评估学生学术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

所以,“原创性”是论文的生命力。缺乏真实的研究,用AI代替思考,把人工智能当成替代创作的“科技与狠活”,无疑违背了学术诚信的原则。

这种投机取巧,和抄袭、剽窃,以及找枪手代写论文一样,也是一种学术不端。它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也存在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而“工厂化”量产的廉价论文,不啻于没有任何价值的信息垃圾。

因此,这些高校发出提醒,严查AI代写,并不是对技术应用的一种过度担忧,它是在维护学术诚信的底线。

当然,要规范AI的使用,避免人工智能沦为作弊敛财的工具,除了明确AI辅助论文写作的边界,比如是否使用AI进行标注、加强AI查重检测、限制AI生成内容的占比之外,还应该反思,为何现在的一些高校,写论文成了应付交差的形式主义?

中国是论文大国,论文数量多年世界第一,高校尤其是大学生,是重要的贡献者。每年的毕业季,都有大量的论文生产出来。数量是上去了,但论文“灌水”的情况相当严重,学生可以拿着注水论文轻松蒙混过关。

正因如此,在代写论文的相关报道中,我们看到,那些写手的学历并不高,但能游刃有余地完成代写的工作,职高生甚至敢代写博士论文。这些被量产的廉价论文,正是论文质量把关不严的缩影。

大学生论文写作,要避免沦为形式主义的考核,除了有抽查机制外,高校还要改革评价体系,不能仅仅依赖论文数量来评价学生的学术成果,而必须更注重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总之,要加强论文质量把关,高校“严进”可以,但毕业不能一味“宽出”。

pop4 发表评论于
“你可以怀疑,但不能证明一篇文章是AI写的,所谓AI占比更是无稽之谈,谁来确定占比?AI?”

确实是AI确定的,从AI写作出来的第一天起,就有很多人同时在用大模型本身来研究如何判断一片文章是大模型出来的。
bluetag 发表评论于
你可以怀疑,但不能证明一篇文章是AI写的,所谓AI占比更是无稽之谈,谁来确定占比?AI?
小毛er 发表评论于
AI写的论文基本都很平庸。没有特色没有亮点。经常会不知所云。是不是AI写的很容易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