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一幕:斯洛伐克总理遇刺 世界面临一战前的危险?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斯洛伐克(Slovakia)总理菲佐(Robert Fico)遇刺,杀手是一位71岁斯洛伐克作家,出过三本诗集,还是斯洛伐克作协成员。后者在被捕后表示,刺杀菲佐是因为不同意现政府的一些政策。

这是一起典型的公民因不同政见谋刺国家领导人事件,和两年前安倍晋三遇刺带有某种相似,只是安倍当时已经离职,而菲佐是在位总理。

但很多熟悉世界近代史的人,在看到这起事件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安倍,而是另一个一百年前在萨拉热窝(Sarajevo)被刺杀的政治人物,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该事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儘管从两场事件的性质及催生事件的原因看,在严格的逻辑分析和历史对比意义上,二者其实完全不具可比性,也没有任何内在联繫,但是,考虑到菲佐与欧洲主流政治的立场差异(他主张与俄罗斯交好,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当这种事情在当下的国际格局下发生,却不能不让人想起历史上那让人熟悉的一幕。



斐迪南大公被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被视为一战的导火线。(网上图片)

基辛格去世前一年曾参加过一个国际论坛,在谈到当今国际格局和中美竞争时明确警告世人,现在的世界形势和一战前非常相似,新崛起的国家出于国家理性在致力于扩张自己的权利边界,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更大胆使用国家力量,原来的霸权国家同样出于国家理性致力于维护自己的国际霸权或经济或地缘利益,不断打压新崛起国家,试图把新崛起国家压下去。国际格局因之而在大国板块的互相推搡、碰撞、挤压下,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衝突乃至战争。

中国人更熟悉的叙事则是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了一个大动盪变革周期,各种可能导致剧变的内外风险随时可能因为某个或某些引线集中爆发,并走向失控,世界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国际政治的现实层面也可以看出,不同利益集团的国家正在加紧拉帮结派,构建军事联盟或准军事联盟,为随时可能爆发的衝突做最坏准备。世界正从原来的全球化和合作时代,进入集团化和对抗时代。

有媒体和智库机构统计,刚过去的2023年是二战以来爆发地区战争与局部衝突最多的一年,也是因战争和衝突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在国际局势日渐动盪恶化的趋势下,接下来的年份很难说不会再创新纪录。

基辛格是幸运的,他经历过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几场战争还活到了一百岁。被他警告提醒过的后人,还会有他的幸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