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在信息茧房中炮制新黄色新闻,热搜应该醒一醒

在信息茧房中炮制新黄色新闻,热搜应该醒一醒

文章来源: 城市的地得 于 2024-02-24 18:56:3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贵州大火,很多人都说,为什么大火没有热搜,而上海张老师可以有很多个。

在张老师之前,“小学生秦朗巴黎丢作业”,连续上几次热搜,已经引起网友的普遍反弹,被人们讥讽为“新黄色新闻”。

所谓“新黄色新闻”,是一种具有煽动性的、格调不高的“新闻”类型,通常不具备较大社会价值,而是纯粹对大众趣味的无底线迎合。

其实,新黄色新闻,本质上并不是新闻,而是一个片段,一个段子,一个“上头的”瞬间。

为什么格调不高的“新黄色新闻”经常刷屏,而真正有价值的严肃新闻上不了热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微博热搜本身的运营机制。

没记错的话,上海张老师事件刚出来的时候,马上就上了热搜。我点开的时候,新闻链接是另一个地方男教师欺负女生的事,小编还没来得及更换新闻链接。很快,围绕张老师就有了三四次热搜,各个角度都有——方便媒体接着跟进。














这是一个独特的互动机制。微博工作人员看到有热搜潜质的,马上重点位置推荐,机构媒体纷纷跟进,产生新的话题爆点,进一步引爆“热搜”。

前两年帮一个评论栏目做特约编辑,每天要报选题。有经验的同事告诉我,开会前看一下热搜,就知道当天的热点啦——我猜,很多机构媒体找选题,就是这样一个流程,不光是评论,也包括可以跟进的采访报道。

纸媒时代,是另一种信息反馈机制:市民把发生的事,通过热线电话告诉报社,然后进入信息筛选流程。这是一个自发的、有更多互动的机制,所以才有很多真正的“新闻”出来:刚刚发生的、重要的,而你未必知道的。

互联网时代,本来有更大的进步。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报社的热线部很快就微缩了,记者在网上寻找信息,每天可以面对海量的线索。有经验的人,会懂得如何在网络爆料,引起媒体记者的关注。

这导致某种程度的信息爆炸,人们能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微博这样的平台,如果你关注的账号够多,可以一直“刷”出新消息。这时候“伟大的发明”热搜就出来了,平台把点击量的话题拉出来搞一个排名,你要想知道“大家正在关心(搜)什么”,打开热搜页面就知道了。

这是互联网技术,是新的生意(可以把广告推上去),也是新的信息权力模式。因为平台永远不可能呈现自然状态的“热搜”。

此时,机构媒体的价值就能凸显出来,可以依靠自己的价值观和专业能力,报道“重要的新闻”。像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根本不在乎X(原推特)上大家最关注什么,他们会坚守自己的价值,对得起自己的付费用户。

很可惜,中国的媒体在这时出现了问题。越来越多的编辑、记者,习惯在“热搜”中寻找新闻,报道新闻,而媒体在对热搜的关注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流量。于是就会看到让人愤慨的局面:一些八卦和个人道德领域的事情,在热搜和媒体的畸形互动中霸屏多日,而重要的新闻则无人问津。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她淡定递枪60秒劫囚画面疯传 冷血美人太美遇骚扰
哈佛前校长找“淫魔”问招 婚内狂追中共高官女:我完蛋了
“党已帮你取消机票” 中国严查赴日旅游
美到不敢直视!中国选美“五大冠军”自信爆棚 网热议
罕见!以色列出土1.2万年前陶偶 疑见最早“人兽交”




24小时讨论排行

公开艾普斯坦档案,是川普挖的“巨坑”?
中国游客消失了?日网友惊呼:池袋好安静 快来玩…
“如此不懂礼貌的外交官员,可知中国的水准”
川普再“失言”:称民主党议员“叛乱” 并要“绞死”他们
曝川普已批准结束俄乌战争的28点计划 鲁比奥发声
对日本大动肝火!中国会报复到什么地步?
中国“稀土震撼”要来了?不过似乎对日本效果不大
悲剧!快递员因送错包裹被杀 1个"幽灵定位"引发的血案
切尼国葬现场 拜登布什同席 川普未被邀 奥巴马克林顿…
中国警察发片:“日本好危险”、“乖,咱不去”
割土求和——这是美国方案还是俄罗斯方案?
川普骂女记者“安静,小猪” 白宫竟帮着痛骂媒体
台积电老臣被曝携20多箱机密资料跳槽英特尔?
美驻华领馆严查父母移民:入籍子女要自曝“偷渡史”
川普发长文:我刚签署了法案 公开爱泼斯坦案文件!
那个开日系车被“爱国青年”砸穿脑袋的中国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在信息茧房中炮制新黄色新闻,热搜应该醒一醒

城市的地得 2024-02-24 18:56:32




贵州大火,很多人都说,为什么大火没有热搜,而上海张老师可以有很多个。

在张老师之前,“小学生秦朗巴黎丢作业”,连续上几次热搜,已经引起网友的普遍反弹,被人们讥讽为“新黄色新闻”。

所谓“新黄色新闻”,是一种具有煽动性的、格调不高的“新闻”类型,通常不具备较大社会价值,而是纯粹对大众趣味的无底线迎合。

其实,新黄色新闻,本质上并不是新闻,而是一个片段,一个段子,一个“上头的”瞬间。

为什么格调不高的“新黄色新闻”经常刷屏,而真正有价值的严肃新闻上不了热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微博热搜本身的运营机制。

没记错的话,上海张老师事件刚出来的时候,马上就上了热搜。我点开的时候,新闻链接是另一个地方男教师欺负女生的事,小编还没来得及更换新闻链接。很快,围绕张老师就有了三四次热搜,各个角度都有——方便媒体接着跟进。














这是一个独特的互动机制。微博工作人员看到有热搜潜质的,马上重点位置推荐,机构媒体纷纷跟进,产生新的话题爆点,进一步引爆“热搜”。

前两年帮一个评论栏目做特约编辑,每天要报选题。有经验的同事告诉我,开会前看一下热搜,就知道当天的热点啦——我猜,很多机构媒体找选题,就是这样一个流程,不光是评论,也包括可以跟进的采访报道。

纸媒时代,是另一种信息反馈机制:市民把发生的事,通过热线电话告诉报社,然后进入信息筛选流程。这是一个自发的、有更多互动的机制,所以才有很多真正的“新闻”出来:刚刚发生的、重要的,而你未必知道的。

互联网时代,本来有更大的进步。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报社的热线部很快就微缩了,记者在网上寻找信息,每天可以面对海量的线索。有经验的人,会懂得如何在网络爆料,引起媒体记者的关注。

这导致某种程度的信息爆炸,人们能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在微博这样的平台,如果你关注的账号够多,可以一直“刷”出新消息。这时候“伟大的发明”热搜就出来了,平台把点击量的话题拉出来搞一个排名,你要想知道“大家正在关心(搜)什么”,打开热搜页面就知道了。

这是互联网技术,是新的生意(可以把广告推上去),也是新的信息权力模式。因为平台永远不可能呈现自然状态的“热搜”。

此时,机构媒体的价值就能凸显出来,可以依靠自己的价值观和专业能力,报道“重要的新闻”。像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根本不在乎X(原推特)上大家最关注什么,他们会坚守自己的价值,对得起自己的付费用户。

很可惜,中国的媒体在这时出现了问题。越来越多的编辑、记者,习惯在“热搜”中寻找新闻,报道新闻,而媒体在对热搜的关注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流量。于是就会看到让人愤慨的局面:一些八卦和个人道德领域的事情,在热搜和媒体的畸形互动中霸屏多日,而重要的新闻则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