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种地?调研报告剖析:打工更值钱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种地?调研报告剖析:打工更值钱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于 2024-01-18 21:03:0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一篇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调研报告,试图解答“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种地”。

1月18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发布文章《关于“谁来种地”重大问题的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显示,自撂荒地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省撂荒耕地面积从2020年底的337.9万亩降至2023年6月底的11.6万亩,下降96.6%。

现存撂荒地中撂荒1—2年的有6.5万亩、2年以上的有5万亩,安康市占64.2%、榆林市占25.2%、延安市占6.1%、商洛市占4.4%、汉中市占0.1%。导致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效益低下、生产条件差、缺少劳动力、流转后经营不善等。目前,各市正在积极组织有序复耕,预计年底前完成复耕面积9.8万亩,安康市部分丘陵山区因易地搬迁等原因未能复耕的计划明年实现“达标清零”。

2022年,陕西全省家庭承包经营农户670.93万户。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级调查数据显示,农业从业人员中男性占54.3%;年龄在51岁以上占54.7%,31—50岁占36.6%;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分别占27.1%、46.3%、14.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仅为3.6%。总体来看,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现象较为严重。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种地?

调研报告指出,一是生产成本逐年走高,种粮比较效益下滑。

近年来,陕西省粮食生产成本年均增长速度远大于粮食产值年均增长速度,随着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和收入的小幅增长,粮食种植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有时甚至处于亏损边缘。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陕西省小麦每亩人工成本净增50元以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如2022年6月30日化肥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倍以上。

人工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粮食作物亩生产成本至少增加100元,有的地方甚至增加180元—200元。适度规模经营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涨抵消了部分规模种粮收益。加之农业生产大多周期较长,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农业生产收益难以有效保障。农业生产收入远低于二三产业,“种粮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月”。

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皇甫村,收割机在收割水稻(2022年10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陕西耕地条件较差,同时自然灾害风险较大,机械化水平也滞后。

三是经营主体实力不强,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主体规模偏小、实力较弱,缺乏专业人才培训和引进机制,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严重影响其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四是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技人才较为紧缺。据调查,农业从业人员中,年龄50岁以下的仅占45.3%。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选择外出务工从事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等非农产业,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种粮副业化、老龄化、兼职化。

农村基层薪金待遇、环境条件与城市差距较大,发展空间也相对狭窄,就业、发展、生活等方面限制导致人才在乡村难以安心扎根,涉农专业毕业生更多流向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单位,不愿到“三农”一线去工作。

当前农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占比较少、老龄化严重,难以满足农业生产指导服务需求,特别是缺乏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农业专业服务型人才。

第五则是农业信贷融资困难,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受新型经营主体自身条件限制,市场对其总体认可度低、信心不足。

第六个因素是补贴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发展激励有限。2022年陕西省3批次实际种粮农民补贴合计平均为20元/亩左右,加上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0、60、70元/亩三个等次,合计不足100元/亩,而我省粮食种植物化成本约为500—600元/亩,两项补贴资金不到物化成本的20%,难以覆盖农资价格的上涨幅度。

种粮激励作用也有限。现行补贴资金量大、面广、标准低,对农户和种粮主体扶持有限,激励效果不明显,调查的382位普通农户及91位种粮大户中,51.6%的人认为补贴政策不能提高种粮意愿。

调研报告指出,要精准施策,全力解决“怎么样”吸引各类主体种地:一是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二是以优化财政支农政策推动粮食生产再壮大;三是以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推动粮食生产再突破;四是以培养农业生产经营骨干推动粮食生产再提升。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领馆:所有在美中国公民尽快完成"海外公民登记"
宗庆后的双面人生 到底给宗馥莉留下多少烂摊子?
袁红冰爆中国机要官员带文件叛逃 曝2套俄垮台后方案
陈立人杀妻案,前女友提交重要证物并要求不公开!
宗馥莉香港买豪宅 曾先用美国护照 后用中国护照…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突然变强硬真正原因,觉得自己被普京羞辱了
川普稳赚不赔的战争生意 拜登就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开除一个被偷拍的女大学生,才是有损国格
“同志”的年头要回归了?“共产”还远吗?
美国大汉学家,为何要写一个“中国荡妇”的故事
关税没引起物价上涨?白宫爱国说法遭打脸 3大原因曝
美众议员:习近平在川普任内不会侵台 著眼50年…
MAGA们原谅了川普的一切 为何不肯原谅这件事
中国父子德国风景区湖中溺亡 失踪一周后找到遗体
消息人士:特朗普对俄变脸,普京“并不畏惧”
巴西咖啡恐大涨!业者抢50%关税前加速向美国运货
川普大赞爱妻"1句话"点醒他,让他看清普丁真面目
iPhone稀土不靠中国!苹果砸5亿建立美国供应链
特朗普:泽连斯基不应将莫斯科作为攻击目标
特朗普承诺军援,象征乌克兰战事的重要突破
纽约时报:中国第二季度经济保持稳健增长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种地?调研报告剖析:打工更值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1-18 21:03:06

一篇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调研报告,试图解答“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种地”。

1月18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发布文章《关于“谁来种地”重大问题的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显示,自撂荒地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省撂荒耕地面积从2020年底的337.9万亩降至2023年6月底的11.6万亩,下降96.6%。

现存撂荒地中撂荒1—2年的有6.5万亩、2年以上的有5万亩,安康市占64.2%、榆林市占25.2%、延安市占6.1%、商洛市占4.4%、汉中市占0.1%。导致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效益低下、生产条件差、缺少劳动力、流转后经营不善等。目前,各市正在积极组织有序复耕,预计年底前完成复耕面积9.8万亩,安康市部分丘陵山区因易地搬迁等原因未能复耕的计划明年实现“达标清零”。

2022年,陕西全省家庭承包经营农户670.93万户。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级调查数据显示,农业从业人员中男性占54.3%;年龄在51岁以上占54.7%,31—50岁占36.6%;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分别占27.1%、46.3%、14.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仅为3.6%。总体来看,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现象较为严重。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种地?

调研报告指出,一是生产成本逐年走高,种粮比较效益下滑。

近年来,陕西省粮食生产成本年均增长速度远大于粮食产值年均增长速度,随着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和收入的小幅增长,粮食种植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有时甚至处于亏损边缘。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陕西省小麦每亩人工成本净增50元以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明显,如2022年6月30日化肥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倍以上。

人工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粮食作物亩生产成本至少增加100元,有的地方甚至增加180元—200元。适度规模经营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涨抵消了部分规模种粮收益。加之农业生产大多周期较长,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农业生产收益难以有效保障。农业生产收入远低于二三产业,“种粮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月”。

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皇甫村,收割机在收割水稻(2022年10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陕西耕地条件较差,同时自然灾害风险较大,机械化水平也滞后。

三是经营主体实力不强,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主体规模偏小、实力较弱,缺乏专业人才培训和引进机制,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严重影响其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四是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技人才较为紧缺。据调查,农业从业人员中,年龄50岁以下的仅占45.3%。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选择外出务工从事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等非农产业,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种粮副业化、老龄化、兼职化。

农村基层薪金待遇、环境条件与城市差距较大,发展空间也相对狭窄,就业、发展、生活等方面限制导致人才在乡村难以安心扎根,涉农专业毕业生更多流向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单位,不愿到“三农”一线去工作。

当前农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占比较少、老龄化严重,难以满足农业生产指导服务需求,特别是缺乏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岗位人才、农业专业服务型人才。

第五则是农业信贷融资困难,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受新型经营主体自身条件限制,市场对其总体认可度低、信心不足。

第六个因素是补贴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发展激励有限。2022年陕西省3批次实际种粮农民补贴合计平均为20元/亩左右,加上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0、60、70元/亩三个等次,合计不足100元/亩,而我省粮食种植物化成本约为500—600元/亩,两项补贴资金不到物化成本的20%,难以覆盖农资价格的上涨幅度。

种粮激励作用也有限。现行补贴资金量大、面广、标准低,对农户和种粮主体扶持有限,激励效果不明显,调查的382位普通农户及91位种粮大户中,51.6%的人认为补贴政策不能提高种粮意愿。

调研报告指出,要精准施策,全力解决“怎么样”吸引各类主体种地:一是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二是以优化财政支农政策推动粮食生产再壮大;三是以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推动粮食生产再突破;四是以培养农业生产经营骨干推动粮食生产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