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易富贤:中国经济为何超不过美国

易富贤:中国经济为何超不过美国

文章来源: 美国之音 于 2023-12-10 17:10:1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一名男子走过北京街头一家招租的商铺。:这是易富贤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最近,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穆迪将中国政府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理由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中期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风险日益增加。穆迪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潜在经济增长率到2030年将降至3.5%。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此,我们感到失望”。

林毅夫夸张的经济预测

中国官方之所以对穆迪的报告感到“失望”,是因为官方认定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远比穆迪的要高。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了以林毅夫为首的9位专家的建议。随后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

林毅夫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结构经济学》中解释,2019年中国的人均收入(购买力平价)只相当于美国的22.6%,相当于德国1946年、日本1956年、韩国1985年的水平。而这三个经济体在相应时点后的16年,经济增速分别达9.4%、9.6%和9.0%。即便考虑人口问题,中国在2019年后的16年仍有年增8%的潜力,在2036-2049年有年增6%的潜力;即便考虑碳中和、贸易战和科技战等因素,在2020-2035年、2036-2049年实现年均6%、4%的实际增长也都游刃有余。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到2035年,中国的人均GDP会比2020年翻一番;到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将是美国的一半,人口是美国的4倍,经济总量是美国的2倍。2023年他仍然坚持这些预测。

其实,早在2005年,林毅夫就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将是美国的五倍,经济将是美国的1.5-2倍。他在2008年、2011年、2014年分别预测,2030年中国的经济将是美国的2.5倍、2倍、1.5-2倍。

尽管林毅夫的预测每次都夸张得离谱,无一例外,但由于能取悦领导人、忽悠公众,因此他总能牢牢掌握决策话语权。

地缘政治后果

林毅夫等人的预测忽悠得中国领导人豪情万丈,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上西方由于老龄化,经济占全球的比例在下降,于是中国领导人误以为通过“发扬斗争精神”,能够构建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经济是外交的基础。“进攻性现实主义”泰斗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认为,中国不可能和平地崛起,如果其经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话,美中会进入一场激烈的防务竞争,并极有可能发展为战争。他说,如果他担任中国领导人的顾问,也会建议中国“主宰”亚洲、“主宰”世界。

中国的“对内高压,对外战狼”,引发了美国的反制,两党罕见地达成共识,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2015年,被中国官方称为“知华派”的兰普顿(David M. Lampton,曾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认为美中关系到了临界点,对可能出现长期战略分离的风险表示担忧。

我在2007年版和2013年版《大国空巢》中指出,人口结构决定了日本的经济是短跑,欧盟是中长跑,美国、印度是长跑,而中国是超短跑,中国的经济不会超过美国。2004-2010年我反复指出,2012年将是中国人口和经济的拐点。2016年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途中,我对《纽约时报》说人口老龄化导致中国经济不可能超过美国,原本是想为民粹主义的狂热宣传泼冷水。结果国家卫计委如获至宝,以“唱衰中国”为由说服有关部门,将我拉入官方黑名单。如果兰普顿和我的预警能够被重视,中国政府悬崖勒马,或许能避免此后的美中激烈对抗。

中国的民粹主义在2020-2022年达到高潮,将新冠清零政策视为“制度优势”,官媒、自媒体充斥着反美宣传,甚至地铁站也把英文翻译改成了拼音。2022年放弃新冠清零政策后,中国的经济增长远低于预期,决策层才有所醒悟,开始改善与西方的关系。

林毅夫的预测是错误的

其实即便中国从没有实行过计划生育,人口总数也达不到林毅夫的预测。林毅夫认为2019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德国1946年、日本1956年、韩国1985年的水平。但是中国的人口结构与当年这些国家截然不同。

人口老龄化会阻碍生产,减少消费,扼杀创新,从而削弱经济活力。中位年龄、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都与经济增长率强负相关。德、日、韩的中位年龄在相应时点分别为34岁、24岁、24岁,在之后的第16年为35岁、30岁、32岁。而2019年、2035年中国的中位年龄分别为41岁、49岁,美国的只有38岁、42岁。

德、日、韩的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在相应时点分别为8%、5%、4%,在之后的第16年为12%、7%、7%。而2019年、2035年中国的老人占比分别为13%、25%,美国的为16%、22%。

劳动力是经济的脊梁。德、日、韩的15-59岁劳动力在相应时点之后12年、38年、31年才开始负增长,而中国的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负增长,美国的则要到2048年才开始负增长。

也就是说,当年德、日、韩属于经济青年期,而中国现在已经是中年,很快要进入老年。穆迪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到2030年将降至3.5%,其实还过于乐观。中国近年的年龄结构类似日本1992年,到2040年将类似日本2020年。光是老龄化就足以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2028年减速到3%左右,在2031-2035年将开始低于美国。

过去是青年中国追赶中年美国,中国的经济从1990年相当于美国的7%提高到2021年的76%。2023年中国的经济降至美国的66%,尽管只是短期波动,但却可能是今后老年中国和中年美国的经济差距继续扩大的预演。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8)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国松绑H-1B签证规定,"这类人"免缴10万申请费
特朗普儿子回应父亲与印尼总统外泄对话,内容是...
单套1.3亿元起,上海25套豪宅1天就卖光!
究竟是什么把荒谬离奇到极致的画面带到我们身边?
中国版eSIM上线,是全面进化还是开倒车?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稀土管制,反而加速全球产业链的重建
特朗普:中国“不想”入侵台湾 重申对习近平的信任
广东青年对出莫言上联获奖10万 被赞绝对 好在哪?
没给小费 顾客被餐厅员工追出来围堵 还叫了警察!
习式反腐"打虎拍蝇"12年后,中共高官为何"越反越腐"?
川普为何退缩?中国还有秘密武器未祭出 杀伤力超稀土
全球首例!中国医生让四肢瘫痪者自主行走
特朗普:不能因向乌克兰提供“战斧” 危及美国安全
贵州峡谷大桥推“无绳蹦极” 文旅局:真人测过 安全
陕西博士参选纽约州长:誓言打造"零贫困零犯罪"…
“你妈”成特朗普政府新口头禅?“最强嘴替”引广泛争议
花250万收藏的茅台酒,崩了
FT:中国已做好摊牌准备 北京并非只有稀土一张牌
白宫开始拆了!一台大型机器已挖出巨大窟窿…
马斯克的“星链”成电诈帮凶?缅甸在kk园区查获星链
抢在中国之前!NASA:SpaceX或会被踢出登月计划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易富贤:中国经济为何超不过美国

美国之音 2023-12-10 17:10:11


一名男子走过北京街头一家招租的商铺。:这是易富贤为美国之音撰写的评论文章。这篇特约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

最近,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穆迪将中国政府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理由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中期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风险日益增加。穆迪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潜在经济增长率到2030年将降至3.5%。中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此,我们感到失望”。

林毅夫夸张的经济预测

中国官方之所以对穆迪的报告感到“失望”,是因为官方认定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远比穆迪的要高。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了以林毅夫为首的9位专家的建议。随后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

林毅夫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结构经济学》中解释,2019年中国的人均收入(购买力平价)只相当于美国的22.6%,相当于德国1946年、日本1956年、韩国1985年的水平。而这三个经济体在相应时点后的16年,经济增速分别达9.4%、9.6%和9.0%。即便考虑人口问题,中国在2019年后的16年仍有年增8%的潜力,在2036-2049年有年增6%的潜力;即便考虑碳中和、贸易战和科技战等因素,在2020-2035年、2036-2049年实现年均6%、4%的实际增长也都游刃有余。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到2035年,中国的人均GDP会比2020年翻一番;到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将是美国的一半,人口是美国的4倍,经济总量是美国的2倍。2023年他仍然坚持这些预测。

其实,早在2005年,林毅夫就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将是美国的五倍,经济将是美国的1.5-2倍。他在2008年、2011年、2014年分别预测,2030年中国的经济将是美国的2.5倍、2倍、1.5-2倍。

尽管林毅夫的预测每次都夸张得离谱,无一例外,但由于能取悦领导人、忽悠公众,因此他总能牢牢掌握决策话语权。

地缘政治后果

林毅夫等人的预测忽悠得中国领导人豪情万丈,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上西方由于老龄化,经济占全球的比例在下降,于是中国领导人误以为通过“发扬斗争精神”,能够构建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经济是外交的基础。“进攻性现实主义”泰斗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认为,中国不可能和平地崛起,如果其经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话,美中会进入一场激烈的防务竞争,并极有可能发展为战争。他说,如果他担任中国领导人的顾问,也会建议中国“主宰”亚洲、“主宰”世界。

中国的“对内高压,对外战狼”,引发了美国的反制,两党罕见地达成共识,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2015年,被中国官方称为“知华派”的兰普顿(David M. Lampton,曾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认为美中关系到了临界点,对可能出现长期战略分离的风险表示担忧。

我在2007年版和2013年版《大国空巢》中指出,人口结构决定了日本的经济是短跑,欧盟是中长跑,美国、印度是长跑,而中国是超短跑,中国的经济不会超过美国。2004-2010年我反复指出,2012年将是中国人口和经济的拐点。2016年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途中,我对《纽约时报》说人口老龄化导致中国经济不可能超过美国,原本是想为民粹主义的狂热宣传泼冷水。结果国家卫计委如获至宝,以“唱衰中国”为由说服有关部门,将我拉入官方黑名单。如果兰普顿和我的预警能够被重视,中国政府悬崖勒马,或许能避免此后的美中激烈对抗。

中国的民粹主义在2020-2022年达到高潮,将新冠清零政策视为“制度优势”,官媒、自媒体充斥着反美宣传,甚至地铁站也把英文翻译改成了拼音。2022年放弃新冠清零政策后,中国的经济增长远低于预期,决策层才有所醒悟,开始改善与西方的关系。

林毅夫的预测是错误的

其实即便中国从没有实行过计划生育,人口总数也达不到林毅夫的预测。林毅夫认为2019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德国1946年、日本1956年、韩国1985年的水平。但是中国的人口结构与当年这些国家截然不同。

人口老龄化会阻碍生产,减少消费,扼杀创新,从而削弱经济活力。中位年龄、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都与经济增长率强负相关。德、日、韩的中位年龄在相应时点分别为34岁、24岁、24岁,在之后的第16年为35岁、30岁、32岁。而2019年、2035年中国的中位年龄分别为41岁、49岁,美国的只有38岁、42岁。

德、日、韩的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在相应时点分别为8%、5%、4%,在之后的第16年为12%、7%、7%。而2019年、2035年中国的老人占比分别为13%、25%,美国的为16%、22%。

劳动力是经济的脊梁。德、日、韩的15-59岁劳动力在相应时点之后12年、38年、31年才开始负增长,而中国的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负增长,美国的则要到2048年才开始负增长。

也就是说,当年德、日、韩属于经济青年期,而中国现在已经是中年,很快要进入老年。穆迪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到2030年将降至3.5%,其实还过于乐观。中国近年的年龄结构类似日本1992年,到2040年将类似日本2020年。光是老龄化就足以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2028年减速到3%左右,在2031-2035年将开始低于美国。

过去是青年中国追赶中年美国,中国的经济从1990年相当于美国的7%提高到2021年的76%。2023年中国的经济降至美国的66%,尽管只是短期波动,但却可能是今后老年中国和中年美国的经济差距继续扩大的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