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不容乐观,毒地背后的中国土壤污染,断子绝孙的风险!

不容乐观,毒地背后的中国土壤污染,断子绝孙的风险!

文章来源: 地球知识局 于 2023-11-20 07:45:0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23年11月,一则新闻炸翻舆论圈:多年前,上海陆家嘴集团在苏州拿下了一大块建设用地,在这里建设学校和小区,然而这块地近期被曝出来,是一块受污染的“毒地”!

上海陆家嘴集团绿岸项目用地▼

▼

目前这一事件还未尘埃落定,但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案。

我们身边,还有多少“毒地”?这些土地,又为何会来到我们身边?

在身边,看不见

曾经有人发问:“为什么我在日常生活中见不到发电站,电是从哪里来的?”

这明显是在城市长大,又缺乏生活经验的表现。现代城市的大型工业区多半位于郊区,可以说和中心城区“井水不犯河水”。

随着城市的扩张,原先距离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的工业区,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区域。尤其是工业区往往产权较为明晰,厂区面价较大易于动迁。比如现在高楼大厦密布的北京CBD,就曾经是一片工厂。

曾经的北京CBD所在的区域以“大北窑”闻名

被称为工业“铁十字”地区▼

在曾经机器轰鸣的土地上,建起了一片片高楼,地价也不断攀升。这些曾经的工业用地,真的安全吗?答案,恐怕不好说。

2004年,在北京地铁5号线宋家庄站的施工现场,就发生了工人中毒事件。起因则是这里曾是一家农药厂,深处部分未完全清理。这就是典型的“毒地”,正式名称叫“棕地”。

事发后,这里的污染土壤全部运走作焚烧处理。由其它地方的新土再做填埋。

不止工厂,许多昔日远离城区的垃圾填埋场也成为了建筑用地。比如北京5号线的另一端——天通苑,最初便是建在垃圾填埋场上。

土地污染造成的影响往往数十年后才能慢慢体现

监管和维权十分困难

(天通苑 图:图虫创意)▼

其实,在合理的现代防护技术下,即使是化工厂,农药厂这样人们心目中的“污染大户”,也不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但考虑到上世纪普遍缺失的安全意识和环保理念,在中外大小城市的周边,都造就了无数棕地。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中招▼

而不同于臭水沟、雾霾和垃圾这样十分直观的污染。棕地的土壤污染往往会在数年后乃至十几年后才发作,到时往往为时已晚。发现的过程,往往是成片的疾病。棕地的污染物不仅仅在土壤中,一些污染时长较为长的土地,其污染物已经进一步下渗,将地下水污染。而地下水,则是许多城市的主力水源。

比如上世纪中叶,美国纽约州烂尾的拉夫运河在填平之后兴建了居民区。到了70年代,当地人口便出现大片患癌、流产和畸形儿的现象。其原因正是当地化工厂向运河中倾倒的污染物。

当这片土地的居民知道真相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不明真相的孩子在有毒的土地上玩耍)

(图:University of Buffalo)▼

有毒的废物桶倾倒在拉夫运河边

(图:University of Buffalo)▼

人们现在所说的“棕地”一词,便是在此事催生的《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中诞生。

在本次苏州的毒地事件中,检测出的苯并芘是钢铁厂焦化车间的常见副产物(在烧烤中也会有出现)。其强脂溶性对有机体危害较大。而另一种污染物——萘,我们则更为熟悉,它的制品曾在我们生活中大量使用,就是衣柜里的樟脑球。

都是致癌物▼

那么,污染后的棕地,就只能这么放着了?

棕地新生

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遇到受污染工业地块的情况并非国内独有。棕地,分布在几乎每个曾经的工业城市周边。

英国的一片棕地,被收购来开发建造住宅房屋

(图:壹图网)▼

但棕地的土壤并非无可救药,在一番操作下,“起死回生”也不是不可能。土壤本就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加以辅助亦可修复。

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换土法。将所有受污染的土壤挖出后用新土重新回填,相当于彻底换了一波地。挖出的受污染土壤,应当封存或焚烧处理。

如果无法完全换土,还可以采用客土法或是覆土法,客土法为无污染土壤与之混合,覆土法为以新土覆盖旧土。

修复棕地的步骤示意▼

此外,人们还发明了种种方法来驱赶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是播撒药剂中和酸碱,或可通过加热使得污染物蒸发释放。对于有些污染物,人们还可以使用冰冻等方法,暂时阻止污染物扩散,进而采取更多的措施。

美国新墨西哥州某地的土壤蒸汽提取装置

(图:壹图网)▼

一些植物对特定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在受污染的土地上种植这些作物若干年后将其铲除,即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带走,但这通常只能清理表层的土壤。

植物修复策略示意▼

由此,许多棕地得以摇身一变,成为可以继续利用的土地。而在各国的巧妙设计下,许多棕地摇身一变,成为风景秀丽的所在。

例如,在昔日的欧洲钢铁工业中心-德国鲁尔区的北杜伊斯堡,昔日钢铁厂便化作公园。在改造时,设计师巧妙利用了钢铁厂原有的大量原料库房,将挖出的受污染土壤存放其中并封存。这样,既成功处理了污染场地,又保留了工业建筑原有的风貌和功能。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全球棕地再生实践中的里程碑项目

(图:shutterstock)▼

与之类似,北京永定河畔,同样曾是高炉终日运转的首钢园区,已经成为冬奥会的举办场地。

建设成为工业遗址生态文化园的首钢园

也成为了北京的城市新地标之一

(曾经的冷却塔和如今的滑雪大跳台)

(图:图虫创意)▼

而在上海,昔日作为建材采石场的辰山和佘山矿坑,也在治理之下华丽转型为植物园中的垂直公园和矿坑酒店。

通过景观设计和生态修复

让废弃矿坑在如今有了新的价值和无限可能

(图:壹图网)▼

当然,治理工作完成后,并不代表棕地就可以高枕无忧。即使是北杜伊斯堡公园这样的典范项目,其中也有不少土地仍在治理中,未对公众开放。而土壤中残留的污染物,也可能会在土壤和地下水的复杂作用下进一步迁移。

土地治理非一朝一夕之事

事实上北杜伊斯堡公园在设计时

就刻意保留了受污染的土壤,并通过植物进行长期修复

(图:壹图网)▼

所以,土地一旦被污染后,想要真正回到原样,总体还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

土地的誓言

城市新城所爆出的“毒地”事件触目惊心,但这只是中国土壤污染的冰山一角。

说起污染,大家通常想到的都是水,空气或者垃圾。我们脚下的土地,很多已经伤痕累累,污染严重。但由于不如水和空气那么直观显眼,因此一直受关注较少。

当我们肉眼就能发现土壤问题的时候

这个问题很可能在土壤中存在已久了

(图:图虫创意)▼

2005-2013年,我国进行了首次全国土壤质量普查。结果不容乐观,如此次苏州毒地事件涉及的工业废弃地,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而矿区,工业区甚至耕地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

民以食为天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DDT和多环芳烃。

若耕地不安全

老百姓又该如何对入口的食物安心呢?

(图:图虫创意)▼

破坏容易,生产难。每一方土壤的形成,都是浓缩着整个自然的演化程。按照道库恰耶夫的土壤理论,土壤是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的共同产物。而以通常的土壤形成速度,一米厚的土壤需要2000年才得以形成。

土壤和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

(图:FAO)▼

可以说,每一方土壤都是大自然的多重协奏曲。你脚下的一方土壤中,或许有几周前的雨水,几年前出生的蚯蚓,数十年前掉落的石块,和上百年前沉淀的有机质与地下水。

在20世纪以来的全球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城市周边的土地都在建设过程中变了模样。挖出而未能回填的土壤,也由此被倾倒在更远的地方,造成无法统计的浪费。现在,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收集建设中挖出的土壤,以保护这不可再生资源。

土壤也需回收再利用▼

这起苏州的“毒地”事件,目前还有许多细节信息未公开,陆家嘴集团已将出售土地的苏钢集团诉讼至法院。

目前法院已立案受理▼

无论结果如何,人们都不应该在一片受到污染的土地上工作学习生活。一片无污染的土地,是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必要的生存条件。

查看评论(13)

24小时热点排行

快讯!梵蒂冈冒白烟 新教皇当选
特朗普19岁儿子最后一天上学,发福圆润到没脖子了
印巴爆发近20年最严重冲突后,莫迪首次发声
沈阳将举行纪念苏军“不朽军团”游行 中小学生也参加
流血的分割线:当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怎么分家的?

24小时讨论排行

普京和习近平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强调中俄互信
近代最大规模缠斗!125架战机激战1小时 38人丧命
散播假消息?印驳斥“巴击落军机”:拿旧照发文
急转弯?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奥特曼在国会承认:中美的差距确实越来越小
被拜登怼急眼,白宫怒批:他是国家之耻
副总统万斯:印巴两国冲突 “根本上不关我们的事”
乘客突发急病,医生为何选择不救?
习近平告诉普京 面对“霸权骚扰”他与俄罗斯站在一起
悠仁亲王学术造假入读名校,引爆日本皇室危机!
谎报留美学历 她被判入狱!去年刚获环球小姐称号
川普对等关税第一国!美国与英国签署贸易协议
比尔盖茨决定捐99%财产,却没准备给新女友留点
普京在俄胜利日阅兵演讲:真理和正义在我们这边
我在国外做公务员,年薪30万,但很想回国
男子“死而复生”,AI视频出庭原谅凶手,法官居然...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不容乐观,毒地背后的中国土壤污染,断子绝孙的风险!

地球知识局 2023-11-20 07:45:00

2023年11月,一则新闻炸翻舆论圈:多年前,上海陆家嘴集团在苏州拿下了一大块建设用地,在这里建设学校和小区,然而这块地近期被曝出来,是一块受污染的“毒地”!

上海陆家嘴集团绿岸项目用地▼

▼

目前这一事件还未尘埃落定,但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案。

我们身边,还有多少“毒地”?这些土地,又为何会来到我们身边?

在身边,看不见

曾经有人发问:“为什么我在日常生活中见不到发电站,电是从哪里来的?”

这明显是在城市长大,又缺乏生活经验的表现。现代城市的大型工业区多半位于郊区,可以说和中心城区“井水不犯河水”。

随着城市的扩张,原先距离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的工业区,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区域。尤其是工业区往往产权较为明晰,厂区面价较大易于动迁。比如现在高楼大厦密布的北京CBD,就曾经是一片工厂。

曾经的北京CBD所在的区域以“大北窑”闻名

被称为工业“铁十字”地区▼

在曾经机器轰鸣的土地上,建起了一片片高楼,地价也不断攀升。这些曾经的工业用地,真的安全吗?答案,恐怕不好说。

2004年,在北京地铁5号线宋家庄站的施工现场,就发生了工人中毒事件。起因则是这里曾是一家农药厂,深处部分未完全清理。这就是典型的“毒地”,正式名称叫“棕地”。

事发后,这里的污染土壤全部运走作焚烧处理。由其它地方的新土再做填埋。

不止工厂,许多昔日远离城区的垃圾填埋场也成为了建筑用地。比如北京5号线的另一端——天通苑,最初便是建在垃圾填埋场上。

土地污染造成的影响往往数十年后才能慢慢体现

监管和维权十分困难

(天通苑 图:图虫创意)▼

其实,在合理的现代防护技术下,即使是化工厂,农药厂这样人们心目中的“污染大户”,也不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但考虑到上世纪普遍缺失的安全意识和环保理念,在中外大小城市的周边,都造就了无数棕地。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中招▼

而不同于臭水沟、雾霾和垃圾这样十分直观的污染。棕地的土壤污染往往会在数年后乃至十几年后才发作,到时往往为时已晚。发现的过程,往往是成片的疾病。棕地的污染物不仅仅在土壤中,一些污染时长较为长的土地,其污染物已经进一步下渗,将地下水污染。而地下水,则是许多城市的主力水源。

比如上世纪中叶,美国纽约州烂尾的拉夫运河在填平之后兴建了居民区。到了70年代,当地人口便出现大片患癌、流产和畸形儿的现象。其原因正是当地化工厂向运河中倾倒的污染物。

当这片土地的居民知道真相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不明真相的孩子在有毒的土地上玩耍)

(图:University of Buffalo)▼

有毒的废物桶倾倒在拉夫运河边

(图:University of Buffalo)▼

人们现在所说的“棕地”一词,便是在此事催生的《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中诞生。

在本次苏州的毒地事件中,检测出的苯并芘是钢铁厂焦化车间的常见副产物(在烧烤中也会有出现)。其强脂溶性对有机体危害较大。而另一种污染物——萘,我们则更为熟悉,它的制品曾在我们生活中大量使用,就是衣柜里的樟脑球。

都是致癌物▼

那么,污染后的棕地,就只能这么放着了?

棕地新生

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遇到受污染工业地块的情况并非国内独有。棕地,分布在几乎每个曾经的工业城市周边。

英国的一片棕地,被收购来开发建造住宅房屋

(图:壹图网)▼

但棕地的土壤并非无可救药,在一番操作下,“起死回生”也不是不可能。土壤本就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加以辅助亦可修复。

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便是换土法。将所有受污染的土壤挖出后用新土重新回填,相当于彻底换了一波地。挖出的受污染土壤,应当封存或焚烧处理。

如果无法完全换土,还可以采用客土法或是覆土法,客土法为无污染土壤与之混合,覆土法为以新土覆盖旧土。

修复棕地的步骤示意▼

此外,人们还发明了种种方法来驱赶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是播撒药剂中和酸碱,或可通过加热使得污染物蒸发释放。对于有些污染物,人们还可以使用冰冻等方法,暂时阻止污染物扩散,进而采取更多的措施。

美国新墨西哥州某地的土壤蒸汽提取装置

(图:壹图网)▼

一些植物对特定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在受污染的土地上种植这些作物若干年后将其铲除,即可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带走,但这通常只能清理表层的土壤。

植物修复策略示意▼

由此,许多棕地得以摇身一变,成为可以继续利用的土地。而在各国的巧妙设计下,许多棕地摇身一变,成为风景秀丽的所在。

例如,在昔日的欧洲钢铁工业中心-德国鲁尔区的北杜伊斯堡,昔日钢铁厂便化作公园。在改造时,设计师巧妙利用了钢铁厂原有的大量原料库房,将挖出的受污染土壤存放其中并封存。这样,既成功处理了污染场地,又保留了工业建筑原有的风貌和功能。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全球棕地再生实践中的里程碑项目

(图:shutterstock)▼

与之类似,北京永定河畔,同样曾是高炉终日运转的首钢园区,已经成为冬奥会的举办场地。

建设成为工业遗址生态文化园的首钢园

也成为了北京的城市新地标之一

(曾经的冷却塔和如今的滑雪大跳台)

(图:图虫创意)▼

而在上海,昔日作为建材采石场的辰山和佘山矿坑,也在治理之下华丽转型为植物园中的垂直公园和矿坑酒店。

通过景观设计和生态修复

让废弃矿坑在如今有了新的价值和无限可能

(图:壹图网)▼

当然,治理工作完成后,并不代表棕地就可以高枕无忧。即使是北杜伊斯堡公园这样的典范项目,其中也有不少土地仍在治理中,未对公众开放。而土壤中残留的污染物,也可能会在土壤和地下水的复杂作用下进一步迁移。

土地治理非一朝一夕之事

事实上北杜伊斯堡公园在设计时

就刻意保留了受污染的土壤,并通过植物进行长期修复

(图:壹图网)▼

所以,土地一旦被污染后,想要真正回到原样,总体还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

土地的誓言

城市新城所爆出的“毒地”事件触目惊心,但这只是中国土壤污染的冰山一角。

说起污染,大家通常想到的都是水,空气或者垃圾。我们脚下的土地,很多已经伤痕累累,污染严重。但由于不如水和空气那么直观显眼,因此一直受关注较少。

当我们肉眼就能发现土壤问题的时候

这个问题很可能在土壤中存在已久了

(图:图虫创意)▼

2005-2013年,我国进行了首次全国土壤质量普查。结果不容乐观,如此次苏州毒地事件涉及的工业废弃地,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而矿区,工业区甚至耕地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

民以食为天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DDT和多环芳烃。

若耕地不安全

老百姓又该如何对入口的食物安心呢?

(图:图虫创意)▼

破坏容易,生产难。每一方土壤的形成,都是浓缩着整个自然的演化程。按照道库恰耶夫的土壤理论,土壤是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的共同产物。而以通常的土壤形成速度,一米厚的土壤需要2000年才得以形成。

土壤和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

(图:FAO)▼

可以说,每一方土壤都是大自然的多重协奏曲。你脚下的一方土壤中,或许有几周前的雨水,几年前出生的蚯蚓,数十年前掉落的石块,和上百年前沉淀的有机质与地下水。

在20世纪以来的全球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城市周边的土地都在建设过程中变了模样。挖出而未能回填的土壤,也由此被倾倒在更远的地方,造成无法统计的浪费。现在,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收集建设中挖出的土壤,以保护这不可再生资源。

土壤也需回收再利用▼

这起苏州的“毒地”事件,目前还有许多细节信息未公开,陆家嘴集团已将出售土地的苏钢集团诉讼至法院。

目前法院已立案受理▼

无论结果如何,人们都不应该在一片受到污染的土地上工作学习生活。一片无污染的土地,是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必要的生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