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李克强火化留谜团 网络质疑不绝 外媒赞其政治遗产

李克强火化留谜团 网络质疑不绝 外媒赞其政治遗产

文章来源: 自由亚洲 于 2023-11-05 12:21:0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北京一处大屏幕播放习近平悼念李克强新闻。 路透社

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李克强的遗体日前在北京火化。各国媒体针对李克强的治丧规格、当局的处理方式以及民众的哀悼等,纷纷发表评论性报道。当晚,中央电视台以头条播出习近平向李克强遗体告别的相关内容,引发舆论关注。

今年3月卸任的李克强一周前在上海猝逝,其遗体本周四在北京八宝山公墓火化。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李克强遗体告别仪式。央视新闻当晚把习近平和六名常委到八宝山参加李克强遗体告别的消息放在头条位置,两位男女主播穿黑色西装朗读官方拟定的通稿。

北京资深媒体人高瑜周五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央视所播出李克强治丧新闻稿,包括主播穿什么样式的服装,均为官方安排:“我认为这是官方授意的,李鹏治丧活动就是这种模式。两位主播用那么低沉的声音,含着无限悲痛在那儿表演,我不觉得他们两个人对李克强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学播音的时候这是一个主要课程,对中共领导人都称伟大的什么政治家,第二条新闻的声调都变了。”

从李克强逝世到火化,整个过程仅一周时间。在此期间,海外媒体持续关注中国各界民众自发悼念李克强,同时关注中国的政治走向。《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李克强遗体火化,人们对前总理的缅怀给习近平投下阴影》的文章指出,中国前总理李克强上周突然去世,引发了线上线下的沉痛悼念,一些人借机隐晦抨击习近平的强硬统治。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李克强的突然离世引发中国民间缅怀浪潮。回看李克强的两任总理任期,中国的GDP从53万亿增长到121万亿元,年均6.2%;他颇为重视的医保改革,覆盖人群也从5.4亿增加到13.6亿。

西方媒体赞扬李克强

《华尔街日报》引用泄露的美国驻华大使电报说,李克强曾表示,中国官方GDP数据是人造的,不可靠,所以他关注中国的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发放的贷款额。之后,一系列衡量中国经济状况的替代方法相继出现,这些非官方指标被统称为“李克强经济学。”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学家对中国发展情况的判断。

路透社也提到“Likonomics”,评论李克强将作为自由市场和关心穷人的倡导者而被铭记。英国广播公司则赞扬李克强是一位非常热情、开放的人,真正致力于推动中国前进。彭博社则表示:“斯人已逝,愿他安息,和他的才华、未竟的愿望一起。”

不少中国网民议论日前的告别仪式上,习近平和李克强遗孀程虹握手时,程虹未直视习近平,而与另外6名常委握手时,程虹看着对方。对此,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坊间都纷纷议论,认为李克强是习近平所害。其实程虹还应向前更走一步,当面训责习近平。就像当年李昭(胡耀邦妻)责问邓小平一样,直接就说胡耀邦是你们害死的。”

根据中国官方发布的通告,2023年10月26日,李克强在上海休养时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次日0时10分逝世,享年68岁。李克强成为中共建政以来,离任年纪最轻、离世却最早的总理。

中国异议人士季风告诉本台,他因李克强逝世当天在社交媒体发表相关评论,而被国保限制自由6天:“我当天发了李克强一条推文,他们叫我撤下来。我拒绝后,被限制自由6天。”

网络上对李克强死因质疑不绝

近日,网传新华社退休记者顾万明的公开信写道,李克强到上海“休息”显然经过党中央批准、安排,否则不可能出京、入沪。许多党员、人民群众对李克强25日到上海,26日仅仅一天就突然逝世觉得不可理解,认为其中有很多事实没有说清,很可能存在严重的问题。信中提出,停止遗体火化安排,以待调查;成立党中央、国务院联合调查组,查清李克强死亡真相,给党员和人民一个交代;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鉴别,并相应追究责任等五点要求。不过,本台无法核实此信的真实来源。

学者陆军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李克强去世激起民众的愤怒情绪:“这次李克强意外去世,民间自发悼念异乎寻常。很多年没有看到过,民众对领导去世有这么普遍的怀念情绪和悼念行动。但是客观上,李克强和他两位前任比较并无特别过人之处。作为政治家,他的政绩平平,但是为什么民众对李克强去世反应那么强烈?”

比较中国前总理李鹏去世,湖南异议人士赵先生对本台说,李克强治丧规格其实不如李鹏,除七常委各自送花圈外,其他中共元老都合送花圈:“就是‘睡通铺’,除了胡锦涛是单独送李克强一个花圈,其他十个、八个合送一个花圈。这是民间对政府不满总算找到了发泄口,中国人习惯用这种方法表达。”

资深评论人士蔡慎坤评论写道,西方媒体对李克强的评价远远高过国内官方的评价,而国内即使是民间,也只认为他不过说了几句真话而已。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东北外卖小哥一句“love you” 闪婚美国幼师女博士
白宫峰会大合照 各国领袖身高曝光 川普190排第3
欧洲7领导不愿看的照片,中国官媒酸“耻辱啊!”
惊悚画面!非法移民卡车司机高速掉头酿惨剧 全美震怒
万斯全程沉默 乌方曾点名要他回避:没他在会顺利得多

24小时讨论排行

华人女市长:波士顿永远是庇护城,川普吓不倒我
川普:我死后想上天堂,如果我办到了…
中方称“印外长说台湾属中国” 印方反驳:错误引述
地铁安检,到底有没有设立的必要?
《走过咖啡屋》成绝响 歌手千百惠去世 生前摔了一跤…
贸战冲击!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美农民致函川普求救
俄外长最新论述:从未意图侵佔乌克兰领土
摆脱中国勒索 美国稀土公司低价供应关键矿物
BBC:特朗普究竟终结了多少场战争?
川普批光电是“世纪骗局” 美国愚蠢的日子结束了!
普丁只在"乌克兰投降"前提下,答应会晤泽伦斯基
中国人惊呼“强制社保”要来了!人们担心什么?
国土安全部长出奇招:下令边境围牆全涂成黑色
北大教授季羡林:文革证明了“士可杀亦可辱”
普京提议在莫斯科举行和平峰会,泽连斯基回答说"不"
川普孙女庆6岁生日"长大也要当总统",披萨店开趴好萌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李克强火化留谜团 网络质疑不绝 外媒赞其政治遗产

自由亚洲 2023-11-05 12:21:04





北京一处大屏幕播放习近平悼念李克强新闻。 路透社

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李克强的遗体日前在北京火化。各国媒体针对李克强的治丧规格、当局的处理方式以及民众的哀悼等,纷纷发表评论性报道。当晚,中央电视台以头条播出习近平向李克强遗体告别的相关内容,引发舆论关注。

今年3月卸任的李克强一周前在上海猝逝,其遗体本周四在北京八宝山公墓火化。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李克强遗体告别仪式。央视新闻当晚把习近平和六名常委到八宝山参加李克强遗体告别的消息放在头条位置,两位男女主播穿黑色西装朗读官方拟定的通稿。

北京资深媒体人高瑜周五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央视所播出李克强治丧新闻稿,包括主播穿什么样式的服装,均为官方安排:“我认为这是官方授意的,李鹏治丧活动就是这种模式。两位主播用那么低沉的声音,含着无限悲痛在那儿表演,我不觉得他们两个人对李克强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学播音的时候这是一个主要课程,对中共领导人都称伟大的什么政治家,第二条新闻的声调都变了。”

从李克强逝世到火化,整个过程仅一周时间。在此期间,海外媒体持续关注中国各界民众自发悼念李克强,同时关注中国的政治走向。《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李克强遗体火化,人们对前总理的缅怀给习近平投下阴影》的文章指出,中国前总理李克强上周突然去世,引发了线上线下的沉痛悼念,一些人借机隐晦抨击习近平的强硬统治。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李克强的突然离世引发中国民间缅怀浪潮。回看李克强的两任总理任期,中国的GDP从53万亿增长到121万亿元,年均6.2%;他颇为重视的医保改革,覆盖人群也从5.4亿增加到13.6亿。

西方媒体赞扬李克强

《华尔街日报》引用泄露的美国驻华大使电报说,李克强曾表示,中国官方GDP数据是人造的,不可靠,所以他关注中国的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发放的贷款额。之后,一系列衡量中国经济状况的替代方法相继出现,这些非官方指标被统称为“李克强经济学。”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学家对中国发展情况的判断。

路透社也提到“Likonomics”,评论李克强将作为自由市场和关心穷人的倡导者而被铭记。英国广播公司则赞扬李克强是一位非常热情、开放的人,真正致力于推动中国前进。彭博社则表示:“斯人已逝,愿他安息,和他的才华、未竟的愿望一起。”

不少中国网民议论日前的告别仪式上,习近平和李克强遗孀程虹握手时,程虹未直视习近平,而与另外6名常委握手时,程虹看着对方。对此,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冯崇义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坊间都纷纷议论,认为李克强是习近平所害。其实程虹还应向前更走一步,当面训责习近平。就像当年李昭(胡耀邦妻)责问邓小平一样,直接就说胡耀邦是你们害死的。”

根据中国官方发布的通告,2023年10月26日,李克强在上海休养时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次日0时10分逝世,享年68岁。李克强成为中共建政以来,离任年纪最轻、离世却最早的总理。

中国异议人士季风告诉本台,他因李克强逝世当天在社交媒体发表相关评论,而被国保限制自由6天:“我当天发了李克强一条推文,他们叫我撤下来。我拒绝后,被限制自由6天。”

网络上对李克强死因质疑不绝

近日,网传新华社退休记者顾万明的公开信写道,李克强到上海“休息”显然经过党中央批准、安排,否则不可能出京、入沪。许多党员、人民群众对李克强25日到上海,26日仅仅一天就突然逝世觉得不可理解,认为其中有很多事实没有说清,很可能存在严重的问题。信中提出,停止遗体火化安排,以待调查;成立党中央、国务院联合调查组,查清李克强死亡真相,给党员和人民一个交代;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鉴别,并相应追究责任等五点要求。不过,本台无法核实此信的真实来源。

学者陆军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李克强去世激起民众的愤怒情绪:“这次李克强意外去世,民间自发悼念异乎寻常。很多年没有看到过,民众对领导去世有这么普遍的怀念情绪和悼念行动。但是客观上,李克强和他两位前任比较并无特别过人之处。作为政治家,他的政绩平平,但是为什么民众对李克强去世反应那么强烈?”

比较中国前总理李鹏去世,湖南异议人士赵先生对本台说,李克强治丧规格其实不如李鹏,除七常委各自送花圈外,其他中共元老都合送花圈:“就是‘睡通铺’,除了胡锦涛是单独送李克强一个花圈,其他十个、八个合送一个花圈。这是民间对政府不满总算找到了发泄口,中国人习惯用这种方法表达。”

资深评论人士蔡慎坤评论写道,西方媒体对李克强的评价远远高过国内官方的评价,而国内即使是民间,也只认为他不过说了几句真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