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为何离婚?有的结婚太早 有的媳妇直接跑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当前农村,90后青年是婚恋主力军。他们如何看待恋爱和结婚?彩礼是压力还是婚姻稳定器?举全家之力促成的婚姻为何经不起考验?离婚后他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腾讯新闻知识万象对话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牟敏娜,聊聊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抉择。本系列共三篇,此为第三篇。

对话学者:

牟敏娜丨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

腾讯新闻知识万象:前面我们聊到婚姻稳定,你怎么看待农村社会的离婚现象,普遍吗?

牟敏娜:从调研情况来看,农村家庭的离婚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有两个现象可以佐证,其一是在中部某县的民政局和法院调研时,有关离婚所产生的纠纷给基层的法院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其二是在今年华北某县的调研中,在一个有79户300余人的村民小组中,收集到的离婚的案例就有20例。

腾讯新闻知识万象:农村离婚现象有哪些特点?

牟敏娜:当前农村的离婚呈现出私人化、去污名化和女性主导等特点。

私人化表现为离婚大多发生在村庄之外,即使是村支书和小组长等村庄精英也不了解村里年轻人的婚姻状况。

去污名化表现为农村对离婚的负面评价减弱,离婚与个人的道德品质之间不再有必然的关联,更多被看作一种个人选择,孩子被看作是离婚最大的受害者。

女性主导则表现为女性地位上升表现出的新变化:

一方面在家庭角色上,随着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市场参与度提高,女性在家庭中的位置发生转变,不再是完全的依附性角色。

另一方面在观念上,男女两性对婚姻的期待不同,一般而言,在现代性的观念进入村庄的过程中,女性对变化的感知要更强,女性对亲密关系有更多浪漫化、情感性的期待,当年轻女性感受到男性无法回应自己的情感期待时,更倾向于主动提出离婚。

腾讯新闻知识万象:地区之间有没有差异?比如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地区有什么不一样?

牟敏娜:离婚现象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一般来说,高离婚率与早婚、闪婚和跨省婚姻等现象存在相关性。

从调研经验来看,在西南地区,离婚更多与早婚现象联系在一起,是青少年过早进入婚姻,无法承担家庭责任导致的。

在华北地区,离婚则与闪婚和跨省婚姻的联系更紧密。跨省婚姻中,由于生活习惯和家庭冲突,外地媳妇倾向于跑婚,这使得华北地区形成了外地婚姻不牢靠,本地婚更稳定的择偶偏好。年轻劳动力需要外出务工,父母倾向于在年节时督促子女参与相亲,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结婚对象,闪婚进入婚姻。由于双方在进入婚姻之前的磨合不足,有可能婚后才发现不合适,导致离婚多发。

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离婚则更有可能与家庭权利义务相关,例如在少子化的背景下,东部地区流行不娶不嫁的两头走,双方家庭围绕孙代姓氏、家庭财产分配、双方父母赡养等事件形成新的家庭关系,这种新的关系可能激活个体在家庭中的权利意识,对婚姻稳定造成冲击。

整体来说,在当前的农村地区,婚姻不稳定性增加是一个可以被感知到的趋势。

腾讯新闻知识万象:你怎么看待农村离婚现象?积极意义大还是负面影响多?

牟敏娜: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离婚对于部分个体而言是一种解脱,例如从家庭暴力、贫困或者是没有感情的婚姻中获得解放。

但整体来说,在当前的农村,离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多,首先是直接的家庭解体;其次是围绕核心家庭所产生的诸如儿童照料、老人赡养等责任落空;最后是在个体情感与价值归属上,婚姻和家庭不再能够成为个人的价值寄托。

从村庄社会层面来看,较高的离婚率意味着在经济上实现脱贫之后,由于婚姻破裂造成家庭的“社会性”贫困可能带来弱积累、弱发展的家庭形态,破碎的家庭被置于风险之中。

腾讯新闻知识万象:我们来做个横向比较,你觉得和城市离婚相比,农村离婚有什么不一样?

牟敏娜:社会学家将共同经历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形成与前辈群体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产生了具有独特社会性格的人群称作“社会代”。

在当前的离婚现象中,城乡之间的共同之处在于,年轻一代受到“为自己而活”的个体化思潮的影响,不再完全将婚姻视作是人生的必选项,婚姻与个体幸福之间的关联更紧密,在离婚的过程中,个性化的因素所占的比例上升。

但无论是从离婚的过程还是结果来看,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城市离婚,除了意味着爱的终结之外,家庭财产的分配、子女的抚养权等后续事宜的协商才是离婚的重点;而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处于弱势结构中的底层家庭,离婚则与家庭破碎紧密相连,离婚不仅造成留守儿童与老人照料的问题,对于支付高额彩礼的家庭而言,因婚返贫、因婚致贫的现象也不少见。

腾讯新闻知识万象:我们常听说离婚后女性更好改嫁,男性面临的困难比较多,是这样吗?

牟敏娜:艾莉森•阿列克西在研究日本离婚现象时指出,人们认为离婚造就自由的女人和失败的男人,而这种迷思与两性离婚后的真实处境并不相同。

在我国当前的农村地区也存在类似的民间表达,即认为年轻女性离婚后很好找到下家,男性则因为离婚而重新成为光棍。然而实际情况则更为复杂。

对于男性而言,受到性别规范和村庄价值观念的影响,男性能够更自然地进入家庭,从家庭稳定中获得归属与价值,因此当遭遇离婚时,男性会感知到失败情绪,有部分群体甚至会陷入价值虚无的状态,从此一蹶不振。

然而对于农村男性而言,婚姻稳定不仅意味着家庭完整,也意味着社会身份的完整,离婚之后男性可能会被排斥出一些社会活动,如果有能力再婚男性及其家庭一般也会采取积极行动,若没有能力再婚,则会重构自己的价值体系,例如接纳个体主义的价值观,或者是通过村庄公共事务参与、发展个人事业来找寻新的价值。对于处于劣势结构的农村底层家庭男性而言,离婚更有可能发生,对家庭的冲击更强。

腾讯新闻知识万象:这是对男性来说的 ,那女性呢?她们是不是获得了自由?

牟敏娜:对女性而言,离婚也并不意味着自由和解脱。

首先,从价值层面上来说,年轻女性自己可以脱离村庄的价值体系,但其父母依旧生活在村庄,受到村庄舆论压力的影响,访谈到的女性在离婚后也倾向于先瞒着双方父母,甚至有年轻女性在离婚后依然在年节看望男方父母,女性在舆论上遭受的压力比男性更强。

其次,从生活上来看,部分女性在离婚后选择回娘家。近年来,有关外嫁女离婚后的土地分配问题也给村庄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女儿的家庭角色也是中国农村语境下遭遇的问题。

最后,从经济来源和生计方式上来看,如果涉及离婚之后的儿童抚养问题,尤其在女性获得抚养权的情况下,农村离婚女性也面临经济和家庭双重角色的冲突。

当然,无论男女,在我所接触到的个案中,离婚再婚之后婚姻幸福的案例也存在,双方能够从失败的婚姻中吸取教训,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对待婚姻。当前中国的家庭秩序正处于急剧变化中,农村社会也在逐步调整以适应这些改变。

liu12345 发表评论于
所谓的机会生育不就是重男轻女的几千年落后思想啊?
smart321 发表评论于
男多女少是问题的根源,而造成男多女少的原因是机会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