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刀郎新歌风波再升级!那英评论区彻底失控 舆论为什么一边倒

刀郎新歌风波再升级!那英评论区彻底失控 舆论为什么一边倒

文章来源: 巴塞电影 于 2023-07-27 09:02:1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继《世间的每个人》后,刀郎再出新专辑。

于本月19日正式发行的《山歌寥哉》,跟之前的《弹词话本》属于同类型,都是流行歌曲跟民间艺术文化的结合。区别在于,上次他是从苏州评弹和昆曲中取样,这次的主题则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专辑中收录的11首歌曲中,直接用原著故事名字命名的,就占了近一半儿。

这里面最火的,就是《罗刹海市》。

专辑发行仅数日,《罗刹海市》全网播放量就突破10亿,甚至连歌词都被逐句解析,被认定是刀郎以歌为剑的一次“复仇”。在不少网友的理解中,歌词中的“转腚”暗指曾火遍全国的某档音乐类选秀节目。而“马户”、“那又鸟”等,同样是意有所指。

一场“接力赛”随之展开,那英等人的评论区相继沦陷。网友“脚步”所到之处,留下的多是调侃嘲讽。而“刀郎新歌被指内涵四位明星”,也随即成为热搜话题。

但这首《罗刹海市》,真的是刀郎做出的回击吗?

信的人,很多。

持否定看法的,也不少。

有媒体请来《聊斋志异》的研究学者,针对歌曲发表看法。而不论是苗怀明还是马瑞芳,都认为刀郎遵循的是原著故事本意,嘲讽的是社会丑恶现象,而不是针对某个人。

某位知名音乐评论人和不少网友也认为,如果将《罗刹海市》看作是刀郎的私人回击,既是对中国音乐发展的误解,也是对刀郎本人的看低,还可能变相“坑”了他。

跟刀郎有过合作的某位音乐人更直言“他没这么小气”。

由此可见,虽然对《罗刹海市》的解读不同,但大家对于刀郎却都是认可的。而之所以会这样“一边倒”,不外乎以下原因。

首先是因为刀郎对音乐的态度。

出生于四川内江的刀郎,是典型的“草根歌手”。他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音乐训练,有的只是一腔对音乐的热爱和不断积累。

少年时,刀郎参加过某歌舞团的招生考试,但被主考官嫌弃太业余;成为键盘手,是他受挫离家后,拜了一位键盘手为师;后来的他,还牵头组建过乐队。

那时的刀郎,梦想是像鲍勃.迪伦那样,做很牛的音乐。

但坚持“不能让音乐来养活我”的他,在现实面前撞得鼻青脸肿。乐队被迫解散,婚姻也以失败告终。

后来那首《冲动的惩罚》,便是他对这段感情的纪念。

之后几年,刀郎虽然再度收获了爱情,但音乐路依旧走得磕磕绊绊。好不容易出了张专辑,结果才卖了2000多张。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弃创作。

刀郎曾在采访中,谈及自己那时每天泡图书馆,到当地百姓家里采风,一年写了1000多首歌。有话说“天道酬勤”,这样坚持追梦的他终于迎来了人生转机。

2003年,随着《西域情歌》的发行,刀郎用粗犷豪放又不失细腻的声音,让乐迷们记住了自己。

次年推出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更让他一夜之间红遍全国,被媒体称为“音乐奇迹”。而这张正版销量高达270万张,盗版据说超过1000万张的专辑,曾被内地很多唱片公司拒之门外。

走红后的刀郎,仍然低调。除了本身的“演出恐惧症”外,他更怕迷失在外界的纷扰中,丢了对音乐的初心。为此,甚至选择暂时隐退,时隔4年后才再度出现。

采访中,在被问及为何消失时,刀郎曾用“音乐副作用”来定义走红。

只不过,他的这次复出又是短暂的。在成功举办了“刀郎-谢谢你”全国巡回演唱会后,刀郎再度从公众视线中消失,直到《弹词话本》的发行。

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创作态度,刀郎的作品始终都保持着独有的特色。情感浓烈、旋律流畅而上口,风格也不拘泥,善于吸收借鉴不同的文化元素。

再有,就是当初被针对的太明显。

刀郎的走红,让不少行业人士大跌眼镜。但有的人只是感慨“流行也可以如此简单”,有的人却摆出了抨击的姿态。

被网友戏称为“四大恶人”的那英、杨坤、高晓松和汪峰,就是后者。

2010年的“音乐风云榜”评选时,担任评委主席的那英,直指“刀郎不具备审美观点”,并以“缺乏音乐性”为由反对他入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歌手”。对此,刀郎的回应是“娱乐性的奖,不必认真”,并称主办方曾跟他说“来了才给奖”,所以他对结果并不意外。

不过对于“听刀郎歌的都是农民”这件事,他认为没有亲耳听见,不足为信。

而杨坤、汪峰和罗中旭,也都炮轰过刀郎的音乐。

杨坤称刀郎做的不是音乐,只是怀旧;汪峰斥责“刀郎的成功全是拜媒体所赐”,是“恶炒”出来的虚假繁荣;罗中旭更是用“搞传销”去形容刀郎的走红,指他制作水平低下,只是嗓音好、选曲讨巧。

至于高晓松,同样是言辞激烈。

北京音乐圈对刀郎音乐的排斥,明显到几乎有目共睹。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连路人都有点看不过去。

除了这些“旧怨”,那英他们近些年公众形象口碑下滑,也是原因之一。

曾经的那英是“互联网嘴替”,这几年却因为言行不当屡惹争议,跟田震的恩怨也频频被翻出;杨坤则以“狂人”姿态怼惊雷、评刘德华;而汪峰,也因感情、唱歌跑调、直播带货等形象受损。

而且,作品还跟不上。

被他们批判的刀郎,不露面时也有徒弟云朵做代言人,新专辑发行即引发热议。而他们自己,不是成了“综艺咖”,就是演唱会冷冷清清,甚至成了歌坛“查无此人”。

但最重要的一点,则正如媒体所说,大众对刀郎回归的拥护支持,是真的对“以丑为美”的风气忍太久了!

而《罗刹海市》,帮大家出了一口气。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重大进展!柯克案凶嫌与跨性别伴侣同居 相貌首曝光
柯克之死掀反共圈乱斗 知名大V遭检举 恐吊销签证
河北男杀疯!当街狂砍 浑身是血 警察竟无人制止.....
柯克刺杀案重大进展!22岁枪手「可能动机」曝光
16岁少年炒掉马斯克 空降华尔街巨头 9岁上大学 14岁…




24小时讨论排行

柯克遇刺 清算在网上幸灾乐祸的人 已有数十人被炒
转发柯克2年前发言后 大学教授因“不当言论”被解雇
柯克遇刺 FBI:凶嫌同居跨性别伴侣"极度配合"调查
柯克遭枪击烧向韩国!千人上街拒绝中国人入境
对美施压?中国对辉达启动反垄断调查
外界可能看错了 川普关税对美国制造业的正面效应
纽约时报:特朗普正在模仿中国模式,这糟透了
解放军杀气腾腾:“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
犹他州长怒喷社交媒体:这些平台是毒瘤 算法太邪恶!
柯克之死点燃英国右派怒火!15万人上街 与警爆冲突
柯克遇刺后,美国网络涌现“人肉开盒”的报复热潮
第四次,消息称特朗普将再次给予TikTok宽限期
美国欢迎外国工人赴美工作,当局无意吓退投资者
卡塔尔打不过以色列,以色列杀不完哈马斯
中国“大一统”罪人:他让越南彻底脱离华夏版图
“MAGA三代领袖”被刺 背后是“谁来继承川普”的暗战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刀郎新歌风波再升级!那英评论区彻底失控 舆论为什么一边倒

巴塞电影 2023-07-27 09:02:19

继《世间的每个人》后,刀郎再出新专辑。

于本月19日正式发行的《山歌寥哉》,跟之前的《弹词话本》属于同类型,都是流行歌曲跟民间艺术文化的结合。区别在于,上次他是从苏州评弹和昆曲中取样,这次的主题则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专辑中收录的11首歌曲中,直接用原著故事名字命名的,就占了近一半儿。

这里面最火的,就是《罗刹海市》。

专辑发行仅数日,《罗刹海市》全网播放量就突破10亿,甚至连歌词都被逐句解析,被认定是刀郎以歌为剑的一次“复仇”。在不少网友的理解中,歌词中的“转腚”暗指曾火遍全国的某档音乐类选秀节目。而“马户”、“那又鸟”等,同样是意有所指。

一场“接力赛”随之展开,那英等人的评论区相继沦陷。网友“脚步”所到之处,留下的多是调侃嘲讽。而“刀郎新歌被指内涵四位明星”,也随即成为热搜话题。

但这首《罗刹海市》,真的是刀郎做出的回击吗?

信的人,很多。

持否定看法的,也不少。

有媒体请来《聊斋志异》的研究学者,针对歌曲发表看法。而不论是苗怀明还是马瑞芳,都认为刀郎遵循的是原著故事本意,嘲讽的是社会丑恶现象,而不是针对某个人。

某位知名音乐评论人和不少网友也认为,如果将《罗刹海市》看作是刀郎的私人回击,既是对中国音乐发展的误解,也是对刀郎本人的看低,还可能变相“坑”了他。

跟刀郎有过合作的某位音乐人更直言“他没这么小气”。

由此可见,虽然对《罗刹海市》的解读不同,但大家对于刀郎却都是认可的。而之所以会这样“一边倒”,不外乎以下原因。

首先是因为刀郎对音乐的态度。

出生于四川内江的刀郎,是典型的“草根歌手”。他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音乐训练,有的只是一腔对音乐的热爱和不断积累。

少年时,刀郎参加过某歌舞团的招生考试,但被主考官嫌弃太业余;成为键盘手,是他受挫离家后,拜了一位键盘手为师;后来的他,还牵头组建过乐队。

那时的刀郎,梦想是像鲍勃.迪伦那样,做很牛的音乐。

但坚持“不能让音乐来养活我”的他,在现实面前撞得鼻青脸肿。乐队被迫解散,婚姻也以失败告终。

后来那首《冲动的惩罚》,便是他对这段感情的纪念。

之后几年,刀郎虽然再度收获了爱情,但音乐路依旧走得磕磕绊绊。好不容易出了张专辑,结果才卖了2000多张。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弃创作。

刀郎曾在采访中,谈及自己那时每天泡图书馆,到当地百姓家里采风,一年写了1000多首歌。有话说“天道酬勤”,这样坚持追梦的他终于迎来了人生转机。

2003年,随着《西域情歌》的发行,刀郎用粗犷豪放又不失细腻的声音,让乐迷们记住了自己。

次年推出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更让他一夜之间红遍全国,被媒体称为“音乐奇迹”。而这张正版销量高达270万张,盗版据说超过1000万张的专辑,曾被内地很多唱片公司拒之门外。

走红后的刀郎,仍然低调。除了本身的“演出恐惧症”外,他更怕迷失在外界的纷扰中,丢了对音乐的初心。为此,甚至选择暂时隐退,时隔4年后才再度出现。

采访中,在被问及为何消失时,刀郎曾用“音乐副作用”来定义走红。

只不过,他的这次复出又是短暂的。在成功举办了“刀郎-谢谢你”全国巡回演唱会后,刀郎再度从公众视线中消失,直到《弹词话本》的发行。

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创作态度,刀郎的作品始终都保持着独有的特色。情感浓烈、旋律流畅而上口,风格也不拘泥,善于吸收借鉴不同的文化元素。

再有,就是当初被针对的太明显。

刀郎的走红,让不少行业人士大跌眼镜。但有的人只是感慨“流行也可以如此简单”,有的人却摆出了抨击的姿态。

被网友戏称为“四大恶人”的那英、杨坤、高晓松和汪峰,就是后者。

2010年的“音乐风云榜”评选时,担任评委主席的那英,直指“刀郎不具备审美观点”,并以“缺乏音乐性”为由反对他入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歌手”。对此,刀郎的回应是“娱乐性的奖,不必认真”,并称主办方曾跟他说“来了才给奖”,所以他对结果并不意外。

不过对于“听刀郎歌的都是农民”这件事,他认为没有亲耳听见,不足为信。

而杨坤、汪峰和罗中旭,也都炮轰过刀郎的音乐。

杨坤称刀郎做的不是音乐,只是怀旧;汪峰斥责“刀郎的成功全是拜媒体所赐”,是“恶炒”出来的虚假繁荣;罗中旭更是用“搞传销”去形容刀郎的走红,指他制作水平低下,只是嗓音好、选曲讨巧。

至于高晓松,同样是言辞激烈。

北京音乐圈对刀郎音乐的排斥,明显到几乎有目共睹。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连路人都有点看不过去。

除了这些“旧怨”,那英他们近些年公众形象口碑下滑,也是原因之一。

曾经的那英是“互联网嘴替”,这几年却因为言行不当屡惹争议,跟田震的恩怨也频频被翻出;杨坤则以“狂人”姿态怼惊雷、评刘德华;而汪峰,也因感情、唱歌跑调、直播带货等形象受损。

而且,作品还跟不上。

被他们批判的刀郎,不露面时也有徒弟云朵做代言人,新专辑发行即引发热议。而他们自己,不是成了“综艺咖”,就是演唱会冷冷清清,甚至成了歌坛“查无此人”。

但最重要的一点,则正如媒体所说,大众对刀郎回归的拥护支持,是真的对“以丑为美”的风气忍太久了!

而《罗刹海市》,帮大家出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