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年轻人流行“结婚登报”,咋回事?

年轻人流行“结婚登报”,咋回事?

文章来源: 凤凰网 于 2023-07-20 03:44:3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今年结婚流行什么?可能你根本想不到,就是登报“官宣”。

最近,在95后、00后青年中悄然掀起了一阵“结婚登报”的热潮,“原来结婚也可以登报”之类的话题也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

在网上搜索,可以发现不少年轻人在网上晒出了自己在报纸上刊登的结婚启事,赢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和祝福。

不少人晒出结婚登报启事。图源:小红书

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国内多家官方纸质媒体都可以提供该服务,根据字数多少、版面大小,刊登费用在百多元到上万元不等,经审核完成即可登报。

据报道,来自河北省的一对新人在《中华工商时报》登报,只花了180元。《深圳晚报》7月推出的相关服务显示,“结婚启事”价格从199元到整版封面199999元不等。该服务一推出,当天就接到了800多人次的咨询,不到3天时间,已经有30多位年轻人下单,还有人提前预约了明年的报纸版面。

上海的章女士也晒出与丈夫王先生花了265元刊登在报纸上的结婚启事:“特此登报!敬告亲友,亦作留念。”白底红字,非常醒目。她表示,自己和丈夫也是在网上看到这一形式,觉得很新颖很有意思,而且可以保存起来,留作纪念。

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新人们都希望人人皆知,天下同喜。报纸上的“结婚启事”,不仅是最具权威的“官宣”,也是向城市和社会所有人发出去的一份喜柬。预算小的,可以用短短几行字告诉大家,有经济实力的伉俪也可以不惜重金刊登整版结婚志庆广告。

虽然在报上刊登“结婚启事”并不能代替向亲友发送婚庆请柬,但是对新人们来说,具有刻骨铭心的纪念意义,拥有珍贵的收藏价值。一片可能只有火柴盒大小的广告,就像一个“鉴证”和“公证”,记载了两个人的牵手,蕴含着两个人必须相互忠诚、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承诺。国家正规出版的新闻报纸的官方性和权威性,也将这件人生喜事的仪式感拉满。

小小结婚启事对新人们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图源:看看新闻

相比传统的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亲朋好友集聚一堂,一醉方休的结婚仪式,当下的这股“结婚登报潮”的流行,无疑让新人们的结婚更“花式”,更浪漫与时髦。

人们常说,时尚是一种轮回,结婚登报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复古”的浪漫。说起来,结婚登报不是95后、00后的专利,这形式很有年代感,能追溯到一百年前,那时候的人结婚喜欢登报,交友也要登报,就连离婚也会登报。

大约一百年前,结婚登报曾风行一时。当时,国内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制度并不完善。于是,结婚时在报纸上公示,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一来知会了远近亲友;二来拥有一定法律效力,日后可以作为凭证;三来报纸便于长久保存,更具纪念意义。

当时,接受过西式教育思想开明、家境富裕、人脉广的人家一般会选择这种方式,名人的分分合合都在那一则启事中。一百年前的报纸几乎每天都有一到两条这类启事,成为报纸的一个利润来源。

有意思的是,在报上的订婚启事比结婚启事还要多。今天订婚早已不是结婚前的必经程序,也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在大约一百年前的人的生活中,订婚非常受重视,是男女婚娶的一个“硬性流程”。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百年前盛行同居和结束同居广告,其开放程度让现代人也只能仰望。当时有不少青年,厌烦婚姻的繁文缛节,只在报纸上刊登一个“同居”启事,便算结婚了。过几年,双方产生嫌隙,又登报“结束同居”。同居、结束同居广告与结婚广告,杂然并陈,蔚为大观。

大约一百年前报纸上的订婚结婚启事。图源:网络

2013年,上海图书馆曾利用馆藏资源为网友的外公外婆找到了1946年11月刊登在《和平日报》上海版上的结婚启事,重拾了两位老人和家人多年的回忆,一度传为佳话,受到广大网友粉丝的赞誉。

上海图书馆为网友的外公外婆找到的《和平日报》上海版上的结婚启事。图源:上海图书馆信使

所以说,今天结婚登报在年轻人群体重新风靡,它更像是纸质版的官宣朋友圈,远比电子版的TXT、JPG更为厚重。试想一下,几十年后,当两位老人再拿起那张泛黄的结婚报纸,当年的那些心悸、甜蜜、浪漫、骄傲……就像钻石一样,在记忆里闪光。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宗馥莉决战“影子夫人”:娃哈哈没有赢家的困局?
中国学生涌入伊利诺伊“玉米地”,中餐也“火”了
悲剧:中国父子德国溺亡,失踪一周后找到遗体
开除一个被偷拍的女大学生,才是有损国格
53岁,她的10万积蓄消失在“养老金骗局”

24小时讨论排行

宗庆后杜建英合影曝光 女方主动又热情 看对方眼神…
中国好感度反超,美国全球民调出现“逆转”
中领馆:所有在美中国公民尽快完成"海外公民登记"
美女议员AOC称川普是“强奸犯” 白宫官员:可悲可怜
宗馥莉叔叔批她自私:要那么多钱干么 天堂又不能用
知情人士:宗庆后不止四孩 顾虑公众形象未入家谱
宗馥莉的妈妈 才是狠人 以柔克刚 有容乃大
消息人士:特朗普对俄变脸,普京“并不畏惧”
有损国格!一切西方伪史论 本质都是辱华的高级黑
川普突然变强硬真正原因,觉得自己被普京羞辱了
巴西咖啡恐大涨!业者抢50%关税前加速向美国运货
全球民调曝"对中国改观",美国好感度仅剩35%
iPhone稀土不靠中国!苹果砸5亿建立美国供应链
全美炸锅!华裔夫妇找代孕疯狂生21娃 被剥夺监护权
特朗普向普京发出最后通牒,乌克兰人却感到难抱期望
美国大汉学家,为何要写一个“中国荡妇”的故事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年轻人流行“结婚登报”,咋回事?

凤凰网 2023-07-20 03:44:31

今年结婚流行什么?可能你根本想不到,就是登报“官宣”。

最近,在95后、00后青年中悄然掀起了一阵“结婚登报”的热潮,“原来结婚也可以登报”之类的话题也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

在网上搜索,可以发现不少年轻人在网上晒出了自己在报纸上刊登的结婚启事,赢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和祝福。

不少人晒出结婚登报启事。图源:小红书

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国内多家官方纸质媒体都可以提供该服务,根据字数多少、版面大小,刊登费用在百多元到上万元不等,经审核完成即可登报。

据报道,来自河北省的一对新人在《中华工商时报》登报,只花了180元。《深圳晚报》7月推出的相关服务显示,“结婚启事”价格从199元到整版封面199999元不等。该服务一推出,当天就接到了800多人次的咨询,不到3天时间,已经有30多位年轻人下单,还有人提前预约了明年的报纸版面。

上海的章女士也晒出与丈夫王先生花了265元刊登在报纸上的结婚启事:“特此登报!敬告亲友,亦作留念。”白底红字,非常醒目。她表示,自己和丈夫也是在网上看到这一形式,觉得很新颖很有意思,而且可以保存起来,留作纪念。

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新人们都希望人人皆知,天下同喜。报纸上的“结婚启事”,不仅是最具权威的“官宣”,也是向城市和社会所有人发出去的一份喜柬。预算小的,可以用短短几行字告诉大家,有经济实力的伉俪也可以不惜重金刊登整版结婚志庆广告。

虽然在报上刊登“结婚启事”并不能代替向亲友发送婚庆请柬,但是对新人们来说,具有刻骨铭心的纪念意义,拥有珍贵的收藏价值。一片可能只有火柴盒大小的广告,就像一个“鉴证”和“公证”,记载了两个人的牵手,蕴含着两个人必须相互忠诚、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承诺。国家正规出版的新闻报纸的官方性和权威性,也将这件人生喜事的仪式感拉满。

小小结婚启事对新人们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图源:看看新闻

相比传统的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亲朋好友集聚一堂,一醉方休的结婚仪式,当下的这股“结婚登报潮”的流行,无疑让新人们的结婚更“花式”,更浪漫与时髦。

人们常说,时尚是一种轮回,结婚登报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复古”的浪漫。说起来,结婚登报不是95后、00后的专利,这形式很有年代感,能追溯到一百年前,那时候的人结婚喜欢登报,交友也要登报,就连离婚也会登报。

大约一百年前,结婚登报曾风行一时。当时,国内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制度并不完善。于是,结婚时在报纸上公示,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一来知会了远近亲友;二来拥有一定法律效力,日后可以作为凭证;三来报纸便于长久保存,更具纪念意义。

当时,接受过西式教育思想开明、家境富裕、人脉广的人家一般会选择这种方式,名人的分分合合都在那一则启事中。一百年前的报纸几乎每天都有一到两条这类启事,成为报纸的一个利润来源。

有意思的是,在报上的订婚启事比结婚启事还要多。今天订婚早已不是结婚前的必经程序,也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在大约一百年前的人的生活中,订婚非常受重视,是男女婚娶的一个“硬性流程”。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百年前盛行同居和结束同居广告,其开放程度让现代人也只能仰望。当时有不少青年,厌烦婚姻的繁文缛节,只在报纸上刊登一个“同居”启事,便算结婚了。过几年,双方产生嫌隙,又登报“结束同居”。同居、结束同居广告与结婚广告,杂然并陈,蔚为大观。

大约一百年前报纸上的订婚结婚启事。图源:网络

2013年,上海图书馆曾利用馆藏资源为网友的外公外婆找到了1946年11月刊登在《和平日报》上海版上的结婚启事,重拾了两位老人和家人多年的回忆,一度传为佳话,受到广大网友粉丝的赞誉。

上海图书馆为网友的外公外婆找到的《和平日报》上海版上的结婚启事。图源:上海图书馆信使

所以说,今天结婚登报在年轻人群体重新风靡,它更像是纸质版的官宣朋友圈,远比电子版的TXT、JPG更为厚重。试想一下,几十年后,当两位老人再拿起那张泛黄的结婚报纸,当年的那些心悸、甜蜜、浪漫、骄傲……就像钻石一样,在记忆里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