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40度高温,在清华门口排队2小时,研学成了厌学

40度高温,在清华门口排队2小时,研学成了厌学

文章来源: 外滩TheBund 于 2023-07-19 08:48:1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不该变味的研学团

这个夏天,北京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清华北大门口。

早上7点多,参观通道还没放开,就挤满了穿着短袖的中小学生和家长。大家顶着烈日,满头大汗,在校门口拍照。导游们举着小旗子,让孩子们不要走散。

如果想要和门头单独合影,至少要排2个小时。排到的人一路小跑过去,摆出雷同的姿势,保安习以为常地指挥着,整个过程像流水线一样标准化。

住在附近的居民于心不忍:“在校门口看到很多孩子被非专业的带团导游呵斥,穿着不知被重复利用多少次的学士服拍照打卡,然后被驱赶着穿过危险的十字路口离开。“

浙江妈妈王珂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他参加了个北京研学团,6999元,5天4夜,主打北大清华游路线。

儿子去清华那天,气温飙升到近40度,空气干燥、炎热,周围人声嘈杂。在无聊而漫长的等待时间里,他根本没有心思欣赏名校风景,只想找个凉快的地方避避暑。

01

在门口等了1个小时

却没能进校园

王珂早在6月,就给儿子报好了研学团。

一天放学后,儿子拿回一个薄薄的小册子,是关于研学的介绍。“清北学霸面对面”这几个字,一下子吸引了她的目光。

她正愁假期给儿子安排点什么,现在三令五申不能补课,孩子在家也没事干。要是成天在空调房里刷手机、看电视,想想就头疼。

跟老公商量后,两人很快达成一致。出去研学起码能见见世面,哪怕学不到什么,起码锻炼了体力,接触了社会。去名牌大学熏陶下,说不定还能播下爱学习的种子。

她问儿子想不想去,还没出过省的他自然满口答应,想去看看课本里的故宫、长城、天安门。

研学团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亲子游,家长跟着去,一大一小14999元。另一种是孩子自己去,年龄在12周岁以上就行。

她就给儿子报了后者,本以为孩子走了,自己能清闲几天,没想到一路提心吊胆。

研学团本来说是20人的小团,实际上有50多人。因为团里人多,很难在市中心找到住宿位置,只能住在相对便宜的燕郊。

去清华那天,孩子们全部满头大汗,皮肤晒得黢黑黢黑的。王珂听儿子说,走在路上跟蒸笼似的,团里还有小孩热得流鼻血。她有些后悔,只能叮嘱儿子出门多带瓶水。

研学团的实际内容,也跟宣传差距很大。他们去的时候,正值清华管得最严的时候,说好能进学校的,结果等了快2小时,在校门口拍照后,就去了清华艺术博物馆。

孩子们以为自己进了清华园,实际上还是在校园外,这家博物馆付20元门票就可以参观。儿子告诉她,那些书画和艺术品都看不懂,老师根本不讲解,身边很多人在玩捉迷藏,或者坐在地上打游戏。

参观故宫、水立方、鸟巢和中国科技馆也是一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主打到此一游。

02

坐2小时车去北大

只逛了30分钟

和王珂相比,济宁妈妈小米是幸运的,起码带孩子进了北大校园。不过,也只逛了30分钟左右,在学校里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忙赶去圆明园。

她无奈地说:”花在路上的时间,比在校园里多,太不划算了!“

早上6点,她报的旅行团领队就已经在催大家赶紧集合。小米看着儿子睡眼惺忪的模样,不禁有些心疼,但也没办法。

大巴车6点半从郊区出发,导航显示50分钟的路程,一路堵车走了近2个小时,到北大已经8点多了。

这时的太阳非常毒辣,脸被晒得生疼,没过一会就大汗淋漓。她撑着伞,发现队伍已经排到20米开外,目测至少100人在排队,有的地方还拉着警戒线。

现场几十个保安和志愿者忙着维持秩序,大喊着“不要插队,注意安全”,一个个嗓子都哑了,看起来疲惫不堪。

其实,小米本来是想自己带孩子来北京玩的。儿子期末考试不错,这是早就答应好的奖励。

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带孩子来感受下顶级名校的学习氛围,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但在出发前,她发现清北虽然都恢复了校园参观,但因为需求实在太多,很难预约上。

无奈之下,她只能报了个研学团,起码不用操心行程。

不过体验之后,她才发现研学团也不靠谱。北大的打卡拍照点在西门,但预约参观入口在东门,他们先去西门排队拍照,绕了一大圈才到东门,因为不好停车,走了不少冤枉路。

更让她生气的是,等他们气喘吁吁到东门,已经过了参观时间。北大每天限额2000人,规定必须在预约时间点前后2小时进去,11点到14点不让进。

就这样,他们一上午都花在坐车、排队、等待上,原本计划半天的校园游,最终被压缩到不到1小时。在短暂的参观时间,领队还在推销校徽、书签、尺子等文创用品,体验感很差。

在未名湖畔拍照时,儿子已经困得眼睛都睁不开,小声跟她说:“妈妈,我再也不来研学了。”回家后,小米跟丈夫吐槽:“与其说是研学团,不如说是厌学团。”。

除了清华北大,今年央美、中传也很火,不少学艺术的孩子前去打卡,面临的情况大同小异。孩子们的名校朝圣,变成了走马观花式打卡。家长的身体和钱包,也都很受罪。

03

北京40度的高温

阻挡不了出行的步伐

几乎所有研学团,都会有一个叫“学霸分享”的特色项目。在家长和孩子们的想象中,这应该是干货满满的经验之谈,可实际上,大多形式大于内容。

北大学生一方分享了自己去研学团分享的经历。她在网上看到招募信息后报名,本来是想赚点兼职费,可发现这笔钱赚得于心不安。

她去的那个研学团,在北京郊区,很偏僻。当她看到周围荒凉的模样后,还发定位给好友报平安。

那里有三四百个孩子,住宿环境简陋极了。所谓辅导员,也是来兼职的,在雨中集合时都没有让孩子们撑伞。

有个小孩发烧了,父母要来探望,研学团负责人还笑着说:“就怪这孩子身体素质不行。”

她的分享本来是17:50开始,可实际上延迟了2个多小时。有的学生17:30就在等,但最后一班学生19:50才到。前面到的孩子,早已失去耐心。

看着满场的嘈杂,她完全不想照本宣科地念北大校史和学科分类,也不知道对一年级的小朋友讲这些有什么用。于是和其他3个同学商量,大家都速战速决。

没想到,他们言简意赅的发言,反而赢得了台下的夸奖。倒不是因为讲得有多好,而是时间短不啰嗦,孩子们可以更早休息。

白天顶着大太阳暴走,晚上还要团建听分享,成人都不一定能吃得消,更何况孩子。

这个夏天,北京的温度创下新高。

7月初,一位48岁的导游因热射病意外去世,带的就是研学团,连轴转了很多天。他的同行们,大多和他一样。

然而炎热的天气和类似的社会新闻,依旧阻挡不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北京市中心酒店一床难求,就连如家、速8等快捷酒店,也涨到了800以上。

根据携程《2023暑期预订趋势洞察报告》,北京位列2023年暑期热门目的地第一名。去哪儿网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机票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七成,亲子游成为暑期一大热点。

然而,大量研学团进入学校,也给师生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草地上的垃圾,无休止的吵闹,食堂里的喧哗,都让他们不胜其扰。

研学本身是好事,但因为一些研学团的敷衍,已经让孩子们的假期变了味。

或许对孩子们而言,比在名校人挤人更重要的,是父母们的高质量陪伴。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宗馥莉决战“影子夫人”:娃哈哈没有赢家的困局?
中国学生涌入伊利诺伊“玉米地”,中餐也“火”了
悲剧:中国父子德国溺亡,失踪一周后找到遗体
宗庆后杜建英合影曝光 女方主动又热情 看对方眼神…
53岁,她的10万积蓄消失在“养老金骗局”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好感度反超,美国全球民调出现“逆转”
开除一个被偷拍的女大学生,才是有损国格
美女议员AOC称川普是“强奸犯” 白宫官员:可悲可怜
知情人士:宗庆后不止四孩 顾虑公众形象未入家谱
宗馥莉叔叔批她自私:要那么多钱干么 天堂又不能用
宗馥莉的妈妈 才是狠人 以柔克刚 有容乃大
有损国格!一切西方伪史论 本质都是辱华的高级黑
消息人士:特朗普对俄变脸,普京“并不畏惧”
中领馆:所有在美中国公民尽快完成"海外公民登记"
巴西咖啡恐大涨!业者抢50%关税前加速向美国运货
国会推"尊严法案" 非法移民交$7000 可申请永久身份
全球民调曝"对中国改观",美国好感度仅剩35%
iPhone稀土不靠中国!苹果砸5亿建立美国供应链
全美炸锅!华裔夫妇找代孕疯狂生21娃 被剥夺监护权
别被川普“临阵软脚”骗了 他要的就是关税!越高越好…
川普突然变强硬真正原因,觉得自己被普京羞辱了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40度高温,在清华门口排队2小时,研学成了厌学

外滩TheBund 2023-07-19 08:48:15


不该变味的研学团

这个夏天,北京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清华北大门口。

早上7点多,参观通道还没放开,就挤满了穿着短袖的中小学生和家长。大家顶着烈日,满头大汗,在校门口拍照。导游们举着小旗子,让孩子们不要走散。

如果想要和门头单独合影,至少要排2个小时。排到的人一路小跑过去,摆出雷同的姿势,保安习以为常地指挥着,整个过程像流水线一样标准化。

住在附近的居民于心不忍:“在校门口看到很多孩子被非专业的带团导游呵斥,穿着不知被重复利用多少次的学士服拍照打卡,然后被驱赶着穿过危险的十字路口离开。“

浙江妈妈王珂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他参加了个北京研学团,6999元,5天4夜,主打北大清华游路线。

儿子去清华那天,气温飙升到近40度,空气干燥、炎热,周围人声嘈杂。在无聊而漫长的等待时间里,他根本没有心思欣赏名校风景,只想找个凉快的地方避避暑。

01

在门口等了1个小时

却没能进校园

王珂早在6月,就给儿子报好了研学团。

一天放学后,儿子拿回一个薄薄的小册子,是关于研学的介绍。“清北学霸面对面”这几个字,一下子吸引了她的目光。

她正愁假期给儿子安排点什么,现在三令五申不能补课,孩子在家也没事干。要是成天在空调房里刷手机、看电视,想想就头疼。

跟老公商量后,两人很快达成一致。出去研学起码能见见世面,哪怕学不到什么,起码锻炼了体力,接触了社会。去名牌大学熏陶下,说不定还能播下爱学习的种子。

她问儿子想不想去,还没出过省的他自然满口答应,想去看看课本里的故宫、长城、天安门。

研学团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亲子游,家长跟着去,一大一小14999元。另一种是孩子自己去,年龄在12周岁以上就行。

她就给儿子报了后者,本以为孩子走了,自己能清闲几天,没想到一路提心吊胆。

研学团本来说是20人的小团,实际上有50多人。因为团里人多,很难在市中心找到住宿位置,只能住在相对便宜的燕郊。

去清华那天,孩子们全部满头大汗,皮肤晒得黢黑黢黑的。王珂听儿子说,走在路上跟蒸笼似的,团里还有小孩热得流鼻血。她有些后悔,只能叮嘱儿子出门多带瓶水。

研学团的实际内容,也跟宣传差距很大。他们去的时候,正值清华管得最严的时候,说好能进学校的,结果等了快2小时,在校门口拍照后,就去了清华艺术博物馆。

孩子们以为自己进了清华园,实际上还是在校园外,这家博物馆付20元门票就可以参观。儿子告诉她,那些书画和艺术品都看不懂,老师根本不讲解,身边很多人在玩捉迷藏,或者坐在地上打游戏。

参观故宫、水立方、鸟巢和中国科技馆也是一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主打到此一游。

02

坐2小时车去北大

只逛了30分钟

和王珂相比,济宁妈妈小米是幸运的,起码带孩子进了北大校园。不过,也只逛了30分钟左右,在学校里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忙赶去圆明园。

她无奈地说:”花在路上的时间,比在校园里多,太不划算了!“

早上6点,她报的旅行团领队就已经在催大家赶紧集合。小米看着儿子睡眼惺忪的模样,不禁有些心疼,但也没办法。

大巴车6点半从郊区出发,导航显示50分钟的路程,一路堵车走了近2个小时,到北大已经8点多了。

这时的太阳非常毒辣,脸被晒得生疼,没过一会就大汗淋漓。她撑着伞,发现队伍已经排到20米开外,目测至少100人在排队,有的地方还拉着警戒线。

现场几十个保安和志愿者忙着维持秩序,大喊着“不要插队,注意安全”,一个个嗓子都哑了,看起来疲惫不堪。

其实,小米本来是想自己带孩子来北京玩的。儿子期末考试不错,这是早就答应好的奖励。

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带孩子来感受下顶级名校的学习氛围,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但在出发前,她发现清北虽然都恢复了校园参观,但因为需求实在太多,很难预约上。

无奈之下,她只能报了个研学团,起码不用操心行程。

不过体验之后,她才发现研学团也不靠谱。北大的打卡拍照点在西门,但预约参观入口在东门,他们先去西门排队拍照,绕了一大圈才到东门,因为不好停车,走了不少冤枉路。

更让她生气的是,等他们气喘吁吁到东门,已经过了参观时间。北大每天限额2000人,规定必须在预约时间点前后2小时进去,11点到14点不让进。

就这样,他们一上午都花在坐车、排队、等待上,原本计划半天的校园游,最终被压缩到不到1小时。在短暂的参观时间,领队还在推销校徽、书签、尺子等文创用品,体验感很差。

在未名湖畔拍照时,儿子已经困得眼睛都睁不开,小声跟她说:“妈妈,我再也不来研学了。”回家后,小米跟丈夫吐槽:“与其说是研学团,不如说是厌学团。”。

除了清华北大,今年央美、中传也很火,不少学艺术的孩子前去打卡,面临的情况大同小异。孩子们的名校朝圣,变成了走马观花式打卡。家长的身体和钱包,也都很受罪。

03

北京40度的高温

阻挡不了出行的步伐

几乎所有研学团,都会有一个叫“学霸分享”的特色项目。在家长和孩子们的想象中,这应该是干货满满的经验之谈,可实际上,大多形式大于内容。

北大学生一方分享了自己去研学团分享的经历。她在网上看到招募信息后报名,本来是想赚点兼职费,可发现这笔钱赚得于心不安。

她去的那个研学团,在北京郊区,很偏僻。当她看到周围荒凉的模样后,还发定位给好友报平安。

那里有三四百个孩子,住宿环境简陋极了。所谓辅导员,也是来兼职的,在雨中集合时都没有让孩子们撑伞。

有个小孩发烧了,父母要来探望,研学团负责人还笑着说:“就怪这孩子身体素质不行。”

她的分享本来是17:50开始,可实际上延迟了2个多小时。有的学生17:30就在等,但最后一班学生19:50才到。前面到的孩子,早已失去耐心。

看着满场的嘈杂,她完全不想照本宣科地念北大校史和学科分类,也不知道对一年级的小朋友讲这些有什么用。于是和其他3个同学商量,大家都速战速决。

没想到,他们言简意赅的发言,反而赢得了台下的夸奖。倒不是因为讲得有多好,而是时间短不啰嗦,孩子们可以更早休息。

白天顶着大太阳暴走,晚上还要团建听分享,成人都不一定能吃得消,更何况孩子。

这个夏天,北京的温度创下新高。

7月初,一位48岁的导游因热射病意外去世,带的就是研学团,连轴转了很多天。他的同行们,大多和他一样。

然而炎热的天气和类似的社会新闻,依旧阻挡不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北京市中心酒店一床难求,就连如家、速8等快捷酒店,也涨到了800以上。

根据携程《2023暑期预订趋势洞察报告》,北京位列2023年暑期热门目的地第一名。去哪儿网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机票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七成,亲子游成为暑期一大热点。

然而,大量研学团进入学校,也给师生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草地上的垃圾,无休止的吵闹,食堂里的喧哗,都让他们不胜其扰。

研学本身是好事,但因为一些研学团的敷衍,已经让孩子们的假期变了味。

或许对孩子们而言,比在名校人挤人更重要的,是父母们的高质量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