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端午节甜粽党和咸粽党的争论是怎么出现的?

端午节甜粽党和咸粽党的争论是怎么出现的?

文章来源: 光电科技君 于 2023-06-22 08:52:3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没有网络的时候,你吃你的甜粽子,我吃我的咸粽子,本就是“万物皆可包”,但是一旦网络连接起来之后,就逐渐变成“甜咸之争”,几乎每一年你都能惊叹一下:这个也能包粽子?

粽子、咸鸭蛋

大家知道,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插艾草已经成了习惯,但是具体到细节上,大家拿到网络上讨论时就出现了分歧:甜咸之争。而粽子也穿越千年,逐渐成就了今天的家族盛世。

春秋时,粽子还叫“角黍”,将黍米包进菰叶,作为代替牛头,用来祭祀。不甜也不咸,也就是大黄米的味道;

百越时,竹筒装上黍米,密封后煮熟成为“筒粽”,也就是古老的“竹筒饭”,同时还是黍米饭原来的味道;

竹筒饭也有甜咸之争

东汉时,开始将草木灰过滤,获得天然的碱水,黍米经过碱水的浸泡,蒸出的碱水粽松软香甜;

东汉末年,南北地域的人们开始将配料加入到粽子里,这一添加一发不可收拾。正如“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晋代时,添加了加蜜蒸煮的益智仁和蜜枣口味十分受欢迎,成为了高档礼品,甜粽子登上历史舞台。甜与咸的纷争也就此展开;

加糖还是加盐是个哲学问题

南北朝时期,屈原的故事与粽子结合在一起,人们开始在粽子中加入肉类、板栗、红枣和赤豆,并把粽子当作礼物互相赠送。

唐朝时,白米粽子切片淋上蜂蜜时难得的佳宴,日本此时也将粽子传到了国内,学起了大唐的习俗,做起了甜粽子。

把杨梅包进粽子,还是苏轼会玩

宋朝时,文人墨客既会吃还会玩,苏东坡在杨梅成熟的时候,将其包进了粽子了,“杨梅粽子”的出现,意味着——万物皆可包。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围绕粽子的玩法——包粽子比赛,拆粽子比叶子长短……

其实,没有屈原也有粽子

元朝时,本地人不在拘泥于使用菰叶包粽子,箬叶、芦苇叶,只要是端午时节能使用的宽叶子,都被拿来包过粽子。一些坚果,比如松子仁、胡桃、巴旦木也被包进了粽子里。

如果说,历史上这些都只是甜粽子的话,咸粽子从明朝开始出现。有人将肉馅包进粽子,结果出奇的好吃,于是什么蛋黄、火腿、咸肉等等都开始进入粽子的“内心”。

想包什么由自己

后来,能包进粽子里的东西再也说不清了,随心所欲,完全是个人喜好。正如豆腐脑的甜咸之争一样,甜粽党和咸粽党的出现,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会影响人们对粽子口味的的选择。比如,南方地区更倾向于甜粽子,而北方地区更喜欢咸粽子。

不光口味不同,粽子的形状也不同

主要原因还是食物的演变造成的,起初粽子只是简单的白米粽,碱水粽。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各地将土特产加入到粽子中,甜与咸的阵容就越来强大。

食材和制作方法:粽子的食材和制作方法也会影响人们的口味偏好。例如,用糯米、红枣、豆沙等食材制作的甜粽子,口感柔软、甜美;而用糯米、肉类、蛋黄等食材制作的咸粽子,口感香鲜、咸润。

粽子里面包什么?还是需要妈妈们创新

时代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口味偏好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导致一些人更愿意选择低糖、低脂、低盐的甜咸粽子。

从历史、文化、食材和制作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口味偏好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真正能形成“党争”的气氛还是源于网络,本来就是“十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

祝愿大家端午安康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美食与时俱进,当大家在网上晒美食的时候,所谓的“甜粽党和咸粽党之争”也就出现了。但是,这样的争论是一种喜悦,也是一种分享,更是一份祝福。

查看评论(4)

24小时热点排行

全美炸锅!华裔夫妇找代孕疯狂生21娃 被剥夺监护权
中国女勒索美国公民结婚索要绿卡?引极大关注
国会推"尊严法案" 非法移民交$7000 可申请永久身份
黄仁勋身穿唐装、中文演讲,在链博会上说了啥?
华裔夫妇疯狂代孕案中案:保姆涉虐童遭FBI通缉

24小时讨论排行

宗庆后杜建英合影曝光 女方主动又热情 看对方眼神…
有损国格!一切西方伪史论 本质都是辱华的高级黑
印度空难后"东航惨案"被提,"可能危及国安"会被尘封吗?
马斯克密集发文猛烈抨击特朗普“爱泼斯坦案是骗局”
美女议员AOC称川普是“强奸犯” 白宫官员:可悲可怜
中国好感度反超,美国全球民调出现“逆转”
别被川普“临阵软脚”骗了 他要的就是关税!越高越好…
宗馥莉的妈妈 才是狠人 以柔克刚 有容乃大
苦吞50%关税!巴西总统鲁拉"强硬杠上川普"民调反涨
移民这局赢了!川普政府想拔他绿卡"法院2理由推翻"
宗馥莉叔叔批她自私:要那么多钱干么 天堂又不能用
卡尔森率领忧心忡忡的MAGA斗士们 质疑特朗普
《竹林女儿》:离散和跨国收养,一对双胞胎的命运回响
川普:中国很快会处死芬太尼制造者 北京:责任在美国自身
澳总理:中国洋溢自信和创新 成都建筑前所未见
川普宣布可口可乐"改配方",喊:就是比较好喝!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端午节甜粽党和咸粽党的争论是怎么出现的?

光电科技君 2023-06-22 08:52:34

没有网络的时候,你吃你的甜粽子,我吃我的咸粽子,本就是“万物皆可包”,但是一旦网络连接起来之后,就逐渐变成“甜咸之争”,几乎每一年你都能惊叹一下:这个也能包粽子?

粽子、咸鸭蛋

大家知道,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插艾草已经成了习惯,但是具体到细节上,大家拿到网络上讨论时就出现了分歧:甜咸之争。而粽子也穿越千年,逐渐成就了今天的家族盛世。

春秋时,粽子还叫“角黍”,将黍米包进菰叶,作为代替牛头,用来祭祀。不甜也不咸,也就是大黄米的味道;

百越时,竹筒装上黍米,密封后煮熟成为“筒粽”,也就是古老的“竹筒饭”,同时还是黍米饭原来的味道;

竹筒饭也有甜咸之争

东汉时,开始将草木灰过滤,获得天然的碱水,黍米经过碱水的浸泡,蒸出的碱水粽松软香甜;

东汉末年,南北地域的人们开始将配料加入到粽子里,这一添加一发不可收拾。正如“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晋代时,添加了加蜜蒸煮的益智仁和蜜枣口味十分受欢迎,成为了高档礼品,甜粽子登上历史舞台。甜与咸的纷争也就此展开;

加糖还是加盐是个哲学问题

南北朝时期,屈原的故事与粽子结合在一起,人们开始在粽子中加入肉类、板栗、红枣和赤豆,并把粽子当作礼物互相赠送。

唐朝时,白米粽子切片淋上蜂蜜时难得的佳宴,日本此时也将粽子传到了国内,学起了大唐的习俗,做起了甜粽子。

把杨梅包进粽子,还是苏轼会玩

宋朝时,文人墨客既会吃还会玩,苏东坡在杨梅成熟的时候,将其包进了粽子了,“杨梅粽子”的出现,意味着——万物皆可包。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围绕粽子的玩法——包粽子比赛,拆粽子比叶子长短……

其实,没有屈原也有粽子

元朝时,本地人不在拘泥于使用菰叶包粽子,箬叶、芦苇叶,只要是端午时节能使用的宽叶子,都被拿来包过粽子。一些坚果,比如松子仁、胡桃、巴旦木也被包进了粽子里。

如果说,历史上这些都只是甜粽子的话,咸粽子从明朝开始出现。有人将肉馅包进粽子,结果出奇的好吃,于是什么蛋黄、火腿、咸肉等等都开始进入粽子的“内心”。

想包什么由自己

后来,能包进粽子里的东西再也说不清了,随心所欲,完全是个人喜好。正如豆腐脑的甜咸之争一样,甜粽党和咸粽党的出现,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会影响人们对粽子口味的的选择。比如,南方地区更倾向于甜粽子,而北方地区更喜欢咸粽子。

不光口味不同,粽子的形状也不同

主要原因还是食物的演变造成的,起初粽子只是简单的白米粽,碱水粽。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各地将土特产加入到粽子中,甜与咸的阵容就越来强大。

食材和制作方法:粽子的食材和制作方法也会影响人们的口味偏好。例如,用糯米、红枣、豆沙等食材制作的甜粽子,口感柔软、甜美;而用糯米、肉类、蛋黄等食材制作的咸粽子,口感香鲜、咸润。

粽子里面包什么?还是需要妈妈们创新

时代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口味偏好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导致一些人更愿意选择低糖、低脂、低盐的甜咸粽子。

从历史、文化、食材和制作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口味偏好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真正能形成“党争”的气氛还是源于网络,本来就是“十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

祝愿大家端午安康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美食与时俱进,当大家在网上晒美食的时候,所谓的“甜粽党和咸粽党之争”也就出现了。但是,这样的争论是一种喜悦,也是一种分享,更是一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