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入侵”设计领域,会完全替代设计师吗?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自从 ChatGPT 问世,哪些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一直是热门话题," 因为 AI 失业的人出现了 " 这样的话题屡上热搜。但与过去 " 机器人替代体力劳动者 " 不同的是,这次 AI 浪潮影响最大的是脑力劳动者。

比如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成为设计师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输入想法,AI 就能生成创意十足的设计作品。这对于设计行业究竟是一次冲击,还是机遇?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像平面设计这样的专业还值得学习吗?



△ AI 生成图 GAO 供图

AI 时代,人人都是设计师

你是否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过一张上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情侣照片?男女生穿着夹克和牛仔裤,并排坐在屋顶上,看起来和大多数情侣并无区别。其实,这是一张由 AI 生成的 " 假照片 ",你是否感到惊讶?



△ Midjourney 出圈的中国情侣图

这张图片正是由时下最火的一款 AI 绘画工具 Midjourney 生成的。它的强大在于,能够根据你所给的任何文本,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生成相应的图像,甚至能够一次生成四种不同风格的图片供你选择。

像 Midjourney 这样采用自然语言交互生成式 AI 的诞生,意味着设计的门槛变得很低。因为即便你对艺术一无所知,你也可以通过给它输入一些关键词,从而得到一幅不亚于专业画家的艺术作品。



△ AI 生成图 GAO 供图

如果你是行业中资历不算深厚的初级设计师,那么你或许要小心了。因为对于要求没那么高的设计任务,AI 已经能够出色地完成。不过,如果你能利用 AI 来为自己的工作增加效率,或许你能够成为 " 吃香 " 的那一批人。

智联招聘、BOSS 直聘等招聘网站上,已经开始出现要求会使用 AI 绘画工具的职位描述,甚至出现了 Midjourney 专设岗。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 AI 参与你的工作,但是它的的确确正在受到很多公司的青睐。因为人工智能大大提高了出图率,甚至可以优化一个设计团队的工作量,只需要部分设计师参与核心设计。AI 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让各大公司很难拒绝利用它完成更多的项目。



△招聘网站上出现要求会使用 AI 绘画软件的职位

原创的设计,正在受到来自 AI 的挑战。

AI 改变设计,设计师们的反应如何

王奇霖目前是某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包装设计方向的研究生。工作一年后,他选择再次回到校园,提升自己的能力。2022 年 7 月,彼时正是 Midjourney 进入公开测试阶段,作为行业相关的绘图工具,王奇霖很早就体会到了这个工具的优势。



△ AI 生成图 王奇霖供图

"AI 其实会弥补设计师的一些不足之处。" 王奇霖坦言,自己在插画设计上有短板,而通过 AI,自己只需要将想要的效果输进去,很快就能得到初步的作品,只需要加工修改即可。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了自己的学习成本。

设计的门类有很多种,设计师们往往只能专注于某一领域,但也不能完全放弃其他形式。王奇霖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让自己重新看待设计领域的学习。" 许多创意和想法可以直接转化为设计作品,而无需去过多地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在我看来,人机协同的概念将很快变为现实。"



△ AI 生成图 王奇霖供图

但是 AI 还是让他产生了不小的危机感。" 我特意问了自己在国外学习计算机的同学,他告诉我,如果我们能够主动拥抱新技术,就算工作要被取代,你也是最后一个被替代的。" 朋友的话启发了王奇霖,王奇霖更愿意乐观地去面对 AI 的未知性,这也是他主动接触 AI 的原因之一。



△ AI 生成图 王奇霖供图

不过在王奇霖看来,AI 目前更像是一个辅助性工具,要说替代,还为时较早。" 目前这个工具首先不能替代我们去和顾客沟通,其次想要得到你理想中的效果,还是需要使用者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王奇霖记得自己有一次为了让 AI 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大概花了两个小时训练它。

设计博主 GAO 是就读于伦敦艺术大学的设计硕士,平时在个人的社交账号上也会分享 AI 绘画的教程,虽然拿到了设计行业的 offer,但最终没有选择从事对口工作。" 我学的是交互设计,现在行业变得饱和,研究生毕业后反而比本科时更难找工作。"GAO 说。



△设计博主 GAO

最终,今年 5 月份,GAO 选择从设计师转行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工程师,但谈及 AI 是否是影响他转行的因素,他并不这么认为。" 转行是因为不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目前我身边还没有出现因为 AI 转行的人,只能说 AI 助推了大家做出不同选择。"

在 GAO 眼中,现在 AI 还不能替代设计的大部分工作。" 设计的门类有很多,AI 可能在视觉设计的作用大一些,但在我学习的交互设计上,它发挥的作用就小一点。"GAO 进一步解释,交互设计十分注重逻辑性,这就需要设计师和上下游沟通协作。



△ AI 生成图 GAO 供图

GAO 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以微信界面为例,其底部有四个图标,每个图标有对应的功能,AI 可以帮助你完成图标的视觉设计,比如图标是一个指南针或者头像。但是底部放四个还是五个图标,这就需要设计师思考其间的逻辑。GAO 认为现阶段 AI 更像是一个辅助性工具,能够提升设计的效率,并非设计师的替代品。

AI 作品的著作权算谁的?仍很模糊

今年 3 月,鉴于近年来 AI 领域的迅速发展,美国版权局出台了针对 AI 生成作品的版权注册指南。指南中提到,申请版权保护的人必须声明作品中包含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并简要描述人对该作品的贡献。

在国际上,大多数现行法律都仍然建立在以人为核心的基础上。也就是多数人都认可,受到版权保护作品的作者,应该是人,而不是生成式 AI。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徐珉川告诉记者,AI 生产有三个环节涉及版权问题。一是输入数据,即对 AI 进行训练。在中国现行法律中,预训练的数据是要获得授权的,所以给 AI" 投喂 " 的训练材料应是有授权的;二是对 AI 训练这个行为本身;三是利用训练好的 AI 生成了新的作品,作品判定给谁。

" 虽然 AI 具有创造作品的能力,但这背后还是离不开人的深度参与,人的参与度越高,产生的作品才会效果更好、价值更高。所以法律即便给予 AI 作品著作权的保护,也是基于人的创造性。" 徐珉川提到,今年 4 月网信部门公开征求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 ( 征求意见稿 ) 》的意见,也是意在将 AI 控制在 " 工具 " 属性上,而并非赋予其法律主体的地位。

在徐珉川看来,处理这一类争议不仅会涉及到《著作权法》,可能还会涉及到《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所以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不同的法律协调在一起。

北京炜衡(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胡晓闻同样认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技的发展不应该是对立的,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是有限的保护。" 鉴于法律有滞后性的特点,我们往往要参考技术发展的程度,才能够制定具体的法律。"

胡晓闻认为,如果要将 AI 作品纳入法律保护之中,务必要先完善当前的知识产权体系。现阶段来看,由于 AI 不具备自然人人格,著作权可能归属于软件开发者、软件使用者或投资方,而判给谁则要视情况而定。

在胡晓闻看来,给 AI 赋予法律主体地位要慎重,这将对整个法律体系造成冲击,同时也会造成不法分子利用 AI 钻空子的现象,时下的 AI 诈骗就是一种佐证。"AI 入法的影响将是一系列的,以保护期长短为例,我国法律对自然人作品的保护期是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 50 年,这个时间对于 AI 技术的发展是否合适?因此立法时,需要懂法和懂技术的人一同商讨。" 胡晓闻说。

" 如果 AI 仅仅是通过收集信息后对他人的成果进行二次加工,那么其生成的作品就算受到保护,保护力度也不会很大,且保护期应当缩短。" 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吕金艳律师告诉记者,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AI 的创作训练建立在大量学习他人作品的基础上,那么就有可能涉及侵权的问题。但是如果把 AI 作品认定为无版权,又会打消设计师们创作的热情。" 吕金艳认为,对于 AI 作品的著作权界定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AI 已来,给自己多一点信心

实际上,每隔几年,AI 威胁论似乎就会出现一次。当记者在网络上搜索 "AI+ 设计师 + 人工智能 " 时,发现早在三四年前的时候,就有很多讨论 " 设计师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 的文章。

那么在业界大佬的眼中,AI 会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5 月 27 日,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近期公开演讲中表示,AI 会改变每一个工作,大幅提升工程师、设计师、艺术家等的工作表现。" 你们之前的每个世代,拥抱科技以获得成功。每个公司与你必须学会利用 AI 的优势,在 AI 的帮助下做出惊人成就。"

讨论 " 是否会被替代 " 的话题无可厚非,至少现阶段来看,人还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生产力。但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多高,能够在日益变化的时代之下生存下来的几率就越大。或许,需要担忧的,不是作为人的工作价值是否在下降,而是自己能否学习并运用好这些新技术,为工作赋能。

AI 的出现已经是不可倒退的事实,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机的出现,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却依旧没有完全替代人工。生成式 AI 的出现,也许比起一次大规模的行业冲击,更是一次能够让设计师们重新审视设计本质的机会。

在《第一财经》发布的《2023 年设计趋势报告》中,开篇这样写道:尽管在过去一年中,对于设计行业来说,有许多艰难的时刻,但只要人们仍然在活动、在消费、在思考,就一定会有新鲜事。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动脑的玩完,动手的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