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全球首个人造子宫来了?设想用于早产儿

全球首个人造子宫来了?设想用于早产儿

文章来源: 健康时报 于 2023-06-04 07:20:4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建设75个实验室,并储存30000个人造子宫舱,或将实现体外培育胎儿。”6月3日,生物学家Hashem Al-Ghaili 发布的“人造子宫”话题引发热议。

6月4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李艳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人造子宫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成熟,该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造子宫的应用会带来伦理问题,包括对生命的处理和胎儿和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系。人造子宫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还没有排除是否会对胎儿带来感染、血栓等伤害。

人造子宫舱

人造子宫的基本原理是将孕育胎儿所需的物质(氧气、养分、激素等)和条件(温度、湿度、压力等)模拟出来,构建出一个类似母体的身体环境,使胎儿能够在其中生长、发育。

李艳萍介绍,人造子宫曾被设想用于早产儿救治上,早产儿出生后生存率较低,需要通过各种养护救治措施才能存活。人造子宫模拟了母亲的子宫环境,把早产儿放到人造子宫里,早产儿可以在人造子宫里延长自身在子宫里的时间,也相当于延长了孕育时间,使婴儿的脏器等各方面都发育成熟了以后再出生,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主要是解决了早产问题。

此外,人造子宫还解决不能生孩子人群的问题,比如先天无子宫、因疾病行宫切除、子宫严重损伤不能恢复的患者,通过借助人工子宫的形式去去怀孕,人造子宫对这些人来说有一定好处。

“但如果能够正常怀孕的群体用人造子宫孕育孩子,这就涉及到伦理问题,道德上是不符合的,也是不被允许的。”李艳萍提醒,对于这些技术,仍需怀有一定的担忧,人体子宫本身是适应胎儿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来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的各种需求,但人造子宫是否能够模拟出这样一个过程,其实挺难的;孩子出生以后,在没有胎教,缺少与母体沟通交流的情况下,母子亲情是否会受到影响都存在很大的疑惑。

李艳萍提醒,“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人造子宫的进步和创新,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项技术的利与弊,以确保它的合理使用,并防止任何滥用的情况发生。”

查看评论(1)

24小时热点排行

近代最大规模缠斗!125架战机激战1小时 38人丧命
曼谷大楼"工程师签名"竟是假的,30人宣称身分遭冒用
快讯!梵蒂冈冒白烟 新教皇当选
中国国家卫健委最新发文 大批医院要开设这个科室
铁棒殴打、强行剃发 两华裔少女遭15人暴力围殴

24小时讨论排行

散播假消息?印驳斥“巴击落军机”:拿旧照发文
沈阳将举行纪念苏军“不朽军团”游行 中小学生也参加
川普对等关税第一国!美国与英国签署贸易协议
习近平冒着无人机袭击的危险来到莫斯科
纽约时报: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经终结
印巴爆发近20年最严重冲突后,莫迪首次发声
普京和习近平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强调中俄互信
中又赢?巴基斯坦证实:使用J10战机击落印军“阵风”
习近平告诉普京 面对“霸权骚扰”他与俄罗斯站在一起
不减息!川普发文大骂鲍威尔:蠢材 什么都不懂
纽约时报:习近平访俄为中国拉拢欧洲的努力蒙上阴影
印度称摧毁巴防空系统 遭嘲讽:派几架阵风来查看
被拜登怼急眼,白宫怒批:他是国家之耻
中国同意与美国谈判,但仍可能坚持强硬立场
中西医之争,到底是哪一个更厉害?
印度空袭巴基斯坦后巴方报复是否无可避免?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全球首个人造子宫来了?设想用于早产儿

健康时报 2023-06-04 07:20:44

“建设75个实验室,并储存30000个人造子宫舱,或将实现体外培育胎儿。”6月3日,生物学家Hashem Al-Ghaili 发布的“人造子宫”话题引发热议。

6月4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李艳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人造子宫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成熟,该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造子宫的应用会带来伦理问题,包括对生命的处理和胎儿和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系。人造子宫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还没有排除是否会对胎儿带来感染、血栓等伤害。

人造子宫舱

人造子宫的基本原理是将孕育胎儿所需的物质(氧气、养分、激素等)和条件(温度、湿度、压力等)模拟出来,构建出一个类似母体的身体环境,使胎儿能够在其中生长、发育。

李艳萍介绍,人造子宫曾被设想用于早产儿救治上,早产儿出生后生存率较低,需要通过各种养护救治措施才能存活。人造子宫模拟了母亲的子宫环境,把早产儿放到人造子宫里,早产儿可以在人造子宫里延长自身在子宫里的时间,也相当于延长了孕育时间,使婴儿的脏器等各方面都发育成熟了以后再出生,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主要是解决了早产问题。

此外,人造子宫还解决不能生孩子人群的问题,比如先天无子宫、因疾病行宫切除、子宫严重损伤不能恢复的患者,通过借助人工子宫的形式去去怀孕,人造子宫对这些人来说有一定好处。

“但如果能够正常怀孕的群体用人造子宫孕育孩子,这就涉及到伦理问题,道德上是不符合的,也是不被允许的。”李艳萍提醒,对于这些技术,仍需怀有一定的担忧,人体子宫本身是适应胎儿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来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的各种需求,但人造子宫是否能够模拟出这样一个过程,其实挺难的;孩子出生以后,在没有胎教,缺少与母体沟通交流的情况下,母子亲情是否会受到影响都存在很大的疑惑。

李艳萍提醒,“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人造子宫的进步和创新,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项技术的利与弊,以确保它的合理使用,并防止任何滥用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