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经济“长冠效应”正在显现

中国经济“长冠效应”正在显现

文章来源: 联合早报 于 2023-05-14 08:21:5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也许在2023年裡,大家更需要比拼的不是有多高速的增长,而是谁更能保住元气。

世界卫生组织上星期宣佈对冠病疫情“取消关注”,标志著这场全球大流行病的正式结束,但是对中国来说,三年防疫与封控的消极影响显然未消散,其长尾效应还可能愈来愈清晰。

医学专家把冠病对患者健康造成的长期伤害称为“long covid(长新冠)”,即患者在感染后承受长期痛苦。这种长尾效应也会发生在经济层面,中国舆论把它称为“伤痕效应”。人民银行官员不久前引述调查指出,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消费意愿尤其是大宗消费需求回升需要时间。

伤痕效应未消退并不可怕,让人担忧的是,在疫情开放初期的消费市场升温只是短暂的报复性反弹,真正的伤痕效应还会持续凸显。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经济遭受重创。昔日人满为患的影院、商业街曾经门可罗雀。如何在疫后重新恢复消费,促进内需将是复工之后的另一个重要问题。(Reuters)

中国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刚公佈反映物价走势的4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中国4月份CPI同比上涨0.1%,创2021年2月以来新低,且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0.4%。这是中国CPI涨幅连续三个月回落。

在消费者的感受上,物价涨不起来是件好事,但是从经济角度看却是警讯,反映了内需不足,印证消费者的心态已经改变,经三年疫情防控打击后更希望存钱,对未来的信心也不足。中国当前低迷的青年就业形势想必也抑制了消费。

中国政府为2023年定下的CPI预期目标涨幅是3%左右,现实与官方预期有不小差距。

同月,CPI的先行指标PPI同比下降3.6%,是连降第七个月下降,降幅连续第四个月扩大,也高于预期。经济分析师指出,中国虽未进入典型的通缩区间,但“类通缩”的压力正加剧,非常需要政策发力提振经济。

眼下,内需不足、经济欲振乏力的讯号表现在各个方面,从宏观与微观层面都能观察到。

比如,上星期公佈的中国海关资料显示,4月份的出口增长减缓,进口更是锐减7.9%。据记者在市面上採访,景区商贩与民宿业者反映,五一假期期间的实况是人流多消费少,与疫情前相比营业额相差至少三成,甚至“还没有过年的时候、刚放开的时候好”。这个情况表现在官方资料上,就是五一期间全国出行人数较2019年增长19%,但旅游收入仅增长微不足道的0.66%。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有华人靠拍照举报年赚$70多万 议员怒:制度被玩坏了
白壳蛋和褐壳蛋哪个更健康?真相超乎你想像
姓袁的历史老师 为何能3次准确预言俄乌战争走向?
深有同感:有股力量拖拽着几乎所有人向下坠落
美国“裁员潮”密集爆发,就业市场警报拉响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国民主党人曼达尼当选纽约市长:他将在任期内做什么
曼达尼组建全女性过渡团队,为纽约市长工作做准备
"去建设银行山东东营支行取现,我竟被银行报警了"
奥巴马向共和党喊话:千万家庭或面临饥饿寒冬
川普回应曼达尼:对我客气点 你很多东西要我批呢
曼达尼当选 华尔街严阵以待 企业纷纷搬家
罕见的文坛天才,30年了,她无可替代
重磅!佩洛西宣布不再连任议员 闯荡美政坛近40年…
听证会上,特朗普关税政策遭美国高院大法官围攻
特朗普:习近平两侧官员坐姿端正 不敢回答我问话…
曼达尼成纽约市长 演说频批总统 川普:一切就此开始
纽约和伦敦市长都是南亚穆斯林,共同对抗右翼势力
中国高官不敢回答川普 被疑是他:习近平黑色幽默
马斯克疯狂设想:用AI卫星遮住太阳降温
美国纽约市及地方选举:民主党大胜背后的四大意义
川普关税案"2派大法官都质疑",最高法院最快几周内裁决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经济“长冠效应”正在显现

联合早报 2023-05-14 08:21:56

也许在2023年裡,大家更需要比拼的不是有多高速的增长,而是谁更能保住元气。

世界卫生组织上星期宣佈对冠病疫情“取消关注”,标志著这场全球大流行病的正式结束,但是对中国来说,三年防疫与封控的消极影响显然未消散,其长尾效应还可能愈来愈清晰。

医学专家把冠病对患者健康造成的长期伤害称为“long covid(长新冠)”,即患者在感染后承受长期痛苦。这种长尾效应也会发生在经济层面,中国舆论把它称为“伤痕效应”。人民银行官员不久前引述调查指出,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消费意愿尤其是大宗消费需求回升需要时间。

伤痕效应未消退并不可怕,让人担忧的是,在疫情开放初期的消费市场升温只是短暂的报复性反弹,真正的伤痕效应还会持续凸显。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经济遭受重创。昔日人满为患的影院、商业街曾经门可罗雀。如何在疫后重新恢复消费,促进内需将是复工之后的另一个重要问题。(Reuters)

中国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刚公佈反映物价走势的4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中国4月份CPI同比上涨0.1%,创2021年2月以来新低,且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0.4%。这是中国CPI涨幅连续三个月回落。

在消费者的感受上,物价涨不起来是件好事,但是从经济角度看却是警讯,反映了内需不足,印证消费者的心态已经改变,经三年疫情防控打击后更希望存钱,对未来的信心也不足。中国当前低迷的青年就业形势想必也抑制了消费。

中国政府为2023年定下的CPI预期目标涨幅是3%左右,现实与官方预期有不小差距。

同月,CPI的先行指标PPI同比下降3.6%,是连降第七个月下降,降幅连续第四个月扩大,也高于预期。经济分析师指出,中国虽未进入典型的通缩区间,但“类通缩”的压力正加剧,非常需要政策发力提振经济。

眼下,内需不足、经济欲振乏力的讯号表现在各个方面,从宏观与微观层面都能观察到。

比如,上星期公佈的中国海关资料显示,4月份的出口增长减缓,进口更是锐减7.9%。据记者在市面上採访,景区商贩与民宿业者反映,五一假期期间的实况是人流多消费少,与疫情前相比营业额相差至少三成,甚至“还没有过年的时候、刚放开的时候好”。这个情况表现在官方资料上,就是五一期间全国出行人数较2019年增长19%,但旅游收入仅增长微不足道的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