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为了“创城”,西安这个村连菜都不准种了

为了“创城”,西安这个村连菜都不准种了

文章来源: 狐度观察 于 2023-04-03 18:41:4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这些年,各地为了创建文明城市,闹出不少笑话。这不,西安有个村庄,近日为了“创城”,竟然发文禁止村民在房前屋后栽种黄瓜、西红柿、丝瓜等带藤类瓜果,一经发现,直接拆除。这个通告让很多人哭笑不得:什么时候,创建文明城市,连菜都不准种了?

这个村庄位于西安市鄠邑区。最初是4月1日,网友在网上爆料。次日,鄠邑区甘亭街道回应称,村子开展村容村貌提升活动,村干部因落实个人管理责任迫切,拔高要求,在微信群发布了不当倡议。街道已要求村委会纠正不当倡议,及时向村民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对相关村干部进行了批评教育。

言外之意,严禁村民在房前屋后种菜,是村干部的主意,同街道无关,也跟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无关。问题是,当地说了,该村庄属城乡结合部,布局为统一规划建设的2层联排房屋,各家各户无围墙,属于开放庭院。村民在院子里种点蔬菜瓜果,应该是常态。没有上级给的压力,没有上面对村容村貌“突然拔高了”的要求,村干部怎么会一反常态,不让村民种呢?

即便是村干部私自加码,很多人也不解为何会有种菜禁令。院子里种满五颜六色的蔬菜,挂满绿藤瓜果,鸡鸣狗叫,炊烟袅袅,是乡村生活让人神往的魅力之一。就算村子里要改善村容村貌,要配合文明城市的创建,这些生趣盎然的菜园风景,也应该是美丽乡村的加分项,怎么到了有些人眼里,就成了文明的障碍物,成了不得不剥离的选项呢?

个中原因不难理解。同之前某地城管收走超市门口孩子写作业桌子一样,基层干部们在意的不是人们的便利和生活的自然形态,而是整齐化一。正如沿街店铺门口必须空空荡荡,没有杂物干扰视线,村庄里开放式庭院,也必须统一标准,空无一物。平日村民种什么菜,都是自发选择,你家种西红柿,我家种西葫芦,一家有一家的规格和搭配,合在一起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美感。但在基层干部们眼里,美不美的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领导挑出毛病,挑出任何一丝的杂乱感。

类似的场景大家其实不陌生。新闻底下,有人说,因为“创城”,自己家的平房屋顶上不能放东西,种菜一样不被允许。有人吐槽,一到“创城”,“创卫”,家里的鸡鸭都得关起来,房子前面不能堆放柴火、农具也要收进屋里。有人说自家屋前花盆里种的蔬菜给人拔得精光,家门口贴的对联也被人撕掉,店门口不能摆绿植,家附近的菜市场连关了好几天。网友们来自天南海北,经历的事各有不同,但疑惑却很一致:“创城”五花八门,却没有一个是为自己提供方便的。“创城”到底是为了什么?

“创城”到底在创什么,我还真认真去搜了搜。“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标准有100多项考核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政务环境是否廉洁高效、法制环境是否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是否规范守信,城市环境是否有序整洁等。但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些内容,也不知道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只知道,当街上的城管人员和环卫人员突然多了,小商贩和蹬三轮的少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又要开始了。

其实,仔细去看文明城市的测评标准,就会知道,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个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事情。法制环境的进步、市场环境的完善、市民道德素质的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难通过搞突击、硬生生地给“创”出来。能够临时抱佛脚、冲刺一下的,便是城市和村庄的外观了。加上很多地方都简单地将文明解读为一种市容市貌“洁癖”,设置各种严苛的统一标准。在层层加码下,形式主义发挥到了极致,连院子里种菜都被视为文明的“阻碍”。

每个地方“创城”,都说是为了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但孩子在店门口写作业的空间都没有,村民连在房前屋后种菜的自由都没有,这样的城市会文明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会幸福吗?都说城市属于每位市民,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但现实中的“创城”,更像是政府的面子和政绩工程,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牺牲大部人的便利和正常的生活。

如果这种政府搭台唱戏、民众被动配合的戏码能够奏效,明明给人设置重重障碍、惹得人怨声载道,却能通过文明城市的评选,这也反过来说明,文明城市的测评标准和评选过程还有待完善。中央文明办曾在谈到文明城市测评时指出,要求地方“更注重以群众满意度认同度为评价标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过度留痕”。现在这股形式主义之风愈演愈烈,从上到下是不是得做点事情刹一刹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上海学生的午餐,吃出了发展中国家的纯正味道
一个脱口秀冠军,竟然冒犯了所有人
被日本害惨了,美韩贸易谈判几近“归零”
“别害怕,我是自杀”: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极少量就致命的氢氟酸,为什么会被随意丢弃?




24小时讨论排行

卢比奥:那些庆祝的外国人 将被驱逐、吊销签证…(视)
华裔女生引毛语录 主张政治暗杀遭肉搜 网:遣返她
美网球选手在华发表“冒犯中国菜”言论 被斥“极无知”
川普被澳洲记者提问惹毛 手指对方:安静!
一场思想的巨震,正在美国发生
川普竞选时说让电费减半 现在美国电价正迅速上涨
美国各地僱员陆续因"庆祝"遭解僱 万斯呼吁举报
12岁女孩被虐待致死案:生父为何哭着为继母求情
川普怒告纽时索赔150亿 美媒终尝到“愤怒的铁拳”?
首次出庭!嫌犯父亲“大义灭亲”细节曝光 FBI扩大调查
川普访中将成行?传中国买500架波音、大豆
FBI局长国会质询成“吵架比赛” 现场看谁嗓门大?
惊呆!非法移民小船靠近 被大爷大妈合力推回大海
“地狱就在加沙”:百万加沙人的生死逃亡
71岁老翁自称射杀柯克 系为掩护枪手逃跑干扰调查
特朗普把中国,印度等23个国家指定为主要毒品过境国或生产国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为了“创城”,西安这个村连菜都不准种了

狐度观察 2023-04-03 18:41:42


这些年,各地为了创建文明城市,闹出不少笑话。这不,西安有个村庄,近日为了“创城”,竟然发文禁止村民在房前屋后栽种黄瓜、西红柿、丝瓜等带藤类瓜果,一经发现,直接拆除。这个通告让很多人哭笑不得:什么时候,创建文明城市,连菜都不准种了?

这个村庄位于西安市鄠邑区。最初是4月1日,网友在网上爆料。次日,鄠邑区甘亭街道回应称,村子开展村容村貌提升活动,村干部因落实个人管理责任迫切,拔高要求,在微信群发布了不当倡议。街道已要求村委会纠正不当倡议,及时向村民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对相关村干部进行了批评教育。

言外之意,严禁村民在房前屋后种菜,是村干部的主意,同街道无关,也跟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无关。问题是,当地说了,该村庄属城乡结合部,布局为统一规划建设的2层联排房屋,各家各户无围墙,属于开放庭院。村民在院子里种点蔬菜瓜果,应该是常态。没有上级给的压力,没有上面对村容村貌“突然拔高了”的要求,村干部怎么会一反常态,不让村民种呢?

即便是村干部私自加码,很多人也不解为何会有种菜禁令。院子里种满五颜六色的蔬菜,挂满绿藤瓜果,鸡鸣狗叫,炊烟袅袅,是乡村生活让人神往的魅力之一。就算村子里要改善村容村貌,要配合文明城市的创建,这些生趣盎然的菜园风景,也应该是美丽乡村的加分项,怎么到了有些人眼里,就成了文明的障碍物,成了不得不剥离的选项呢?

个中原因不难理解。同之前某地城管收走超市门口孩子写作业桌子一样,基层干部们在意的不是人们的便利和生活的自然形态,而是整齐化一。正如沿街店铺门口必须空空荡荡,没有杂物干扰视线,村庄里开放式庭院,也必须统一标准,空无一物。平日村民种什么菜,都是自发选择,你家种西红柿,我家种西葫芦,一家有一家的规格和搭配,合在一起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美感。但在基层干部们眼里,美不美的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领导挑出毛病,挑出任何一丝的杂乱感。

类似的场景大家其实不陌生。新闻底下,有人说,因为“创城”,自己家的平房屋顶上不能放东西,种菜一样不被允许。有人吐槽,一到“创城”,“创卫”,家里的鸡鸭都得关起来,房子前面不能堆放柴火、农具也要收进屋里。有人说自家屋前花盆里种的蔬菜给人拔得精光,家门口贴的对联也被人撕掉,店门口不能摆绿植,家附近的菜市场连关了好几天。网友们来自天南海北,经历的事各有不同,但疑惑却很一致:“创城”五花八门,却没有一个是为自己提供方便的。“创城”到底是为了什么?

“创城”到底在创什么,我还真认真去搜了搜。“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标准有100多项考核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政务环境是否廉洁高效、法制环境是否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是否规范守信,城市环境是否有序整洁等。但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些内容,也不知道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只知道,当街上的城管人员和环卫人员突然多了,小商贩和蹬三轮的少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又要开始了。

其实,仔细去看文明城市的测评标准,就会知道,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个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事情。法制环境的进步、市场环境的完善、市民道德素质的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难通过搞突击、硬生生地给“创”出来。能够临时抱佛脚、冲刺一下的,便是城市和村庄的外观了。加上很多地方都简单地将文明解读为一种市容市貌“洁癖”,设置各种严苛的统一标准。在层层加码下,形式主义发挥到了极致,连院子里种菜都被视为文明的“阻碍”。

每个地方“创城”,都说是为了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但孩子在店门口写作业的空间都没有,村民连在房前屋后种菜的自由都没有,这样的城市会文明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会幸福吗?都说城市属于每位市民,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但现实中的“创城”,更像是政府的面子和政绩工程,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牺牲大部人的便利和正常的生活。

如果这种政府搭台唱戏、民众被动配合的戏码能够奏效,明明给人设置重重障碍、惹得人怨声载道,却能通过文明城市的评选,这也反过来说明,文明城市的测评标准和评选过程还有待完善。中央文明办曾在谈到文明城市测评时指出,要求地方“更注重以群众满意度认同度为评价标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过度留痕”。现在这股形式主义之风愈演愈烈,从上到下是不是得做点事情刹一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