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如何画出印象派朦胧美?专家揭密 原来是这原因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Claude Monet),经常在画作中呈现景色烟雾朦胧的美感。(图/Shutterstock)

举世闻名的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Claude Monet),经常在画作中呈现景色烟雾朦胧的美感。然而根据气候科学家近期研究显示,莫奈画的很可能是19世纪工业革命下的时代氛围:空气污染。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研究人员检视超过莫奈与浪漫主义画家泰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从1796到1901年间的作品,在超过100幅画作中,注意到明显的风格转变。“画家描绘的景物愈来愈模糊,使用的色彩愈来愈广,风格也渐渐从具象转成印象派,可以看出空气污染影响了光线,”法国索邦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欧布莱特(Anna Lea Albright)表示。



笼罩在雾中的西敏桥和泰晤士河。(图/Shutterstock)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画作的锐利度和白度(whiteness),并将这些数据与空气品质历史推估资料相比,发现两者之间出现惊人的巧合。这个发现证明了两位大师的作品呈现的不仅仅是风格,更是伦敦、巴黎两地空污恶化过程的详实记录。

此外,莫奈的家书也证实了科学家的推测。他曾在1901年从伦敦写信给妻子,抱怨工厂停工时,“身边的一切美好到跟死了没两样,少了火车、雾霾、船隻,一点灵感刺激也没有。”专研欧洲艺术史的波士顿大学教授李伯纳(Jonathan Ribner)更指出,莫奈显然亲手毁掉了部分作品,只因那些画裡没有雾霾,“看起来不像伦敦。”

抓住美景 发表评论于
西方绘画,跟中国绘画一样,都走过了一个过程:从描绘形体,到描绘心灵。
中国早就抛弃了对细节逼真的描绘,很早就走到了写意。而西方绘画历史很短,300多年前开始,花了200年,也终于走入写意。现今的西方绘画,早就抛弃了对细节逼真的追求,那东西远远不如傻瓜照相机来的逼真,也缺乏美感。追求心理层面的美感,是人类艺术的共同追去,无论东西方。
笑薇. 发表评论于
三个条件使印象派成为可能。

1, 当时学院派讲究的是以准确逼真的细节,一些学生厌倦严谨的训练,开始了印象派风格,将其作为反对古典主义的造反精神。

2, 以前的绘画都创作于室内。这些年轻人走出画室,用极为短暂的时间进行毫无细节的油画。

3, 那时,颜料tube 开始流行,他们可以携带到室外创作。
远方的湖 发表评论于
"举世闻名的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Claude Monet),经常在画作中呈现景色烟雾朦胧的美感。然而根据气候科学家近期研究显示,莫奈画的很可能是19世纪工业革命下的时代氛围:空气污染。"

这位气候科学家真有点“指点江山”的气概。
不过我好像很久以前听说,印象派的诞生,是由于画家对大自然中光线神奇的变化太入迷的缘故。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就是偷懒而已。画画的细节很费时间,也不容易画好。模模糊糊的简单啊,几刷子就完了,工业革命啊
拾麦客 发表评论于
胡扯! 印象派的出现是美术走出具象思维的尝试,是连接到抽象艺术的桥梁。最初是因为照相显影原理被画家利用。后来又有一些画家由于近视的原因开始尝试混合色彩的画法。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画家开始注重画作匹配室内装潢。同时期的音乐和建筑都开始了革命。所以印象画派并不是孤立出现的,同期的文学,哲学,音乐都是互相呼应的。
halifax_ns 发表评论于
评论更有意思
yshen05 发表评论于
北京可是出了好多大师 画了好多大饼呢
亚洲食肉动物 发表评论于
空气虽然雾霾,但自由。要不北京这么久了也没出个大师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