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孩子上小学了,我却犹豫要不要当全职妈妈

孩子上小学了,我却犹豫要不要当全职妈妈

文章来源: 柳一 于 2023-01-09 17:54:2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儿子还没出生时,我就陆续认识了不少妈妈和准妈妈,随着他逐渐长大,这个圈子也日益庞大。毕竟,学校门口、小区游乐场和培训班外,都是妈妈们交流信息、建立友谊的最初场所。

妈妈们凑在一起,总有许多话题可以聊,慢慢熟络后,我发现,其中不少人是全职妈妈,而且她们步入全职的时机普遍出现在两个阶段,一次是孩子出生前后,一次是孩子进入学龄,尤其是学业负担加重后。当然,这只是我身边小样本的规律,可能不完全准确,但也有一定代表性。

《小舍得》剧照

第一个阶段很好理解,如果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父母二人都上班,仅靠请阿姨肯定是不行的。一方面是信任问题,另一方面,阿姨可以做家务,照顾孩子的生活,但孩子的培养显然不能倚仗阿姨。

举个例子,我们小区一个小男孩儿的妈妈 A,她和丈夫的父母年龄都很大,而且身体不好,无法帮忙带孩子,用她的话说," 他们不用我们照顾就不错了。" 妈妈 A 以前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工作稳定,但收入普通。孩子出生后,她请了育儿嫂帮忙,休完产假她回去上班,每天在单位牵肠挂肚,想念孩子,偶尔看到网上那些阿姨虐待孩子的社会新闻就心惊胆战。

还有个现实问题,在北京,普通育儿嫂每个月的工资就要六七千,要是请所谓的 " 金牌阿姨 " 还要更贵,而她在事业单位的工资也没比育儿嫂高出多少。最后思来想去,她辞掉工作,成了全职妈妈。

平心而论,妈妈 A 的丈夫已经算是知冷知热,平时在家会分担家务,主动带孩子出去玩儿,让她休息。但丈夫的工作出差多,有段时间还常驻外地,而且已经是单位中层,处在事业上升期,她不愿意耽误丈夫的仕途,就选择了自己全职。

《82 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第二个阶段是孩子进入学龄,学业负担加重时。举个妈妈 B 的例子,她女儿是我儿子的同班同学。妈妈 B 和丈夫都在一家独角兽互联网公司工作,加班很多,女儿打出生起,就主要靠姥姥姥爷照顾。

等到孩子上了学,更多的问题涌现出来。他们的女儿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报了各种课外班,上课外班可不只是接送一趟那么简单,要经常跟老师沟通进展,了解孩子的表现,安排课程和时间,课后检查作业保证效果。有些课程体系很复杂,环环相扣,有多种门类可以选择,中间还要不断参加升级考试。需要家长查阅大量资料,多方咨询,整个过程的耗时耗力我亦深有体会,真不比上班轻松。

《母亲游戏:她们的阶级》剧照

疫情以来更是雪上加霜,孩子经常上网课。要解决隔三差五出现的设备和技术问题,每天要在线提交作业,如有错误还要打回,修改后重新提交。低学龄的孩子上网课自律性差,需要家长不时监督。

还有美术、音乐、体育,每周会下发各项任务,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拍视频、做 PPT、做海报等,还有学校不时组织的各类小比赛。众所周知,这些任务与其说是锻炼孩子,不如说是考验家长。

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想睡到自然醒是绝对不可能的。要安排孩子的课外班,户外活动,去郊区、去博物馆、去运动 …… 两天下来,比上班还累。再加上妈妈 B 自己也加班 " 卷 " 够了,最后选择离职,加入全职妈妈行列。

《夏洛特烦恼》剧照

我和妈妈 B 的孩子才二年级,这两年双减,据说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跟以前相比还轻了一些。其他妈妈告诉我们,等孩子上了三年级,名正言顺的有了作业和考试,北京各区还有通考,有排名,到时候压力会一下子增大,学习时间比现在长得多,对家长的要求就更高了。

回想起来,我们同单元的一个小孩儿,升入三年级以后,我很少能在楼下见到他,要知道,以前他恨不得每天都来我家敲门。儿子班上还有个男孩儿,他妈妈以前在一家传统企业工作,头一胎生了女儿,二胎生了儿子。后来,女儿升初中,儿子入小学,她也告别职场,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妈妈中的一员。

《小别离》剧照

不过,全职的不光是妈妈,也有爸爸。我们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家庭群里,有两家是爸爸主力带娃。这两家情况类似,都是妈妈开公司做生意,事情多,平时我们在群里商量去哪儿玩儿,玩儿什么,这两家都是爸爸们讨论得火热。

小区还有个小女孩儿的爸爸让我印象深刻,他的妻子经常出国出差,他的工作不需要坐班,就成了半个全职爸爸。他真的是我见过最细心、敬业的家长了(不分男女),他阅读了大量的育儿书籍,积极和我们分享心得,平时把家里人的生活、亲友关系、孩子的社交网络、学习计划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令人佩服。

这里必须要感慨一句,以前可能会有人觉得男性全职是 " 吃软饭 ",但现在,至少在我们的朋友圈中,很少有人有这种偏见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带娃要付出的辛苦,绝不比上班容易,对全职这份事业多了许多尊重。

《以家人之名》剧照

不过,全职在家,总会有一些烦恼。妈妈 A 跟我抱怨,不上班以后,以前的朋友圈没了,看到别人的生活、工作丰富多彩,而自己一切都围着孩子转,担心自己跟社会脱节。妈妈 B 以前在互联网公司赚得多,给自己花钱也舍得,现在全职了,经济上要倚仗丈夫,花钱难免拘束。

妈妈 A 原本计划等孩子上了小学,自己再出去找份工作,没想到小学下午 3 点多就放学,疫情来了,网课又把她牢牢拴在家。她希望等疫情过去,能找一份时间灵活,适合全职妈妈的工作,这也是不少全职妈妈的想法。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在这一点上,我们或许可以借鉴德国。德国有许多企业推行 3+2 或 4+1 的企业办公、居家办公结合模式,疫情以来,以结果为导向的弹性上班制(flexitime)也越来越流行,许多妈妈可以半天工作,或者非固定时间工作。在国内,这样的工作模式也开始出现,但还比较少。

除此以外,德国的托幼体系也比较完善,孩子 1 岁甚至 3 个月就能送进日托机构,再加上德国产假长,这就意味着,许多母亲休完产假回归职场时,就可以把孩子送进托儿所,而不必麻烦老人或者自己辞职。等到我们的社会支持体系也更完善时,全职妈妈的烦恼或许会少一些。

说了许多其他妈妈,再回到我自己,因为工作不算忙,家里老人和孩子爸爸也比较给力,所以暂时还没有全职之虞。但随着孩子继续长大,学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老人身体变差,到时候我会不会也要全职呢?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无论以后做出什么选择,都是全家人共同的选择。任何人都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全职妈妈或爸爸,毕竟,他们是为了让整个家庭更好而做出的分工调整,是他们,给了家人更好的生活。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谎报留美学历 她被判入狱!去年刚获环球小姐称号
副总统万斯:印巴两国冲突 “根本上不关我们的事”
美总统贸易顾问:英国人会喜欢美国“氯洗鸡、激素牛”
美国导演詹姆斯?弗雷病逝,曾执导热剧《纸牌屋》
俄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现场图集

24小时讨论排行

二战结束80年 “台湾籍日本兵”的双重身份认同之争
急转弯?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奥特曼在国会承认:中美的差距确实越来越小
普京在俄胜利日阅兵演讲:真理和正义在我们这边
川普高喊“美经济将如火箭飙升”:现在就去买美股!
乘客突发急病,医生为何选择不救?
特朗普19岁儿子最后一天上学,发福圆润到没脖子了
普京和习近平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强调中俄互信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特朗普:鲍威尔不降息,可能是因为“他不爱我”
美国加税145%,“他”的1000万圣诞树订单说没就没了
特朗普在做中国想做的事:让自由亚洲电台噤声
90后当起“做饭阿姨”,不打卡月入上万
我在国外做公务员,年薪30万,但很想回国
纽约时报刊文:新教皇可能很像老教皇
奥特曼国会听证会发言:美国模型领先于中国,但...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孩子上小学了,我却犹豫要不要当全职妈妈

柳一 2023-01-09 17:54:28

儿子还没出生时,我就陆续认识了不少妈妈和准妈妈,随着他逐渐长大,这个圈子也日益庞大。毕竟,学校门口、小区游乐场和培训班外,都是妈妈们交流信息、建立友谊的最初场所。

妈妈们凑在一起,总有许多话题可以聊,慢慢熟络后,我发现,其中不少人是全职妈妈,而且她们步入全职的时机普遍出现在两个阶段,一次是孩子出生前后,一次是孩子进入学龄,尤其是学业负担加重后。当然,这只是我身边小样本的规律,可能不完全准确,但也有一定代表性。

《小舍得》剧照

第一个阶段很好理解,如果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父母二人都上班,仅靠请阿姨肯定是不行的。一方面是信任问题,另一方面,阿姨可以做家务,照顾孩子的生活,但孩子的培养显然不能倚仗阿姨。

举个例子,我们小区一个小男孩儿的妈妈 A,她和丈夫的父母年龄都很大,而且身体不好,无法帮忙带孩子,用她的话说," 他们不用我们照顾就不错了。" 妈妈 A 以前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工作稳定,但收入普通。孩子出生后,她请了育儿嫂帮忙,休完产假她回去上班,每天在单位牵肠挂肚,想念孩子,偶尔看到网上那些阿姨虐待孩子的社会新闻就心惊胆战。

还有个现实问题,在北京,普通育儿嫂每个月的工资就要六七千,要是请所谓的 " 金牌阿姨 " 还要更贵,而她在事业单位的工资也没比育儿嫂高出多少。最后思来想去,她辞掉工作,成了全职妈妈。

平心而论,妈妈 A 的丈夫已经算是知冷知热,平时在家会分担家务,主动带孩子出去玩儿,让她休息。但丈夫的工作出差多,有段时间还常驻外地,而且已经是单位中层,处在事业上升期,她不愿意耽误丈夫的仕途,就选择了自己全职。

《82 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第二个阶段是孩子进入学龄,学业负担加重时。举个妈妈 B 的例子,她女儿是我儿子的同班同学。妈妈 B 和丈夫都在一家独角兽互联网公司工作,加班很多,女儿打出生起,就主要靠姥姥姥爷照顾。

等到孩子上了学,更多的问题涌现出来。他们的女儿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报了各种课外班,上课外班可不只是接送一趟那么简单,要经常跟老师沟通进展,了解孩子的表现,安排课程和时间,课后检查作业保证效果。有些课程体系很复杂,环环相扣,有多种门类可以选择,中间还要不断参加升级考试。需要家长查阅大量资料,多方咨询,整个过程的耗时耗力我亦深有体会,真不比上班轻松。

《母亲游戏:她们的阶级》剧照

疫情以来更是雪上加霜,孩子经常上网课。要解决隔三差五出现的设备和技术问题,每天要在线提交作业,如有错误还要打回,修改后重新提交。低学龄的孩子上网课自律性差,需要家长不时监督。

还有美术、音乐、体育,每周会下发各项任务,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拍视频、做 PPT、做海报等,还有学校不时组织的各类小比赛。众所周知,这些任务与其说是锻炼孩子,不如说是考验家长。

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想睡到自然醒是绝对不可能的。要安排孩子的课外班,户外活动,去郊区、去博物馆、去运动 …… 两天下来,比上班还累。再加上妈妈 B 自己也加班 " 卷 " 够了,最后选择离职,加入全职妈妈行列。

《夏洛特烦恼》剧照

我和妈妈 B 的孩子才二年级,这两年双减,据说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跟以前相比还轻了一些。其他妈妈告诉我们,等孩子上了三年级,名正言顺的有了作业和考试,北京各区还有通考,有排名,到时候压力会一下子增大,学习时间比现在长得多,对家长的要求就更高了。

回想起来,我们同单元的一个小孩儿,升入三年级以后,我很少能在楼下见到他,要知道,以前他恨不得每天都来我家敲门。儿子班上还有个男孩儿,他妈妈以前在一家传统企业工作,头一胎生了女儿,二胎生了儿子。后来,女儿升初中,儿子入小学,她也告别职场,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妈妈中的一员。

《小别离》剧照

不过,全职的不光是妈妈,也有爸爸。我们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家庭群里,有两家是爸爸主力带娃。这两家情况类似,都是妈妈开公司做生意,事情多,平时我们在群里商量去哪儿玩儿,玩儿什么,这两家都是爸爸们讨论得火热。

小区还有个小女孩儿的爸爸让我印象深刻,他的妻子经常出国出差,他的工作不需要坐班,就成了半个全职爸爸。他真的是我见过最细心、敬业的家长了(不分男女),他阅读了大量的育儿书籍,积极和我们分享心得,平时把家里人的生活、亲友关系、孩子的社交网络、学习计划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令人佩服。

这里必须要感慨一句,以前可能会有人觉得男性全职是 " 吃软饭 ",但现在,至少在我们的朋友圈中,很少有人有这种偏见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带娃要付出的辛苦,绝不比上班容易,对全职这份事业多了许多尊重。

《以家人之名》剧照

不过,全职在家,总会有一些烦恼。妈妈 A 跟我抱怨,不上班以后,以前的朋友圈没了,看到别人的生活、工作丰富多彩,而自己一切都围着孩子转,担心自己跟社会脱节。妈妈 B 以前在互联网公司赚得多,给自己花钱也舍得,现在全职了,经济上要倚仗丈夫,花钱难免拘束。

妈妈 A 原本计划等孩子上了小学,自己再出去找份工作,没想到小学下午 3 点多就放学,疫情来了,网课又把她牢牢拴在家。她希望等疫情过去,能找一份时间灵活,适合全职妈妈的工作,这也是不少全职妈妈的想法。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在这一点上,我们或许可以借鉴德国。德国有许多企业推行 3+2 或 4+1 的企业办公、居家办公结合模式,疫情以来,以结果为导向的弹性上班制(flexitime)也越来越流行,许多妈妈可以半天工作,或者非固定时间工作。在国内,这样的工作模式也开始出现,但还比较少。

除此以外,德国的托幼体系也比较完善,孩子 1 岁甚至 3 个月就能送进日托机构,再加上德国产假长,这就意味着,许多母亲休完产假回归职场时,就可以把孩子送进托儿所,而不必麻烦老人或者自己辞职。等到我们的社会支持体系也更完善时,全职妈妈的烦恼或许会少一些。

说了许多其他妈妈,再回到我自己,因为工作不算忙,家里老人和孩子爸爸也比较给力,所以暂时还没有全职之虞。但随着孩子继续长大,学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老人身体变差,到时候我会不会也要全职呢?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无论以后做出什么选择,都是全家人共同的选择。任何人都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全职妈妈或爸爸,毕竟,他们是为了让整个家庭更好而做出的分工调整,是他们,给了家人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