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孩子上小学了,我却犹豫要不要当全职妈妈

孩子上小学了,我却犹豫要不要当全职妈妈

文章来源: 柳一 于 2023-01-09 17:54:2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儿子还没出生时,我就陆续认识了不少妈妈和准妈妈,随着他逐渐长大,这个圈子也日益庞大。毕竟,学校门口、小区游乐场和培训班外,都是妈妈们交流信息、建立友谊的最初场所。

妈妈们凑在一起,总有许多话题可以聊,慢慢熟络后,我发现,其中不少人是全职妈妈,而且她们步入全职的时机普遍出现在两个阶段,一次是孩子出生前后,一次是孩子进入学龄,尤其是学业负担加重后。当然,这只是我身边小样本的规律,可能不完全准确,但也有一定代表性。

《小舍得》剧照

第一个阶段很好理解,如果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父母二人都上班,仅靠请阿姨肯定是不行的。一方面是信任问题,另一方面,阿姨可以做家务,照顾孩子的生活,但孩子的培养显然不能倚仗阿姨。

举个例子,我们小区一个小男孩儿的妈妈 A,她和丈夫的父母年龄都很大,而且身体不好,无法帮忙带孩子,用她的话说," 他们不用我们照顾就不错了。" 妈妈 A 以前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工作稳定,但收入普通。孩子出生后,她请了育儿嫂帮忙,休完产假她回去上班,每天在单位牵肠挂肚,想念孩子,偶尔看到网上那些阿姨虐待孩子的社会新闻就心惊胆战。

还有个现实问题,在北京,普通育儿嫂每个月的工资就要六七千,要是请所谓的 " 金牌阿姨 " 还要更贵,而她在事业单位的工资也没比育儿嫂高出多少。最后思来想去,她辞掉工作,成了全职妈妈。

平心而论,妈妈 A 的丈夫已经算是知冷知热,平时在家会分担家务,主动带孩子出去玩儿,让她休息。但丈夫的工作出差多,有段时间还常驻外地,而且已经是单位中层,处在事业上升期,她不愿意耽误丈夫的仕途,就选择了自己全职。

《82 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第二个阶段是孩子进入学龄,学业负担加重时。举个妈妈 B 的例子,她女儿是我儿子的同班同学。妈妈 B 和丈夫都在一家独角兽互联网公司工作,加班很多,女儿打出生起,就主要靠姥姥姥爷照顾。

等到孩子上了学,更多的问题涌现出来。他们的女儿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报了各种课外班,上课外班可不只是接送一趟那么简单,要经常跟老师沟通进展,了解孩子的表现,安排课程和时间,课后检查作业保证效果。有些课程体系很复杂,环环相扣,有多种门类可以选择,中间还要不断参加升级考试。需要家长查阅大量资料,多方咨询,整个过程的耗时耗力我亦深有体会,真不比上班轻松。

《母亲游戏:她们的阶级》剧照

疫情以来更是雪上加霜,孩子经常上网课。要解决隔三差五出现的设备和技术问题,每天要在线提交作业,如有错误还要打回,修改后重新提交。低学龄的孩子上网课自律性差,需要家长不时监督。

还有美术、音乐、体育,每周会下发各项任务,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拍视频、做 PPT、做海报等,还有学校不时组织的各类小比赛。众所周知,这些任务与其说是锻炼孩子,不如说是考验家长。

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想睡到自然醒是绝对不可能的。要安排孩子的课外班,户外活动,去郊区、去博物馆、去运动 …… 两天下来,比上班还累。再加上妈妈 B 自己也加班 " 卷 " 够了,最后选择离职,加入全职妈妈行列。

《夏洛特烦恼》剧照

我和妈妈 B 的孩子才二年级,这两年双减,据说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跟以前相比还轻了一些。其他妈妈告诉我们,等孩子上了三年级,名正言顺的有了作业和考试,北京各区还有通考,有排名,到时候压力会一下子增大,学习时间比现在长得多,对家长的要求就更高了。

回想起来,我们同单元的一个小孩儿,升入三年级以后,我很少能在楼下见到他,要知道,以前他恨不得每天都来我家敲门。儿子班上还有个男孩儿,他妈妈以前在一家传统企业工作,头一胎生了女儿,二胎生了儿子。后来,女儿升初中,儿子入小学,她也告别职场,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妈妈中的一员。

《小别离》剧照

不过,全职的不光是妈妈,也有爸爸。我们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家庭群里,有两家是爸爸主力带娃。这两家情况类似,都是妈妈开公司做生意,事情多,平时我们在群里商量去哪儿玩儿,玩儿什么,这两家都是爸爸们讨论得火热。

小区还有个小女孩儿的爸爸让我印象深刻,他的妻子经常出国出差,他的工作不需要坐班,就成了半个全职爸爸。他真的是我见过最细心、敬业的家长了(不分男女),他阅读了大量的育儿书籍,积极和我们分享心得,平时把家里人的生活、亲友关系、孩子的社交网络、学习计划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令人佩服。

这里必须要感慨一句,以前可能会有人觉得男性全职是 " 吃软饭 ",但现在,至少在我们的朋友圈中,很少有人有这种偏见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带娃要付出的辛苦,绝不比上班容易,对全职这份事业多了许多尊重。

《以家人之名》剧照

不过,全职在家,总会有一些烦恼。妈妈 A 跟我抱怨,不上班以后,以前的朋友圈没了,看到别人的生活、工作丰富多彩,而自己一切都围着孩子转,担心自己跟社会脱节。妈妈 B 以前在互联网公司赚得多,给自己花钱也舍得,现在全职了,经济上要倚仗丈夫,花钱难免拘束。

妈妈 A 原本计划等孩子上了小学,自己再出去找份工作,没想到小学下午 3 点多就放学,疫情来了,网课又把她牢牢拴在家。她希望等疫情过去,能找一份时间灵活,适合全职妈妈的工作,这也是不少全职妈妈的想法。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在这一点上,我们或许可以借鉴德国。德国有许多企业推行 3+2 或 4+1 的企业办公、居家办公结合模式,疫情以来,以结果为导向的弹性上班制(flexitime)也越来越流行,许多妈妈可以半天工作,或者非固定时间工作。在国内,这样的工作模式也开始出现,但还比较少。

除此以外,德国的托幼体系也比较完善,孩子 1 岁甚至 3 个月就能送进日托机构,再加上德国产假长,这就意味着,许多母亲休完产假回归职场时,就可以把孩子送进托儿所,而不必麻烦老人或者自己辞职。等到我们的社会支持体系也更完善时,全职妈妈的烦恼或许会少一些。

说了许多其他妈妈,再回到我自己,因为工作不算忙,家里老人和孩子爸爸也比较给力,所以暂时还没有全职之虞。但随着孩子继续长大,学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老人身体变差,到时候我会不会也要全职呢?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无论以后做出什么选择,都是全家人共同的选择。任何人都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全职妈妈或爸爸,毕竟,他们是为了让整个家庭更好而做出的分工调整,是他们,给了家人更好的生活。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大学恋爱,已经进化成这样了
川普自爆"手中握有王牌"足以毁灭中国!考虑出访北京
高校关停、就业率骤降……赴美留学迎来"至暗时刻"?
川普开除联准会理事"创111年来首例"!库克本人回应了
巴菲特口中"不下蛋的鸡",连续三年跑赢全球资产




24小时讨论排行

日本呼吁各国不要参加九三阅兵,中方回应
还不起学贷,美国年轻人跑路?
川普自爆有“足以毁灭中国”的王牌 北京高官会哭死
美印裔司机酿3死 “300万人求情” 当地人“反向请愿”
川普终于出手!一纸命令 从根源上铲除“零元购”
结婚仅1年 华人妻向丈夫泼硫酸锁门 白人丈夫惨死
川普白宫受访时遭电话铃声打断 要求机主“滚出去”
华人妈带娃插队 喊“没有中国就没有你们国家”引争议
以色列空袭加萨医院导致5名记者丧命,国际发声谴责
紧急状态!剧毒中国农药流入加州 消防员都不敢靠近
日本男子在台北举五星红旗被台当局驱逐出境
23岁乌克兰美女赴美国过新生活 遭流浪汉乱刀残杀
台法院审理偷渡案:大陆地区属于中华民国领土
川普炒掉Fed理事 美元汇价齐跌 金价上升 背后意义重大
万斯称俄罗斯已做出重大让步,拉夫罗夫:仍有分歧
演员姚晨愤怒发文:无法无天,残忍至极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孩子上小学了,我却犹豫要不要当全职妈妈

柳一 2023-01-09 17:54:28

儿子还没出生时,我就陆续认识了不少妈妈和准妈妈,随着他逐渐长大,这个圈子也日益庞大。毕竟,学校门口、小区游乐场和培训班外,都是妈妈们交流信息、建立友谊的最初场所。

妈妈们凑在一起,总有许多话题可以聊,慢慢熟络后,我发现,其中不少人是全职妈妈,而且她们步入全职的时机普遍出现在两个阶段,一次是孩子出生前后,一次是孩子进入学龄,尤其是学业负担加重后。当然,这只是我身边小样本的规律,可能不完全准确,但也有一定代表性。

《小舍得》剧照

第一个阶段很好理解,如果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父母二人都上班,仅靠请阿姨肯定是不行的。一方面是信任问题,另一方面,阿姨可以做家务,照顾孩子的生活,但孩子的培养显然不能倚仗阿姨。

举个例子,我们小区一个小男孩儿的妈妈 A,她和丈夫的父母年龄都很大,而且身体不好,无法帮忙带孩子,用她的话说," 他们不用我们照顾就不错了。" 妈妈 A 以前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工作稳定,但收入普通。孩子出生后,她请了育儿嫂帮忙,休完产假她回去上班,每天在单位牵肠挂肚,想念孩子,偶尔看到网上那些阿姨虐待孩子的社会新闻就心惊胆战。

还有个现实问题,在北京,普通育儿嫂每个月的工资就要六七千,要是请所谓的 " 金牌阿姨 " 还要更贵,而她在事业单位的工资也没比育儿嫂高出多少。最后思来想去,她辞掉工作,成了全职妈妈。

平心而论,妈妈 A 的丈夫已经算是知冷知热,平时在家会分担家务,主动带孩子出去玩儿,让她休息。但丈夫的工作出差多,有段时间还常驻外地,而且已经是单位中层,处在事业上升期,她不愿意耽误丈夫的仕途,就选择了自己全职。

《82 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第二个阶段是孩子进入学龄,学业负担加重时。举个妈妈 B 的例子,她女儿是我儿子的同班同学。妈妈 B 和丈夫都在一家独角兽互联网公司工作,加班很多,女儿打出生起,就主要靠姥姥姥爷照顾。

等到孩子上了学,更多的问题涌现出来。他们的女儿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报了各种课外班,上课外班可不只是接送一趟那么简单,要经常跟老师沟通进展,了解孩子的表现,安排课程和时间,课后检查作业保证效果。有些课程体系很复杂,环环相扣,有多种门类可以选择,中间还要不断参加升级考试。需要家长查阅大量资料,多方咨询,整个过程的耗时耗力我亦深有体会,真不比上班轻松。

《母亲游戏:她们的阶级》剧照

疫情以来更是雪上加霜,孩子经常上网课。要解决隔三差五出现的设备和技术问题,每天要在线提交作业,如有错误还要打回,修改后重新提交。低学龄的孩子上网课自律性差,需要家长不时监督。

还有美术、音乐、体育,每周会下发各项任务,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拍视频、做 PPT、做海报等,还有学校不时组织的各类小比赛。众所周知,这些任务与其说是锻炼孩子,不如说是考验家长。

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想睡到自然醒是绝对不可能的。要安排孩子的课外班,户外活动,去郊区、去博物馆、去运动 …… 两天下来,比上班还累。再加上妈妈 B 自己也加班 " 卷 " 够了,最后选择离职,加入全职妈妈行列。

《夏洛特烦恼》剧照

我和妈妈 B 的孩子才二年级,这两年双减,据说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跟以前相比还轻了一些。其他妈妈告诉我们,等孩子上了三年级,名正言顺的有了作业和考试,北京各区还有通考,有排名,到时候压力会一下子增大,学习时间比现在长得多,对家长的要求就更高了。

回想起来,我们同单元的一个小孩儿,升入三年级以后,我很少能在楼下见到他,要知道,以前他恨不得每天都来我家敲门。儿子班上还有个男孩儿,他妈妈以前在一家传统企业工作,头一胎生了女儿,二胎生了儿子。后来,女儿升初中,儿子入小学,她也告别职场,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妈妈中的一员。

《小别离》剧照

不过,全职的不光是妈妈,也有爸爸。我们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家庭群里,有两家是爸爸主力带娃。这两家情况类似,都是妈妈开公司做生意,事情多,平时我们在群里商量去哪儿玩儿,玩儿什么,这两家都是爸爸们讨论得火热。

小区还有个小女孩儿的爸爸让我印象深刻,他的妻子经常出国出差,他的工作不需要坐班,就成了半个全职爸爸。他真的是我见过最细心、敬业的家长了(不分男女),他阅读了大量的育儿书籍,积极和我们分享心得,平时把家里人的生活、亲友关系、孩子的社交网络、学习计划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令人佩服。

这里必须要感慨一句,以前可能会有人觉得男性全职是 " 吃软饭 ",但现在,至少在我们的朋友圈中,很少有人有这种偏见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带娃要付出的辛苦,绝不比上班容易,对全职这份事业多了许多尊重。

《以家人之名》剧照

不过,全职在家,总会有一些烦恼。妈妈 A 跟我抱怨,不上班以后,以前的朋友圈没了,看到别人的生活、工作丰富多彩,而自己一切都围着孩子转,担心自己跟社会脱节。妈妈 B 以前在互联网公司赚得多,给自己花钱也舍得,现在全职了,经济上要倚仗丈夫,花钱难免拘束。

妈妈 A 原本计划等孩子上了小学,自己再出去找份工作,没想到小学下午 3 点多就放学,疫情来了,网课又把她牢牢拴在家。她希望等疫情过去,能找一份时间灵活,适合全职妈妈的工作,这也是不少全职妈妈的想法。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

在这一点上,我们或许可以借鉴德国。德国有许多企业推行 3+2 或 4+1 的企业办公、居家办公结合模式,疫情以来,以结果为导向的弹性上班制(flexitime)也越来越流行,许多妈妈可以半天工作,或者非固定时间工作。在国内,这样的工作模式也开始出现,但还比较少。

除此以外,德国的托幼体系也比较完善,孩子 1 岁甚至 3 个月就能送进日托机构,再加上德国产假长,这就意味着,许多母亲休完产假回归职场时,就可以把孩子送进托儿所,而不必麻烦老人或者自己辞职。等到我们的社会支持体系也更完善时,全职妈妈的烦恼或许会少一些。

说了许多其他妈妈,再回到我自己,因为工作不算忙,家里老人和孩子爸爸也比较给力,所以暂时还没有全职之虞。但随着孩子继续长大,学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老人身体变差,到时候我会不会也要全职呢?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无论以后做出什么选择,都是全家人共同的选择。任何人都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全职妈妈或爸爸,毕竟,他们是为了让整个家庭更好而做出的分工调整,是他们,给了家人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