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低感染峰值曲线成共识 密接管理政策遇两难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近日,有专家称,数学模型预测,当第一波奥密克戎大规模冲击达到高峰时,人群感染率可能达到 60% 左右,最终 80% 至 90% 的人都会感染新冠。

随着阳性感染者激增,压低压平感染峰值曲线已经成为共识,不过密接人员未来如何管理也面临新的形势。有专家认为,未来追踪密接人员的意义不大,也不现实,密接人员主要靠自我管理。

此前,在国内对疫情进行严格控制的情况下,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然性迅速增加,病毒传播指数 R0 值可达 18,不过干预后的病毒传播力 Rt 值可下降至 1-2 的较低水平。而随着现在各地优化措施的加速出台实施,未来感染人数的上升几乎无法避免,只是时间问题。

在应对疫情的大规模冲击时,除了医疗系统应该做好充分应对之外,最重要的是采取适当措施压制疫情感染高峰,包括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减少堂食和娱乐活动,非关键工作岗位居家办公,从而使得疫情的高峰尽量变得更加平稳,当然这也会使疫情持续的时间拖延得更长。

密接追踪仍是 " 压平曲线 " 的重要手段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密接的追踪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第一时间将阳性感染者的密接人员隔离,有助于防止疫情的扩散。尤其是在养老院、医院、学校等重点场所,防疫任务相当艰巨。

在短期内,为了压平感染峰值曲线,这些重点场所的密接的判定和追踪仍然有必要,但同时也会带来医院停诊、学校停课等负面影响;而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密接人员的判定和追踪也会越来越困难,届时针对密接的管理措施势必会进一步优化。

一位资深医疗系统管理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未来一段时间,民众自我管理的意识很重要,越是自律的地方,那么疫情的峰值曲线就会压得越低越平缓,不容易发生医疗挤兑的情况。"

上述人士同时强调,应对人员容易聚集的地方做好充分的环境消杀等工作,同时加强风险场所暴露人员的防护。" 比如医院门诊大厅,是最容易造成人员聚集的,而且暴露的很多人都是老年人和脆弱人群,因此医院的院感肯定还是要防的,并且要对一旦可能出现的人员的大规模感染做好充分预案,这包括医护人员感染和患者感染。"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养老院、学校等重点场所尤其应该加强防控措施。养老院一旦发生聚集性感染事件,后果不堪设想;而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的 " 放大器 ",背后影响的是千万个家庭。

教育部门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小学常态化核酸还将持续,这有助于在大部分感染者还未进入到排毒期的时候,迅速把他们隔离开来,从而至少在开放的第一波尽量减少青少年的大规模感染。

" 如果学校内有阳性感染者,同班的一般会有 10-20 个学生被感染。" 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援引数据称," 这会使得社会面感染的速度大幅加快,对医疗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兑。"

不过,公共卫生专家也认为没有必要过度恐慌,由于奥密克戎致病性相对较弱,从此前各个国家的抗疫经验来看,还没有哪个地方在奥密克戎感染波的时候发生过严重的医疗挤兑。

" 奥密克戎现在的重症率大约 0.5%,如果每天感染 10 万人,那么大约有 500 人需要住院,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一个超级三甲医院每天住院出院的病人可能也要达到好几百人,大城市的医疗系统是有这个承受能力的。" 一位公共卫生临床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也有专家认为,目前另一个不确定性来自于病毒的变异。" 以现在病毒的毒力来看,医疗系统应该是可以承受的,但我们担心现在国外的奥密克戎病毒已经发生了变异,那么变异后的致病性是否有变化?这在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研究,如果病毒的致病性又向着变强的方向发展,那么可能还需要调整现在的策略。" 一位医院方面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未来密接人员主要靠 " 自我管理 "

疾控专家认为,过去国内疫情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庞杂的流调系统。而随着隔离措施的优化以及核酸频次的大幅减少,未来实际的阳性感染者一定会远超过报告人数,这也意味着 " 密接人员 " 会呈指数级的增长,再多的人力投入流调恐怕也管不过来,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密接人员的追踪和判定可能成为难以为继的任务,相应的措施将进一步优化。

" 密接人员的判定过去是通过大数据追踪,由疾控人员来判定的。现在随着防疫措施的全面优化,如何再对密接人员进行追踪,有无追踪的必要,这些问题都需要商榷。以后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感染的,那么主要的方法就是自己在家里测抗原。" 一位疾控部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根据抗击疫情 " 新十条 " 优化措施,密接人员采取 5 天居家隔离。随着感染人数的大量增长,未来是否还会追溯和判定 " 密接人员 " 这一概念,现在也还不清楚。而如果以后新冠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了,那么这些问题也都将迎刃而解。

这种情况下,未来大量的 " 密接人员 " 应该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上述疾控人士认为,未来密接人员的管理将主要靠自觉,例如阳性人员的同住人肯定需要自我隔离;与阳性人员共同就餐的人员也需要按照密接人员的现行管理要求,自我隔离 5 天;而如果是与阳性人员共同在密闭环境中呆过一段时间的,则要看是否采取了防护措施。" 这也提醒我们,保持佩戴口罩等公共卫生措施依然很重要。"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别人都考完交卷满世界旅游开心去了。中国人才进入考场。
modems 发表评论于
不封是孙子!习蠢+土共都成孙子了
groogle 发表评论于
让子弹再飞一会年底就差不多了
自干五第二万名 发表评论于
五分们,那点可怜的小脑仁就别没事出来秀了吧。

自干五第二万名 发表评论于
中国到现在为止,在疫情上没有什么问题。

是成功的。

欧美其实是失败的。

pop4 发表评论于
"这个病毒一年前就这样弱了,不是刚发生"

这个病毒一年前只知道对欧美人的重症和致死率,有什么一年半载的后遗症数据也不知道。
LISP 发表评论于
躲过Delta很明智

OM变政策晚了一点,主要是被20大抓权耽误了
skylight07 发表评论于
楼下去看下中共民政局公布的2018到2022的死亡人数对比,官方数字还是保守的。脑瓜里甭全是党妈灌的气泡,奥密克隆都一年了。
——————————————————————————————————————————
cnhatersuck 发表评论于 2022-12-09 22:22:00
欧美的防疫总体上是失败的。现在病毒减弱,中国顺势放开,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减少经济损失,总体上是成功的。
llarry 发表评论于
天朝人发个烧,就要去医院打点滴。这下好了,大家一起去医院,点滴来不及打,围在一起抄党章,疗效更好
skylight07 发表评论于
疫情以来,当欧美以科学为先导,为疫情投款添置医疗设备,增加重症病床,扩建ICU,培训相关医护人员,逐步解除封控获得自由之时,中国却是一层不变:花巨资反复全员核酸,比赛大建方舱,封区封城封医院,鼓吹莲花清瘟,国货最质优,专家们被禁声,全社会只剩下阿谀奉承,和自豪的阿Q...
千亿万亿的冤枉钱,早够进口优质疫苗,添加很多很多病床,扩建很多ICU,培训相关各层医护...该做的啥都没做,现在还得走欧美早已走过了的“独木桥”。
cnhatersuck 发表评论于
欧美的防疫总体上是失败的。现在病毒减弱,中国顺势放开,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减少经济损失,总体上是成功的。
北卡山人 发表评论于
国外早就知道的东西,到了党国里就成了创新
Huilianghu5 发表评论于
根据病毒的传染性,就算是最严格的封控也只是让人群走向群体免疫的步子慢一点。
既然阻止不了,只好放开。对放开的唯一要求是不要让重症病患挤兑医院,至使医疗系统崩溃。
pop4 发表评论于
经过香港台湾趟过奥米克容的雷后,大陆掌握了该弱化病毒对中国人的真实重症率,为有序开放提供了条件。感谢西方先趟高致死率病毒的雷,香港台湾再趟低致死率雷,现在才是大陆抄作业的好时机。
pop4 发表评论于
"欧美两年前的作业"

欧美两年前对付的是高致死率病毒,中国要是两年前同样做不知道死多少人,现在挺了两年终于等到病毒减弱,就是要这样的结果,可以开始抄作业了。
读书行路 发表评论于
早干什么去了
5mslj 发表评论于
欧美两年前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