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放过彼此吧 上海正在上演现实版的“枪口抬高一寸”

放过彼此吧 上海正在上演现实版的“枪口抬高一寸”

文章来源: CDT秋日么么茶 于 2022-06-28 13:31:1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上面这张图估计你已经看过了。一个90岁的老太太,在自己生日那天,打算买2块钱的切面吃。

因为没有手机,不能扫场所码,所以营业员说不能卖给她。路人想帮她买,但是核酸有效期超过3天,也买不了。

最终老人没有吃到面,失望地离开了。

消息传开,一片哗然。面对舆情,这家老字号粮油店也有回应:

我们没什么错,严格执行集团指定的防疫规定是没错的。

确实,粮油店没错,老太太更没错,大家都没错,但这个事情就让人很难过。

这并不是个例,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6月初上海刚刚解封的时候,也有一件刷屏的类似事件。

一位老人,因为不会扫场所码,在公交车上捣鼓了半天,最终在司机的抱怨下,无奈地下了车。

下车前,他说了一句:

“不耽误大家了。”

还是那句话,司机只是严格遵守了规定,他也只是个执行者。

但我想每一个正常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至于吗?一定要这么极端吗?是不是肯定没有变通的方法了?



枪口抬高一寸啊朋友,明明可以打腿,你却非得把他给突突了,有这个必要吗?

已经有很多人发文点评,观点无非是我们现在很多的做法应该更加人性化,要考虑到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等等,说的都很好,我不想再跟风重复。

我今天想从我六月以来的亲身经历出发,提供另外一个角度供大家参考。

那就是,不用愤怒,也无需痛苦,因为所有这些看上去严苛的规定,最终也不过是沦为走过场而已。

就比如扫“场所码”这个动作吧,其实大部分地方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周末我带孩子去滨江大道骑车,在望江驿休息的时候,看到很多人过来上厕所。

这时门口的保安大爷会大声提醒一句,扫码扫码!

但是急着进厕所的人们通常直接往里闯,不会有人在乎老大爷的要求。

于是结果就是老大爷喊老大爷的,上厕所的人上他们的厕所,双方默契地达成了一种新的平衡:

放过彼此,咱们只是在完成任务罢了。

至于设置那个任务的初始目的,谁都知道是为了日后好追踪,但各位,考虑一下人性吧,想要100%无死角地实现,太难了。

类似的还有6月初上海刚放开的时候,留了三个月长发的我迫切地想要理发,但是给理发店打电话也没人接,估计是没开门。

可我实在受不了了,就跑去现场碰碰运气。

确实大门紧闭,但当我透过玻璃向里面张望时,又看到了几个人影。这时一个Tony老师走出来告诉我 ,说上面还没有下达同意营业的批复,他们不能给我理。

我说你就行行好给我随便剪剪吧,真的很难受啊。

他略有迟疑,嘟囔着说这样吧,店你肯定是不能进,要不你就坐在马路边我给你剪一下,纯剪,30块钱,现金支付。

我很感激,连连答应。

就这样我完成了一次难忘的理发。理的时候还不断有人过来询问,后来他们干脆在我身后排起了队伍。

严格来说,这合规吗,当然不合规,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总能在高墙中找到罅隙,来解决那些非常实际的需求。

就像那些被禁止堂食的餐厅,在门口摆个桌子再放几把椅子,客人就能坐在那点餐吃饭,这又算什么呢?

就走个过场嘛。

说了这么多,我真不是要批判哪一方,如此折腾人的规定自有它的道理,但是正如我上面介绍的,实际操作起来不可能完全执行到位。

细究起来,万一出点事,这些算不算漏洞?

算。

可是如果你非要说我们必须把所有的漏洞都堵上,让整个社会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一样严丝合缝地运转,不能有一丁点的例外,最后得到一潭死水,这真的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确实有人这么想,于是我们也看到了,有多少的事情,原本不应该那么麻烦,但偏偏会做得很麻烦。

大家回想一下,为了出门,每天你要扫多少的码,用到多少的app:乘车码、随申码、健康码、核酸码、疫测达、场所码……

不是说这些措施不好,但总觉得有些怪异。

难道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一个又一个小程序,一个又一个APP,一个又一个按钮?它首先不应该给大家带来“无感的便利”吗?

我丝毫不否认科技在防控方面发挥的作用,但具体到个人,我就是感觉每个人都被束缚进了一张无边无际且看不见摸不着的网。

在这个网里面,大家互相提防,互不信任,处处掣肘。

勿忘初心啊,技术是用来帮助我们的,而不是给我们制造障碍的。

前几天我去医院,门口要扫场所码,扫描结果给大白看,来到一个帐篷要扫随申码,才能通过一个像地铁闸机一样的东西继续朝里走,这还没完,还要拿出身份证在一个机器上放一下。

所有流程走完,才能进入医院大门。

任何环节稍有卡顿,您就到旁边去手填承诺书吧。

可明明我的每一个动作都已经精准地记录下了我的个人信息以及行动轨迹,有必要设置这么多重复的步骤吗?

相比之下,给我看病的医生才令我感动。一个护士过来有些难为情地悄悄问他,有个病人是72小时核酸,您可以看吗?

医生说我不管这些,你带到这里来我就给他看。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有担当的人。

在一片阴暗中,他的周身分明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49岁余秀华为“绝经”写诗,网友笑晕在评论区
“水果姐”现身上海南京东路一杂货店 引歌迷合唱
年轻中国男子在日本机场坠亡 更多事发细节披露
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前主任:郑丽文追求终极统一
特朗普想重启成龙《尖峰时刻》系列 “重振”男子气概




24小时讨论排行

与川普通话结束,高市早苗:谈及习近平对话内容
中日争端中,台湾人吃日料对高市早苗表达支持
中国六代机新样机使用矢量喷口,引外媒关注
习近平罕见致电特朗普,美国介入中日僵局?
纽约时报:美国正在给自己“挖坑”
乌克兰大砍"亲俄条款",卫报:美版和平方案减为19点
高市早苗越过红线后:中日航线减少、文娱活动取消
中方重申“敌国条款”,日本外务省曲解事实被“打脸”
南风窗:中国要崛起,必须告别革命外交
赖清德称中国目标2027武统,宣布高额国防特别预算
"台湾有事"中日闹到联合国,彭博:北京施压全球选边站
美国人2000红利快到手?「关税案会赢」商务部长有信心
明星频出却无人领军 民主党为何没有“自己的特朗普”?
翻车现场:倾尽心力,为我可爱的祖国
美财长证实特朗普致电习近平,重申对台立场不变
日本研议放弃非核三原则,掀国内外安全疑虑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放过彼此吧 上海正在上演现实版的“枪口抬高一寸”

CDT秋日么么茶 2022-06-28 13:31:16


上面这张图估计你已经看过了。一个90岁的老太太,在自己生日那天,打算买2块钱的切面吃。

因为没有手机,不能扫场所码,所以营业员说不能卖给她。路人想帮她买,但是核酸有效期超过3天,也买不了。

最终老人没有吃到面,失望地离开了。

消息传开,一片哗然。面对舆情,这家老字号粮油店也有回应:

我们没什么错,严格执行集团指定的防疫规定是没错的。

确实,粮油店没错,老太太更没错,大家都没错,但这个事情就让人很难过。

这并不是个例,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6月初上海刚刚解封的时候,也有一件刷屏的类似事件。

一位老人,因为不会扫场所码,在公交车上捣鼓了半天,最终在司机的抱怨下,无奈地下了车。

下车前,他说了一句:

“不耽误大家了。”

还是那句话,司机只是严格遵守了规定,他也只是个执行者。

但我想每一个正常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至于吗?一定要这么极端吗?是不是肯定没有变通的方法了?



枪口抬高一寸啊朋友,明明可以打腿,你却非得把他给突突了,有这个必要吗?

已经有很多人发文点评,观点无非是我们现在很多的做法应该更加人性化,要考虑到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等等,说的都很好,我不想再跟风重复。

我今天想从我六月以来的亲身经历出发,提供另外一个角度供大家参考。

那就是,不用愤怒,也无需痛苦,因为所有这些看上去严苛的规定,最终也不过是沦为走过场而已。

就比如扫“场所码”这个动作吧,其实大部分地方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周末我带孩子去滨江大道骑车,在望江驿休息的时候,看到很多人过来上厕所。

这时门口的保安大爷会大声提醒一句,扫码扫码!

但是急着进厕所的人们通常直接往里闯,不会有人在乎老大爷的要求。

于是结果就是老大爷喊老大爷的,上厕所的人上他们的厕所,双方默契地达成了一种新的平衡:

放过彼此,咱们只是在完成任务罢了。

至于设置那个任务的初始目的,谁都知道是为了日后好追踪,但各位,考虑一下人性吧,想要100%无死角地实现,太难了。

类似的还有6月初上海刚放开的时候,留了三个月长发的我迫切地想要理发,但是给理发店打电话也没人接,估计是没开门。

可我实在受不了了,就跑去现场碰碰运气。

确实大门紧闭,但当我透过玻璃向里面张望时,又看到了几个人影。这时一个Tony老师走出来告诉我 ,说上面还没有下达同意营业的批复,他们不能给我理。

我说你就行行好给我随便剪剪吧,真的很难受啊。

他略有迟疑,嘟囔着说这样吧,店你肯定是不能进,要不你就坐在马路边我给你剪一下,纯剪,30块钱,现金支付。

我很感激,连连答应。

就这样我完成了一次难忘的理发。理的时候还不断有人过来询问,后来他们干脆在我身后排起了队伍。

严格来说,这合规吗,当然不合规,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总能在高墙中找到罅隙,来解决那些非常实际的需求。

就像那些被禁止堂食的餐厅,在门口摆个桌子再放几把椅子,客人就能坐在那点餐吃饭,这又算什么呢?

就走个过场嘛。

说了这么多,我真不是要批判哪一方,如此折腾人的规定自有它的道理,但是正如我上面介绍的,实际操作起来不可能完全执行到位。

细究起来,万一出点事,这些算不算漏洞?

算。

可是如果你非要说我们必须把所有的漏洞都堵上,让整个社会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一样严丝合缝地运转,不能有一丁点的例外,最后得到一潭死水,这真的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确实有人这么想,于是我们也看到了,有多少的事情,原本不应该那么麻烦,但偏偏会做得很麻烦。

大家回想一下,为了出门,每天你要扫多少的码,用到多少的app:乘车码、随申码、健康码、核酸码、疫测达、场所码……

不是说这些措施不好,但总觉得有些怪异。

难道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一个又一个小程序,一个又一个APP,一个又一个按钮?它首先不应该给大家带来“无感的便利”吗?

我丝毫不否认科技在防控方面发挥的作用,但具体到个人,我就是感觉每个人都被束缚进了一张无边无际且看不见摸不着的网。

在这个网里面,大家互相提防,互不信任,处处掣肘。

勿忘初心啊,技术是用来帮助我们的,而不是给我们制造障碍的。

前几天我去医院,门口要扫场所码,扫描结果给大白看,来到一个帐篷要扫随申码,才能通过一个像地铁闸机一样的东西继续朝里走,这还没完,还要拿出身份证在一个机器上放一下。

所有流程走完,才能进入医院大门。

任何环节稍有卡顿,您就到旁边去手填承诺书吧。

可明明我的每一个动作都已经精准地记录下了我的个人信息以及行动轨迹,有必要设置这么多重复的步骤吗?

相比之下,给我看病的医生才令我感动。一个护士过来有些难为情地悄悄问他,有个病人是72小时核酸,您可以看吗?

医生说我不管这些,你带到这里来我就给他看。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有担当的人。

在一片阴暗中,他的周身分明闪耀着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