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上海解封但坚持清零 有多少外企要“拜拜了您哪”?

上海解封但坚持清零 有多少外企要“拜拜了您哪”?

文章来源: 美国之音 于 2022-06-07 00:46:5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主要城市在本周陆续开放,但这并没有减轻在华外企的担忧。受困于新冠清零政策的持续干扰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许多外国公司已经开始重新考量对中国的长期投资计划。

上海政府从本周三(6月1日)起允许所有企业复工,员工可以前往单位工作,该市同时出台了50条重振经济的措施。不过,那些希望搭乘公共交通上班的人仍然需要出示72小时内的核酸报告,居民在服务消费的各方面也需遵守严格的防疫规定。

复工的消息令在本轮封锁中受到重创的在华外企得到一丝喘息,但这场动荡对外国企业的影响不可能很快消失。中国目前的防疫政策在未来几个月乃至数年对外企意味着什么,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言人巴里(Doug Barry)告诉美国之音:“零新冠政策继续成为商业信心的主要阻力。只要该政策仍然存在,任何新的爆发都会导致新的破坏。公司必须制定备份计划。”

中国英国商会周二表示,英国商界对中国的看法已经到达“临界点”,不确定性损害了商业信心。商会在对600多名会员的调查中发现,74%的公司受到中国清零政策的“严重影响”,近50%的公司推迟了投资计划。

该商会在其最新的立场文件中写道:“最近在全国范围内零星爆发的新冠病例和相应的快速封锁已经夺走了大多数企业能够依赖的东西之一:一个稳定和相对可预测的商业环境。”

在世界各地转向与新冠共存的方针之际,中国仍然坚持对新增新冠病例零容忍的政策。过去近两个月里,中国最主要的经济中心上海处于严格封锁之中,居民被要求足不出户,工厂被迫歇业,零售业和服务业受到毁灭性打击。

经济研究公司荣鼎集团分析师赖特(Logan Wright)周二在一篇分析报告中指出:“我们看到中国的领导层放弃了长期的经济和政治目标,转而追求短期的、出于政治动机的成果,以对付一个不屈不挠的敌人-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变体。”

重新布局供应链

面对中国新冠封锁政策造成的供应链受阻,美国最高市值的苹果公司等行业巨头已经采取行动,要求在中国以外地区扩大生产。

据日经亚洲周三报道称,苹果公司首次将部分iPad平板电脑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越南,这是继Air pods耳机之后苹果公司在越南的第二条主要产品线。

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马艾斯德里(Luca Maestri)在4月表示,该公司在本季度受到中国新冠政策造成的供应限制,这可能会使总销售额至多减少80亿美元。目前,超过90%的苹果产品由代工企业在中国生产。

科技巨头苹果公司推动的供应链迁移可能会带动其他正在观望中的中小型公司,促成东南亚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一些外国公司长期考虑如何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但又囿于转移供应链的巨额成本。

以越南为主的东南亚国家凭借不断深化的制造业技术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近年来吸引了一批寻求生产多样化和减少在华风险的外国公司的投资。

今年2月,韩国电子原件制造商三星电机宣布向越南北部的太原省追加9.2亿美元的投资,使得其在当地工业园区的总投资增至22.7亿美元。早在2020年,三星就决定将其在中国的个人电脑生产转移到越南,目前越南已经是三星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新冠清零政策可能只是压倒跨国公司决定将生产撤离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美中贸易紧张局势、中国对外资的意识形态审查,以及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沉默,使得外国商业在中国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甚至在今年中国爆发最新一轮疫情之前,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公司在今年春天告诉美国商会,由于中国的政策环境,他们将减少在中国的投资。

物流公司ZipFox 的创始人马赫迪(Raine Mahdi)告诉美国之音,他正看到更多的美国公司将生产从中国回迁到美国或到临近的墨西哥。马赫迪的公司是美国企业与墨西哥制造商之间的桥梁。

“这些关税应该是一个短期的谈判策略,现在它们是新常态。人们主要是为了成本而采购中国商品,而这种优势正在迅速消退,”马赫迪说。“然后是乌克兰冲突。中国没有明确表示他们站在哪一边,这让人们感到不安。对一些人来说,继续向中国输送美元甚至可能感觉是一种国家安全风险。”

观望中国经济前景

在今年疫情爆发以来,更多外国公司的选择是搁置在中国的新投资,他们密切观察中国的经济走势,来做出他们接下来的商业决定。

“这些公司中的一些从(美中建立)正式关系开始就一直在中国,或者说接近50年。他们知道风险也知道回报,”巴里说。“一个合乎逻辑的反应是遏制新的投资,静观其变。其他尚未进入中国的公司,可能会保持观望,等待更好的经济消息。”

然而,最新的信号并不乐观。中国官方数字显示,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均创下2020年初以来的最差表现。

中国当局罕见地承认中国经济面临挑战。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召开规模超过十万人的“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称当前的困难比2020年初受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要求各地在经济刺激政策上能出尽出。

分析指出,即使在封锁放松之后,中国经济也很难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增长速度,对居民流动的限制会对生产、消费、就业和收入等其他领域造成直接的经济代价。

援引新冠封锁政策的不利影响,瑞银上周将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从4.2%下调至3%,摩根大通将其预测从4.3%下调至3.7%,均大幅低于中国官方设定的5.5%的年度增长目标。

分析师赖特表示,大部分外国投资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现在他们对中国国内需求会长期增长这一点存在质疑。

他说:“中国增长预期的大幅下调可能会加速关于供应链多样化的辩论,特别是在中国的风险溢价增长的情况下。”

英国《金融时报》编委会本周发表评论称,海外投资者的失望情绪很大程度是由于中国国内长期存在的不公平市场行为,并呼吁中国实施经济改革,否则将面临失去海外公司投资的风险。

该报写道:“有迹象表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可能会出现衰退,这对全球经济增长来说令人担忧。但它为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个机会,中国可以利用这些清晰的迹象,不仅重新考虑其‘清零’政策的各个方面,而且重新考虑其对外国直接投资者的待遇。”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8)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上海女孩介绍海归博士前男友给闺蜜 一年后收到请柬
国际著名统计学家刘军从美“海归” 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不带手机的伊朗总统被以色列定位 被贴身保镖“出卖”
“苦情”首相白了头 首相夫人碧占莫妮走向台前
中国食品安全又爆雷 知名“零添加”酱油验出“致癌物”




24小时讨论排行

印度曾是"中国制造"的替代方案,特朗普改变了一切
拿到全额奖学金,中国留学生遭拘36小时"5年不得入境"
改变选举规则!川普要签令"投票必须出示身分证明"
特朗普儿子:不排除竞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
BBC:正以惊人速度扩张的中国海军会主宰海洋吗?
马斯克:星舰第十次试飞最终溅落点与目标仅差3米
九三阅兵前夕,北京内外加强维稳 严防访民上访
蜜月期玩完?墨西哥快扛不住美国了
以资深外交官:马克龙早就做出决定 承认巴勒斯坦
美印交恶!川普宣布"取消出席"印度主办QUAD峰会
这座一线城市,正在疯狂建大学
"人质命运将与哈马斯战士相同",卡桑旅发言人遭以军定点清除
习近平利用峰会、阅兵和历史展示中国影响力
2025年度“香港小姐”诞生,陈咏诗夺冠
乌安全保障"美国承诺提供后盾",欧洲拟派联合部队
马斯克证实xAI代码库被盗 涉案前员工跳槽OpenAI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上海解封但坚持清零 有多少外企要“拜拜了您哪”?

美国之音 2022-06-07 00:46:59

中国主要城市在本周陆续开放,但这并没有减轻在华外企的担忧。受困于新冠清零政策的持续干扰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许多外国公司已经开始重新考量对中国的长期投资计划。

上海政府从本周三(6月1日)起允许所有企业复工,员工可以前往单位工作,该市同时出台了50条重振经济的措施。不过,那些希望搭乘公共交通上班的人仍然需要出示72小时内的核酸报告,居民在服务消费的各方面也需遵守严格的防疫规定。

复工的消息令在本轮封锁中受到重创的在华外企得到一丝喘息,但这场动荡对外国企业的影响不可能很快消失。中国目前的防疫政策在未来几个月乃至数年对外企意味着什么,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言人巴里(Doug Barry)告诉美国之音:“零新冠政策继续成为商业信心的主要阻力。只要该政策仍然存在,任何新的爆发都会导致新的破坏。公司必须制定备份计划。”

中国英国商会周二表示,英国商界对中国的看法已经到达“临界点”,不确定性损害了商业信心。商会在对600多名会员的调查中发现,74%的公司受到中国清零政策的“严重影响”,近50%的公司推迟了投资计划。

该商会在其最新的立场文件中写道:“最近在全国范围内零星爆发的新冠病例和相应的快速封锁已经夺走了大多数企业能够依赖的东西之一:一个稳定和相对可预测的商业环境。”

在世界各地转向与新冠共存的方针之际,中国仍然坚持对新增新冠病例零容忍的政策。过去近两个月里,中国最主要的经济中心上海处于严格封锁之中,居民被要求足不出户,工厂被迫歇业,零售业和服务业受到毁灭性打击。

经济研究公司荣鼎集团分析师赖特(Logan Wright)周二在一篇分析报告中指出:“我们看到中国的领导层放弃了长期的经济和政治目标,转而追求短期的、出于政治动机的成果,以对付一个不屈不挠的敌人-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变体。”

重新布局供应链

面对中国新冠封锁政策造成的供应链受阻,美国最高市值的苹果公司等行业巨头已经采取行动,要求在中国以外地区扩大生产。

据日经亚洲周三报道称,苹果公司首次将部分iPad平板电脑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越南,这是继Air pods耳机之后苹果公司在越南的第二条主要产品线。

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马艾斯德里(Luca Maestri)在4月表示,该公司在本季度受到中国新冠政策造成的供应限制,这可能会使总销售额至多减少80亿美元。目前,超过90%的苹果产品由代工企业在中国生产。

科技巨头苹果公司推动的供应链迁移可能会带动其他正在观望中的中小型公司,促成东南亚地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一些外国公司长期考虑如何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但又囿于转移供应链的巨额成本。

以越南为主的东南亚国家凭借不断深化的制造业技术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近年来吸引了一批寻求生产多样化和减少在华风险的外国公司的投资。

今年2月,韩国电子原件制造商三星电机宣布向越南北部的太原省追加9.2亿美元的投资,使得其在当地工业园区的总投资增至22.7亿美元。早在2020年,三星就决定将其在中国的个人电脑生产转移到越南,目前越南已经是三星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新冠清零政策可能只是压倒跨国公司决定将生产撤离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美中贸易紧张局势、中国对外资的意识形态审查,以及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沉默,使得外国商业在中国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甚至在今年中国爆发最新一轮疫情之前,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公司在今年春天告诉美国商会,由于中国的政策环境,他们将减少在中国的投资。

物流公司ZipFox 的创始人马赫迪(Raine Mahdi)告诉美国之音,他正看到更多的美国公司将生产从中国回迁到美国或到临近的墨西哥。马赫迪的公司是美国企业与墨西哥制造商之间的桥梁。

“这些关税应该是一个短期的谈判策略,现在它们是新常态。人们主要是为了成本而采购中国商品,而这种优势正在迅速消退,”马赫迪说。“然后是乌克兰冲突。中国没有明确表示他们站在哪一边,这让人们感到不安。对一些人来说,继续向中国输送美元甚至可能感觉是一种国家安全风险。”

观望中国经济前景

在今年疫情爆发以来,更多外国公司的选择是搁置在中国的新投资,他们密切观察中国的经济走势,来做出他们接下来的商业决定。

“这些公司中的一些从(美中建立)正式关系开始就一直在中国,或者说接近50年。他们知道风险也知道回报,”巴里说。“一个合乎逻辑的反应是遏制新的投资,静观其变。其他尚未进入中国的公司,可能会保持观望,等待更好的经济消息。”

然而,最新的信号并不乐观。中国官方数字显示,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均创下2020年初以来的最差表现。

中国当局罕见地承认中国经济面临挑战。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召开规模超过十万人的“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称当前的困难比2020年初受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要求各地在经济刺激政策上能出尽出。

分析指出,即使在封锁放松之后,中国经济也很难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增长速度,对居民流动的限制会对生产、消费、就业和收入等其他领域造成直接的经济代价。

援引新冠封锁政策的不利影响,瑞银上周将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从4.2%下调至3%,摩根大通将其预测从4.3%下调至3.7%,均大幅低于中国官方设定的5.5%的年度增长目标。

分析师赖特表示,大部分外国投资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现在他们对中国国内需求会长期增长这一点存在质疑。

他说:“中国增长预期的大幅下调可能会加速关于供应链多样化的辩论,特别是在中国的风险溢价增长的情况下。”

英国《金融时报》编委会本周发表评论称,海外投资者的失望情绪很大程度是由于中国国内长期存在的不公平市场行为,并呼吁中国实施经济改革,否则将面临失去海外公司投资的风险。

该报写道:“有迹象表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可能会出现衰退,这对全球经济增长来说令人担忧。但它为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个机会,中国可以利用这些清晰的迹象,不仅重新考虑其‘清零’政策的各个方面,而且重新考虑其对外国直接投资者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