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晚语言类节目:小品不好笑,相声老套,脱口秀拉胯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2022年央视春晚如期上演,最受关注的语言类节目多达8个,小品5个,相声2个,新加入脱口秀1个。但是整体上来说缺乏新意,创意不足,笑点不够,老演员实力撑场,跨界艺人太过拉胯,催生催婚是主线,万事不离钱。

接下来就来简单聊下8个语言类节目。

1、小品《父与子》

孙涛、王雷、颖儿等带来的《父与子》,探讨中国式父子关系,各种吐槽都是现实写照,曾经的“我骄傲”变成了“我老了”,孙涛都要当爷爷了,当然老演员就是有实力,整个小品全靠孙涛撑场,在孙涛面前,两位跨界艺人王雷和颖儿显得生硬尴尬。





各种网络流行语充斥,猥琐发育别浪,芭比Q了,内卷等,紧贴时代但是却在引人反感,尤其是催生问题,虽然现实,但是却并不受欢迎。父与子的矛盾冲突归根结底还是观念的差异,而缓和这样的关系最终靠孩子,虽然这是现实写照但是在如今早已备受诟病,年轻人并不买单。


2、小品《还不还》

沈腾马丽一出手就是王炸,第六次同台登上春晚,早已十分默契熟悉。



对于《还不还》来说紧贴现实,接地气而真实,在沈腾的演绎下,对老赖刻画得入木三分,讽刺十足。沈腾自带喜感,无人能敌。而常远、艾伦就显得有点生硬了,这也是为何他们两个火不起来的原因,永远无法成为第二个沈腾,不管开心麻花如何捧。



对于这个小品来说前半段确实是搞笑有趣,但是突然画风一变走向了煽情,想要唤醒老赖的良知,可是这比登天还难,最终还是落入了俗套。

即使这样一个小品依然还要催婚,艾伦饰演的大龄青年因为结婚从而催账,竟然又被紧贴时代的沈腾投资元宇宙骗了回去。

3、小品《喜上加喜》

作为春晚常客的开心麻花,贾玲张小斐许君聪等带来了小品《喜上加喜》。

贾玲喜剧感拉满,张小斐、许君聪较为生硬,从闺蜜姐妹到母女,延续着《你好,李焕英》中的设定,但是如今是交换角色,贾玲成为妈妈,张小斐成为女儿,当然更应该说是儿媳,最终聚焦于婆媳关系以及老年人生活问题,当然还大力为网红、短视频站台,显然主旋律、资本在后面支撑着。



凭借着《你好,李焕英》爆红,小品中的张小斐也是调侃这样的一夜爆红事件,当然作为网红一夜大火也是经常发生。

婆媳关系的问题最终又演化为了代际之间的认知差异,对网红短视频的认知差异造成婆媳之间的矛盾,但是又转而延伸到老年人的生活、感情,因为短视频促进感情,从而又改善了婆媳关系。

说到底,还是为短视频正名,当然老年人的生活还是需要关注的,而如今成为了老年婚恋,又是催婚。

4、小品《发红包》

贾冰、沙溢、包贝尔等带来小品《发红包》。

发红包作为春节的习俗,不仅仅是亲人之间,还有老板与员工之间,而这个小品聚焦于老板甚至卖车发红包。约定俗成的规定,丢失发红包钱的老板竟然卖车发红包,菩萨心肠的老板更是不断借钱给员工,当然老板也并不傻,不断将这些钱转嫁给了买车的人。最终全员大善人,员工捐工资发红包,买车人垫钱发红包,老板不用多说更是善。这样的一个好老板哪里有呢?

贾冰沙溢,堪比亲兄弟,撑起全场,而其他人都在尬演,节目无聊又尴尬。



这又是一个关于借钱的事,沈腾马丽《还不还》将债主演绎得入木三分,转眼之间,《发红包》又开始塑造起好人来,当然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好老板,但是又有多少呢。当然小品中间还不断提及催婚、结婚等问题,春晚真是要将催婚进行到底了。

5、脱口秀《快乐气氛组》

大张伟、王勉脱口秀的这对老搭档,代表着脱口秀,让这一语言类节目形式首登春晚,最终却是劝退观众,这哪是什么脱口秀,简直是对脱口秀的羞辱。

一场极其尴尬的音乐脱口秀,号称气氛大王的大张伟王勉,最终就是自嗨表演,从相声到歌曲串烧,强加谐音梗,然后这一个字过大年,又是各种催婚、催生等问题,想要讽刺批判,但是又豪无力度,最终还是一个字“催”。



6、相声《欢乐方言》

姜昆,戴志诚两位前辈重登春晚舞台,表演着老段子无新意,两位前辈姜的表演中规中矩,在如今看来,更像是普及粤语,推广大湾区。



虽然岳云鹏和孙越创作力不足,但是比起前辈,他们起码还能够逗乐观众,如今老前辈们都已经停滞不前,固步自封,最终只能让人失望。

7、小品《休息区的故事》

郭冬临、邵峰、韩云云等带来的医护主题的小品,讲述着医护夫妻的家长里短,最终通过一场骗局调和矛盾,给双方开了个玩笑,缓和了夫妻关系,但是却让观众失望了,如此过分地煽情,掩盖了背后的真实,不断调侃女医护的长相令人生厌,在如此隆重的舞台上确实犯规了。

虽然这个小品确实是在致敬,但是最终却是大不敬。



8、相声《像不像》

卢鑫王浩两位新人大搞模仿秀,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炒冷饭,老戏新演,但是又支撑不起来,功力不够。



整体上,2022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有创新有继承,熟面孔还是主流,紧扣时代主题,主旋律正能量,但是有笑点但是不足,尴尬较多,催生催婚成为主线,不间断在小品中上演,最终还是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