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过紧日子”已成中共口头禅 北京大力压缩支出(图)

“过紧日子”已成中共口头禅 北京大力压缩支出

文章来源: 自由亚洲 于 2019-12-29 15:12:3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本周末刚刚闭幕的中国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传出,中国下一年度还要过紧日子。据中国财政部周五发出的新闻稿称,要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不必要的项目支出要坚决取消,新增项目要从严控制,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

而就在几天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了《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在落实中央政府明确的压减一般性支出5%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压减力度,力争达到10%以上。报告同时也提出,要在基层做好三保工作,即保工资、保运转和保基本民生。

要过紧日子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政府的口头禅。同样的话,作为财政部部长的刘昆在今年8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报告中也说过。去年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过紧日子。

中国政府强调过紧日子,除了经济下行、税收下降之外,也因为中国政府出于刺激经济的目的,今年以来对企业实行减税降费的政策,总额可能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3)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如此不懂礼貌的外交官员,可知中国的水准”
再次跑赢印度!亚洲GDP增速第一的国家还是它
16000亿!马斯克又要干出一家超级独角兽
"谁也不知道,那会是我们的最后一面"
重庆知名幼儿园爆雷后:负责人已被批捕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驻日使馆重申联合国敌国条款:有权对日动武
川普再“失言”:称民主党议员“叛乱” 并要“绞死”他们
特朗普缺席切尼葬礼,折射出美国两党争斗加剧
马斯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消灭贫困,让每个人富有
割土求和——这是美国方案还是俄罗斯方案?
正眼看你一眼我就输了——大清的“怒视外交”
切尼国葬现场 拜登布什同席 川普未被邀 奥巴马克林顿…
德媒批美俄“28点和平计划”:让人想起慕尼黑协定
中国游客消失了?日网友惊呼:池袋好安静 快来玩…
强奸大嫂出狱后刺死见义勇为者,他潜逃近20年被抓
美驻华领馆严查父母移民:入籍子女要自曝“偷渡史”
何同学:「拒给网约车司机好评」让公司亏了两百万
纽约皇后区最暴力少年帮派被端 将街区变致命游乐场
中国“稀土震撼”要来了?不过似乎对日本效果不大
习近平高调纪念胡耀邦 却回避了重大历史事件
公开艾普斯坦档案,是川普挖的“巨坑”?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过紧日子”已成中共口头禅 北京大力压缩支出

自由亚洲 2019-12-29 15:12:33

本周末刚刚闭幕的中国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传出,中国下一年度还要过紧日子。据中国财政部周五发出的新闻稿称,要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不必要的项目支出要坚决取消,新增项目要从严控制,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

而就在几天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了《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在落实中央政府明确的压减一般性支出5%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压减力度,力争达到10%以上。报告同时也提出,要在基层做好三保工作,即保工资、保运转和保基本民生。

要过紧日子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政府的口头禅。同样的话,作为财政部部长的刘昆在今年8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报告中也说过。去年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过紧日子。

中国政府强调过紧日子,除了经济下行、税收下降之外,也因为中国政府出于刺激经济的目的,今年以来对企业实行减税降费的政策,总额可能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