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开学季,也是许多孩子的自杀季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经历过开学恐惧症吗?

暑假即将过完,一想到堆积成山的作业,没完没了的考试,就不免提心吊胆、加班加点地过完最后几天,等待着开学日的审判。

不过,这种对于开学的恐慌,并不是中国学生独有的,在邻国日本,学生们同样害怕暑假的结束、开学日的到来。

但不同的是,有些日本学生对开学日的恐惧,来得更加惨烈和直接他们宁可去死,也不愿意去上学。



2019年9月1日,日本埼玉县川口市,15岁初中生小松田辰乃辅跳楼身亡。

在此之前,他已经3次自杀未遂。



9月2日,东京同时发生两起学生自杀案例。

上午6:30左右,12岁的初一男生被发现在家上吊自杀,幸好家人发现及时,被抢救了回来。

而另一名14岁男生则没那么幸运,他在早上7点时被家人发现离家出走,原因是不愿意去学校参加开学典礼。等到家人找到他时,他已经跳楼自杀,确认身亡。



9月3日,岐阜市的城南高中,另一名17岁的高二男生刚参加完开学典礼就跟同学发生争吵。老师知道后,把他们都训了一顿,并要求请家长。

结果,没过几个小时,这名男生就被发现用窗帘绳上吊自杀,死在教室里。



这不是偶然。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每年9月1日,日本未成年人自杀率都会陡然增加。

这种特殊现象,在日本被称为9月1日问题



这些孩子的自杀事件,往往突如其来,没有任何事先预兆。

一个少年很可能上午还一脸平静地去参加开学典礼,放学的路上就跳轨自杀了。

今年9月2日上午7时,爱知县濑户市地铁新濑户站,一名身穿学校制服的初三女生跳轨自杀,被行驶的地铁轧断了右脚脖子,身受重伤。

而当天,正好是这个14岁女生的开学典礼日。



除了9月1日,每年春假和黄金周前后,也是日本未成年人自杀的高峰期。

很多孩子即使不会选择自杀这么决绝的手段,也会想方设法地逃避校园生活。



那么你可能想问了,学校又不是地狱,这里边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能让孩子们如此恐惧,甚至宁愿选择自缢于房梁或是纵深跳下铁轨,也不愿回到学校呢?

难道真的是因为作业没写完,考试没考好,老师太严厉?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发现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无处不在的校园欺凌,才是孩子们纷纷选择在开学季自杀的幕后凶手。



想必大家都看过《哆啦A梦》,也都在胖虎和小夫欺负大雄的滑稽场景时不自觉地发笑过吧?



但动漫不是现实,这种情况在漫画里诙谐幽默,放在现实里就是赤裸裸的校园欺凌,如果你是受害者,绝无可能笑得出来。

如果你在推特上用日文搜索校园自杀,会发现一个名为 校园欺凌自杀的bot。



这个日本推特专注于记录校园欺凌导致的自杀事件,条条触目惊心。

从2018年1月以来,这个bot已经推送了4758条推特。每条推特都意味着,曾经有个孩子因为遭受校园欺凌,不堪凌辱后选择了自杀。



2016年11月21日,新泻工业高中1年级男生卧轨自杀。他在学校被多个同学说坏话,起绰号,在LINE上被散播各种P图照片。遗书中他写到:每天像活在地狱里,不想再活下去了。



2006年10月23日,岐阜瑞浪中学2年级女生列举出篮球部4人的名字,留下遗书自杀身亡。她在学校,经常被同学说讨厌,恶心,去死吧,即使打招呼也会被人无视。

这个bot的记录并不是空穴来风。

据北海道大学教授Kenzo Denda的统计,日本有九成学生经历过校园欺凌,1/4的中学生都患有抑郁心理,其中很多发展到最后便成了自杀事件。



至于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也往往出乎意料的简单。

对于注重集体观念,从小就要学会如何阅读空气的日本孩子来说,一旦与其他孩子有不同的地方,就很有可能导致校园欺凌的发生。

比如长得丑、个子比较高、父母是外国人,这些都能成为被欺负的理由。

有日本网友发帖,说自己学校有个孩子,父亲是丰田高管,但由于母亲是韩国人,就被全校的孩子喊去死,变着花样的排挤。



即使地位超然如日本皇室,也同样避免不了校园欺凌的发生。

日本皇室的悠仁亲王,刚上小学就被班上的学生排挤,因为他从小接受皇室教育,让其他孩子觉得很怪,所以没有人愿意接近他。



语言攻击是孩子们最爱使的手段,去死吧这类话是最常见的。

这些词语虽然看起来很没有杀伤力,但是在骂人词汇匮乏的日语体系中,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侮辱性语句。



有被欺负的孩子,默默在纸条上记录下自己被骂的话语,家长发现时却为时已晚

语言之外,日本的校园霸凌者往往也会采取身体上的攻击,比如下课时踹你的桌子,放学后将你围起来扇耳光、殴打,甚至更极端的会把受害者当成畜生一样对待。

2011年,大津市一名13岁男生因为校园暴力而自杀。死前,同学曾采用各种方式对他进行欺凌,包括强迫他偷东西、用丝巾勒住脖子,甚至让他去练习自杀。



但相较于这种欺凌方式,冷暴力才是更加可怕的事情。日语中有个词叫いじめ专门形容校园欺凌。一旦你成为被いじめ的对象,全班都有可能孤立你。

一旦被集体抛弃,则意味着社交身份的死亡,你将成为同学里的异类,在孤立中度过学生生涯。



日式校园欺凌通常的组织构成

随着互联网的到来,LINE和推特之类的社交网络也在成为新的欺凌途径。

除了日常辱骂,踢出群组等方式成为欺凌手段。而且相对于现实世界,网络欺凌是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进行的,这让很多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环境下,你还敢发个朋友圈分享生活吗?

对于受欺负的孩子们来说,寒暑假是他们唯一的逃避时间。但快乐是短暂的,当假期结束,那种熟悉的恐惧感会重新占据身体。

在CNN进行的采访中,17岁的Nanae就曾解释过这种心理:

暑假能够远离学校,对被欺负的人来说这就是天堂。当夏天结束,你必须回去,你开始担心再回到那个被欺负的环境中去。这时自杀完全是正常的选择。



看起来笑的很开心的Nanae,小学时就开始遭受校园欺凌



对于问题的严重性,日本社会并不是没有意识到。

为了拯救孩子们,政府先后出台了《儿童虐待防止法》和《欺凌防止对策基本法》,在地铁、学校经常能看到禁止校园欺凌,预防自杀海报。



为了反抗日益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冲绳甚至有小学生发动了不上学运动,号召学生和家长,如果孩子在学校遭受了校园欺凌,感觉不开心,那不如选择逃离学校。



但遗憾的是,这些措施其实很难影响到封闭的学生群体。

根据2017年的调查显示,当年的校园欺凌案件不降反增,达到了41.5万起,比上一年增加了9000起,而未成年自杀数也达到了357人,创历年来新高。



考虑到近年来的少子化现象,儿童自杀率其实是上升的

为什么大家都意识到校园欺凌和儿童自杀的严重性,却无法阻止它对于孩子的伤害呢?

首先是老师和家长对校园欺凌的忽视,不重视,乃至掩饰。

为了营造和谐校园的假象,日本很多学校会刻意掩盖这类事件,甚至连市教育委员会都会沆瀣一气。

今年年初神户政府就曾爆出女生自杀,市教育委员会官员掩盖她曾经被欺凌的丑闻。



除此之外,学校是个弱肉强食的小社会,当一个人受欺负时,他自然会成为猎物,从他身上寻找乐趣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这往往会让欺凌演变成学生间的狂欢。

就比如前两年,在我们身边引起轩然大波的王晶晶校园暴力事件。



最开始,只是坏学生在贴吧造谣事件的女主角王晶晶,给她安上神女、炫富、整容之类的标签。等到后来,嘲笑她就成了政治正确,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智斗炫富女的正义使者。



事件从贴吧发酵到现实生活,甚至连外校的学生都特地赶来,围观大家口中的神女。

事情发生10年之后,原贴吧管理员还在知乎上造谣她,以此作为人生的荣耀。



即使王晶晶辍学、抑郁、服安眠药自杀,在围观者看来,也不过是装可怜的作秀。

甚至在她多年后上节目讲起往事,微博上依旧有学生对她进行各种辱骂。



可以看出,在学校这个封闭的环境中,受到霸凌的王晶晶成为了任人宰割的发泄、围攻对象

而日本的未成年人的保护法更为完善,即使你做出更出格的事,也不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惩罚。甚至连杀掉同学,凶手的名字都会用少年A代称。

这件事在受害者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但施暴者出狱之后换个名字,就可以被全社会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也就是说,假如你不幸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很可能除了默默忍受和被迫转学、辍学之外,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但,转学并不简单,忍受又谈何容易呢?

如果你讨厌一份工作,大可以选择辞职离开,如果你讨厌一座城市甚至可以远走高飞,作为一个成年人,你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

但如果你是个饱受同学欺凌和排挤的小孩,对不起,你往往没得选。



对于有的人来说,学校意味着新鲜的知识、纯洁的恋爱和热血的甲子园;可对另一部分人来说,上学就是日复一日的噩梦,走进校门都会腿肚子发颤,只有暑假才能给自己喘息的机会。

试想,当你享受完漫长、美好如菊次郎一般的夏日之后,在9月1日那天穿上校服、背上书包。

突然意识到,自己正走向通往被人辱骂、殴打、冷落的路上,并且这样的事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上演。

此时,一条笔直的铁轨出现在你面前,地铁疾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