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你可能不知道的“上山下乡”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chenxinyi 发表评论于
六七年我父母下放农村,我是七零年出生从村,我记得一个叫郭玉萍的知青,照顾无保户王奶奶,给我们小孩上课,后来她和她对象一起响应政策回城了,记得一辆解放牌大卡车载了她们很多东西,记得她扎两个短发辫很漂亮洋溢笑脸,,那时好羡慕城里生活,后来听说生孩子也请我们村里的叫铁毛的美女做保姆,她沾光也可以进城市生活,没想到我们家也回到同一个城市,可惜再也见不到那群可爱美丽的知青帅哥美女了。她们留给我得印象深刻,只记得她们那么青春靓丽纯朴善良互助。
甫田 发表评论于
下面有一句应该是:“…虽然您的“土壤”说要给毛撇清是不可能的” 。为笔误抱歉。
甫田 发表评论于
再有,很重要的。
您说中国人“是缺乏精神的民族”。也许您是指西方中世纪殉道式的献身精神,----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所宣传的精神与其一脉相承。(这在中国历史上这类人也是有的,只限为国捐躯者吧)。这确不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因此就说中国人”缺乏精神”,是不少西方人的看法。(前两天,我还在本地的媒体里听有人这样说。她的大意是,中国人有吃就行,不抗争要民主…,)。
中国是人文精神溯源最久的民族。因为已经打了太多的字,在此恕不详解了。
不过愿提供一句论语里我认为具有代表性的话:“朝闻道夕可死矣”。

--上句与为某绝对真理或上帝去殉道献身的精神做对比,也许对民族精神感兴趣者如您,会自己去做。
甫田 发表评论于
所以有这样的对文明恶劣嘲讽的状况,我看正是因为毛完全不顾‘土壤’的现实,被用自己手里的真理主义创造历史的热望冲昏了头。

不过,虽然您的“土壤”说给毛撇清虽然不可能的,‘土壤’和‘暴君’的关系却是研究中的绝对必要。
甫田 发表评论于
再说毛的文化土壤。作为大权在握者毛,孔孟之道中的学而优则仕、人性论等等方面的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是毛要在此土壤中彻底拔除的。毛欣赏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暴君式‘文化’,可称其自取的土壤成分之一,但这是在他手里高举的另一种精神文化张目之下: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异己思想罪,----此非中国文化历史和当时中国自身的土壤所能产生出的。
…主义、体制并非‘土壤’自己能套给自己的。总路线、大跃进、…,反右、文革、包括全社会范围的知青被推向农村也远非“土壤”自己能选择的。
在这样的社会,领袖的一句无论多荒谬可笑、多白开水的话也能引来排山倒海式的万岁呼声,毛脑瓜一热的号召就能一股风潮般的成为千百万人命运的现实,---- 这是思想极度专政、极度封闭、知识阶层和有识之士被踩在脚下……,造成的必然后果。
甫田 发表评论于
好,现在说产生毛的土壤。
先说历史现实的土壤,毛生在乱世,当时的知识青年普遍反传统寻求救国之道,毛是其中之一;人民不堪战乱、贫穷,渴望共产党许诺的‘生计’;知识阶层相信共产党宣传主张的民主建国、言论自由、社会清廉…,等等。
回看历史,如果不是 ‘土壤’ 主要是被运动,也是‘土壤’和一些被其推出来者一起被运动吧?---我愿意相信当年共产党的大部分高层对自己当时的主张、许诺是真心的。

甫田 发表评论于
首先,直播,您以为知青和几亿农民不面对贫困“溃逃”,中国农村就变富裕了? 难道日本、新加波是在乡下居住的农业人口高比例的地方吗?
看来您对当今世界的了解尚大有扩展的余地:到欧洲来看看吧:那里的农民是人口比例很低的农场主或农场代营者。

毛自身的严重灾难之一就是各方面的现代知识都过于欠缺甚至完全闭塞,并强制把国人的头脑,更糟的是当时的年轻一代的头脑,都领入他自己的那条闭塞的死胡同。
所以其次,今天的社会问题归根到底是改革开放后,官方在意识形态方面并未从毛的那条死胡同中彻底走出来。
换句话说,是政治方面的改革没跟上。
三木匠 发表评论于
我经历过“上山下乡”---那时候倒霉的知青也是有的---那时候有一个倒霉的知青, 现在就有100个被官员欺负的平民---这就是毛泽东时代和现在的区别,本质的区别!!
直播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农村如果不能成为让中国人提起来就骄傲的地方,中国不会让世界刮目相看。看来日寇、国军和美军都不如贫困让人不寒而栗。几百万上山下乡的红卫兵面临贫困溃逃了,上亿的农民面临贫困溃逃了。9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实际上让人想要居住的地方一点不比新加坡、日本多。认真的去用你的社会科学在毛的躯壳里去挖粪吧,你能挖出一个科学、文明意义的现代化中国也值得。
甫田 发表评论于

把毛捧到自以为神的地步,被他打倒的、被他往死里整过的他的同僚中的有些人是否有、有多少责任,固然也是需要研究的。

总之,一切都可以放在历史学的桌面上基于资料研究比较,---这是人类文明赋予学者的责任。您的担心:把毛夸大为灾星或救星;来掩盖自己……什么的--,说明您还生活在社会科学不存在且封闭的时代。
----------------------------------------------
直播“无论是赞美他是大救星还是谩骂他是大灾星,都是在夸大他的个人作用。赞他为救星是自己不想努力,骂他为灾星的是要推脱自己做人的责任、掩盖自己作孽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甫田 发表评论于
哈哈,楼下的直播, 您这句话很有意思:--“不要夸大毛泽东的作用,他一个人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改变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命运…。
-------------------------------------
其实以为某人可以“改变历史和国家命运”的恰恰是毛自己。他带来的历史灾难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狂妄无知能一时得逞。
当年无论是发动受血腥革命神圣论教育的青少年红卫兵造反,还是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是毛一句话就成事实的。仅说这两者,对个人对社会的后果会是什么,毛本人根本无能预见。

关键是,毛自己自以为神,丝毫没有对引出可能的社会灾难要负责任的内省之心。还得意的在世界上炫耀自己可以‘无法无天’。
愚若智大 发表评论于
问问习主席悔不悔不就行了~~
直播 发表评论于
不要夸大毛泽东的作用,他一个人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改变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命运。无论是赞美他是大救星还是谩骂他是大灾星,都是在夸大他的个人作用。赞他为救星是自己不想努力,骂他为灾星的是要推脱自己做人的责任、掩盖自己作孽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谈空说有 发表评论于
实在是人类进化途程中一个岔道上发生的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只要人类不被毁灭,终有一天会冲破一切精神枷锁,恢复人的自由本性。
甫田 发表评论于
具体一点说,如果某人自己或其子女愿意选择下乡去实现自己做自己眼里“健康人”的愿望理应受到尊重,但别忘了最起码的人各有‘志’,别人的‘志’难道就不该同样受到尊重吗?健康的社会应该是尽其最大可能为各种志实现可能的机会。
而在今天还有人在以自己的‘志’作为衡量‘健康’的标准,---狭隘到病夫式的思维方式。
************
直播:“……健康的人活在世上最大的乐趣是能够克服面临的所有困难,在改变自己的境况的同时,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甫田 发表评论于
毛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正是在类似楼下这样的冠冕堂皇的口号的蒙蔽中施行的。在这样的口号掩盖下的是拒绝社会管理科学知识和出于暴君心态的完全忽略或拒绝对自然人性的尊重。
yaohua 发表评论于
文革时上山下乡是从68年夏天开始的,不是作者所说的70年。他所写的情况有些是对的,但局限性太大,根本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
wc2011 发表评论于
写的非常好,完全属实。
直播 发表评论于
人类必须追求回归大自然,灯红酒绿、高楼大厦的腐败虚假繁荣实际就是祸国殃民。家天下的中国人,在亲子分别时也会流泪,但是好儿女志在四方和犹太人被纳粹像猪狗一样从城市驱赶到集中营风马牛不相及,不可相提并论。
正常读者 发表评论于
人类的进化史是从大乱到大治。
中国50年才结束内战,外战延续到60几年,生活一直好转
就算上山下乡的年代,也没有像50年以前那样动不动死人。

某些失败者的不怀好意,也不能糊弄我们这些过来人。
鉴定完毕 发表评论于
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是城市化的历史。

即便是古代,皇帝也不可能驱赶人民如猪狗。现代社会主义中国发生这样的奇葩事件,还有人文过饰非。无知加无耻。
正常读者 发表评论于
在被两大超级大国的攻击的年代,生活是苦。
有没有做过统计,当年留城的,后来也不见得比下乡的有成就。
任何社会的生活都是这样,勇者胜,退者骂。
直播 发表评论于
用生意场上的得失看待人生,你还能跟他说什么呢?有的青年学生因为出身问题,也因为坚持真理,下乡后遭受乡村革委会的迫害,即使四人帮倒台后,仍然在农村生活。既没有上大学、也没有当官。但是他们却有龙的基因,照样活出了自己的精采!如今他们周游世界,回到当年插队的地方救济贫困残疾。他们和历代新闻界无缘,他们的健康勇敢真实乐观的生活让人感动!
勇气号 发表评论于
有一部分知青,后来混的不错。选调的、个体户成功的、考上大学的、甚至出国的。

多年后,回想过去,我们会觉得当初的历练对人生有正面作用。我们会开着越野吉普,衣锦还乡,再回去看看乡亲们,自我感觉不错。但这一部分人比例不大。大多数人回城后没找到好工作,又早早下岗,靠摆地摊、做小生意为生。他们离开后再没回去,也不参加知青聚会。

苦难对人生有正面作用,但苦难绝不是人生的目的。我不会说无怨无悔,因为对有的人,下乡夺去了他们最好年华,毁了他们一生。

除了和农民成家的,几乎没人愿意留下。知识下乡,以充满激情开始,以不得人心告终。
直播 发表评论于
中国确实仍然存在很多病病殃殃的东亚病夫,牢骚满腹,尖酸刻薄,自以为是,身心病态的无以复加。他们既改变不了自己,也改变不了中国。病态的人有再好的环境,也会看到的是黑暗;健康的人活在世上最大的乐趣是能够克服面临的所有困难,在改变自己的境况的同时,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拿知青这么大的群体作定性实在是无知。
正常读者 发表评论于
那个年代,正是两大超级大国要核平中国的年代,
分散一下人口,保住中国未来,极其重要,
当年中国顶住了压力,迎来了今天的大国地位。
sydneywil 发表评论于
楼下居然把乡下度假和上山下乡相提并论。不可理喻。
bmw123 发表评论于
知青的社会地位还很高, 在农村很受重视,改开后下了岗才叫惨, 没钱又没地位。
毛泽东的影响深远, 到现在还让一些心怀怨恨的人放不下, 不能向前看。
直播 发表评论于
很多人怀着萎缩的小市民心理看待上山下乡,恨不得把知青那段生活描述得比犹太人在集中营里的生活都悲惨。看看现在的大城市居民们,仍然怀着浪漫情怀利用假期到乡村去躲躲,获得点清静。农村养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没那么可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壮举!
鉴定完毕 发表评论于
二十多年前邓贤写过一本不错的书《中国知青梦》。那代人被祸害惨了。和平年代,搞成这样,历史罕见。
直播 发表评论于
当年的大城市实在不是首选的生活地点。首先工厂云集城市,污染超严重;其次粮店供应的粮食都是仓储时间过长的陈粮,自来水的质量不仅是水质问题还有污染问题。农村相对来说空气新鲜,粮菜新鲜。很多大城市的学生插队落户,或者去兵团,至少客观上获得了这些好处。
鉴定完毕 发表评论于
珍贵的历史记忆。

恶政祸国殃民。
正常读者 发表评论于
第一批下海捞到金子,现在控制的很多行业的也是这批人,
本人很庆幸长在在一个可以作为的激烈变动的时代,
怨天尤人者,从来都是输家。
春丽 发表评论于
无悔个屁。这群人还在,是大城市里最落魄的一群,隔三差五为生计就去市政府闹事。去问问他们你就知道经历过毛时代的人对毛的真实评价。在他们圈子里对毛的结论就是,信口开河,无法无天。

最倒霉就是这群人。毛的胡作非为全都冲击在他们身上。长身体时没饭吃,学知识时闹动乱,找工作时被流放。折腾几十年户口好不容易回到城市又下岗。一辈子被国营企业剥削,然后突然买房要钱,孩子上学要钱,看病要钱。
正常读者 发表评论于
本人也下过乡,
处理城市就业问题,这种方式起码比西方没有工作,整天找毒吸的要健康吧??
sydneywil 发表评论于
青春无悔? 老毛再多活十几年看你们悔不悔?鲁迅故乡中的闰土就是你们的影子。
tony933 发表评论于
青春无悔?扯TM淡!有了选择才能无悔!当初谁有选择?!
我76年高中后插队两年。若不是老邓悔悟,后果不堪设想!
它乡 发表评论于
悔无青春。
wsnyy 发表评论于
青春无悔,是一种伪命题。做知青是被逼的,不是自己选择的。所以,谈不上什么青春无悔或是有悔。那是一种无奈。但当年做知青的经历确实是一种磨砺,使得人比较坚强,比较能够承受打击。比起做知青的磨难,后来的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了。
本人是当年的知青。16岁下乡,19岁考上大学离开。
当时,男性知青们都觉得前途无望,觉得生命不值钱。也正是懵懵懂懂的年纪。知青们小小年纪,出门在外,也怕别人欺负,于是,表面上都是晃晃荡荡,吊儿郎当,悍勇斗狠。如每次出行,都是强行在公路上拦车或爬车。根本不怕司机。但骨子里还是色厉内荏,明白共产党各级政权的厉害。比如,基本上没有人敢于公开骂共产党和老毛。实际上,绝大多数知青还是好人和老实人。真正做坏事情如抢劫的或做扒手的,只是极少数人。
这些人里,后来成为所谓精英的比例很低。想想看,其中多数人的文化都达不到正常的初中毕业水平。但后来真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好象也不到一半。
毕凡 发表评论于
回四野2:

又一个自打嘴巴,自相矛盾的。知青开始工作是六、七年代后。那时“社会主义建设”早取得“辉煌成就”了。怎么又“一穷二白”了呢?这城里一群人已列了一长串了。小心他们和毛从水晶棺里跳出来掌嘴。
四野2 发表评论于
精英是少数,穷困撩倒也是少数. 但这一代是把中国从一穷二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的主力群体. 这就是这一代的历史功绩. 青春无悔? YES!
沣滈居士 发表评论于
这事情如果发生在40年后没准儿就中国版的茉莉花革命了。
autumnsun 发表评论于
如果是早已返城的知青自己说“青春无悔”,那是自欺欺人,是矫情。如果是其他人说的,那是对下乡知青的愚弄。
知青下乡给当地的县,公社,大队的知青办,知青小组,贫下中农带来了决定知青命运的权利,权利带来了腐败。许多知青为了能上学,上调,自己和在城里的家人勒紧裤带,想法送礼,争取被“推荐”。有些女知青,家里实在拿不出钱,只能自己放宽裤带,这样的事件比比皆是。以至于当时的“中央”发了文件,毙了不少人。
warara 发表评论于
知青中可能是出过一些精英 杰出的人在哪里都是杰出的 这不能掩盖大多数年轻人所受的痛苦和磨难 这段历史仍是独裁政府的罪恶
轻松轻松 发表评论于
老毛把国家弄瘫痪经济弄崩溃后,把新添的吃饭年轻人口赶到山沟放养。
猪肥猪 发表评论于
梁晓声的《知青》整个一个马屁塞子剧。令人恶心。
bill369 发表评论于
林彪的571工程纪要说得很透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变相失业,干部去五七干校是变相劳改”。这是毛造的孽,是毛的罪恶史的一部分,历史会记下这笔账。
西部华人 发表评论于
哪个老农民干部写的歪理?还青春无悔,知道多少知青惨死他乡,知道黑龙江内蒙和云南知青武装起义吗?最后是全国知青秘密串联准备更大的武装行动,北京发觉情况不妙才发文停止上山下乡的。还没羞没臊说青春无悔?
riceking 发表评论于
楼下的,社会精英站整个那个年龄段的人的百分之几?他们对整个那一代人有普遍代表性吗?
你说的那些才是部分的,而且是很小很小的部分。你懂不懂?
知我是谁 发表评论于
上山下乡还只是知青这一代人人生的一段苦逼经历而已,更悲催的是,生下就挨饿,上学就停课,毕业就插队,回城没工作,高考超年龄,街道求工作,改革就下岗,生活没着落,结婚没有房,还TM只准生一个!
好奇心想象力 发表评论于
知青的教育支离破碎,满肚子怨恨,没法相处的一代人
好奇心想象力 发表评论于
知青的教育支离破碎,满肚子怨恨,没法相处的一代人
小小叶蝉 发表评论于
觉得基本上是胡说八道,至少跟我经历的很不一样。
紫微星下凡 发表评论于
新一轮伤痕文学。
怎么可以瞎说 发表评论于
上山下乡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大量的城市青年没法解决就业。
jamesband007 发表评论于
无悔?我所知道,这帮知其悔死了,后来下岗也是他们,一辈子凄惨。
shawnlee88 发表评论于
老毛从1974年起,一万人以下城镇里吃商品粮的知青就不用下放当知青了。知青所在地的农民称知青为土匪,我们湖北那里就发生了一伙武汉下放知青夜晚轮奸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青年致使大出血休克的案件,到现在都没有破案。
adbc 发表评论于
刘万能 写得真实。而其是大部分的情况。
而这些当代的文人墨客没有脊梁,只会添,让人恶心。
cofilin 发表评论于
就是缓解当时城市的就业危机。这么多青年人聚集在一起,不出事也会搞出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