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袭警案:29岁警察牺牲 嫌犯被当场击毙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浪迹天下 发表评论于
可惜
焰-火焰烈焰 发表评论于
在美国,袭警者必被击毙,不论袭警者有多充足的理由。建议全民普及法制教育--不论是哪个民族。
姚言 发表评论于
强烈要求更正胡乱帮的少数民族政策.全民法律上一律平等!
西部华人 发表评论于
穆斯林的传播不是靠什么圣战,而是蒙古人利用穆斯林而随蒙古军队传播的,如果当年蒙古人选择其它宗教一样会传播很快。但穆斯林已经没有蒙古人了,实际上很多地区已经非穆斯林化,只有中东和北非还是顽固堡垒,只是那里太贫瘠,无强国要那里罢了。根本上穆斯林不是宗教而是松散的军队。
百家争鸣2012 发表评论于
像这种袭击只是莽夫行为,不足为惧。在法律上量刑加重,在经济中,凡是家里出现恐怖分子,必须区别对待。如果有份参加恐怖袭击,要求其家经济补偿,并立即强制执行,让其家破人亡,来不得半点仁慈。

相信,只要让妄图想借疆独思想闹事者觉得有顾忌,这种袭击就少。
大斧 发表评论于
伊斯兰圣战的理论渊源与实质
尚劝余

伊斯兰圣战是伊斯兰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伊斯兰精神的最有力的体现和外化。在世界上的所有宗教中,圣战规模之大、持续之久、影响之深,莫过于伊斯兰教。从伊斯兰教诞生至今,它一直是一支“震撼世界的力量”,人类历史的回音壁上经久不息地回荡着伊斯兰圣战的呐喊。



一般认为,伊斯兰圣战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主道和信仰而战的圣战,一种是同与生俱来的内在邪恶进行不懈斗争的圣战。本文主要论及前者。

圣战,是阿拉伯语“吉哈德”(JIHAD)的意译,即“奋斗”。从狭义上说,它原指先知穆罕默德与麦加多神教徒进行的战争,后来指在伊斯兰教旗帜下为宗教而进行的一切战争。(注:赫伯特?戈特沙尔克著:《震撼世界的伊斯兰教》,阎瑞松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3页。)从广义上说,它是指传播伊斯兰教教义的一切活动,即为促进和保卫伊斯兰事业作出的任何努力,既包括说教的方式,也包括武力的方式。如巴基斯坦学者赛义德?阿布杜拉?毛杜迪在其所著的《伊斯兰生活方式》一书中所说:“吉哈德即尽自己最大努力,无论是通过嘴或笔或剑,传播安拉的话。”(注:王怀德、郭保华:《伊斯兰教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6页。)

伊斯兰圣战是伊斯兰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伊斯兰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伊斯兰教的两大重要经典《古兰经》和《圣训》都指出圣战的重要性,号召穆斯林为信仰而战。《圣训》将圣战视为伊斯兰教最重要的部分。《圣训》中曾记载穆罕默德的话说:“我岂能不把事情的尖顶、支柱和最重要部分告诉你们?事情的尖顶就是伊斯兰;支柱就是祈祷;它的最重要部分就是吉哈德。”(注:托马斯?李普曼著:《伊斯兰教与穆斯林世界》,陆文岳和英珊译,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144页。)《古兰经》用大量篇幅论述圣战,规定“战争已成为你们的定制”(2:216)(注:马坚译:《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冒号前后数字为章和节)。);为主道而战的人将永远获胜,将得到真主的奖赏;为主道而战阵亡的信徒,比其余的信徒得天独厚,他们用不着等到世界末日,就可以马上进入乐园。乐园是一幅诱人的图景:“有水河,水质不腐;有乳河,乳味不变;有蜜河,蜜质纯洁。”(47:15)

伊斯兰教经典对圣战的种种规定成为穆斯林投身于圣战的原动力。托马斯?李普曼就此评论道:“《古兰经》中作出的那些在同异教徒的战争中身亡的人进入乐园的许诺,是鼓励穆斯林采取政治和军事行动的一种力量。”(注:托马斯?李普曼著:《伊斯兰教与穆斯林世界》,陆文岳和英珊译,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145页。)这一见解不无道理。

伊斯兰圣战也有其教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渊源。根据传统的伊斯兰教义,整个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部分:伊斯兰区域(DAR AL-ISLAM)和敌对区域(DAR AL-HARB)。前者指接受伊斯兰统治的地区,包括穆斯林居住的地区,以及接受穆斯林当局统治的非穆斯林地区;后者指伊斯兰区域之外,由异教徒统治的世界上其他所有地区。

从理论上讲,伊斯兰的目标是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所有人都承认和信仰独一的安拉。因此,伊斯兰区域和非伊斯兰区域之间一直处于一种经常性的战争状态,伊斯兰教将这种战争称为“圣战”。在圣战间歇期间,允许穆斯林和异教徒通过共同边界,双方可以建立外交、贸易关系,但在非伊斯兰区域变为伊斯兰区域前,双方不可能有永久性和约。在伊斯兰教上升时期,一些穆斯林思想家提出了“伊斯兰国家与非伊斯兰国家不能永久共存”,“伊斯兰教的最终目的是将全世界都改变为伊斯兰领域”,“穆斯林必须不断通过‘吉哈德’使非伊斯兰地区转变为伊斯兰地区”等原则。(注:彭树智主编:《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进程》,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59页。)这些原则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决定了伊斯兰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使穆斯林不断向外扩张,用武力或非武力的方式向外传播伊斯兰教,实现了整个西亚北非的伊斯兰化。

马克思曾就伊斯兰圣战的这一教义基础和渊源写道:“《古兰经》和以它为根据的伊斯兰教法律把各个不同民族的地理和人文归结为一个简便的公式,即把他们分为两种国家和民族——正统教徒和异教徒。异教徒就是‘哈尔比’,即敌人。伊斯兰教宣布异教徒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并在穆斯林和异教徒之间造成一种经常互相敌视的状态。”(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0页。)这样的“人文学”从理论上论证并鼓励了具有神圣意义的征服战争。正如克雷维列夫所说,正是这种人文学思想将各个不同社会集团的群众组成一个有纪律的、志同道合者的阵营,在共同的宗教口号下进行远征。(注:约?阿?克雷维列夫著:《宗教史》(下卷),乐峰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7页。)

伊斯兰教经典及教义对圣战所赋予的崇高地位及其相关规定,无疑是伊斯兰圣战不绝于史,伊斯兰信徒视死如归为主殉身的一个重要因素。



伊斯兰圣战是伊斯兰教的典型特征,为圣战效力是每个穆斯林的义务。那么,伊斯兰圣战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要探讨这个问题,就必须追溯伊斯兰圣战的缘起和形成,因为它的实质就隐含在其中。

伊斯兰圣战首先起源于伊斯兰教诞生时期阿拉伯民族精神之中,它是阿拉伯民族性格的体现。正如王治心先生在《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一书中所说:“一民族的宗教,正是其民族精神的表现:有强毅的阿拉伯民族,便会产生出富有团结和抵抗的回教。”(注: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3页。)关于阿拉伯人的民族特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以为,阿拉伯的民族性格基调应在其赖以形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特征中去寻找。

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人的故乡,是伊斯兰教的摇篮。阿拉伯半岛自然条件的突出特征是沙漠广阔,水雨缺水,干燥...  查看完整评论
狐鹄 发表评论于
自从2009年乌鲁木齐七五大屠杀事件之后,再发生的暴乱往往维族人受害者较多,这说明什么,这是在威慑那些与汉族友好相处的维族人,这样维族人与汉族人渐渐疏远,越来越隔阂,最后新疆就彻底变成了各个民族隔离区互相对立的架势,就像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一般。
刁小山 发表评论于
已经控制不住了,唯一的办法是划两三个县把维族人圈起来。要走出这个圈子到外面求学工作的必须有良民证。

现在的疆独同南昌起义后的共产党是一样的,有信仰不怕死,再不采取以上措施,新疆包括中国都会大乱。
狼!!!! 发表评论于
红山网?另外,怎么也觉得这帮恐袭的也应该收敛点了吧?把自己的诉求建立在大多数人的不幸上?那也太傻了吧?如果新疆恐袭真到这地步的话,那就应该执行宪法啊!!!!!!!!!!!!!!!!不管谁,违法就要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