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杨丽萍因纯粹而传奇 跳孔雀几十年将用孔雀收官(图)

杨丽萍因纯粹而传奇 跳孔雀几十年将用孔雀收官

文章来源: 华龙网 于 2012-02-10 10:23:4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杨丽萍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杨丽萍:因纯粹 而传奇

  在浮躁的中国舞蹈界里,她远离尘嚣,骄傲、纯粹,而孤独;然而,她也因此拥有了另一片天地,并开创了自由、生动的原生态舞蹈。这个热爱自然,特立独行的骄傲舞者一再证明,只有让舞蹈回归和坚守舞蹈本身,才能成就舞者的传奇

 

  茂密的原始森林背景下,鸟鸣啾啾,两只孔雀正在夜色中嬉戏。几十万根不同鸟类羽毛钉成的3米多长的羽毛裙,随着演员身形的舞动,一寸寸摇摆着。

  龙年喧闹的央视春晚,进行到这里突然沉静了。大家仿佛跟着这两只雀,步入南部山林,看它们相知,相恋。

  这是杨丽萍、王迪表演的舞蹈《雀之恋》。舞者杨丽萍,已经年逾五旬。

  春晚落幕,立即有观众挑错:自然界中的雌孔雀不长尾巴,更不能开屏。杨丽萍的回应很坦率:“对!母孔雀的确不长尾巴,但是那怎么办啊?我喜欢啊!我想跳啊!”

  自1993年,杨丽萍在春晚(专题-视频)上表演双人舞《两棵树》后,她几次出现在春晚上,在“歌不够舞来凑”的春晚舞台上,成为一个传奇。

  高成明是杨丽萍30多年的老朋友,也是《雀之恋》的编舞之一。他说,这么多年,大部分人一直没真正搞明白杨丽萍现象。“大部分搞艺术的,做的作品都是命题作文。是依靠意识形态助推成活的,依靠非艺术因素成活的。”在他看来,杨丽萍成为传奇的根源,是她从很早开始,就决定纯粹依靠自己作品,成就自己的艺术。



  “跳舞要单纯一点”


  1958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洱源,是白族人。父母因对歌而相恋、结婚。“文革”中,在农场担任领导的父亲被揭发是地主后代后失踪。作为家庭的长女,杨丽萍很小就开始承担家庭的重任,敏感、自立、早熟而坚韧。

  她最初的生活印象是,四岁时,自家种的南瓜都被没收了,肚子饿,没有东西吃,乱成一团。

  再大一点,文革的时候,她看到学生居然可以打老师,并且以敢打老师为荣,觉得过瘾。她开始对人性感到悲观,“人是比较丑恶的动物”。她不愿意成为其中一员,于是更加喜欢跳舞,“跳舞要单纯一点”。

  跳舞是白族人生活的一部分,无需任何人来教,他们张嘴就是歌,迈步就是舞。“这种东西只能意会。就是因为说不清,才跳舞。”杨丽萍的奶奶是村里的跳舞高手,80多岁时,背都驼了,还在跳。

  1971年,杨丽萍13岁。在西双版纳农场学校的桌子上领操,被西双版纳歌舞团的军代表看中,从此改变了命运。

  歌舞团的职责之一是下乡传播“革命文化”,可是十几岁的孩子没什么传播能力,下去就是和寨子里的人一起跳舞。杨丽萍由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游走访演生活。

  生活中的舞蹈使她养成了随处观察的习惯。杨丽萍家附近,到处盛开着向日葵,她始终认为向日葵是最有气质的植物,“向着光明和美好运动”。后来在她的舞蹈中,很多转头的动作,都是模仿向日葵随着太阳转的姿态。

  每次下村访演的时间长达3个月,演员们跟村民们同吃同住,白天帮村民收庄稼,晚上演出。这个村子待一段时间,就接着去下一个村子演。这期间,杨丽萍见识了许多民族,学习了很多舞蹈,舞蹈人肢体放肆,奔放,她看得热血沸腾。

  最美的是孔雀。西双版纳的绿孔雀,比常见的蓝孔雀体形小,但更娇丽,一群群从头顶上飞过,开屏时,光线是从尾巴上一点点嘎嘎地放射出来。杨丽萍说,最让她目眩的是孔雀交配时候的情景,大群孔雀在荷花池塘边,慢慢地展开尾巴,尖叫声如同轰鸣。“人类从来没有像孔雀开屏那样美好的瞬间,那很美妙” 。

  在村子里时,杨丽萍就经常躲在菩提树后看孔雀散步,观察它们怎么走路、抖肩,“它们是天生的舞蹈家”。尤其是孔雀落足的时候,脚部很有力,嚓嚓,像是踩在火盆上。杨丽萍忍不住了,边说边学,顿时,50多岁的她变了模样。

  “我们不是那个门类”

  除了春晚上的多次亮相,杨丽萍的舞蹈真正与大众发生密切的关系,是她创作的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这个舞蹈现在已成了云南的名片,在昆明的各大酒店,都有其大广告牌。

  这个节目,杨丽萍用了一年多时间采风,精心排演了15个月。杨丽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云南映象》已经用C角表演,演员也换了几批,但质量依旧,她一点不担心没有她的《云南映象》票房会下降。

  杨丽萍很少帮演员排练,最多只是练练队形。“她把内容告诉我们,让我们自己先跳,没有标准动作,就是告诉我们,这是祭祀的,这是动物交尾的,自己体会。”演员虾嘎说。

  改变发生在《云南映象》参加当年“荷花杯”获得一等奖后。整个团队开始被文化界认同,杨丽萍也不再是一个个体舞者,他们成为国内唯一能靠一台节目养活自己的舞蹈团。现在,团里的骨干演员每月可有4000元的收入。

  “所以,你们别只关注我自己。”杨丽萍说,她一直担心,这样的团队以后还能否出现,“怎么来接我的棒?”现在正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起步时期,很多剧团都要求企业化改制,“但国家还是一年养、三年扶持、五年才断奶。做国家指定的东西太多了。”高成明说,“舞蹈圈里纯粹的人还是少了点。”

  舞蹈审查也一直存在。因“非典”停演后,杨丽萍找机会重新开演,希望找政府支持。省里的宣传部门来看过后,就要下四个节目。“天葬那一场,说妇女不能登神山,又说宗教题材不能演。包括前面所谓色情的打歌,全要下。”后来《云南的响声》里,有老虎调情的戏,母老虎说:“管好你自己的雀。”雀是当地生殖器的口语,也要删。

  但经历了高峰低谷的杨丽萍,已经学会与政府、媒体和商人打交道。“还是那句话,要清楚游戏的规则。比如跳舞,你必须吃饱了才能跳,这是肯定的。”

  从第一次跳《雀之灵》独舞,杨丽萍就非常清楚,如果想要买一条孔雀服,必须先挣到买孔雀服的钱,才可以去搞艺术,而不是去埋怨因为没有钱制作孔雀裙,上不了台。“既要能赚到钱,买到孔雀裙。也要让那条孔雀裙充满灵性、充满空灵,而且没有任何的铜臭味,这是很难的一件事。”

  商业行为不会影响到艺术吗?她反问:你有那么脆弱吗?“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迷失自己的艺术方向。”

  跳独舞时,杨丽萍几乎拒绝一切媒体,但《云南映象》后,她开始耐着性子面对公众。她依然不喜欢被采访,但也开始接受,“我和媒体是一个生态”。



    “后现代孔雀”


  这个热爱自然,特立独行的骄傲舞者终于证明,自己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因发自心底的坚持,以及对美的追求。

  或许,正是这种纯粹的个性成就了她。几十年前,因为不愿意读毛主席语录,杨丽萍就努力想办法逃避,比如,说嘴巴里起了一个泡;但这种个性也带来麻烦,云南政协改选时,领导来找她,希望她能去参加,她迟到了好久,到了就问:这个职位要开会吧?开会我可不能干。领导当场就变了脸色。

  她的纯粹,还表现在她的“符号”上——几十年来,她爱孔雀,跳孔雀,久而久之,眉眼间也现出孔雀的神气。她也打算用《孔雀》来收官。“天鹅是西方舞蹈的代表,那么,东方舞蹈的代表就应该是孔雀。”事实上,《雀之恋》就是《孔雀》的一部分。

  但这只孔雀生活的环境已然变化。她去云南的山寨采风,发现村民们不再唱、跳那些属于自己民族的古老艺术,就连她的母亲也不穿民族服装了,因为“想学城里人”。

  “最早的唱歌跳舞是跟生命、跟生活有关,但现在村子都变成城市生活的话,他们哪来的兴趣再传承这种东西?”她为此忧虑。

  现代文明的侵蚀是迅速的,连剧团里的演员虾嘎也有了变化,“生活态度变了,想要穿名牌,常想我为什么要在这儿跳舞。”在物质诱惑下,如何留住优秀演员的困境,杨丽萍也遇到了。

  但她坚持认为,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因此,2012年春晚,她选择王迪来当自己的搭档,而不是自己舞蹈团的少数民族男演员。王迪本是跳现代舞的,《雀之恋》则是展现中国民族艺术魅力,杨丽萍说,传统与现代结合,这正是自己追求的“新东方美学”,因此被朋友开玩笑地叫做“后现代孔雀”。

  她再次成功了。两只孔雀精美的造型、精巧的动作、精致的情感、精湛的演绎,震撼了观众。

  “光传承还不行,还得创作适合现代东方的艺术,虽然是现代的,但绝对还是东方的。”杨丽萍认为,如果中国舞蹈发展需要一个方向的话,这应该是一个方向。但这种创作,需要人能够沉静下来,需要平实的、非功利的社会氛围和舞蹈环境,需要有一个真正有利于艺术创造的文化体制。“全社会配套机制不完善前,艺术改制也难。”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高考录取风向又变了,名校被踩在脚下摩擦
拜登儿子"狂飙脏话"怒轰乔治克隆尼,记恨老爸被逼退选
美国将征收250美金"签证诚信费",免签国家公民或豁免
加入日本国籍的原中国人,当选日本参议院议员
杭州3岁男童18楼坠下,奇迹生还

24小时讨论排行

为吓阻中共犯台出奇招!美众院无异议通过新法案
亨特·拜登:我爸辩论搞砸 是被安眠药害的
川普要改H-1B制度!"高薪留美 低薪走人"时代将来临….
中国禁抗战神剧:“我方超人化 敌方弱智化” 低级红高级黑…
噩梦!美国新任移民局长上任 主张废除OPT 严查H1B
英国联合27国谴责以色列:"不人道地杀害"加沙平民
中国在西藏修建全球最大水坝,印度为何深感忧虑
川普再退群!美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大理由”曝光
金融时报:国民党与民意脱节 即将面临大罢免
川普不顾马丁路德金家人反对 解密其遇刺FBI档案
气候变化压力增加,人类是否应该减少吃米?
承认窃取美国核弹机密 中国裔研究员面临10年重刑
特朗普正深陷泥潭 使出一招“围魏救赵”
美国务院:一名美籍专利与商标局职员被中国禁止离境
华人女子回国旅游失踪,丈夫被判赔2360万美元
五角大楼惊爆云系统由中国工程师维运 防长勒令清查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杨丽萍因纯粹而传奇 跳孔雀几十年将用孔雀收官

华龙网 2012-02-10 10:23:44


杨丽萍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杨丽萍:因纯粹 而传奇

  在浮躁的中国舞蹈界里,她远离尘嚣,骄傲、纯粹,而孤独;然而,她也因此拥有了另一片天地,并开创了自由、生动的原生态舞蹈。这个热爱自然,特立独行的骄傲舞者一再证明,只有让舞蹈回归和坚守舞蹈本身,才能成就舞者的传奇

 

  茂密的原始森林背景下,鸟鸣啾啾,两只孔雀正在夜色中嬉戏。几十万根不同鸟类羽毛钉成的3米多长的羽毛裙,随着演员身形的舞动,一寸寸摇摆着。

  龙年喧闹的央视春晚,进行到这里突然沉静了。大家仿佛跟着这两只雀,步入南部山林,看它们相知,相恋。

  这是杨丽萍、王迪表演的舞蹈《雀之恋》。舞者杨丽萍,已经年逾五旬。

  春晚落幕,立即有观众挑错:自然界中的雌孔雀不长尾巴,更不能开屏。杨丽萍的回应很坦率:“对!母孔雀的确不长尾巴,但是那怎么办啊?我喜欢啊!我想跳啊!”

  自1993年,杨丽萍在春晚(专题-视频)上表演双人舞《两棵树》后,她几次出现在春晚上,在“歌不够舞来凑”的春晚舞台上,成为一个传奇。

  高成明是杨丽萍30多年的老朋友,也是《雀之恋》的编舞之一。他说,这么多年,大部分人一直没真正搞明白杨丽萍现象。“大部分搞艺术的,做的作品都是命题作文。是依靠意识形态助推成活的,依靠非艺术因素成活的。”在他看来,杨丽萍成为传奇的根源,是她从很早开始,就决定纯粹依靠自己作品,成就自己的艺术。



  “跳舞要单纯一点”


  1958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洱源,是白族人。父母因对歌而相恋、结婚。“文革”中,在农场担任领导的父亲被揭发是地主后代后失踪。作为家庭的长女,杨丽萍很小就开始承担家庭的重任,敏感、自立、早熟而坚韧。

  她最初的生活印象是,四岁时,自家种的南瓜都被没收了,肚子饿,没有东西吃,乱成一团。

  再大一点,文革的时候,她看到学生居然可以打老师,并且以敢打老师为荣,觉得过瘾。她开始对人性感到悲观,“人是比较丑恶的动物”。她不愿意成为其中一员,于是更加喜欢跳舞,“跳舞要单纯一点”。

  跳舞是白族人生活的一部分,无需任何人来教,他们张嘴就是歌,迈步就是舞。“这种东西只能意会。就是因为说不清,才跳舞。”杨丽萍的奶奶是村里的跳舞高手,80多岁时,背都驼了,还在跳。

  1971年,杨丽萍13岁。在西双版纳农场学校的桌子上领操,被西双版纳歌舞团的军代表看中,从此改变了命运。

  歌舞团的职责之一是下乡传播“革命文化”,可是十几岁的孩子没什么传播能力,下去就是和寨子里的人一起跳舞。杨丽萍由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游走访演生活。

  生活中的舞蹈使她养成了随处观察的习惯。杨丽萍家附近,到处盛开着向日葵,她始终认为向日葵是最有气质的植物,“向着光明和美好运动”。后来在她的舞蹈中,很多转头的动作,都是模仿向日葵随着太阳转的姿态。

  每次下村访演的时间长达3个月,演员们跟村民们同吃同住,白天帮村民收庄稼,晚上演出。这个村子待一段时间,就接着去下一个村子演。这期间,杨丽萍见识了许多民族,学习了很多舞蹈,舞蹈人肢体放肆,奔放,她看得热血沸腾。

  最美的是孔雀。西双版纳的绿孔雀,比常见的蓝孔雀体形小,但更娇丽,一群群从头顶上飞过,开屏时,光线是从尾巴上一点点嘎嘎地放射出来。杨丽萍说,最让她目眩的是孔雀交配时候的情景,大群孔雀在荷花池塘边,慢慢地展开尾巴,尖叫声如同轰鸣。“人类从来没有像孔雀开屏那样美好的瞬间,那很美妙” 。

  在村子里时,杨丽萍就经常躲在菩提树后看孔雀散步,观察它们怎么走路、抖肩,“它们是天生的舞蹈家”。尤其是孔雀落足的时候,脚部很有力,嚓嚓,像是踩在火盆上。杨丽萍忍不住了,边说边学,顿时,50多岁的她变了模样。

  “我们不是那个门类”

  除了春晚上的多次亮相,杨丽萍的舞蹈真正与大众发生密切的关系,是她创作的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这个舞蹈现在已成了云南的名片,在昆明的各大酒店,都有其大广告牌。

  这个节目,杨丽萍用了一年多时间采风,精心排演了15个月。杨丽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云南映象》已经用C角表演,演员也换了几批,但质量依旧,她一点不担心没有她的《云南映象》票房会下降。

  杨丽萍很少帮演员排练,最多只是练练队形。“她把内容告诉我们,让我们自己先跳,没有标准动作,就是告诉我们,这是祭祀的,这是动物交尾的,自己体会。”演员虾嘎说。

  改变发生在《云南映象》参加当年“荷花杯”获得一等奖后。整个团队开始被文化界认同,杨丽萍也不再是一个个体舞者,他们成为国内唯一能靠一台节目养活自己的舞蹈团。现在,团里的骨干演员每月可有4000元的收入。

  “所以,你们别只关注我自己。”杨丽萍说,她一直担心,这样的团队以后还能否出现,“怎么来接我的棒?”现在正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起步时期,很多剧团都要求企业化改制,“但国家还是一年养、三年扶持、五年才断奶。做国家指定的东西太多了。”高成明说,“舞蹈圈里纯粹的人还是少了点。”

  舞蹈审查也一直存在。因“非典”停演后,杨丽萍找机会重新开演,希望找政府支持。省里的宣传部门来看过后,就要下四个节目。“天葬那一场,说妇女不能登神山,又说宗教题材不能演。包括前面所谓色情的打歌,全要下。”后来《云南的响声》里,有老虎调情的戏,母老虎说:“管好你自己的雀。”雀是当地生殖器的口语,也要删。

  但经历了高峰低谷的杨丽萍,已经学会与政府、媒体和商人打交道。“还是那句话,要清楚游戏的规则。比如跳舞,你必须吃饱了才能跳,这是肯定的。”

  从第一次跳《雀之灵》独舞,杨丽萍就非常清楚,如果想要买一条孔雀服,必须先挣到买孔雀服的钱,才可以去搞艺术,而不是去埋怨因为没有钱制作孔雀裙,上不了台。“既要能赚到钱,买到孔雀裙。也要让那条孔雀裙充满灵性、充满空灵,而且没有任何的铜臭味,这是很难的一件事。”

  商业行为不会影响到艺术吗?她反问:你有那么脆弱吗?“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迷失自己的艺术方向。”

  跳独舞时,杨丽萍几乎拒绝一切媒体,但《云南映象》后,她开始耐着性子面对公众。她依然不喜欢被采访,但也开始接受,“我和媒体是一个生态”。



    “后现代孔雀”


  这个热爱自然,特立独行的骄傲舞者终于证明,自己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因发自心底的坚持,以及对美的追求。

  或许,正是这种纯粹的个性成就了她。几十年前,因为不愿意读毛主席语录,杨丽萍就努力想办法逃避,比如,说嘴巴里起了一个泡;但这种个性也带来麻烦,云南政协改选时,领导来找她,希望她能去参加,她迟到了好久,到了就问:这个职位要开会吧?开会我可不能干。领导当场就变了脸色。

  她的纯粹,还表现在她的“符号”上——几十年来,她爱孔雀,跳孔雀,久而久之,眉眼间也现出孔雀的神气。她也打算用《孔雀》来收官。“天鹅是西方舞蹈的代表,那么,东方舞蹈的代表就应该是孔雀。”事实上,《雀之恋》就是《孔雀》的一部分。

  但这只孔雀生活的环境已然变化。她去云南的山寨采风,发现村民们不再唱、跳那些属于自己民族的古老艺术,就连她的母亲也不穿民族服装了,因为“想学城里人”。

  “最早的唱歌跳舞是跟生命、跟生活有关,但现在村子都变成城市生活的话,他们哪来的兴趣再传承这种东西?”她为此忧虑。

  现代文明的侵蚀是迅速的,连剧团里的演员虾嘎也有了变化,“生活态度变了,想要穿名牌,常想我为什么要在这儿跳舞。”在物质诱惑下,如何留住优秀演员的困境,杨丽萍也遇到了。

  但她坚持认为,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因此,2012年春晚,她选择王迪来当自己的搭档,而不是自己舞蹈团的少数民族男演员。王迪本是跳现代舞的,《雀之恋》则是展现中国民族艺术魅力,杨丽萍说,传统与现代结合,这正是自己追求的“新东方美学”,因此被朋友开玩笑地叫做“后现代孔雀”。

  她再次成功了。两只孔雀精美的造型、精巧的动作、精致的情感、精湛的演绎,震撼了观众。

  “光传承还不行,还得创作适合现代东方的艺术,虽然是现代的,但绝对还是东方的。”杨丽萍认为,如果中国舞蹈发展需要一个方向的话,这应该是一个方向。但这种创作,需要人能够沉静下来,需要平实的、非功利的社会氛围和舞蹈环境,需要有一个真正有利于艺术创造的文化体制。“全社会配套机制不完善前,艺术改制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