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看了伦敦地铁分布 这才知道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

看了伦敦地铁分布 这才知道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

文章来源: anakin 于 2010-09-20 22:33:5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核心提示: “在北京,赶上交通高峰是一件很令人绝望的事情。”当我9月17日被汹涌的人流“卡”在地铁国贸站时,心中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在北京,赶上交通高峰是一件很令人绝望的事情。”当我9月17日被汹涌的人流“卡”在地铁国贸站时,心中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为什么会感到悲哀?因为我当天选择乘坐地铁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天空中飘着细雨。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选择乘坐的士或者自己开车,其速度甚至还比不上步行。但在雨天北京泥泞的道路上行走,那也太考验人的毅力了。毅力不坚的我只好溜进地铁站。

但北京地铁带给我的依然是绝望。当我在国贸站由地铁1号线换乘10号线的时候,在密不透气的换乘通道里足足呆了快30分钟,这段路程,在这一站换乘过地铁的朋友都很清楚,正常人步行可在5分钟内走完。但那天夹杂在状如沙丁鱼一般的乘客队伍之中,我却给死死“堵”在这段不长的距离里。那时,我担心的已经不是什么约会迟到或者浪费时间之类的问题,而是自己的人身安全:再在这严重缺氧的甬道里多呆5分钟,我们这群“沙丁鱼”只怕都得歇菜。

北京地面上堵车,地下堵人的情况,其实很常见,只是17日那天来得过于生猛,以至于我身旁那位第一次享受首都地铁“便利”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说:我再不坐了、再不坐了。但是,即使是平时那些不太“生猛”的日子里,每当我坐出租车经过国贸桥,司机师傅都会扭头看一眼桥下一望无际的堵车长龙,然后用地道的京片子骂一句娘。

我听了觉得很过瘾,不是鼓励大家使用不文明用语,而是说面对如此景象,只有脏话或可勉强代表北京居民的心声:我们的首都如今怎么就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一座“堵城”?

但写文章还是要讲一点建设性的道理,不能随司机师傅一起骂娘。否则,大家出行时心情更加添堵,乃至邪火攻心,在地铁里出手打人(这我是亲眼见过的),影响首都人高素质的形象。这不好。于是我琢磨了一下,想出来这么两方面的建设性:

首先是关于地面上的事儿。北京的路这些年越修越宽,但还是赶不上汽车保有量“赶英超美”的增速。据报道,9月初北京市交管局发布的最新机动车保有量数据达到450万辆,按照目前的机动车增长速度,预计明年上半年将超过500万辆。

这数字很惊人,但更惊人的是数字背后的变化。北京汽车保有量从300万辆增加到400万辆,仅用了2年7个月,而从400万到500万辆,估计只需花费1年半左右的时间。而日本东京实现这一变化却用了12年的漫长时间。这意味着,如今北京的私家车几乎呈现非理性、爆炸式的增长,路面配套完全不存在跟上这种增长趋势的可能。

在北京,汽车的购买门槛和使用成本都比较低,以至于人人都买车,这是造成堵车情况严重的根源,但私家车主特别喜欢开车“出来遛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统计数字写得很清楚,北京私家车年均行驶里程为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

在本来公路就不够使用的情况下,人们还带着退休老头去公园遛鸟的心态,有事没事就来到公路上“遛车”,让如今本来就已经超负荷运转的道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汽车公园”,试问欲其不堵,可得乎?

看来,地上的路是彻底堵死了,那地下呢?形式也很严峻。

我曾经看过一幅“有关部门”提供的北京地铁2015年规划图,图中地铁发展势头良好,新的线路已经修到了良乡、大兴、亦庄这些平日里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方便了当地群众这是不假,但看着这幅蓝图,你会发现地铁的修建呈现向外的辐射状,而不是密集的网状结构。这就好比摊煎饼,地铁线路越摊越大,但每条线路之间的连接点却少得可怜。

不妨拿我去过的伦敦做个对比。伦敦市区面积303平方公里,大大小小地铁线路加起来一共18条,北京市区面积735平方公里,把机场地铁一块算上总共才开通了9条,线路密度不足伦敦的四分之一。因此伦敦政府可以拍胸脯说,我们保证乘客在下地铁五分钟之内可步行到达任何他想去的地方,但北京肯定不敢这样说。

线路不足是也到罢了,大不了乘客多走点路。更大的问题在于站点的设置。在北京坐地铁换线路极不方便,换乘站太少,地铁各线路之间没什么联系。再看看伦敦,地铁换乘点可以说是星罗棋布。

在泰晤士河北岸的中心区,以其最著名的黄色地铁线Cleric为例,其全线有16个换乘站,同时有3条以上线路交汇的站点就有9个以上,当中还有两站有4条线路交汇,伦敦的地铁密度可想而知。而北京地位与Cleric地铁线大致相等的地铁2号线,只有东直门和西直门有3条线路交汇,能换乘站点总共才7个。相比之下,北京地铁确实算不上方便,更像是城际铁路而不是地铁。

如此,马路上车多路少,地铁里人多站少。无论向哪个方向出行,都只能面临一个“堵”字,难怪在北京上班、出行是让人挠破头的难题。然而,如今木已成舟,北京在地面和地下交通线路都呈现“大饼”的造型,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并且解决的方法短期恐怕还很难出现。怎么办?作为混在北京的一员,为今之计我也只好自我阿Q一番,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无论是堵在路上还是地铁里,咱别起急,顺势眯一会儿吧。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伦敦飞机坠毁爆炸4死!机师笑着挥手 下秒成火球
白宫“重大宣布”终于曝光:特朗普政策“务实”一面
创造860亿美元惊人业绩 它是Costco最强印钞机
陈奕迅北京突发意外!踩空惨摔 观众:撞击声吓人
娃哈哈回应“继承之战” 疑似三私生子母亲曝光

24小时讨论排行

大连工大,你应该保护受害女生,而不是开除
快讯:川普威胁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
黄奇帆真敢说:中国18家上市车企利润不如一家丰田
墙内媒体:不能因乌克兰渣男陷入激烈内讧
川普承诺驱逐“最坏中的最坏”?数据揭“71%无罪”
川普大赞爱妻"1句话"点醒他,让他看清普丁真面目
我必须C位 永不下台!川普参与世俱杯决赛尴尬一幕
如果是本国选手睡了外国女孩呢?有损国格?扬我国威?
“未来几天,美国武器或将大量涌入乌克兰”
纽约时报:中国第二季度经济保持稳健增长
将华裔妻子分尸 邪恶丈夫在狱中离奇死亡 案情回顾
纽约时报:“中国冲击2.0”比上一次严重得多
俄罗斯唯一航母或将报废 拆卸成一堆废铁
特朗普承诺军援,象征乌克兰战事的重要突破
欧巴马吁民主党"硬起来",勿因川普重返白宫而沉默
东莞力挺夜经济:酒吧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应批尽批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看了伦敦地铁分布 这才知道北京堵车的根本原因

anakin 2010-09-20 22:33:57
核心提示: “在北京,赶上交通高峰是一件很令人绝望的事情。”当我9月17日被汹涌的人流“卡”在地铁国贸站时,心中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在北京,赶上交通高峰是一件很令人绝望的事情。”当我9月17日被汹涌的人流“卡”在地铁国贸站时,心中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为什么会感到悲哀?因为我当天选择乘坐地铁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天空中飘着细雨。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选择乘坐的士或者自己开车,其速度甚至还比不上步行。但在雨天北京泥泞的道路上行走,那也太考验人的毅力了。毅力不坚的我只好溜进地铁站。

但北京地铁带给我的依然是绝望。当我在国贸站由地铁1号线换乘10号线的时候,在密不透气的换乘通道里足足呆了快30分钟,这段路程,在这一站换乘过地铁的朋友都很清楚,正常人步行可在5分钟内走完。但那天夹杂在状如沙丁鱼一般的乘客队伍之中,我却给死死“堵”在这段不长的距离里。那时,我担心的已经不是什么约会迟到或者浪费时间之类的问题,而是自己的人身安全:再在这严重缺氧的甬道里多呆5分钟,我们这群“沙丁鱼”只怕都得歇菜。

北京地面上堵车,地下堵人的情况,其实很常见,只是17日那天来得过于生猛,以至于我身旁那位第一次享受首都地铁“便利”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说:我再不坐了、再不坐了。但是,即使是平时那些不太“生猛”的日子里,每当我坐出租车经过国贸桥,司机师傅都会扭头看一眼桥下一望无际的堵车长龙,然后用地道的京片子骂一句娘。

我听了觉得很过瘾,不是鼓励大家使用不文明用语,而是说面对如此景象,只有脏话或可勉强代表北京居民的心声:我们的首都如今怎么就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一座“堵城”?

但写文章还是要讲一点建设性的道理,不能随司机师傅一起骂娘。否则,大家出行时心情更加添堵,乃至邪火攻心,在地铁里出手打人(这我是亲眼见过的),影响首都人高素质的形象。这不好。于是我琢磨了一下,想出来这么两方面的建设性:

首先是关于地面上的事儿。北京的路这些年越修越宽,但还是赶不上汽车保有量“赶英超美”的增速。据报道,9月初北京市交管局发布的最新机动车保有量数据达到450万辆,按照目前的机动车增长速度,预计明年上半年将超过500万辆。

这数字很惊人,但更惊人的是数字背后的变化。北京汽车保有量从300万辆增加到400万辆,仅用了2年7个月,而从400万到500万辆,估计只需花费1年半左右的时间。而日本东京实现这一变化却用了12年的漫长时间。这意味着,如今北京的私家车几乎呈现非理性、爆炸式的增长,路面配套完全不存在跟上这种增长趋势的可能。

在北京,汽车的购买门槛和使用成本都比较低,以至于人人都买车,这是造成堵车情况严重的根源,但私家车主特别喜欢开车“出来遛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统计数字写得很清楚,北京私家车年均行驶里程为1.5万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多。

在本来公路就不够使用的情况下,人们还带着退休老头去公园遛鸟的心态,有事没事就来到公路上“遛车”,让如今本来就已经超负荷运转的道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汽车公园”,试问欲其不堵,可得乎?

看来,地上的路是彻底堵死了,那地下呢?形式也很严峻。

我曾经看过一幅“有关部门”提供的北京地铁2015年规划图,图中地铁发展势头良好,新的线路已经修到了良乡、大兴、亦庄这些平日里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方便了当地群众这是不假,但看着这幅蓝图,你会发现地铁的修建呈现向外的辐射状,而不是密集的网状结构。这就好比摊煎饼,地铁线路越摊越大,但每条线路之间的连接点却少得可怜。

不妨拿我去过的伦敦做个对比。伦敦市区面积303平方公里,大大小小地铁线路加起来一共18条,北京市区面积735平方公里,把机场地铁一块算上总共才开通了9条,线路密度不足伦敦的四分之一。因此伦敦政府可以拍胸脯说,我们保证乘客在下地铁五分钟之内可步行到达任何他想去的地方,但北京肯定不敢这样说。

线路不足是也到罢了,大不了乘客多走点路。更大的问题在于站点的设置。在北京坐地铁换线路极不方便,换乘站太少,地铁各线路之间没什么联系。再看看伦敦,地铁换乘点可以说是星罗棋布。

在泰晤士河北岸的中心区,以其最著名的黄色地铁线Cleric为例,其全线有16个换乘站,同时有3条以上线路交汇的站点就有9个以上,当中还有两站有4条线路交汇,伦敦的地铁密度可想而知。而北京地位与Cleric地铁线大致相等的地铁2号线,只有东直门和西直门有3条线路交汇,能换乘站点总共才7个。相比之下,北京地铁确实算不上方便,更像是城际铁路而不是地铁。

如此,马路上车多路少,地铁里人多站少。无论向哪个方向出行,都只能面临一个“堵”字,难怪在北京上班、出行是让人挠破头的难题。然而,如今木已成舟,北京在地面和地下交通线路都呈现“大饼”的造型,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并且解决的方法短期恐怕还很难出现。怎么办?作为混在北京的一员,为今之计我也只好自我阿Q一番,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无论是堵在路上还是地铁里,咱别起急,顺势眯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