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梦》主演登《Lady格调》封面
《红楼梦》是在2008年开拍的,去年9月份杀青,后期制作半年多,现在终于揭开盖在脸上的那层轻纱,我们已经期待很久,是驴是马都该拉出来让大家瞧瞧了。
拍《红楼梦》是个大工程,如果按照从筹拍到首播算周期的话,至少是五年,这五年时间里,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选秀,经历了宝黛钗甚至导演的大换角,经历了颇有影响力的北京电视台大型直播,经历了制作费用紧张小演员们被拉去拍广告为剧组赚钱,最后终于变成了一部戏,无论过程有多复杂,结果从来都是简单的。
实际上,《红楼梦》在开拍之初就受到了包括一些专家、学者、观众在内的一大批人的口诛笔伐,从造型到剧本,从演员到专家,仿佛谁都能指点江山一样,因为批评总比表扬更能让人得到快感。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维新派想要通过技术、造型以及演技等一切手段让新版《红楼梦》成为新的经典,守旧派则在寻找一切的理由来维护他们心目中的经典,而大部分人则在等着看戏。
小演员们被拉到了一个昂贵的五星级酒店,还找了专门的人为他们服务,基本上他们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为的就是不让他们尊贵的小手小脚受到一点点伤害,从气质上培养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和小姐,结果,这些小演员们到最后真的以为自己就是贵公子或者大家闺秀,气得李少红牙痒痒,放狠话说等拍完戏后再收拾他们。
李少红最后自然没有收拾他们,她只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门,以后的路还是要他们自己走,而娱乐圈则需要一些意外,因为我们常年对着四大花旦和两个冰冰眉来眼去始终看不出什么新鲜事,F4或者黄晓明也已经被我们从20岁看成了明日黄花,李少红给我们送来的这几张长得很漂亮的新面孔还是让我们感到了惊喜。
像李小婉说的那样,他们是未来20年娱乐圈的新生力量,是会改变现在娱乐圈格局的。《红楼梦》是他们的敲门砖,实际上,在《红楼梦》之后,他们已经接了不少的戏和代言,只不过是需要《红楼梦》正式出来与大家见面确认下身份而已,那时才是他们真正闯荡江湖的时候。
这原本就是个断层的时代,宝黛钗来的时间刚刚好,而我们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欢迎他们来到娱乐圈。从现在开始,宝黛钗作为娱乐圈的新人,将会经历这里的光环与梦想,名利与丑闻,流言与绯闻,交易与规则,在同一起跑线的他们,将会走上一条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的路。
李少红解密《红楼梦》
如果要找一个人来为我们讲解关于《红楼梦》的故事的话,最合适的人无疑是导演李少红,拍了15个月,后期制作了6个月,然后档期排了3个月,她是唯一一个需要时刻跟这部戏在一起的人,自然也是整部戏的掌舵者,大到拍戏的方向、情节、设置、场景、调度,小到演员的生活起居,她无不了如指掌。我们所有的问题,她在现场为我们一一讲解。
1亿元花在了哪里
钱对任何电视电影来说都是最重要并且最敏感的,新版《红楼梦》的投资从最早的五千万追加到最后的1.1亿,这些钱最后都花到哪里去了,答案很简单,看看怎么花的就知道了。
《红楼梦》是一个当时社会的缩影,还是古代社会,而且只要生活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它几乎都描写得非常细微,从场景到吃、穿、用,还有园林、建筑,每一方面都写得很具体,这些东西就都得买。而书里写的是贵族生活,需要很奢侈、很精致、很贵气。比方讲到瓷器,“点名道姓”的就有五个窑,这种东西做不了假,不能在街上或者超市买一个杯子你说这是定窑的,那肯定要闹笑话。
这次使用的摄像机是目前最好的高清机器以及全套的电影镜头,是目前电视剧制作中很少采用的组合。它对画面的整体要求非常高,如果使用仿制道具,经不起特写的考验,很容易穿帮。
另外,占了很多一部分费用的就是特效,1987年版限于当时的条件,“神话”和“梦境”都没有拍,但这应该是观众期待的部分。这个部分含金量更高,涉及动画特技、3D、合成、模型等多种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到最后资金不断追加的原因。
除了这些硬件之外,演员的片酬这部分看不见的钱加上剧组庞大队伍的日常消费也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服装是否原汁原味
红学家讲过一个东西,他说《红楼梦》的服装不是历史的,它很独特,用历史来衡量戏里的服饰是不对的。像宝玉的箭袖是清代的,但蟒袍却是明代的,尤三姐葱绿的抹胸又像是唐代的,所以,《红楼梦》是一个时空跟细节的混搭,只不过每个人支持的不一样而已。
《红楼梦》因为涉及人物众多,所以,光道具就设计了1700多件,而服装则超过了400套,这些服装都经过专门考究,根据小说里描述地去寻找古典样式,布料等等,但毕竟小说写的是古代,而我们生活在现代,服装这些是不可能完全复原当时的样式的,除了3套满身秀的服装是原汁原味的,其他多少有一些偏差,而那三件衣服,每件都是请苏绣大师亲手做的,价格都是几十万。
贴片和额妆是不是很突兀
造型是古代妇女尤其是贵族非常讲究的,因为他们每天除了饮食外就是打扮,会客现在所谓的开派对。这不仅仅是中国妇女,全世界女性都是如此。像雍正12妃的美人图,里面的抹额,其实跟这些东西都是类似的。而像这些妆容都是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也想以此来表明他们的身份。
但这次的造型在外人看来是挑战了大众审美。不过,日本人的《大奥》,可以有大辫子;《艺伎回忆录》,可以有岛田髻。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额妆呢?一部戏的造型好坏绝对不能孤立看,必须和整体风格放在一起评价。《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大家都觉得好,原因之一是因为大家是和剧情、环境、表演、风格整体接受的,催眠了审美,所以觉得并不突兀。而单独看《红楼梦》造型,和每个人心目中已有的约定俗成的形象经验发生了冲突,影响了冷静客观的评价。其实,片子和额妆用在影视中并不是第一次,只是没有这么大规模罢了。
这部戏我们看什么
其实《红楼梦》整个故事是关于青春成长的,宝黛钗的爱情固然让人感动,但每个观众如果能从中寻找自己青春的记忆和成长历程才是我们最想要的。而这也是曹雪芹最聪明的一点,他骨子里面是文艺青年,他有愤世嫉俗的一面,但他不用愤青的方法,就在少男少女、谈情说爱、风花雪月中告诉你关于青春的一切,甚至涉及了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你却浑然不觉,而这也是《红楼梦》厉害的地方。
另外,《红楼梦》还是人际关系的教科书,因为里面众多的人物,虽然在戏里主要表现的就那么几十个,但其实其他每个人都可圈可点,因为性格、社会地位、道德准则的不同,他们行事和方法都不一样。
TIPS:对话李少红
Lady:戏上和戏下的导演有什么不同?
李少红:拍戏的时候很专注,可能会因为一个情节,或者台词很执著。有时候发挥好了,就还好,不好了也会发脾气,而且很多很深奥的情节,必须要用很直接,直白的语言讲给他们听,其实这是很费时间的,那时候就容易焦虑。
Lady:《红楼梦》有哪几个比较硬性的标准?
李少红:主场景的描写,主干线的戏,基本上尽量以小说的结构来表现。在情节上我们会有些删减,但是会尽可能的保留大多数的情节,先删3、4线的戏,尽量保留主线。
Lady:当初挑演员有什么要求?
李少红:如果看过红楼梦,了解红楼梦的,就知道,演员必须是本色演出,而且必须是非常纯情的,要的就是他们的青春,我觉得他们实际上就是拿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红楼梦,而谈不上什么表演。
Lady:最多的时候场子内有多少人?
李少红:包括幕后要有上千人。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有200-300人,有专门管理演员的小组,因为人非常多,计划在变,很多时候要凑齐二三十个演员都非常辛苦。
Lady:谁在给你们出谋划策?
李少红:我们背后有一个顾问团队,包括了国家指定的红学会和红楼梦研究所的领导,20个人的红学顾问,还有细分到文本、文学、昆曲、曹雪芹写到的诗词曲赋等等各种各样的顾问,他们给我们把握整个大的方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揉进我们的想法。
Lady:演员们培训前后差别大吗?
李少红:我们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抵触,小演员不懂,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一些戏剧学院的学生觉得我是影视演员不用这一套,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在这一点上我们告诉大家,实际上我们在创作古典戏剧的样式,这个是我们创作出来的,我们要建立一个我们的系统。等大家安定下来慢慢跟着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奇妙的东西在他们身上出现了。然后他们再去做造型的时候,穿上你在这套系统的服装就很人物了,你要不训练,他用他现在的心情穿那身衣服,信息全都是拧巴的。
李少红戏说宝黛钗
杨洋:成就另一个经典宝玉
杨洋
导演李少红
一万个人看《红楼梦》,就有一万个“宝玉”和“黛玉”,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育背景下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因为李少红是导演,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李少红告诉我们的宝黛钗。
黛玉:她的病是爱情病
“黛玉最主要是心里孤单,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她以独生女的身份留在贾府,特别是看到别人兄弟姐妹三五成群地嬉笑,对于她来说内心的孤寂感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有她特立独行的地方,虽然柔弱,却也是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她把她渴望爱情的要求和欲望都表达出来,把她的爱憎喜恶表露出来,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是刘姥姥,还是贾母。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她算是那个时代的先锋女性。”
“黛玉生病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她得不到爱情,而并不是说她从小就体弱多病。她想结婚,却一直迟迟没有人来提亲,她变得忧郁,那一个秋天开始旧病复发,这些更多的是她的心病,实际上她之后身体的每况愈下,是因为她放弃了她的生命、放弃了她的理想,她拒绝吃药、拒绝调理,完全地放弃了自己,所以归根结底,病因是因为没有人能帮她主持她的爱情,如无根的浮萍一般。以现在的说法,就是类似于忧郁症,总之环境注定她得不到爱情,她所有的郁闷和痛苦,也都来源于此。”
宝玉:初恋的滋味
“宝玉是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但他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生长在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他更多的是承受一些成熟之后对人生的觉醒。他要有心理成熟和生理发育完成之后对于事物的感受,又不能够成熟到成年人的感觉,他是一个正在逐步经历人世间情感历练的、身心健康的大男孩。”
“而对一个大男孩来说,初恋将是美妙并且终生难忘的,至于为什么是黛玉而不是宝钗,是跟他们两人的个性相关的,除了他们是青梅竹马,两个人心灵和个性的契合才是感情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而且他们叛逆的程度是相同的,对社会不满,对世俗不满,所以才会相互欣赏,所以黛玉对宝玉上学的事情也是非常不以为然,非常不屑,而且经常还在旁边敲小边鼓,虽然黛玉常常话中带刺,但是宝玉还是觉得最了解他的是黛玉。”
“其实宝玉和黛玉都是需要世人理解的,因为他们都是世俗之外的人。”
宝钗:她是个顾家的好女孩
“宝玉是问题青年,黛玉也是问题青年,所以才会有《红楼梦》这样的故事存在。而宝钗,虽然性格上也是有爱有恨,但却从不抱怨,很符合那个时代对人的,特别是对女性的要求,就是含蓄的,有什么东西都得忍着,个人的感受都要收起来,然后都是要符合一种礼教。但我们不能批评她,因为她是一个很顾家的女孩子,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
“其实她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她的哥哥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太多的磨难,如果她只顾自己的话,那这个家庭可能早已经破碎了,所以她母亲的恳求,她不能不接受,她没有办法拒绝,因而所以她的婚姻只能被牺牲于她的家庭,其实很多人在那个时候可能都会做这样的决定。
另外有一点就是,从小体弱多病并不是黛玉的专属,倒是宝钗是到了贾府就病,且身上总有药香味,而原著中前面也很少提及黛玉生病。”
杨洋:成就另一个经典宝玉
杨洋在拍摄现场一直表现得十分沉稳,没有一丝90后的浮躁气。采访一开始,这个上海男生就更正了我们的一个“错误”:“我在上海出生,但我应该算安徽人,因为我爸妈是安徽的,或者说,我祖籍安徽。我爸妈很看重这个,如果不说自己是安徽的,他们会觉得是忘本,所以我希望能更正一下。”
他是这样进剧组的……
在成为贾宝玉之前,杨洋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够踏入娱乐圈,他的梦想是舞蹈。2007年9月,一门心思要在舞蹈比赛上取得名次的杨洋正在为韩国舞蹈大赛排练,此时《红楼梦》剧组的选角活动也在全国各大艺校如火如荼地进行。顺利的通过剧组初试之后,杨洋仍一心扑在即将举行的舞蹈大赛上,由于时间冲突,他甚至自动放弃了第二次的面试机会。“不是不想演戏,而是觉得自己不会被选上,况且我还要参加舞蹈大赛呢。”
从国外比赛回来后,杨洋看到很多同学都去剧组参加了培训,演戏的念头再一次跳进他的脑海,但当时剧组的培训已经告一段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杨洋托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副导演,没想到副导演当即拨通了杨洋的电话,邀他前来试装。原来,当初杨洋参加初试的时候,李少红就已经盯上了这个“面向很正”的男孩。杨洋眉宇间流露出的气息十分贴近李少红心目中成年宝玉的形象,“不谙世事、心地单纯”是李少红对杨洋的评价,经过短期的培训,杨洋在表演上的极高悟性让导演最终拍板。
他是这样入戏的……
杨洋第一次面对镜头时,台词刚一出口,立马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走路、说话都像是在跳舞,一场戏竟然NG了十几次,着实把自己急坏了,当然也把导演给急坏了。
打这以后,杨洋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时,数他听得最认真,课下追着导演、老师探讨问题。回到住处,杨洋把时间全都用在了看剧本、背台词、看原著上,厚厚一大本《红楼梦》杨洋已经记不得自己翻看了多少遍,最后连书皮都被他翻烂了。不拍戏的时候,杨洋就躲在一边看其他演员表演,从前辈那里偷师学艺。为了演好宝玉,日常生活中杨洋就把自己当成宝玉,言谈举止都带着宝玉的影子。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份的一场戏,杨洋得到了导演的表扬。“那时候的我才真正进入了状态,看回放的时候我总是想,要是再让我演一次第一场戏,我一会演得很好。”
他是这样叫导演的……
“妈妈”是杨洋对于导演李少红的感觉,但这都是后来的事。第一次见到李少红时,“她戴着一副眼镜,很严肃的样子。”当时杨洋心里还在打鼓,万一导演很凶怎么办。进组以后,杨洋发现,导演不仅不凶,还十分亲切,就像妈妈一样,从小就远离父母的杨洋心中涌过了一阵暖意,据说后来剧组中有的小演员会直接称呼李少红为导演妈妈。
他是这样解读老版《红楼梦》的……
87 版《红楼梦》堪称经典,而欧阳奋强扮演的宝玉更是深入人心。很多人认为欧阳奋强饰演的贾宝玉是难以被超越的,在许多观众眼里,甚至已经认定了欧阳奋强就是贾宝玉。对于这个难以逾越的“对手”,杨洋一脸轻松,“我出生于1991年,没看过老版《红楼梦》,完全是看剧本看原著来了解贾宝玉这个人物的。那个版本确实很经典,但是我不想受它的影响,不想去模仿某个演员,也不想以超越某个演员为目的。只想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用最真诚的心演好宝玉,完成导演的要求。”
他是这样过18岁生日的……
2009年9月9日,《红楼梦》杀青,同一天,杨洋迎来了自己18岁生日。在杨洋的成人礼上,他许下了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就是希望《红楼梦》一举成功。“我们剧组特别不容易,所以《红楼梦》必须成功。”
由于制作超出预算,《红楼梦》剧组曾一度陷入“经济危机”。杨洋曾有一段时间是在义务参加那些曾经帮助过剧组的赞助商所举行的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杨洋不会得到一分钱的经济收入,但他仍旧乐于辗转其中。用杨洋的话说,人要学会感恩。杨洋所感谢的不仅是这些赞助商,还有陪伴他成长的《红楼梦》剧组。
对话杨洋:
Lady:你上“军艺”的时候才12岁,离开父母到千里之外的北京读书,有没有因为想念爸妈偷偷地哭过?
杨洋:因为那时小,从来没离开过爸妈,刚开学的时候,特别想他们,总是偷偷地哭。时间长了就不哭了,还学会了洗衣服,整理房间,我现在可是个很独立的人。
Lady:还记得第一次去剧组面试的情景吗?
杨洋:记得,面试的时候我们“军艺”的排成一队,一二三四地报数,一派军人作风。轮到我时,我站起来就说‘杨洋,来自军艺,身高180厘米……’。导演还以为到军营了呢。
Lady:你觉得剧组生活和你们学校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杨洋:学校里,男女生分两栋宿舍,男女生宿舍也不能乱串宿舍。在剧组,男女演员都住在一栋楼里,男生一个房间,女生一个房间,大家可以乱串房间,聊天谈戏,有时候还玩杀人游戏,特别有意思。
Lady:如果给你1000万你会怎么花?
杨洋:如果是在剧组十分困难的那段时间,我会把这笔钱全部给剧组。如果现在《红楼梦》决定拍续集,我也会用这笔钱资助剧组。
TIPS:人物小传:
杨洋
1991年9月9日
喜欢跳舞,相比于演戏,跳舞才是他的长项,12岁时,杨洋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北京各艺术院校同学间流行一句话,叫做“军艺帅哥一日游”,意思是说“花一天时间到军艺去看一位帅哥”,个帅哥正是杨洋。
TIPS:
口头禅:爱……爱……
例句:杨洋:吃饭吗?
某人:等会儿。
杨洋:爱吃不吃。
杨洋:一起去看电影吧?
某人:我考虑一下。
杨洋:爱去不去。
蒋梦婕
多年的舞蹈功底让蒋梦婕具备了一种古典美的气质
李沁
李沁解读如何成为薛宝钗
第一变:复古的中国话
蒋梦婕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那段考舞蹈学院的经历让她至今难忘。“我当年可是经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阵势,几千人中杀出重围才考取了舞蹈学院。”虽然梦婕的容貌并不惊艳,但多年的舞蹈功底让她具备了一种古典美的气质。从最初被选定为少年黛玉的扮演者,到最终敲定由她一人独挑所有黛玉的戏份,李少红说:“这是蒋梦婕自身努力的结果。”
还在红楼剧组选角培训班时,蒋梦婕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由于是为古典名著选角,这些艺校的小女生不仅要终日浸泡在琴棋书画这类大家闺秀必备技能的训练中,还要学习形体、台词等演员的基础课程,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但对于几乎没有接触过《红楼梦》的蒋梦婕来说,最难的是半文言半白话的台词。为了跨越这道坎儿,剧本还没发下来,梦婕就尽力把原著中每一句黛玉的台词全部背下来,“不管剧本里有没有,也不管是否能演到,我都背下来了。”梦婕记不清自己到底看了多少遍原著,反正“书已经被翻烂了,标签全贴满了。” 据说,由于背台词太投入,梦婕跟朋友说话的时候都会夹带着“何如、方才”之类的文言词语,有时候触景生情,她脱口而出的竟也是《红楼梦》中的诗词佳句。 “人家说话夹英文,显得洋范儿,我说话就夹文言文,复古。”
第二变:演技三级跳
让蒋梦婕跳舞,那绝对没问题,当初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通往北京舞蹈学院的路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如果论演技,那没的说——嫩。于是,NG不断,甚至很多次以后也仍然没法过关,这下没办法了,只能用最笨的——写日记。当天自己演不好的地方蒋梦婕全部写在日记本上,后面还会附上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哪天要是犯了相同的错误,我只要翻看一下前面的日记,很快就能调成到位。”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就是,最后连导演都对她的演技刮目相看。
第三变:成为爱哭鬼
蒋梦婕外表看上去很文静,但内心却是个狂热分子,“我的喜好跟同龄人不同,特别喜欢听摇滚乐,所以我的性格中活跃着某种叛逆独立的因子。”而林黛玉则算得上是中国最出名的爱哭鬼之一了,很多成名已久的演员在演哭戏的时候还要用眼药水,结果到了蒋梦婕这里,只要导演一喊开始,眼泪就哗啦啦地开始流,还真当是眼泪免费的,或者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那些成名艺人已经见太多悲伤的事情,很难被自己的想象感动了。
第四变:小美妞减肥
蒋梦婕的体型与瘦弱的黛玉不符,这一直是被人诟病的地方,虽然她本人对自己的体重并不发愁,但也只能为了戏疯狂减肥了。《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黛玉得知宝玉将与宝钗结婚,终日不吃不睡、挨饿受冻以此来折磨自己。为体会林黛玉当时“病似弱柳”的状态,蒋梦婕就学起了林妹妹,故意节食让自己挨饿。同时在大夏天的时候全身裹满保鲜膜,套上厚厚的羽绒服,头戴帽子,下穿减肥裤,脚踏运动鞋,只将眼睛和鼻孔留在外面……结果在培训基地第一次穿成这样出行时,熟悉她的保安都没认出她来,愣以为是“可疑人员”。跑了不到半小时就接受了三次盘查。
蒋梦婕说,“这是一种状态,我要有亲身的体会内心才有东西,观众看了才能受感染。我要体会的就是林妹妹那个时期的状态,如果光靠演,只能是做表面功夫,根本入不了戏。”
第五变:成为团队的一员
从前,梦婕是一个舞者,只要自己刻苦就能把舞跳好,但拍电视剧远不像跳舞,而是需要通过一个团队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摄影棚内温度很高,在这样的环境下穿着厚重的戏服表演对演员是一种考验,但在高处控制灯光的灯光师们要忍受比下面高十几度的高温,却没有一丝懈怠。“我们是一个团队,所有人的精神都集中在一个点上,就是要把戏拍好。这就像一张网,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脱节,这是我以前没有经历过的。”
第六变:变成一个职业演员
明星是怎么来的,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很少是从丑小鸭变来的,蒋梦婕的底子不错,所以她比别人拥有某种气质更容易一点,所谓的底子就是长相和风度。
借着《红楼梦》里黛玉的角色,蒋梦婕现在在圈内也是小有名气并且有利可图的新人,由基努o里维斯担制片人的《功夫侠》也由她来担当主角,她扮演一个与林妹妹性格完全不同的英文教师。为了演好英文教师,蒋梦婕现在天天抱着英语书狂练习英语会话,而这些是成为一个职业演员最基本的素养。
对话蒋梦婕:
Lady:拍戏时有没有遇到很尴尬的事?
蒋梦婕:爆料一下,有一次我跟于晓彤拍对手戏,演宝玉闻黛玉身上的香味,导演设计的是从头到脚很仔细地闻下来。没想到,于晓彤那天中午竟然吃了生大蒜,结果他闻我的时候,我就憋着气尽量不呼吸,都快崩溃了,心里默念着“忍忍忍”。
Lady:剧组中和谁合作最默契?
蒋梦婕:宝玉。不拍的时候我们可能还在打打闹闹,但是一开拍,两个人立刻就变得深情款款。导演说这个地方应该怎么演,我俩都不用商量,一演那感觉就来了,超神奇。
Lady:现实生活中会喜欢上宝玉这样的男生吗?
蒋梦婕:不确定,我比较喜欢成熟、有智慧的男生。宝玉是那种对哪个姐姐都好,又很心软的男孩儿。
Lady:听说这次拍《红楼梦》你们每个人都有好几套衣服,有没有最喜欢的?
蒋梦婕:我最喜欢拍葬花时穿的那套衣服。最后一次穿这件衣服的时候,我还哭了呢。本来很多花瓣往下落的情景就很伤感,我又想到这是最后一次穿这件衣服,以后都没有机会穿了,心里就更加难受了,摸着它的一针一线,眼泪就留下来了。
Lady:拍戏以后生活状态可能会有一些改变,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蒋梦婕: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去旅游。我还设想过老了以后的生活,去普罗旺斯,悠闲地坐在小镇上喝咖啡,看看报纸,听音乐,吹海风,自在地享受自然风光。
TIPS:
口头禅:吓死个中国人儿!/oh my god, it’s undeliverable!/不妥
情景再现:某日蒋梦婕正在沉思
“啊!”杨洋从蒋梦婕背后大叫一声。
“啊!真是吓死个中国人儿啦!”
蒋梦婕接到电话被告知出演黛玉:
“oh my god, it’s undeliverable!”
紫鹃:老大,今日发赏钱,何如?
蒋梦婕:不妥!
TIPS:人物小传:
蒋梦婕
1989年12月7日
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专业,外表文静,实际上喜欢漫画和摇滚乐,有人说她有望成为主宰娱乐圈的90后明星,是合格的玉女接班人。
李沁:如何成为薛宝钗
【导语】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薛宝钗,否则众里寻的为什么就是李沁,这个漂亮的天秤座女孩坐在化妆台前,边由化妆师打理着妆容,边回答我们的问题。对于每一个问题,她都回答得既慎重又真诚。
要成为薛宝钗——
必须有一个成为演员的梦想
李沁成为薛宝钗并没有经过太多的曲折,因为即便放在1万个人当中,她也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没有当初选择学习昆曲的决定,很难说她能有机会饰演《红楼梦》中的薛宝钗。
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童年的梦,在别的孩子还在玩过家家的时候,李沁就萌生了做演员的想法,她不满足于三个小孩之间的角色扮演,上电视、穿漂亮衣服、演绎别样人生才是她的理想。七八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10岁的李沁阴差阳错地考入了上海戏校,小小年纪便打起背包离开了家,到上海戏校学习昆曲。天赋与勤奋使她很快也获得了荣誉,13岁时就凭借昆曲《牡丹亭o游园》中的出色表演,获得过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金花奖等奖项,也多次与戏剧大师梅葆玖同台演出。
要成为薛宝钗——
必须接到一个天上掉下的馅饼
由于新版《红楼梦》的副导演与上海戏校校长相识的原因,这位副导演来到上海戏校让校长帮忙物色合适的人选。机缘就是如此不可预知,选角那天,当副导演推门进入校长办公室时,校长正在给李沁排练《牡丹亭》,她们是副导演见到的第一批小演员,印象就此落下。在校长简短介绍了小演员们后,副导演又去了李沁所在的教室,“他一进来,我们都站好,开始表演,给他‘露一下’。他一看到我,就说认识我,他刚从院长办公室过来,我当时就傻了,不知道这个人是干吗的。”事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沁说:“我能被选上,主要是运气好,其次要感谢校长,他可能从中推荐了我吧。”
李沁的学校经常组织不定期的演出,不久便来到北京在长安大戏院与梅葆玖同台演出《大唐贵妃》,李沁饰演小仙女中的一个。而导演李少红与副导演也得到消息,前来看李沁的表演。在台下指指点点的几位导演引起了台上李沁的注意,她本以为是自己哪演错了,心中很是纳闷。突然有一天,住在宾馆的李沁正要出门时,被两位副导演挡在了门口,“我觉得这两个人特眼熟,心想怎么他们俩来了?”非常紧张的李沁被副导演拉去拍照,不久便得到试角的邀请。
要成为薛宝钗——
必须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心
“试妆时我都不知道自己演谁”,李沁说。是啊,《红楼梦》中大大小小的女性角色,有480人,李沁哪儿会想到,落到自己头上的竟是这最最重要的宝钗一角呢?“化完之后,我问化妆老师,我演的是谁,他也不说,只讲是一个小姐。后来我觉得可能不许说,就没再问。”
就这样,李沁这个“非影视科班”女孩,竟然懵懵懂懂地赢取了万千年轻女演员梦想却得不到的角色——少年薛宝钗。可当李沁儿时的梦想果真照进现实的那一刻,她却犹豫了。“因为没有演过戏,所以对自己不太自信。而且那时我正在学校上课,如果拍摄新版《红楼梦》,我就要休学。”
李沁所在的上海戏校昆曲班,每20年才招收一个班。所以对于热爱昆曲的李沁而言,这是20年才有一次的幸运。更何况她年少便早早在舞台上获奖,未来在昆曲行当中,必定前途无量。因此,让一个未经世事的女孩,用光明的昆曲前途来换取一个未知的影视梦想,任谁都要思量再三。“而且以前从没演过戏,没什么自信,对于在众望所归的新版《红楼梦》中饰演薛宝钗这么吃重的角色,我自己很犹豫,但最后还是决定来了——为了自己的梦想,也为了那些期待我的人们。”
在那年南方雪灾的第一天,李沁冒着大雪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自此,李沁便一头撞进薛宝钗的世界,变成了那个爱着贾宝玉的,既城府又单纯的女子。
要成为薛宝钗——
必须保持青春的热情
演员不是机器,所以,20岁的李沁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正值青春的貌美姑娘。本色才是她最具杀伤力的武器,这样的她也才更真实,演员只是她的业余活动。
李沁和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女孩一样,“经常看小说、电影什么就被感动,哭得都不行啦”,以致发展到“耽误”演戏的程度。“当时看韩国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之前就知道很感人,一直关注,就下载来看。我们几个人当时还特地制造气氛,把窗帘都拉上,最后哭到餐巾纸都用完了。然后大家互看着对方泪眼婆娑的样子,都觉得好搞笑。”几个人哭是哭痛快了,可不想却连累自己第二天竟没法正常开工。“这下好了,每个人都哭到眼肿,第二天早晨拍戏,全不能消肿。”
当然,她也和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女孩一样,爱听周杰伦的歌。 “有一次演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天气特别热,大家又挤在一个棚里准备拍戏、等着打灯光,等了两个多小时,都很无聊。突然间,贾妮老师就扇着扇子哼唱了几句歌,结果我们就开始对歌。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唱属于那个时代的歌,年长地唱刘三姐,我们就唱周杰伦,于是就形成了两派斗歌的场面!那天特别好玩,唱了很多首,high得稀里哗啦的,甚至忘记了天气的炎热。”
没错,镜头外的李沁,依旧如同她这个年龄段的所有女孩。只是,她拥有这个年龄段女孩所有的优势:漂亮、勤奋,并有天赋;也拥有这个年龄段女孩没有的幸运:出演“红楼”宝钗,有望一朝成名;但她还是要面对这个年龄段女孩共有的困扰:未来的路会是怎样?自己又该向何处去?甚至,她的困扰会比这个年龄段的女孩都大——因为她走上了一条比所有女孩都更加夺目,也更加未知的旅程。
对话李沁
Lady:进入剧组见到两个宝玉有什么第一感觉?
李沁:小宝玉特别调皮,很有宝玉的特点,喜欢和女孩玩。对大宝玉的印象是清秀、文静,两人都与书中很像。
Lady:原著中的宝钗很爱宝玉,现实中的你会喜欢宝玉这种男孩吗?
李沁:我吗?现实生活中还没有遇到过像宝玉这样的人,而且我现在也不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类型。或许会喜欢吧,因为宝玉这种类型的男孩肯定很可爱,但我不喜欢宝玉太多情,喜欢很多女孩。
Lady:这是你与宝钗爱情观的区别?
李沁:我跟薛宝钗的区别是,她的爱是藏在心里的,是收敛的,不太愿意表达。但是生活中, 我就会大胆表达出来。
Lady:从宝钗身上有没有学到什么?
李沁:我很喜欢宝钗的聪明、圆滑,这跟我有点像。我在读书的时候就觉得薛宝钗一定是天秤座的。因为我平时生活中,就很希望跟周围的每个人都处理好关系,做事也很细致,不喜欢得罪别人,希望把一切做到完美。
Lady:那么说,你是本色出演?
李沁:对。因为我们现在说不上什么演技,只是个性比较贴切人物,更本色一点。导演也说只要演自己就可以了,平时生活中是什么样子便什么样子。导演不希望太端庄,因为我演的宝钗那时还是小孩,正是小女孩们一起开心玩闹的年龄。
Lady:拍戏中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李沁:我有一场戏,拍的时候特别没自信,NG了好多条都没达到导演要求。当时已经是晚上了,全剧组都在用眼睛盯着我看,因为只有我拍过了,大家才能收工。那一刻我特别有压力,就非常有想哭的冲动,但是又不能哭,因为一哭妆就全花了。我当时能看出来导演很着急,但她一直在监视器那边给我讲,“不要紧张、放松,保持情绪再来一遍,只要再努力一点,就能非常好了……”
TIPS:人物小传:
李沁
1990年9月27日
上海戏校学生,出自昆曲名门,13岁时就凭借表演昆曲《牡丹亭o游园》获得过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金花奖。
新老《红楼梦》大PK:等待时间验证
对两版《红楼梦》做比较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时间差了20年,在20年前中央电视台还只是一个新闻单位,制片部门、剧务部门、灯光部门、道具部门一个都没有,现在它已经是呼风唤雨的老大了,那时拍《红楼梦》只给了75万元置景费,现在则是将近1个亿。但再少的钱也不能否认87版《红楼梦》是个经典的事实,而新版的《红楼梦》正等着时间去验证。
造型:
新版《红楼梦》的造型一开始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这原因要归结到老版《红楼梦》太过深入人心,另外一个则是因为老版的造型更多的是根据书里的描述来的,而新版虽然也考究过很多历史,但总归是先入为主,抛开这些不谈,新版《红楼梦》至少还是很漂亮并且精致的。
旧版宝玉:戏曲男旦
在服饰上,旧版着重表现贾宝玉的华丽公子哥儿的形象,无论头上的冠,还是箭袖、抹额,都如原著所描述。但现在看来,这个形象有点过于戏曲化,仿佛贾宝玉就在做“大戏”,而不是在演电视剧。
旧版黛玉:病西施
衣饰色系浅淡,主色调为白、蓝、粉红三色。衣饰花纹也少用俗气的缠枝,连理等繁杂花样,以梅、兰二花为主要方案,面料多用纱、绢、丝、绡等贵重的轻薄面料,很好表现了人物个性的轻盈飘逸。
旧版宝钗:贵妇
高贵,大气,丰满。衣饰色调偏深,因为人物的身份是待字闺中的千金小姐,所以就起用了朱红、金黄、玫瑰紫、洋红、鹅黄、米白等兼具了柔和与华贵的颜色。面料上丝、绸、纯棉、帛、纱皆有。
新版宝玉:健康宝宝
新版宝玉长袍子,红披风,腰间挂满配饰。跟旧版的设计不同,那块宝玉不是挂在胸前,而是偏上靠颈的地方。根据叶锦添的想法,主要是为了表现宝玉健康的形象。
新版黛玉:青衣
与先前曝光的气氛图一样,造型图的色调、装扮都显得诡异。林黛玉面容苍白,眉毛清淡,加上额头前波浪状的妆点,很像尚未卸妆的青衣。素色的纱衣显得很有层次感,头上有花饰。
新版宝钗:白素贞
采取了“额妆”,服装色彩肃杀,连发饰都是白色的。在造型上,叶锦添仍然是沿用白色为主的服装风格,却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了灰度与黑色的线条。他认为这个时间的戏份,薛宝钗已拥有贾府大多数人的信任,她的理智与精明也从一层薄薄的白纱里浮现。
布景
新版:极度奢华
李少红在北影超大影棚内搭建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大观园,然后用最大的一个摄影棚搭建贾府,这个占地1600平方米的摄影棚曾经是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拍摄片场,而影棚里光贾母的房间就占了四五间,最为豪华气派的算是贾母的卧室。整个房间全是按旧时大户人间的豪宅1:1搭建。其房间的横梁、圆形拱门、卧室的雕花门等,全由工匠手工雕刻精美繁复的镂空图案,且全由实木雕刻而成,镀金配红木,极度奢华,连房间里的灯笼都配有珊瑚与玉器做装饰。在贾母的豪华卧榻上,摆设有一对价值上百万的古董插屏。而在客房里随便摆放的几个玉雕小摆件,也都价值十多万,“全是收藏家借给我们拍摄,或者从古董公司租借的。”
老版:举世闻名大观园
为拍摄的需要,剧组在北京市宣武区按照原著的描绘,设计建造了大观园;在河北正定县建造了宁国府、荣国府和宁荣街。1984年2月9日试拍,9 月10日正式开机,在安徽黄山拍下了第一组镜头,至1987年上半年完成,先后到10个省市的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共拍摄了近一万个镜头。
改编
老版《红楼梦》共36集,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后7集不用高鹗续作,而是根据前80回的伏笔,结合多年红学研究成果,重新结构这个悲剧故事的结局。当时电视剧播出后,招致不少争议,认为后面7集篇幅显少,有人说“除了探春远嫁写得比较充分之外,其他的就像看幻灯片”。
新版:
新版《红楼梦》故事以通行的120回的《红楼梦》为蓝本,后面40回的改编尊重高鹗的原著,贾宝玉结婚时的“调包计”、林黛玉之死等都将做比较完整和充分的交代。此外,对于旧版把贾宝玉改编成乞丐的处理,在新版里将尊重原著,是贾宝玉出家披着大红毡子在雪地遥拜贾政的画面。
培训
新版:高级场所培养贵族气
剧组将培训地点选择在了北京郊区的某五星级高档商务度假酒店。酒店外部结构完全是欧洲城堡的翻版,周边配套的罗马柱回廊、雕塑、喷泉以及人工湖一应俱全。首批参加培训的候选演员中,以初选通过的26名“红楼”选秀选手为主,随后,经过遴选的其他演员还将分批次参加封闭培训。候选演员们都住在该城堡酒店的地下一层,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分三次在城堡主楼二层进行培训。
老版:全民总动员
为了更好地磨合,包括导演、编剧在内的《红楼梦》剧组全部人员都与入选的演员吃住在一起。所有学员人手一册原著《红楼梦》,时时研读,这是首要的培训内容。每天早上6点,学员们在剧务主任的带领下晨练跑步。早饭后便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学习。这些科目没有必须的要求,均是自愿选择的。授课的老师都是“红学大师”,从《红楼梦》的主题、时代、人物到风格、习惯、礼节、建筑、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及吃喝玩乐,无所不讲。
表演课是最重要的培训课程。不管是跪、拜、请安以及恭立垂手,还是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起居、嬉笑怒骂等等,都要演员细细揣摩。在第一阶段生活小品之后,表演训练进入了《红楼梦》片段表演阶段。一个月后,才到了定角色阶段。每一个角色都由导演和演员双向选择,确定备选的几人后,剧组组织若干次化妆录像,让演员凭借一件服饰、一个头饰、一样道具进入角色。
费用
新版:一天5万
据了解,拉斐特城堡一个普通标准间的住宿价格都要980元/天,参加培训的候选演员接近50人,剧组一天吃住的费用按照正常消费标准高达5万元左右。
老版:一天5块
剧组当年在河北拍摄时,不管是大导演、演员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他们每天的伙食费都是不足5块钱,而且他们一起住在筒子楼里,所有女孩子共用一个卫生间,所有男孩子共用一个卫生间,唯一一项娱乐活动就是每周末的联欢会。
专家
新版:专家是用来包装的
周岭是新旧两版《红楼梦》的顾问,他说现在的电视,所谓的专家都只是拿来做包装用的,不仅仅是《红楼梦》这样做,当年顾问三天两头开会,剧本逐字逐句审看,演员一个一个过目,现在则基本上很少开会,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在给《红楼梦》剧组讲课时,基本没有主创人员露面过,而在他给87版的《红楼梦》演职员讲课时,当时主创人员几乎无一人缺课。
老版:顾问全是大人物
87版《红楼梦》当时有一个庞大的顾问委员会,王朝闻、王昆仑、曹禺、沈从文、杨宪益、朱家溍、蒋和森、启功、吴世昌、周汝昌……大师云集,空前绝后那个时候大师们都是一招一式亲自指导,比如怎么互相见礼,怎么作揖。顾问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把握总体的风格和基调,甚至中宣部都给剧组下达了八字方针:“郑重其事、严肃认真。”